1、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j) 文绉绉(zu) 诚慌诚恐 深恶痛疾(w)B由衷(zhng) 畎亩 殚精竭虑(dn) 杳无消息C一厝(chu) 殷勤 夷为平地(y) 抑扬顿坐D鸡枞(cng) 遏制 倒坍(tn) 紊乱(wn)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幅画原本已经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B甘肃祁连山重大生态污染事件历历在目,若还守不住这绿水青山,惩罚可从来不会缺席。C纪律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
2、,让人叹为观止。D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目空一切的现象基本消失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B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C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C洁白轻薄的云朵,
3、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ABCD7、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1) 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 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 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4) 夕阳欲颓,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5) 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6) 千里之行,_。(老子)(7) _,家书抵万金。(杜甫_)(8) 雁门太守行中把来势汹汹的敌人比作天际突起的乌云,用浓墨重彩的色调描绘战争画面的句子是“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
5、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
6、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
7、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释词)傃(s):向,向着,沿着。挹(y):通“揖”,作揖。陂(bi):水田。狎(xi):亲近。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_)(2)佁然不动(_)(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_)(4)鹤归来兮,东山之阴(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3甲文中作者如何从侧面来写水清澈的特点的?(用原文回答)4下面有关乙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
8、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乙文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厌倦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
9、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
10、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
11、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_。2说说你对第段画线部分的理解。3第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5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2、叶子时期的梅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
12、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
13、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
14、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临走,我摘
15、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1作者极力称道的“叶子时期的梅”,主要表现出哪些个性来?2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_梅到_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3文章第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你知道“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4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又是什么?5品析第段中的画线句。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四、写
16、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友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一 BDDDD(1)日暮乡关何处是 (2)大漠孤烟直 (3)采菊东篱下 (4)沉鳞竞跃 (5)富贵不能淫 (6)始于足下 (7)烽火连三月 春望 (8)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 1 (1)大约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 应和,和鸣,附和 (4)山的北面 2(1)(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2)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对着那个
17、缺口。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D三 1(1)_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3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4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5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1(1)最安宁的阶段(2)最年轻富有的辰景(3)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4)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2 找 赞(或寻、懂) 3“我的心事”所指的是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4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句子:“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5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反差,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6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也应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