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9913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鄂尔多斯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作答前,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井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2.答题内容-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题共8页,2大题,28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历史、道德与法治共计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蕴含的思想最接近中国古代哪一学派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兵家【答案】C【解析】【详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因

2、此最接近中国古代道家老子提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的两面可以相互转化,C项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德政”等思想,排除A项;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排除B项;兵家代表人物孙武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2. 根据商鞅变法法令的规定,斩敌军官一人,可以获得何种奖励A. 减免赋税B. 免除徭役C. 免服兵役D. 爵位和土地【答案】D【解析】【详解】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

3、就越高,D项正确;商鞅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徭役和赋税,排除A项和B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没有免服兵役,排除C项。故选D项。3. 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最早是由于A. 张骞出使西域B. 西汉管理西域C. 班超经营西域D. 甘英出使大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此根据材料中的路线图可知A项正确;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排除B项;材料与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4. 下图可以说明元朝A. 加强了

4、对西域的治理B. 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C. 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D. 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的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C项正确;宣政院并不管辖西域地区,排除A项;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排除B项;行省制与宣政院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A. 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B. 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C. 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A项

5、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无关,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6.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洋务派A. 创办了近代企业B. 学习西方民主制度C. 接受了民主思想D. 主张“自强”“求富”【答案】A【解析】【详解】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原因在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创办了近代企业,A项正确;维新派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排除B项;洋务派没有接受了民主思想,洋务派仍然想维持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6、不是因为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而是因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创办了近代企业,排除D项。故选A项。7. 1895年爱国人士所作时局图,图中文字“不言而喻”“一目了然”暗指当时A. 列强将策动侵华战争B. 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D项正确;在此之前列强就已经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排除A项;B项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排除;材料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

7、策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 下列历史人物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最准确的是A. 屈辱一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探索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抗争一摆脱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D. 崛起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李鸿章到康有为,再到孙中山和李大钊,反映出从洋务派到维新派,再到革命派和共产党,这体现了一条探索之路,一条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项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到李大钊时期,中国还没有摆脱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项;这四幅图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体现的是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排除D项。故选B项。9. 辛亥革命作为

8、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主要是指A 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B. 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C. 反帝反封建任务完成D.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巨变”主要是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D项正确;思想上的转变不能称之为“巨变”,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反帝的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10.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直认为这场运动缺乏文化支撑,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

9、”是A. 专制主义B. 重商主义C. 爱国主义D. 尊孔复古【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传统价值的立足点,C项正确;专制主义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排除A项;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排除B项;尊孔复古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11. 对下图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抗日战争局部抗战开始B.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 打破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D. 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开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九一八事变,是

10、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是卢沟桥事变,而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是台儿庄战役,而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项正确;是平型关大捷,而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12.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A.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B.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C.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D.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对解放战争的大

11、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A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新中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3.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美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还提到此次战争在当时造成的影响:“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这说明这场战争A. 使中国

12、成为了世界强国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D. 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体现的是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抗美援朝消耗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排除C项;一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排除D项。故选B项。14. 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增长”的原因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

13、重视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等,均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错误。故选D项。15. “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这是一位科学家平凡而伟大一生的写照,他的研究领域是A. 农业科技B. 国防军工C. 化学工程D. 载人航天【答案】A【解析】【详解】“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说的是袁隆平,他的研究领域是农业科技,A项正确;田地事和稻粮谋说明研究领域是农业,不是国防军工,排除B项;田地事和稻粮谋

14、说明研究领域是农业,不是化学工程,排除C项;田地事和稻粮谋说明研究领域是农业,不是载人航天,排除D项。故选A项。16.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调:红镇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 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C. 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D. 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C项正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出现情感危机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B项;传

15、统文学对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7.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A. 奴隶制度发达B. 商品经济活跃C. 等级制度森严D. 法制传统悠久【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度发达、等级制度森严及法制传统悠久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8. 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欧洲人则认为哥伦布是功臣,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A. 各自立场的不同B. 经济水平不平衡C. 地理环境的迥异D. 知识水平的差异【答案】A【解析】【

16、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西欧国家向新大陆扩张、侵略、征服铺平了道路,但却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因此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欧洲人则认为哥伦布是功臣。也就是说,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各自立场的不同,A项正确;经济水平不平衡、地理环境的迥异、知识水平的差异不是这两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9.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面哪一文献能印证这一观点A. 独立宣言B. 权利法案C. 1787年美国宪法D. 人权宣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

17、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D项正确;独立宣言与美国有关,排除A项;权利法案与英国有关,排除B项;1787年美国宪法与美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 19世纪中期两位诗人描写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写巴黎:雄鸡的报晓深远悠长,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另一位描写曼哈顿: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 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出现C. 人们都认可了工业化D. 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

18、同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一面,材料“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说明的是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D项正确;AB项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材料中也有否定工业化的一面,排除C项。故选D项。21.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专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以下素材可以选用的是图片巴黎和会三巨头视频联合国的成立文件九国公约文章冷战史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九国公约均

19、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题意,C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是在1945年10月24日,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AB项排除;冷战是在二战结束后出现的,错误,D项排除。故选C项。22. 中美两国经历了盟友、敌人、伙伴、对手等多种复杂关系的演变。下面能体理中美“盟友”关系的是A. 望厦条约的签订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C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D. 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体现的是材料中的“盟友”关系,B项正确;望厦条约体现的是“敌人”关系,排除

20、A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成立的,排除C项;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缓和,排除D项。故选B项。23. “从1944年6月6日到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军车。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古利海峡。”这次军事行动A. 彻底消灭了德国法西斯B. 使德国陷入两个战场作战C. 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D. 成为了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个战场作战,B项正确;当时德国法西斯仍然在负隅顽抗,排除A项;中途岛海战成

21、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排除C项;诺曼底登陆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24. 1992年以来,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与美国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 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C. 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D. 美国开始丧失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苏联解体以来,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也与美国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苏联解体后,美国虽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多个力量中心也在崛起当中,由此可见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暂时呈现出“一超多

22、强”的局面,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并不是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体现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排除C项;苏联解体后,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没有丧失世界霸权的地位,而是世界霸权的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25. 据统计,1995-2005年的十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三倍,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这主要得益于A.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B. 联合国影响扩大C. 世界银行的推动D. 跨国公司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23、具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这与联合国无关,排除B项;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排除C项;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26题13分,27题11分,28题11分,共35分)26.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材料一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人教版(世界历史)材料二俄国1

24、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无耻掠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四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一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掌握它们。“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五1933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银行紧急法案s月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联邦紧急教济法、6月通过了全

25、国工业复兴法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9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与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相似?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经过改革,雅典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政治制度上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何“人民提起腰杆来了”、为何“是对农民无耻掠夺”?(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改革和材料二所指的改革在社会转型方面有何相同点?(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实施“改良主义的办法”的时间。这种“办法”取代了以前的什么政策?(5)材料五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事件?该

26、事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机构:公民大会。特点:实行民主政治(或建立民主政体) (2)“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指废除了农奴制(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答案中有“自由”或“土地”即可);“是对农民无耻掠夺”:指农奴须高价赎买份地 (3)事件:日本明治维新。措施:废藩置县。相同点:都是本国历史重大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都使本国走上近代化道路;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时间:1921年。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事件: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意义: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

27、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中国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经过伯利克里改革,雅典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掌握立法权等多项权力。雅典政治制度上的显著特点是实

28、行奴隶制直接民主政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因此可以说“人民提起腰杆来了”。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如农民高价赎买才能得到一块份地,因此具有欺骗性和掠夺性,“是对农民无耻掠夺”?(3)依据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可知“变革”指的是明治维新,19世纪中后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日本在明治天皇时期大力向西方学习,开展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它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依据材料三“明治政府的首要

29、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可知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废藩置县的措施。这次改革和材料二的改革即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社会转型方面的相同点是:从积极作用看,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使本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或近代化的道路;从局限性来看,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根据材料四“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一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掌握它们”并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爆发,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是在国内战争结束

30、后,列宁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调整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允许资本主义因素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5)依据材料五“1933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银行紧急法案”可知反映了罗斯福新政,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材料五中的法案分别属于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举措。新政的特点是国家(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新政的意义包括:直接作用: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

31、生活得到改善;间接作用: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国家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一材料二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内蒙古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孕育了各民族人民用生命啊护的家国情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

32、多元一体的特点,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光明日报材料四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进口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书体?这一举措有什么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说明草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33、(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政治上取得的成就。(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答案】(1)皇帝:秦始皇(或赢政)。书体:小篆。意义:有利于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或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特点:多元一体(言之有理即可)关系: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4)经济上: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或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政治上: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扩大(或我国国际地位提高) (5

34、)关系:国家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或国家统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或有利于民族交融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或有利于社会进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秦始皇或嬴政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秦统一中国后发现此前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一,不利于巩固统一,为此,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全国规范的文字。这一举措有利于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一。(2)根据材料二“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方面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建

35、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并在中央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3)根据材料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指出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是多元一体。根据材料三“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草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是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政治上取得的成就,据“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进口国”可知经济上: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或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据

36、“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可知政治上: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扩大(或我国国际地位提高)。(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分析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顺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材料一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爱控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

37、点。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人民日报材料四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人教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落脚点”是什么?从“新起点”出发

38、,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后来在革命道路中出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站起来”“富起来”有直接关系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富起来”,在农村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请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或方针各一例说明。【答案】(1)“落脚点”:井冈山(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

39、农武装割据”)转折点:遵义会议 (2)作用: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或为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事件:“站起来”指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富起来”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改革开放)具体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或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发展乡镇企业(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统一: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或和平解放西藏)【解析】【详

40、解】(1)根据材料一“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爱控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落脚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因此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

41、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三问,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后来在革命道路中出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实行全民族抗战

42、。(3)根据材料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知“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可知“富起来”有直接关系的是改革开放;为了“富起来”,在农村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根据材料四“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

43、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第二,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或方针: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