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2分)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A酸雨B沙尘暴C白色污染D温室效应【微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思路】A、根据酸雨的形成进行分析;B、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C、根据白色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D、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进行分析【解析】解:A、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A正确;B、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
2、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故B错误;C、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故C错误;D、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故D错误;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环境问题的形成的原因,要加以理解记忆2(2分)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微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思路】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解析】解: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故选:C。【点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和产生氧气的过程。3(2分)生活中最常见的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是()ANaOHBNaClCNa2CO3DNaHCO3【微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的元素组成【思路】A、根据氢氧化钠的作用进行分析,B、根据食盐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C、根据碳酸钠在生活中的用途进行分析,D、根据碳酸氢钠的作用进行分析【解析】解:A、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B、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都需要氯化钠,C、碳酸钠用于焙制馒头,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D、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通过比较可知,最常见的是氯化钠,故选:B。
4、【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搞清所给的各种物质在生活中和工业中的应用,然后再分析满足题意的选项4(2分)小红不爱吃水果蔬菜,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评价,小红最有可能缺乏()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微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思路】A、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和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B、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和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C、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和油脂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D、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和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解析】解:A、水果、蔬菜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而蛋白质主要是来源于食物中的瘦肉、奶
5、类、蛋类、鱼类,豆类等,所以错误。B、水果、蔬菜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糖类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所以错误。C、水果、蔬菜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油脂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和花生、豆类植物的种子,所以错误。D、水果、蔬菜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正确。故选:D。【点拨】“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故化学上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5(2分)下列图标中,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是()ABCD【微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思路】根据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要求人所应遵守的
6、规则,以及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解析】解: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一般是要求不要吸烟,现在我国也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易燃物,所以错误。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带火种,所以错误。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所以错误。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所以正确。故选:D。【点拨】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容器都适合长期储存食品B化纤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D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7、微点】合成橡胶及其应用;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思路】A、根据某些含有卤素的塑料长期使用能产生有毒物质判断B、化纤和羊毛的成分和燃烧气味判断C、根据电木的结构和性质判断D、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定义判断【解析】解:A、某些含有卤素的塑料长期使用能产生有毒物质,所以错误。B、化纤是合成纤维,燃烧时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正确。C、电木塑料是网状结构,有热固性,不能热修补,所以错误。D、合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而橡胶有天然和合成之分。错误。故选:B。【点拨】化学来源于生产
8、、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7(2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钢是很纯的铁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C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D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微点】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铁锈的主要成分;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思路】钢属于铁的合金;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水合物;使金属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对废旧铁制品进行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铁资源【解析】解:A、钢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铁的合金。不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
9、O正确;C、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正确;D、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这样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正确。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和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解答时要从物质的组成、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2分)据广州日报2011年5月17日的报道,广东紫金县违规排污事件造成的铅(Pb)污染已导致45人血铅超标符号“Pb”不能表示()A铅元素B金属铅C一个铅原子D一个铅分子【微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思路】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同种原子聚集而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3层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
10、解答【解析】解: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同种原子聚集而成的,符号“Pb”表示的意义:A、铅是金属单质,符号“Pb”表示铅元素;故A正确;B、符号“Pb”表示金属铅;故B正确;C、符号“Pb”表示一个铅原子;故C正确;D、符号“Pb”表示一个铅原子,故D错误;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含义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9(2分)二氧化硅(SiO2)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微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思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析】解:二氧化硅(SiO2)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
11、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根据氧化物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2分)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C有慢性毒性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微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
12、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析】解:A、无色粘稠液体,反应了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熔点50,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熔点;C、是化学性质,因为有毒的东西都是通过和人体内某些重要组织发生化学反应来体现出它的毒性。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性;故选:C。【点拨】熟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分)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微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解:A、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
13、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燃烧属于氧化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灭火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用水灭火时,利用的是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拨】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2(2分)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A蜡烛B铝C磷D铁【微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思路】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铝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三氧化二铝,磷
14、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铁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解析】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在常温下是液体;B、铝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在常温下是固体;C、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在常温下是固体;D、铁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在常温下是固体。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生成物的种类和在常温下的状态方面的内容,解答时要分析生成物在通常情况下的状态。13(2分)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7的是()ACO2BKOHCNH3H2ODKCl【微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思路】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
15、酸性【解析】解:物质的水溶液pH7,说明溶液显酸性。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7;B、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C、氨水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D、氯化钾的水溶液显中性,pH等于7。故选:A。【点拨】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4(2分)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比空气重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C都有还原性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微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路】A、对比一氧化碳和
16、二氧化碳的密度,判断两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B、单质碳在氧气充足时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表现出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夺氧能力;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解析】解: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一氧化碳的密度略小于空气,故A不正确;B、单质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两气体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故B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
17、碳不能,故D不正确;故选:B。【点拨】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本题的考点,对两气体性质的正确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15(2分)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的是()ANa+BClCOHDN【微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思路】在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在阴、阳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离子带电【解析】解:A、Na+是钠原子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其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故A不正确;B、Cl是氯原子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其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B不正确;C、OH是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8、所以其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C不正确;D、N表示一个氮原子其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微粒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学生应注意中性微粒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16(2分)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M不稳定BM是化合物CM中含有水DM由四种元素组成【微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不稳定;“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说明是化合物;“纯净物M”是不可能含有水的;根据
19、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中的元素组成【解析】解:A、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不稳定;故A正确;B、“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纯净物M含有多种元素,是化合物,故B正确;C、“纯净物M”是不可能含有水的,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则M由氮、氢、碳、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C。【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17(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
20、置是()ABCD【微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采用的药品为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因此发生装置可选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解析】解:A、此装置是给固体物质加热的反应装置,不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B、此装置适合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即适合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B正确;C、此装置是固体与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装置,不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D、此装置不适合用来制取气体,因长颈漏斗下端没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故D不正确。故选:B。【点拨】根据制取气体的反
21、应中所选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可选取“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型发生装置或“固体需要加热”型发生装置中之一。18(2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银和稀盐酸B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C铝和稀硫酸D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微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思路】从备选项可知,主要是利用酸的性质(可以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和某些盐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生成)来判断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解析】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银排在氢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正确B、氢氧化钡溶是碱,硝酸是酸,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故错误C、根
22、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铝排在氢前面,能与酸反应;故错误D、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反应;故错误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点;关键是利用所学的金属的性质和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来进行判断19(2分)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后缓缓加水并搅拌【微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思路】A、掌握调节托盘天平的
23、方法和步骤;B、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先检验纯度;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注意先预热,防止使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解析】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操作正确,故A正确;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操作正确,故B正确;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操作正确,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故D错误。故选:D。【点拨】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的方法,了解常用仪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4、20(2分)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4)2SO4属于氮肥B(NH4)2SO4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C不宜长期施用(NH4)2SO4化肥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微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思路】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硫酸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解析】解:A、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B、(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故选项错误;C、不宜长期施用(NH4)2SO4化肥,因为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的
25、土壤容易酸化。故选项正确;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和硫酸铵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分析时要重点考虑硫酸铵溶液的酸碱性、与显碱性物质混合能否反应。21(2分)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ACuOCuCuOBCaCO3CaCl2Ca(NO3)2CFeFe2O3FeCl3DAl2O3Al(OH)3AlCl3【微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思路】A、利用氧化铜、铜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对转化过程进行分析;B、根据盐类物质与酸类物质发生反应的规律,对转化过程进行分析;C、根据铁
26、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来判断;D、利用可溶性碱可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取的规律,对转化过程进行分析。【解析】解:A、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单质反应可生成铜,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A正确;B、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而氯化钙不能与硝酸发生反应,转化不能实现;故B不正确;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氧化铁,转化不能实现;故C不正确;D、氢氧化铝不能溶解于水,对应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转化不能实现;故D不正确;故选:A。【点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对转化过程中的反应进行辨析,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2(2分)下
27、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A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铜析出铝比铜活泼B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C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溶液温度下降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微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反应现象
28、和本质的联系【思路】A、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正确操作为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得出铝比铜活泼的结论;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时会产生白色沉淀;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温度降低;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的操作为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解析】解:A、铝丝表面有铜析出,应该是结论,因此A答案不正确;B、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会产生白色沉淀,能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能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因此B答案正确;C
29、、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温度降低,其它物质溶于水时无法判断,因此,C答案不正确;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的操作是错误的,因此D答案不正确。故选:B。【点拨】在平时的实验中,不可忽视细节,要多学习多积累零碎知识点23(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DNaCl溶液(NaHCO3)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微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
30、究【思路】除杂质实际上是除杂质的离子,除杂质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试剂和方法【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是不会被点燃的,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氯化氢都会和氢氧化钠反应,这样就出去了杂质,也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故B错误,C、在加热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受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虽然将氯酸钾除了,但是又引入了二氧化锰,故C错误,D、碳酸氢钠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剩下氯化钠,故D正确,故选:D。【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除杂质时不要引入
31、新的杂质24(2分)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ABCD【微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思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解析】解: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故选
32、: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溶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不是无限的。25(2分)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A26B40C58D90【微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意可知,“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可求44gCO2的碳元素的质量、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得出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再设有机物的化学式通式,用正整数代入验证【解析】解:由“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
3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可求44gCO2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2克、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得1克,则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则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mHmOn,相对分子质量13m+16n当m2,n0时,物质为C2H2,A正确。当m2,n2时,物质为C2H2O2,C正确。当m2,n4时,物质为C2H2O4,D正确。均有正整数对m,n使A,C,D成立,而对B则没有。故选:B。【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26(4分)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
34、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1)锶属于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微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思路】(1)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可推测元素种类;也可根据汉语名称,推测元素种类;(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可知带电荷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
35、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故可书写粒子符号。【解析】解:(1)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符合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的特点,可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也可根据汉语名称“锶”,带“钅”,故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则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为2,可知带2个正电荷;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为Sr,故可书写粒子符号为Sr2+。故答为:(1
36、)金属;(2)38;87.62;(3)Sr2+【点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27(7分)“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氧气(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mL 或10mL(5)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37、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OOH+CaCO3( CH3COO)2 Ca+CO2+H2O【微点】氧气的用途;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1)根据呼吸的原理考虑;(2)根据水污染的途径考虑;(3)溶质溶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考虑;(5)根据复分解反应的书写方法考虑【解析】解:(1)呼吸是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水中含有氧气;(2)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
38、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还有生活污染;(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向水中扩散的速度就快了;(4)由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如果5mL气体是氢气,则氧气是2.5mL,如果5mL气体是氧气则氢气体积是10mL;(5)根据所给的反应规律可知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生成物是醋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再进行配平即可故答案为:(1)氧气;(2)生活污水;(3)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4)2.5;10;(5)2CH3COOH+CaCO3( CH3COO)2 Ca+CO2+H2O【点拨】通过回答本题可知呼吸的原理,水污染的途径和溶解的速度与温
39、度的关系,掌握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8(5分)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据此回答:(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2)X的化学式为O2,推断的依据为质量守恒定律;(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避光、低温【微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硝酸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反应特点“一变多”,为分解反应;(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4NO2+X+2H2O,可以推断反应中物质X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3)由
40、反应可得知硝酸受热会分解,因此在保存硝酸时应把硝酸置于避光、阴凉处【解析】解:(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4NO2+X+2H2O表明,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具有“一变多”的反应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4NO2+X+2H2O, 反应前 反应后H原子 4 4N原子 4 4O原子 12 10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生成物X的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O2;质量守恒定律;(3)由反应可知硝酸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为防止硝酸在保存时发生分解,应把硝酸置于避光、阴凉低温处;故答案为:避光、低温【点拨】根据
41、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29(5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气体外逸)(1)写出图中标号d的仪器名称集气瓶(2)a中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c中试剂的作用是干燥氧气(3)请说明如何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左边导管插入液面下【微点】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思路】(1)d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2)该发生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
42、应条件是常温;从要收集到的气体的特点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析】解:(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d为集气瓶(2)只有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才选用此装置,分液漏斗中装的是液体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氧气不干燥,需要通过干燥剂将其干燥,因而C中试剂的作用是干燥氧气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 干燥氧气(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中左边的导管应伸入液面下,否则气体没有通过干燥剂故答案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装置c中的左边导管插入液面下【点拨】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中,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必须要伸到液面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从
43、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跑掉,若使用分液漏斗,则不需要将漏斗下端的管口伸到液面下30(7分)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请回答:(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CaCO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它的可能组成有3种(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1.7g,固体粉末由CaCO3、CaO、Na2CO3(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10g的是CaCO3、CaO【微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
44、途;常用盐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思路】把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根据题给的物质可以判断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得到无色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以判断在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而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那么X就可能是氯化钠的溶液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可以据此答题【解析】解:(1)在白色粉末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白色沉淀应该为碳酸钙,又得到的无色溶液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碳酸钙可能是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所以它的可能的组合为:碳酸钙、碳酸钠、氧化钙; 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钠、氧化
45、钙等三种可能的组成;(2)根据(1)的解答可知X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质量为:200g5.85%11.7g,根据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固体粉末的组成为:CaCO3、CaO、Na2CO3 ,进而可以判断若白色沉淀质量小于10g,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为氧化钙和碳酸钙,计算过程如下: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x 11.7g解得x10.6g这里我们求得的只是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总质量为20g,所以假如白色沉淀是固体粉末中的,则只有20g10.6g9.4g,而题目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g,也就是说白色沉淀并不是完全来自于原固体粉末中,而是有一部分是反应中生成的,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从而可以判断在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钙故本题答案为:(1)CaCO3; 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