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10-27 8:41:00 陕西记录局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重要载体,是推进“四化同步”和城镇一体化重要抓手。近年来,陕西各地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园区规模不停扩大,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辐射带动日益增强,增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华。为理解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状况,我们对底全省22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基本状况、投资主体、生产条件及运行现实状况等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成果显示,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合理,特色优势突出,园区产品质优价高,销售渠道较广,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升级。但在农业园区发展中仍存在着农户参与度低,土地流转问题多,融资渠道不畅,人才缺乏,产业链不长
2、,耕地监管不力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强化管理,做好引导服务,继续出台扶持政策,增进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重要特点(一)县域全覆盖,种植类园区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各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亲密结合。底,全省共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20个,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县(区)全覆盖。按园区类别分,甲类园区24个,占10.9%;乙类58个,占26.4%;丙丁类138个,占62.7%。按生产方式分,种植类161个,占73.2%;养殖类30个,占13.6%;综合类29个,占1
3、3.2%。从园区区域分布状况看,关中地区106个,占48.2%;陕北地区55个,占25%;陕南地区59个,占26.8%。榆林市具有耕地面积大、资金充足等优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速,其中:有省级农业园区34个,占全省15.5%,居全省首位;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优势明显,农业园区起步较早,档次高,引领作用较强。榆林市定边县结合当地老式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马铃薯、玉米、特色蔬菜、名优小杂粮、优质油料五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全县农业园区马铃薯种植面积93.6万亩,占全省17.3%,其中:规模连片在万亩以上乡镇16个,100亩以上马铃薯种植大户3000余户,300亩以
4、上规模专业农场4个。马铃薯平均亩产973.9公斤,其中:水地平均亩产1404公斤,旱地平均亩产760公斤;农业园区最高亩产到达5933公斤,是一般地块6倍,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经纪人为主体流通销售渠道,其中:龙头企业年销售量占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销售量占40%,农村经纪人年销售量占56%,增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二)优势汇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显。各地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把园区规模化经营与主导产业高度融合,增进了农业产业基地、集群脱颖而出。在渭北建成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果业基地28个,占省级林果园区数量57.1%,面积占50.5%。榆林市依托耕地资源充足优势,建成
5、粮食基地10个,占省级粮食种植园区47.6%,面积占62.9%。陕南地区发挥畜禽和水产养殖老式优势,建设畜禽养殖园区12个,占省级养殖园区40%,畜禽养殖面积占38.1%,水产养殖面积占99.8%。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和杨凌发挥交通便利和都市周围优势,积极发展设施蔬菜,五个市区省级农业园区共建成日光温室面积23.7万亩,大拱棚8.2万亩,分别占省级农业园区日光温室、大拱棚面积91.3%和61.7%。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各地充足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创新园区产业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洛川县是本省苹果之乡,苹果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受到各地客商青徕。洛川县菩堤现代农业园区充足运用
6、苹果产业优势,在农业示范园区中发展畜牧养殖,兴办大型沼气,发展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果、沼、畜”循环发展,“种、养、加”互相结合新路子,成为循环农业典范。洛川县明景农牧企业,依托规模养殖,配套建成储肥池六个,储存量1000余立方米;建成8立方米沼气池10口,100立方米沼气池两口,并用沼气发电处理场区和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用气、用电问题;每年可为周围3000余亩果园提供6700余吨沼肥,带动生产有机苹果7500余吨,增进了绿色果品建设,为果农带来增收节资效益390余万元。不仅提高了当地苹果品质,也有效处理了养殖区环境污染问题。(三)政府引导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有关推进农业科技
7、创新加紧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园区运行机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基础设施以政府投资为主,产业发展以社会资本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鼓励农民以承包地合作入股方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利益分派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兼顾企业与农民利益,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59.6万亩,每个园区平均规划面积1.2万亩;规划面积在1万亩74个,占33.9%;规划面积在0.5-1万亩84个,占38.2%。目前已建成农业园区总面积144.9万亩,占规划面积55.8%。截止底,全省220个
8、农业园区合计投资378.9亿元,每个农业园区平均投资额1.7亿元。合计投资在1亿元以上农业园区35个,占16.1%;合计投资在0.5-1亿元农业园区49个,占22.5%。从农业园区投资来源状况看,各级财政投入34.9亿元,占9.2%;企业投入214.2亿元,占56.5%;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24.2亿元,占6.4%;农民自筹56.8亿元,占15%;金融机构借贷19.6亿元,占5.2%;其他投入29.2亿元,占7.7%。从投资主体行业看,采矿及制造业占7.3%,建筑业占1.8%,批发和零售业占2.8%,住宿餐饮业占2.6%,国家和社会团体占25.4%,其他占60.0%。图表4 陕西省省级园区建设投
9、入状况(亿元)规划总投入园区已完毕投入合计378.88 171.59 1、各级财政投入34.92 33.83 2、企业投入214.18 82.66 3、合作社投入24.24 14.53 4、农民自筹56.79 25.89 5、金融机构借贷19.59 11.83 6、其他投入29.16 2.85 (四)土地流转期限较长,流转方式灵活多样。底,全省22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共流转土地88.8万亩,其中:流转期限以上占70%,流转期限如下占30%。在农业园区流入耕地中,租赁占71.4%,转包占10.5%,股份合作占11.3%,托管占5.6%,其他方式占1.2%。各地在土地流转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
10、原则流转土地,并对流出土地农户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实现流出土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园区就业。农户不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入,还可长年从农业园区获得工资性收入。目前在全省农业园区流转土地中,有78.0%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有效保障了农民土地权益。土地流转有效推进,为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发明了有利条件,每个农业园区平均流转土地3175亩。武功县大庄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规模在6.5万亩,为全省土地流转规模最大农业园区,以设施蔬菜和水果种植为主,年销售收入7.7亿元。临渭区下吉镇“渭北葡萄产业园”,是国家唯一葡萄产业示范基地,总规划面积20万亩,目前共完毕土地流转3500亩,种植葡萄面积16万亩,亩均收入1
11、万元以上,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图表5(五)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妆备多。近年来,各地以加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为契机,高起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财力保证农业园区投入,不停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现代农业园区高起点发展打下好基础。底,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共有日光温室3.7万个,大拱棚8.8万个,畜禽养殖圈舍1.7万个,水产养殖网箱2.2万个。平均每个日光温室占地3亩,每个大拱棚占地1.5亩。总排灌面积55.7万亩,占农业园区种植业用地面积51.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7个百分点;拥有农机总动力165.23万千瓦时,单位面积拥有农机总动力1.53千瓦时/亩,比全省平
12、均水平高1千瓦时。渭北、陕北大多数农业园区还引进了滴、喷灌技术设施,保证了农业园区作物浇灌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六)销售渠道多,农产品质优价高。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各地突出特色,重点抓好要素集聚、技术集成和效益集约,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设施化、规模化、高效化。农业园区产品市场销售形势看好,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全省市场平均水平。从农产品销售渠道看,农业园区产品销售普遍快于农民家庭销售,积压、滞销状况很少出现。,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农产品成交额129.3亿元,其中:订单销售占23.9%,市场销售占37.2%,园区内销售占12.8%,通过超市销售12.3%,销往加工厂占7.7%,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
13、占2.0%,其他方式占4.1%。从销售地区看,销往省内占64.3%,销往省外占35.4%,出口占0.3%。从产品销售价格看,农业园区小麦销售价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02元/公斤,马铃薯高0.50元/公斤,蔬菜高0.34元/公斤,食用菌高2.03元/公斤,苹果高0.63元/公斤,梨高5.50元/公斤。在农业园区生产农产品中,时令水果价格优势明显。园区樱桃平均销售价格比市场价格高10元/公斤;草莓平均销售价格比市场高18元/公斤;今年秋季西安市葡萄价格普遍在816元/公斤,而地处白鹿原现代农业园区葡萄价格却在3010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超市供应、现场采摘、网络销售、邮政快递等,销售方式灵活多样
14、。园区农产品销售价格高原因除其产品品质好外,园区特有休闲观光优势也对提高园区农产品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图表6陕西省省级农业园区产品销售渠道状况(%)指标名称占比%1、农贸市场17.4 2、农产品集散市场19.8 3、超市12.3 4、农产品加工厂7.7 5、网上销售2.0 6、订单销售23.9 7、园区内销售12.8 8、其他4.1 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重要问题以来,中央持续出台了有关“三农”问题十一种“一号文献”,尤其是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近年来,全省各地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增进了农业增效、农民
15、增收和农村繁华,有效地增进了陕西农业产业升级。但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农户参与程度低,土地流转难,建设资金局限性,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一)农户参与度较低,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盟,以企业发展为龙头,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农业。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中,大部分农业园区是在政府强力推进下建设运行,园区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企业跟进,共建基地,周围农户观望者较多,参与者较少,多为企业与农户之间松散联合,企业+农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重要体现:一是农户参与度低。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共带动
16、农民107万人,仅占全省乡村人口3.9%,而农业园区规划面积占全省常用耕地6.0%。二是入园区龙头企业少。底进入省级农业园区内产业化龙头企业仅417家,平均每个农业园区不到2家,难以带动农业园区产业提高和农业产业规模扩大。三是科技水平不高。各个农业园区科技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业园区投入局限性,规模偏小,只具有了最简朴生产能力,科技研发和新品种应用能力局限性。全省220个省级园区合计自主培育新品种仅29个,自主开发新技术仅160项。四是辐射能力不够强。陕西农业园区起步相对较晚,经验局限性,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周围农村地区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普及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二
17、)农户顾虑多,土地流转隐患多。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前提。近年来,本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逐年扩大,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已到达10%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和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但各地在土地流转中存在某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户顾虑多。农户不乐意流出拥有耕地,是影响农业园区建设重要原因。局部地区农村耕地经营散、乱、小状况没有主线变化,土地整片、整板块流转难度较大。二是土地流转隐患多。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违反协议法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对流出耕地,在生产效益很好状况下,常常单方违约,规定收回耕地或提高租金,土地流转后矛盾增多。三是流转信息不畅通。首先,农业大户往往需要转入是大规模土地
18、,另首先,对于分散农户来说,信息不灵,往往不会积极联络农业大户。有些土地流转中介,缺乏有效规范与管理,导致供需双方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四是土地确权后也许出现新问题。目前国家正在推行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土地确权后农户将拥有明确法律权利,对已流转土地将也许带来新矛盾和新问题。五是设施用地控制指标不切实际。对在建农业园区调研中,诸多园区企业反应,经济作物园区、畜牧业园区、观光农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局限性,有些是生产过程必要设施也不能建设(如农机通道、果蔬棚架、临时贮存库房等),严重制约园区功能完善和后期发展。(三)使用财政补助资金难度大,园区融资渠道不畅。受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
19、滞后等原因影响,农业园区吸纳社会资本比较困难。部分农业园区政府前期投入,并对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但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社会资本或农民个人资金投入局限性,农业园区建设资金仍然短缺。农业园区投入局限性还影响到优良品种引进、新产品开发和农产品加工等正常生产运作,导致部分农业园区后续资金难以跟进,建设进度缓慢。一是政府补助资金使用难度大。伴随财政监管力度不停加大,财政对农业园区补助项目资金使用日益规范,除报账程序复杂外,补助资金使用还需招标、评估等。如园区内道路整修,用农民工费用低,但无法招标,没有支出票据;假如招标就需要有正规企业,但费用高,还需要一笔招标费,加大了补助资金使用难度,弱化了财政补
20、助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社会资金投入局限性。,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合计完毕投资中财政投入占19.7%,企业占48.2%,农户家庭占15.1%,合作社投入占8.5%,而金融机构借贷仅占6.9%。由于投入局限性,目前全省220个省级园区完毕投入不到总投入二分之一。三是园区金融贷款困难。商业银行在市场化价值导向下,往往将金融资源集中投向高盈利区域或产品。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利润低,投资周期长、风险高,获得金融支持难度大。同步,园区耕地来源重要为租赁,借贷没有抵押物,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而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影响园区扩大规模。目前各地普遍未建立起多元化农业园区投融资市场,如贷款、保险、外资、成立有限企
21、业上市等,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度很大。四是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工商资本对农业关注度不高,加之地方政府没有切实有效招商引资手段,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园区较少,影响园区投入、发展和产业提高。同步,在园区招商中,重视引进生产经营主体,忽视引进销售或加工经营主体。(四)人才机制不建全,园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受老式偏见等原因影响,农业园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加之农业园区没有配套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人才较为匮乏,经验丰富专业技术人员更为短缺,普遍存在人难招、人难留困境。目前农业园区一线员工85%以上为当地农民,专业技能培训进展较慢,员工劳动技能层次低,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22、。同步,农业园区还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技术构造不合理现象。一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目前,农业园区中园林、果蔬、畜牧、水产和加工专业生产技术人才短缺,是影响农业产业链延伸主因。截止底,全省220个省级园区中获得农业部门职称农民技术员仅869人。二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匮乏。农业园区普遍缺乏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人才,影响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全省220个省级园区共有技术人员3856人,其中:博士占1.0%,硕士占4.2%,本科占20.7%。三是管理人才局限性。受农业园区环境制约,大部分学习经营管理人才选择都市就业。全省220个省级园区共有管理人员3176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
23、仅占5.4%,有50%为大专及如下学历,管理人才缺乏制约农业园区管理水平提高。四是产品营销人才奇缺。陕西每年有几千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但选择在农业企业工作很少,老式就业观使农业园区营销人才匮乏,影响园区农产品市场推广和品牌形成。(五)著名品牌少,园区农产品产业链不长。陕西作为我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其民俗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遗存,是我国农耕文化最集中、最经典代表。人生产和生活到处留有农耕文化烙印,为陕西农业带来丰厚收获,全省各地独具特色农副产品成为当地骄傲,老式农产品和悠久农耕文明却没有跟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步伐。一是著名品牌少。各地宣传农产品力度不大,不重视打造产品品牌,更不重视申请专利和保护
24、特色产品。如陕西关中优质小麦和玉米,陕北小杂粮,陕南茶叶、食用菌等,这些生长在最佳适生区,品质优良,营养价值较高农产品没有形成著名品牌,质优而价低,市场拥有率不高。据记录目前全省220个省级农业园区产品注册商标仅249个,平均一种园区1个,全国著名品牌仅5个,省级品牌45个。二是产业链不长。省级农业园区中全产业链农业园区仅有60个,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占48%,大部分园区仍处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精包装和深加工产品少。三是市场拓展不够。本省农业园区普遍特点是重生产、轻销售,对市场预期、风险评估、市场拓展重视不够。当市场求不小于供时,生产者与经营者盲目乐观,忽视对市场调查与研究,无序扩大生产量,随之
25、形成过剩,甚至也许进入恶性循环;当产品供不小于求时,生产者与经营者缺乏对策,生产风险加大,陷于被动。四是抗击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陕西作为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产还要面对常常出现干旱、冰冻、风雹等自然灾害。而农业园区处在发展初期,化解市场风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六)园区非农化显现,损害农民利益现象时有发生。中央一号文献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都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种养业。这既可盘活本来分散低效率农业,还可满足工业化、规模化需求,但也出现了某些不容忽视问题。一是园区非农化倾向威胁耕地安全。个别农业园区把流转来耕地用以发展工业或其他二三产业,变化了耕地用途,出现个别非农化迹象。部分
26、工商资本受土地价值诱惑进入农业,以“圈地”或非农化为目,流转土地后“圈而不用”,导致农田抛荒闲置挥霍。尚有个别工商资本以套取国家补助为目,影响国家惠农政策公平性。二是土地产权界定不够明晰。目前现代农业园区企业没有合法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年限和权利也没有明确界定,而地上农业建筑投资不能办理合法财产权证明和有效使用延续手续,制约着企业合资、融资、上市以及股份制经营、财产抵押贷款等资本运行工作。产权不明晰,势必影响投资者积极性和投资决心,进而影响园区持续发展。三是耕地流转中有损害农民权益现象发生。在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农户承包经营集体土地,拥有土地使用权,而目前村民集体组织职能有所弱化,国家
27、在法律上又未明确集体、个人土地权益之间产权关系,部分乡村违规低价转让耕地,损害农民利益。三、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议加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就要用市场经济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为此,提出如下提议:(一)推进农业园区机制创新,提高农户参与度。各地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建设农业园区,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农业园区运行模式,大力推进“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业园区运行体制,鼓励有实力企业参与园区发展,提高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农户参与度,增进农业园区在适合模
28、式下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企业与农户共建模式。由农民出租土地,企业投资建设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建成后,反包给农户种植,由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对农产品进行回收,统一销售,这种模式更适合陕西非工业汇集区农村实际。二是企业建设模式。农业园区由企业投资建设,农户流转土地后,参与园区劳动,领取土地租金和工资。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农业园区,由有经验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有专门经纪人组织产品销售。四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做好农业园区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有选择吸引社会工商资本进入园区发展高效农业,辐射带动周围农户。江苏省无锡、盐城等地农业园区多采用政府主导模式,
29、园区发展水平高,效益可观。(二)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搭建土地流转新平台。各级政府要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探索适合当地状况土地流转方式,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增进土地有效流转。一是分类处理,消除农户后顾之忧。对土地高度、中度依存农户,可考虑以土地入股分红,吸取农户劳动力为农业工人,保证其有可靠生活来源;对低度和不依托土地生存家庭,要考虑以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居民待遇等换取土地经营权。二是强化宣传,减少耕地纠纷。要积极宣传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加强法律尤其是协议法宣传,提高农民信用意识,逐渐减少耕地纠纷。三是政策引导,抬建土地流转平台。高陵县和杨凌区在土地流转中
30、做法值得推广借鉴。,高陵县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大厅,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评估、收储、挂牌交易等提供综合服务,并制定了增进土地流转系列文献,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到达54%。杨凌区在遵照“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组建 “土地银行”,推进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全区37%土地实现了有序流转。四是加强管理,应对土地流转中出现新问题。农村耕地确权发证后,农民将对耕地有更大积极权。各级政府要强化耕地管理措施,及时发现耕地流转中出现新状况,探索应对新问题新措施。五是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用地政策。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农业、国土等部门,发文明确农业园区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范围,对
31、种植、养殖不一样类型园区,分类制定用地控制规模上限。对农业园区复垦、整顿出土地,可作为园区设施用地使用,以缓和农业园区配套设施用地局限性问题。(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增长资本投入。要不停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力度,积极吸纳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深入拓宽园区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一是改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各地要切实贯彻农业法和有关涉农文献规定,贯彻好财政支农资金,做到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高于财政常常收入增长幅度,把每年新增财力20%用于农业
32、,并对农业园区投入倾斜。要捆绑使用涉农资金,按照“统筹协调,用途不变”原则,将农村综合改革、扶贫、水利、环境保护、林业建设等涉农资金和项目向农业园区倾斜,发挥汇集效应。深入简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手续,涉农补助资金使用要切合农业生产实际,不能照搬政府机关使用财政资金报账措施,要尽量减少招标环节,倡导按规模和工程量核定额度,减少不必要经费支出,把有限财政支农资金用在农业园区建设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探索适合园区生产实际财政资金报账新措施。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各级政府应做好农业园区产业项目论证和招商引资活动,明确重点、创新方式、优化环境,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33、。政府要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并在有关政策上予以扶持。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园区融资新平台。要充足发挥各级农业产业化融资担保企业和园区融资担保基金等平台作用,鼓励园区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方式融资,运用信贷资金建设农业园区,并鼓励有条件入园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有条件地区园区建设可考虑实行政府贴息政策。(四)强化人才引进措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目前,农业园区急需具有现代农业专业技术和经营运作能力,能把最新理念、最新技术、最高效经营方式带入或移植农业园区高级人才;也需要懂技术、会操作实用性人才。各级政府应完善农业人才引进政策,对能落户到农业园区或农业企业人才予以优惠政策,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实
34、现农业园区良性持续发展。一是加紧引进高级人才政策。各地应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入股方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除在薪酬方面对农业科技人才照顾外,还可通过保留公职身份等方式,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落户农业园区,消除园区科技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强化奖励政策。政府财政要拿出一定奖励资金,对技术成果研究推广做出重大奉献农业科技专家予以重奖,以能人专家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充足发挥农业园区设施设备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培育畜牧水产喂养、原则化种植、农机耕作、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把农业园区打导致为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四
35、是实行入园人才政策鼓励计划。要变化农业园区人才短缺现实状况,实行鼓励政策是最有效措施。提议省级试行农业园区企业库管理。对到达一定规模水平(如园区耕地规模在1000亩以上或年产品销售收入在1亿元)企业,可配额引进招用一名经营管理人才和一名技术总监,在企业根据用人措施支付用工酬劳基础上,由农业管理部门考核其业绩,在某一企业稳定服务3年以上,获得创新成果等,分等奖励1.53万元/年。市(区)、县级政府可制定本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措施,探索详细管理措施,鼓励人才向农业园区流动。(五)增强品牌意识,提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增进农业园区迅速发展,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而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是提高质量关键。农
36、业园区有了龙头企业和“品牌”,就能带动产业化经营,增强市场拓展和生存发展能力。各地要根据当地特色,延长产业链,拓展市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园区抗击风险能力。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进品牌形成。各地农业园区要依托“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扩大农业园区规模,严格按农产品质量原则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原则化促品牌化,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生态品牌,增进园区良性发展。要深入完善农业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要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省级农业园区要有产品注册商标。积极借助品牌影响,强化市场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走
37、产学研路子,延长产业化链条。要走产学研一体化路子,园区要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农业新技术项目,构建“信息、技术、产品、市场、效益”新型产业化链条。起步早、发展好农业园区要逐渐实行精细化管理,在做好农业生产同步,建立研发队伍,吸引科技人员参与;做好对周围农户技术培训,增进产业持续发展。三是应用现代化网络平台,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农业园区不仅要做好农业生产,更要做好产品推广销售,除增长老式市场份额外,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网络销售手段和平台,如电子网络营销、邮政快递等,建立园区农产品销售网络,扩大影响,提高著名度,拓展市场份额。政府要对农业园区建立自主销售渠道,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同步,可运
38、用供销社系统,建立农业园区产品配送销售网络。四是做大做强产业,提高园区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农业园区、提高园区产品质量是抗击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有力举措,要规避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就必须做大做强,提高质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实现农业园区持续稳定发展。(六)加强园区耕地监管,防止园区非农化倾向发生。农业园区耕地应重要用于农业生产,园区产品研发和二三产业用地要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主。要制定农业园区发展原则,明确土地使用性质,严格设施用地,严查土地违法行为,对套取耕地和财政补助行为要严厉惩处。一是强化监管,防止变化耕地用途。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农业园区发展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验收和考核。严把审批
39、关口,园区要保证涉农性质不变,鼓励园区生产与人民群众生活亲密有关低价农产品。同步,对土地流转规模较大(如100亩)园区要加大监控,防止私自变化土地用途。二是实行工商资本入园准入制度,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看待工商资本下乡,宜“疏”不适宜“堵”,要赋予工商资本进入或退出农业自由选择权,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资质准入制度,对投资人从事农业能力和履约能力进行审核,把好“准入关”;建立土地流转风险补助金和村级风险保障金,用于企业无法履行土地流转协议步赔偿农民损失。三是完善园区有关政策,保障投资者权益。对在农业园区搭建设施要有明确政策界定,耕地承租时限与设施拥有时限相配套,园区地上农业建筑设施产权和有效期等都要有明确法律法规保障,这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重要问题。四是规范耕地流转措施,保证农民权益。目前农业园区在各级政府推进下实行,园区耕地流转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但要防止为了政绩,强迫农民低价流转土地。土地流转要在农民自觉自愿前提下进行,并要关注土地流出后农民再就业问题,保证农民权益不受侵犯。注:甲类原则:园区规划面积30000亩以上,生猪出栏50000头、奶牛存栏5000头以上,整年经营收入10亿元以上。乙类原则:园区规模面积10000亩-30000亩,生猪出栏1000-50000头、奶牛存栏1000-5000头,整年经营收入1-10亿元。丙丁类:除甲类、乙类外其他类省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