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灭灵的生产合成工艺
牛亚军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制药051班,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
广灭灵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fmc(富美实)公司研制开发生产的品种,中文通用名称是异恶草酮、异恶草松,英文通用名称为2-(2-氯苄基)-4,4-二甲基异唑-3-酮,原药有效成分含量大于90%,为淡黄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氯仿、甲醇、二甲苯、乙腈、甲苯等有机溶剂,常温贮存稳定期为1年以上。
广灭灵是我国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的新型高效农药,使用效果良好,目前国内仍以进口为主。本品通过克制异戊二烯化合物合成,阻碍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因此效力很高。可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及用于木薯、玉米、油菜和烟草田以除去杂草。该药一般用于芽前或植前混土解决,用量仅为1.1gPL,所以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尽管目前对该农药残留提出限量的国家或地区有限,但随着该农药应用的普及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其残留限制的国家将日趋增多,所以广灭灵残留的检测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残留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所使用农药标准品质量的高低,所以农药的制备纯化已成为分析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该农药标准品,也无该农药的生产厂家,进口的该农药制剂含量仅为48%,如以此为原料提纯标准品,仍有很多不便。我国生产广灭灵的农药公司有100多家,全国广灭灵年生产量达2亿吨。但是各个厂家的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可否将红色部分内容做一下更改?论文内容没有涉及农药残留问题摘要中不应有这方面体现,)
本文研究了广灭灵粗品的合成工艺,由原料酰氯、二氯乙烷、盐酸羟胺、盐酸、液碱、四丁基羟胺、纯碱等通过酰化、环化、缩合并进一步脱溶最终得到广灭灵粗品。并进一步研究了一些控制变量实验,从中得出更为合理的控制条件和一些注意事项。从而完善了广灭灵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
关键词:异恶草松;高效农药;残留;合成;酰化;环化;缩合;脱溶;蒸馏
THEPRODUCTIONPROCESSOFCLOMAZONESYNTHETIC
Abstract
ClomazoneistheproductionofvarietieswhichdevelopedbythecompanyoftheU.S.fmc(PhuMy)inthe80ageofthe20thcentury.theChinesecommonnameisClomazone,clomazone,Englishcommonnamefor2-(2-chloro-benzyl)-4,4-dimethyltriazolevary-3–one,theoriginaldrugcontentoftheactiveingredientismorethan90%,inordertolightyellowviscousliquid,solubleinchloroform,methanol,xylene,acetonitrile,tolueneandotherorganicsolvents,roomtemperaturestoragestabilityoveraperiodofayear.
Clomazoneisanefficientintroductionofnewpesticidesfromabroadinthemid-90'sinourcountry,theuseofwhichiseffective,currentlystillthemainimports.Thisproductbyinhibitingisthesynthesisofisoprenecompoundsthatpreventthebiosynthesisofcarotenoidsandchlorophyll,sotheeffectivenessisveryhingh.Soybeanfieldcanbeusedtocontrolbroad-leavedweedsandgrassweedsandforcassava,corn,rapeseedandtobaccofieldstoremoveweeds.Thedrugisgenerallyusedbeforethemixed-sikbeforegerminationorsoiltreatment,theamountofonly1.1gPL,soitsusewillbecomemoreandmorewidely.However,thetoxicityofcertainpesticidesAlthoughthepesticideresiduelimitstolimitedcountriesorregions,butwiththepopularityoftheapplicationofpesticidesand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trade,theirresidueswillbecomeincreasinglylimitednumberofcountries,soClomazoneresiduedetectionwillbeparticularlyimportantresidualanalysisoftheaccuracyofthedirectuseofpesticidesdependsonthequalitystandard,sothepreparationandpurificationofpesticideanalysisofworkershasbecomeanimportantresearchdirection.Becauseofthepesticidescurrentlynostandard,nordoesthepesticidemanufacturers,pesticideformulationsoftheimportcontentofonlyforty-eightpercent,suchasthepurificationofrawmaterialsasastandard,therearestillalotofinconvenience.
Inchinathereismorethan100companiesthatproductpesticidesofclomazoneacrossthecountryClomazoneannualproductioncapacityof200milliontons.However,allmanufacturersofproductiontechnologyvaries.Inthispaper,thedesignofasimplesynthesisprocess,fromrawmaterialschloride,dichloroethane,hydroxylaminehydrochloride,hydrochloricacid,liquid,tetrabutylammoniumhydrochloride,sodiumcarbonate,suchasthroughtheacylation,cyclization,reducedfurtherfromthemergerfinallydissolvedClomazonecrude.Andthedesignoftheexperimentanumberofexperimentalcontrolvariable,whichwasoutofcontrolconditionsismorereasonable,andsomeattention.ToworktogetherinordertoimprovetheproductionofsyntheticClomazoneprocess.
Keywords:Clomazone;efficientpesticide;residues;synthesis;acylation;cyclization;condensation;frommelting;distillation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1
1.1作用及特点...............................................1
1.2合用作物及登记作物.......................................1
1.3防治对象.................................................1
1.4基本特性及应用现状.......................................1
2合成条件的选择...................................................2
2.1.1-氯-2,2-二甲基-丙酰羟胺合成路线.........................2
(1)溶剂二氯乙烷的选择......................................3
(2)酰氯的选择..............................................3
2.2****************的合成路线...................................3
(1)环化中二氯乙烷的影响.......................................3
(2)二氯乙烷废渣蒸馏...........................................4
2.3************************的合成路线...........................4
(1)四丁基溴化铵实验...........................................4
(2)废油相解决.................................................5
2.4破坏性实验...................................................6
33.广灭灵粗品的的合成
.............................................6
3.1酰化......................................................7
3.2环化......................................................8
3.3缩合......................................................9
3.4脱溶.....................................................10
4分析方法........................................................11
参考文献...........................................................11
谢辞...............................................................13
1.绪论
48%广灭灵乳油[1]是美国富美实(FMC)公司生产的大豆广谱除草剂,大豆苗前苗后防治一年生杂草和数年生阔叶杂草的优良除草剂[2],1986~1989年实验示范,1990年推广使用已历经2023,使用技术成熟,具有杀草谱宽,除草效果好,施药时期长,可混性好,对大豆安全,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广灭灵是防治大豆田“三菜”(鸭跖草、刺儿菜、苣荬菜)必用除草剂[3,4]。
1.1作用特点
广灭灵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大豆苗前苗后均可使用。广灭灵苗前使用,可被杂草根、幼芽吸取,向上传导,经木质部扩散到叶部,克制敏感植物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合成并在短期内死亡[5]。大豆、甘蔗、马铃薯、花生、烟草等作物具有选择性,作物吸取后通过特殊代谢作用,将广灭灵转变成无毒的降解物。广灭灵苗后使用可被植物的茎叶吸取,传导性差,克制敏感植物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合成,茎叶变白而杀死杂草[6,7]。
广灭灵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但与土壤有中档限度的黏合性,影响其在土壤中的流动,不会流到土壤表层30cm以下。在土壤中重要由微生物降解。广灭灵雾滴或蒸汽如漂移也许导致某些植物叶片变白或变黄,林带中松树、杨树安全,柳树敏感,20~30d后可恢复正常生长[8]。漂移可使小麦叶受害,对茎叶仅有触杀作用,不向下传导,小麦心叶不受害,不影响小麦生长,对产量一般无影响。如因作业不标准导致重喷地段,第2年种小麦叶片发黄或变白色,一般7~10d后恢复正常生长,如及时使用酿造米醋[9,10]1500mL/hm2+O.13%康凯30~45g/hm。+益微300~450mL/hm2解救或追施叶面肥,补充速效营养,5~7d可使黄叶、白叶转绿,恢复正常生长,解救施药和追施叶面肥可与除草剂混用[11,12]。
1.2合用作物及登记作物
合用作物:大豆、甘蔗、花生、烟草、水稻、棉花、黄瓜、南瓜、西瓜、西葫芦、辣椒、豌豆等[13,14]。
登记作物:大豆、甘蔗。
1.3防治对象
稗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金狗尾草、苘麻、狼把草、鬼针草、豚草、荠菜、藜、小藜、柳叶刺蓼、酸模叶蓼、节蓼、卷茎蓼、红蓼、篇蓄、鸭跖草、马齿苋、苍耳、水棘针、香薷、龙葵等一年生杂草。对数年生阔叶杂草刺儿菜、大刺儿菜(大蓟)、苣葜菜、问荆等用高药量有好的防治效果[15],用低药量有较强的克制作用[16]。
1.4广灭灵的基本特性与应用现状
广灭灵是美国FMC公司[17]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种唑酮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18],也可做萌后除莠剂使用,重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随蒸腾作用由根部向上运送到植物各部分,阻碍植物光合作用,使敏感植物短期内死亡。广灭灵原药为淡棕色黏稠液体,有效成分含量为92%~96%,相对密度(20℃)1.192,蒸气压19.2mPa(25℃),熔点25℃,溶于水为1.1g/L,易溶于丙酮、氯仿、环己酮、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庚烷、甲醇、甲苯、二甲苯、己烷等有机溶剂。室温下1年或50℃下90d原药无损失,其水溶液在日光下DT50>30d,在土壤中DT50为10~137d,在酸、碱性介质(pH4.5~9.25)中稳定,对碳钢、不锈钢和聚乙烯无腐蚀性,其化学持效期>180d。广灭灵毒理反映[19]特性为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2077mg原药/kg,雌大鼠为1369mg原药/kg,兔急性经皮LC50(4h)为4.8mg/kg,狗1年饲喂实验的无作用饲料剂量为500mg/kg,鹌鹑和野鸭急性经口LD50>2150mg/kg,虹鳟鱼毒LC50(96h)19mg/kg,蓝鳃太阳鱼34mg/kg。广灭灵对眼睛有刺激,对皮肤有轻微刺激,对实验动物无三致作用[20],对水生生物如藻类、大型植物及枝角目和饶足类动物异 草酮的半数效应剂量EC50为14.5~32.2mg/L,属低毒除草剂。广灭灵在发达国家的施用已相称普遍,先后被用于大豆、花生、马铃薯、棉花、木薯、玉米、油菜、甘蔗和烟草等作物田除草剂。目前将其试用于西红柿、小白菜、花菜、椰菜、甜菜、罂粟和水稻等作物田的研究也获得突破性进展。为获得最佳除草效果,国内外正在开发试用于不同作物的混配制剂将敌草隆与广灭灵共同作用于免耕棉田中,其除草效果明显优于草甘磷或草甘磷+2,42D,且获棉花高产。广灭灵+阿特拉津、广灭灵+乙草胺混剂用于甘蔗田除草效果达99%以上,较单施广灭灵具有用量少、高效、广谱的特点,王险峰等和周国民等报道了类似研究结果。广灭灵在我国尚未大规模应用,目前正将其推广应用于大豆、甘蔗、油菜、花生、烟草和棉花等作物田,现已成功进行了广灭灵的合成。
2.合成条件的选择
2.1中间体(2)的合成
该步的反映方程式如下:
分析该步反映方程式,重要是1-氯-2,2-二甲基丙酰氯上的氯原子被羟胺取代的过程[21],所以用强碱氢氧化钠作为中间试剂,来帮助羟胺加成在1-氯2,2-二甲基丙酰氯的分子上,从而得出了最佳的反映途径。
(1) 溶剂二氯乙烷的选择
运用新鲜的二氯乙烷做广灭灵粗品实验与套用的二氯乙烷做粗品实验作对比,鉴定导致广灭灵料液浑浊不透明的因素是否由二氯乙烷导致的。
实验方法:向反映容器内加入20g水,盐酸羟胺45g,乙基黄原酸钾少许,二氯乙烷200g,酰氯85g,液碱156g.投料完后开始先滴加液碱调PH值,调到7后开始与酰氯双滴加,(要保证溶液温度控制在10℃以下)滴加完后开始加热,这时温度9℃,升温到20℃,调酸到PH=3.5,常压蒸二氯乙烷,温度72℃出馏分,到79℃减压,然后减压降温到,滴液碱,这时温度45℃,保温3小时,然后加纯碱3g,四丁5g,加入氯卞87.8g,升温到86℃,保温4小时,取样测氯卞峰值,峰值1.6,降温,然后静止一小时分层,这时油相在上层,分出油相加200g水继续搅拌一小时,静止一小时二次分层,这时油相在下层,分出油相开始减压升温蒸馏,蒸到不出馏分为止,降温到50℃,过滤,就得到广灭灵粗品,过滤发现料液透明,说明料液浑浊不是由二氯乙烷导致的。
(2) 酰氯的选择
用新鲜酰氯与发红酰氯对比,看料液颜色发红是否由酰氯颜色引起。
实验方法:向反映容器内加入20g水,盐酸羟胺45g,乙基黄原酸0.14g,酰氯85g,液碱156g,按照同样的环节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得到的广灭灵粗品颜色不透明发红,说明料液颜色发红是由酰氯引起的,但不影响含量。
2.2中间体(3)的合成
该部的反映方程式如下:
1-氯-2,2-二甲基-丙酰羟胺自身是个共轭体系,通过与碱氢氧化钠反映并
成环的过程[22,23]。
(1) 环化中二氯乙烷的影响
环化蒸出二氯乙烷后,再加入10%二氯乙烷,看是否影响料液透明度。向反映容器内加入140g水,盐酸羟胺45g,乙基黄原酸钾0.14g,二氯乙烷200g,加完后开始调PH,调到7后,开始双滴加(液碱和酰氯),保温在10℃三小时,调酸,常压蒸二氯乙烷,整完后,再加入10%二氯乙烷,开始调碱,调到9.5,保温四小时,开始升温,把温度升到85℃,再保温4小时,然后取样跟踪,测含量,跟踪3.5%,氯卞79.5%,(跟踪高)继续保温一小时,取样测含量,跟踪2.9%,氯卞79.8%,继续保温2小时,取样测含量,跟踪2.5%,氯卞82.0%,开始降温,然后静止一小时,分层,油相再加200g水搅拌一小时后二次分层。分出油相后准备脱溶蒸馏,直到不出馏分为止,过滤,分析含量,得出含量67.3%,水分0.4%,PH=6.0,料液透明度好,颜色好,但有少量片状结晶。以同样的实验,环化蒸出二氯乙烷后,再加5%二氯乙烷,结果含量66.5%,料液发红,透明度好,但无法鉴定是二氯乙烷的影响作用。
结论:初步鉴定环化段二氯乙烷未蒸净对氯卞跟踪影响很大,对含量也有影响。(本次实验出现的白色片状晶体加热也不溶于广灭灵,晶体加热到160℃有少量融化)
(2) 二氯乙烷废渣蒸馏
验证二氯乙烷废渣是否可正常蒸馏,保证蒸二氯乙烷时可安全进行。
实验1
投料量:二氯乙烷废渣(釜底取)200g,PH调到12,常压蒸馏,温度升到70℃时开始出现少量馏分,92℃出现少量馏分,到100℃时几乎不出现馏分,停止蒸馏。
实验2
投料量:二氯乙烷废渣204g,加水150gPH由13调到7,缩合段分层取油相,油相过少,多含杂质,放弃实验。
实验
投料量:二氯乙烷废渣200g,加热,在75℃时不出馏分,98℃不出馏分,停止蒸馏。
结论:二氯乙烷废渣在反映釜内分层,上层不含二氯乙烷,下层汗少量二氯乙烷,杂质过多,蒸馏效果不好,拟定二氯乙烷废渣蒸馏意义不大。
2.3广灭灵(1)的合成
(1)四丁基溴化铵实验
四丁基溴化铵验证及酰化操作对粗品颜色的影响。实验目的是验证四丁基溴化铵的催化效果和酰化操作放慢滴加速度加快搅拌,看对粗品颜色的影响。
投料量:
名称
分子量
摩尔比
重量
盐酸羟胺
69.5
1.17
45g
水
18
—
140g
乙基纳黄原酸钾
166
0.0016
0.14g
二氯乙烷
99
—
200g
液碱
40
2.17
156g
酰氯
155
1
85g
盐酸
36.5
—
20.5g
液碱(环化)
40
—
68g+20.5g
纯碱
106
0.05
3g
(待证)四丁基溴化铵
322
104
5g
邻氯氯卞
161
1.05*0.94
87.8g
投完料后调PH值到7.3后开始双滴加,控制温度在10℃一下,然后升温到25℃,保温3小时,开始调酸到4.0,准备蒸二氯乙烷。升温蒸二氯乙烷,当温度到81℃时常压蒸二氯乙烷,当温度到91℃时减压蒸二氯乙烷。减压完后就开始降温调碱,缓慢滴液碱,调PH值到9.5,这时温度40℃,加入纯碱四丁氯卞,把温度升到85℃,保温4小时,取样跟踪,测含量。跟踪1.4%氯卞含量83%,降温到70℃,搅拌一小时后静止一小时,分层。分出油相后,加200g水洗油相,进行第二次分层。分完层后开始蒸馏脱溶,蒸完后取样测含量。料液颜色发红,但透明度好。
结果:含量70.5%,水分0.13%,PH=6.8,收率63.76%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针对料液发红初步断定为酰化工段问题,收率在小试中数据波动受条件影响较大,参考价值不大,环化蒸二氯乙烷91℃对杂质无明显影响。
(2)废油相解决
目的是观测实验现象,以分析结果。投料水和废油相,然后搅拌水洗解决(现象是乳白泛起),分层时上层水相粉红,下层油相乳黄色粘稠状,然后蒸馏脱水,当温度36℃,压力0.1mpa时出现馏分,继续升温到72℃时盐析出,当温度升到93℃时无馏分,停止脱溶,然后降温到50℃时过滤,取样测含量。
结果:料液颜色透明成金黄色,具有少量悬浮微小杂质,含量53.0%,水分0.17%,PH=5.5.
结论:废油相有回收价值。
2.4破坏性实验
实验1
实验目的:酰化调碱双滴加常温进行,PH调至8.0,看广灭灵颜色、含量是否有影响。(碱性条件下是否有助于丙酰胺的生成)
投料量:盐酸羟胺22.5g,黄药0.07g,水70g,二氯乙烷100g,液碱78g,酰氯42.5g,四丁2.5g,纯碱1.5g,氯卞43.9g.在零度时投料,5℃调PH值到8,13℃双滴加,40℃环化保温,然后水浴保温,调酸到PH=3.0,在升温蒸二氯乙烷过程中86℃时发生冲料。降温调碱,温度降到40℃时把PH值调到12,保温三小时,加入纯碱、四丁,氯卞,升温到85℃,保温四小时,取样氯卞跟踪,然后分层,脱溶,过滤。
结果:得到广灭灵质量54g,含量61%,水份0.35%,PH=7.1,产品不合格。
实验2
实验目的:酰化常温反映不降温,不加二氯乙烷,PH调至8,与上个实验作对照,研究二氯乙烷及温度的影响。
投料量与上个实验相同,二氯乙烷0g。温度0℃投料,投料完温度3度,调PH=3,这时温度16℃,进行双滴加,滴完后温度50℃,保温一小时,降温到20℃,保温三小时,把PH调到9.5,加四丁、纯碱,氯卞,保温四小时,然后取样跟踪,一次分层,水洗油相,二次分层,然后减压升温蒸馏至98℃,降温,过滤。
结果:得到广灭灵质量50g,收率53.95%,含量69.8%,水份0.29%,PH=7.1
对照实验表白未加二氯乙烷会相应提高含量,但比正常操作还是减少了(正常规定73%以上)酰化反映不降温影响也相应较大。
实验总结:
1.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对粗品含量影响较大,二氯乙烷不蒸馏会延长氯卞反映时间,二氯乙烷对料液发红影响不明显。
2.料液发红:目前无法准确判断,正常加二氯乙烷料液正常,酰氯不正常会使料液发红。
3.酰化与环化调酸都会对产量影响很大,有待验证。
3.广灭灵粗品的的合成
3.1酰化
(请将投料量缩小至小试量,并将大生产的操作方法改变为实验室合成方法)
一、控制条件
(1)投料量:
物料
重量
盐酸羟胺
225kg
乙基黄原酸钾
0.7kg
水+冰
100kg+600kg
二氯乙烷
1000kg
液碱
780kg
酰氯
425kg
(2)操作重点:每步的操作重点可在幻灯片里指出,亦可在答辩时讲解出,以证明自己的确做过。
①滴加液碱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应缓慢滴加,避免超温。
②严格控制温度,使温度稳定,规定低温操作。
③滴加酰氯同时滴加液碱,应缓慢滴加使反映充足。应随时取样,保证PH值范围,严禁超过PH上限。
二、操作环节
(1)向工艺水高位槽内计量100kg工艺水,启动工艺水高位槽釜底阀将计量好的工艺水放入酰化釜内,开起搅拌,将称量好的225kg盐酸羟胺小心放入釜内,再投入0.7kg原药,密闭反映釜。
(2)启动二氯乙烷泵,将水洗后的溶剂打入二氯乙烷高位槽内,计量剩余量,可以二氯乙烷高位槽真空,抽入套用的二氯乙烷,计量够1000kg二氯乙烷后,启动二氯乙烷放料阀门,将溶剂放入反映釜内,检查夹套情况后,打开盐水阀门,打开盐水上部放空,将盐水充满后进行盐水降温,冷却后保持料液温度0~15℃.
(3)通过液碱倒料泵向液碱高位槽内计量780kg液碱,启动液碱阀门控制流速滴加液碱,监控PH,同时控制好温度0~6℃,(一般滴加3小时,1小时滴加100kg)直到PH=7.期间通过酰氯高位槽真空泵,向酰氯高位槽内计量425kg,启动酰氯阀门,控制流速开始滴加,同时滴加液碱,保持PH值稳定在7.0~7.2(在滴加过程中酰氯先滴加完)严禁超碱,维持低温15℃,严禁温度超高,(高时加冰降温)
(4)反映到中点后期,适当时间关闭循环盐水,滴加完毕后,启动环化釜真空泵进行真空操作,启动酰化釜底阀进行真空导料操作,将物料抽入环化釜内,注意不能堵管,导料完毕后准备环化反映。
三、注意事项:
(1) 酰氯投放后物料对眼睛有刺激,应注意佩戴劳保用品。
(2) 测量PH值要迅速准确,取样时必须停止搅拌。
(3) 酰氯投料应当使用新鲜物料,避免物料放置时间长,含量减少。
(4) 羟胺的水溶液中避免铁锈,以免滴加液碱时会导致冲料。
3.2环化
一、控制条件
(1)投料量
物料
含量
重量
盐酸
30%
48.6kg
液碱
30%
735kg+48.6kg
四丁基溴化铵
100%
25kg
纯碱
100%
15kg
(2)操作重点
①反映温度38~40℃,滴加液碱时温度上升,严格控制温度范围。
②滴加液碱时控制滴加速度,超碱会影响反映。
③蒸馏减压脱溶整个过程中,负压不能过高,以免冲料。同时对于脱溶终点要鉴定准确。
二、操作环节
(1)导料结束后缓慢升温至20~25℃,保温2小时,同时补加适量的液碱,维持溶液的PH值在7.0~7.2,保温结束后,启动盐酸倒料泵,向盐酸高位槽打入盐酸48.6kg,启动搅拌,启动盐酸阀门,向反映釜中加入盐酸,将溶液PH调至3~4.
(2)调酸结束后,启动蒸汽阀门,启动下部倒淋,准备蒸馏操作,常压升温蒸馏脱溶,常压温度在75℃出现馏分,蒸馏最高温度不超过94℃,蒸至几乎不出馏分为止,完毕启动二氯乙烷真空泵,前期控制好真空泵,真空度不可太高,否则容易冲料。此时应加强巡检,一旦发生冲料,迅速启动釜口放空,迅速关闭二氯乙烷阀门,避免料液进入冷凝器中,及时进行修补,减压至馏分中无小油珠出现为止,减压结束,关闭蒸汽,关闭倒淋,排净蒸汽,通循环水降温至38~40℃,准备环化操作。
(3)通过液碱泵向高位槽中计量液碱(735kg+48.5kg)液碱打入高位槽后准备滴加,控制溶液的温度在38~40℃。前期滴加液碱可以适量滴加快点,中和溶液至中性,PH=7滴加中和结束后,仍在38~40℃之间,开始缓慢滴加液碱,控制PH在9.0~9.5左右,及时取样跟踪,滴加后期一定要滴加缓慢。避免滴加过快导致碱过量影响反映。
(4)滴加结束后,开始升温至43~45℃,保温3~3.5小时,在保温过程中,取样跟踪PH值,及时滴加少量液碱,维持PH在9.0~9.5(约1小时),保温结束后,启动反映釜人孔盖,加入称量好的15kg纯碱搅拌半小时,再将称量好的25kg四丁投入反映釜内,搅拌半小时,启动导料泵,物料由环化导入缩合釜内。
(5)溶剂解决:
蒸出酸性二氯乙烷计量好后,加入少量的碱溶液进行中和调到PH=5~6。然后通过溶剂导料泵打入二氯乙烷高位槽,进行分层操作,一小时静止后分层。
三、注意事项:
(1)滴加可以先快后慢,及时注意PH变化。
(2)二氯乙烷洗涤要彻底,并做到不能耽误酰化使用工期。
3.3缩合
一、控制条件
(1)投料量
物料
分子量
含量
重量
千摩尔数
摩尔比
邻氯氯卞
161
99%
439kg
2.665
1.05*0.94
水
18
100%
500kg
—
—
(2)操作重点
①邻氯氯卞滴加规定前期可以快,注意温度变化,后期氯卞要缓慢滴加。
②反映温度必须控制在85~88℃.
二、操作环节
(1)环化料液导入缩合釜后,升温85~88℃,启动甲苯真空泵向氯卞高位槽内抽加称量好的439kg邻氯氯卞加入缩合釜内。
(2)滴加氯卞后开釜内料液是否到第三层搅拌,假如不到,补加水(300kg)保温4小时,停止搅拌取样跟踪反映,跟踪合格后,(氯卞峰小于1.0)进行下一步萃取操作,假如保温不合格,继续保温操作,隔1小时继续取样跟踪,前后无变化认为反映合格。
(3)鉴定合格后,将溶液降至60度,通过缩合导料泵,导入萃取釜,充足搅拌1小时后静止1小时,分层,油相在上边,分出水层放入水相罐,通过水层倒料泵打入废水罐,有机层留在釜中,这时向高位水槽加入500kg水,剩余有机层水洗搅拌1小时后,静止1小时,分层,水层放入一次水相罐中,有机层放到油相罐中,通过导料泵导入高真空釜内进行脱溶。
三、注意事项
(1)缩合保温时的温度必须要控制准确,不允许温度偏差。
(2)萃取后放料,严禁分层不清、分层错误。水层放入水相罐,有机层放入油相罐,严禁放错罐。
3.4脱溶
一、控制条件
(1)投料量
物料
分子量
含量
重量
千摩尔数
摩尔比
广灭灵
239.5
77%
718.5
3.00
—
(2)操作重点
①严格把握馏分温度差别,严禁升温过快、负压过大容易导致冲料。
②做好尾气吸取的操作,避免对大气的污染。
二、操作环节
(1)检查系统的密闭性,查看水环泵水槽的性质、水量,排净受槽及高真空缓冲罐的废水。
(2)关闭高真空缓冲罐放空,启动水循环泵进水阀门,然后启动水环泵,当真空度达成0.08mpa后,启动高真空釜底阀抽入油相,启动搅拌,启动冷凝器进水阀门,搅拌几分钟后,启动循环水倒淋缓慢启动蒸汽阀门升温,进行减压升温蒸馏,约在45℃时出现馏分,期间注意釜内情况,当温度升到70℃时(蒸汽压力控制在0.1mpa左右)继续升温到90℃,然后关闭蒸汽阀门自然升温。当温度升到98℃时开始启动循环水进行减压降温,当温度到50℃时关闭循环水,然后启动高真空缓冲罐开始放空,关闭水环泵,关闭搅拌,然后取样分析,做好记录,计算收率。
三、注意事项
(1)脱溶时,真空泵减压容易污染环境,及时做好尾气吸取和防治,避免污染环境
(2)升温蒸馏时应在真空度达成最大且稳定后才可缓慢升温减压蒸馏,以防冲料或气速过快产生夹带。
4.分析方法
仪器:岛津SPD-10Avp紫外检测器;岛津SPD-10ATvp高压输液泵;岛津VP-ODS4.6×150mm(id)C18(填料的粒径:5um)色谱柱;色谱工作站(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流动相:甲醇+水=65+35(V+V),PH=3-4(用磷酸调酸)。
色谱柱:岛津VP-ODS4.6×150mm(id)C18不锈钢柱,C18填料的粒径为5µm。柱温:室温。
流速:0.8mL/min。
检测波长:230nm。
进样体积:5μL(定量)
通过硅胶薄层层析实验优选柱层析流动相的条件。取少量广灭灵粗品选择不同的溶剂及其组合进行展开剂的分离效果实验4∶1为流动相,以适量乙醇溶解,于硅胶板上点样[24],结果表白:以乙酸乙脂:石油醚(沸点30℃),可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Rf=0.5)。实验选定该展开剂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分离。
最后一段探索,与液相测定有何关系?若无关系不必要写出
对图谱在答辩时要指出,主成份的含量
请给出公司内控粗品含量指标比如内控大于等于85%,不会影响成本和精品含量,收率等
附图:广灭灵粗品高效液相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inelliG,VicariA,BrendoliniV.Detectionant{quantitationofsulfonylureaherbicidesinsoilatppblevelbycapillaryelectrophoresis[J].JchromatogrA,1995,700:201.
[2]ZahhowEW.Analysisoftheherbicidechlorsulfuroninsoilbyliquidchromatography『J].JAgileFoodChem.,1982.30:854~857.
[3]ZahhowEW.Analysisoftheherbicidesulfomefuron-methylinsoilandwaterbyliquidchromatography[J].JAgricFoodChem..1985.33:479~483.
[4]GallettiGC,BonettiA,Dinelli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icdeterminationofsulfonylureasinsoilandwaterfJ].JChromategrA,1995,692:27-37.
[5]PowleyCR,deBermaordPA.Screeningmethodforninesulfonylureaherbicidesinsoilandwaterbyliquidchromatographywithultravioletdetection[J].JAgileFodChem..1998,46:514-519.
[6] 吴世昌.新农药荟萃.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256~257
[7]许晓路,申秀英.谈除草剂的科学合理使用[J].农业环境保护,1995,(04)
[8] 薛 光等编著.化学除草实用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76~79
[9]刘长令.世界农药大全:除草剂卷[M].北京:化丁出版社,2oo2.15—75.
[10]任康太,杨华铮.除草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化工,1999,(02)
[11]魏东斌。张爱茜,韩溯睽.等.大豆除草剂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7(5):34—42.
[12]王基.广灭灵在土壤中的残留、毒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1993,9(2)5D一53.
[13]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8—14.苏少泉,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北京:中国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