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题专项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状状在“遨游汉字王国”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材料二】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 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1)从材料
2、一中,你得出的信息是:_。 (2)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化字写在田字格中。(1分) (3)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B.汉字文化的传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虽然能让人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汉字。(4)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 解析: (1)汉字字形美观(2)鸟(3)D(4)规范使用汉字,不滥用网络语言。 【解析】【分析】(1)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
3、予以综合解答。(2)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材料二的信息,比较判断正误。(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故答案为:(1) 汉字字形美观; (2) 鸟 ;(3) D ;(4) 规范使用汉字,不滥用网络语言。【点评】(1)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二)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
4、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 “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
5、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 , 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及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以手掩面:_契机:_(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表注释;表语意转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
6、中破折号的用法。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3)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_ (4)在短文中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各选一句摘抄下来。 正面描写_侧面描写_(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解析: (1)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含义。(2);(3)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
7、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4)正面:第一段的2、3句。;侧面: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5)因为痛楚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感激。(6)略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3)理解文题(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题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对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性意味的题目,要透过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义。(4)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8、。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6)谈自己的感受,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故答案为:(1)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含义。 (2); (3)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就是生命的源泉。(4)正面:第一段的2、3句。侧面:年轻的女护士
9、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5)因为痛楚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感激。 (6)略【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4)本题主要考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6)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3阅读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朝着传来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
10、见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赶来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一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道: “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游什么?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
11、帝。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向皇帝行礼。他不解地问:“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您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就打中我了!” 拿破仑笑着说:“傻瓜!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你就再也游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危急_ 恐吓_ 束手无策_(2)根据故事
12、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全故事内容。 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湖里,正向深水漂移_(3)拿破仑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 A.士兵不听指挥,拿破仑想枪毙这个士兵。B.士兵在湖里游泳,拿破仑想和他开玩笑。C.士兵不小心掉到河里,快要淹死了。拿破仑想用开枪的办法吓唬士兵,让他往回游。D.拿破仑很生气自己的士兵竟然不会游泳,想通过吓唬他让他学会游泳。(4)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用横线画出来。 (5)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便出了一个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请你用短文中的思维模式,给这个餐厅想一个解决办法。 解析: (1)紧急;威胁;无可奈何(2)拿破仑开枪威胁
13、士兵游回来;士兵游回岸上得救(3)C(4)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5)吃剩的食物茌规定范围内,就奖励餐厅优惠券,供下次就餐使用。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找
14、到文本的中心主题。(5)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可。故答案为:(1)紧急、威胁、无可奈何 ;(2)拿破仑开枪威胁士兵游回来、士兵游回岸上得救。 (3)C;(4)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5)吃剩的食物茌规定范围内,就奖励餐厅优惠券,供下次就餐使用。【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
15、的能力。(5)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4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
16、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连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郁金香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穿着裙子在跳舞,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色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
17、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 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1)短文中重点写的花是( )。 A.郁金香B.风信子C.百合花D.薰衣草(2)“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的原因是( )。 A.有环保意识B.天生爱土地C.土地来之不易D.世界上地势最低(3)短文第二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
18、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4)短文中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郁金香的_(静态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 (5)短文通过几方面描写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请你简要概括。 解析: (1)A(2)C(3)D(4)动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郁金香随风摇摆的动态美。(5)三方面。走遍荷兰,郁金香到处开放且荷兰人给每种颜色的郁金香都起了美妙的名字;有人用酿酒厂和小石屋换郁金香;荷兰人将柔弱的郁金香培育成端庄美丽的花朵。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连用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
19、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4)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A;(2)C;(3)D;(4)1、动态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郁金香随风摇摆的动态美。(5)三方面。走遍荷兰,郁金香到处开放且荷兰人给每种颜色的郁金香都起了美妙的名字;有人用酿酒厂和小石屋换郁金香;荷
20、兰人将柔弱的郁金香培育成端庄美丽的花朵。【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考查学生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
21、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受,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_ 贡献_(2)短文一共写了_个人物,_是主要人物。 (3)短文用一件物品贯穿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它是全文的写作_。 (4)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
22、、残暴和玉匠的无知。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解析: (1)欺骗;奉献(2)四;卞和(3)和氏璧;线索(4)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蒙骗:欺骗或哄骗。贡献:进奉;进贡。(2)、(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23、1)欺骗、奉献(2)四、卞和(3)和氏璧、线索(4)C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6课外阅读 _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半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
24、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倒了,爬起来,又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水远难忘。啊
25、,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日,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郑重:_柔嫩:_(3)作者选取了在_、_、_、_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_。 解析: (1)童年的梦(2)严肃认真;柔弱、娇嫩。(3)花丛中嬉戏;海滩上拾贝壳;树林中安树叶;广场赏雪滑冰(4)作者;他终于敢自己在冰上滑行,不要妈妈扶着,她变得勇敢了。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
26、义。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童年的梦 (2)严肃认真;柔弱、娇嫩。 (3)花丛中嬉戏、海滩上拾贝壳、树林中安树叶、广场赏雪滑冰 (4)作者;他终于敢自己在冰上滑行,不要妈妈扶着,她变得勇敢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
27、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悟 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zh)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
28、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 引诱)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六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 倾泻)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
29、: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1)把文中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2)文章采用先_后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 (3)文中画线句中的“她”指的是_。作者把“她”比作了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 (4)考查语文要素将描写方
30、法选填到对应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填序号)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_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_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_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_(5)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 (1)领悟;引诱;倾泻(2)整体;部分(3)塞湖;碧玉;形象地写出了塞湖色彩的美(4)B;A;B;A(5)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
31、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读句子,”亲身领悟、强烈的引诱、倾泻进湖中“更为合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先介绍整个避暑山庄,再详细介绍山和湖,采用先整体后部分的写作方法。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介绍塞湖的,由此可知,“她”指的是塞湖。这里用到比喻的修辞,可以形象地写出塞湖色彩的美。 (4)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
32、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从“拥抱着、流泛”可以看出,是动态描写,本句是描写的静态的湖面从“细浪跳跃”可以看出,是动态描写,本句是描写的静态的湖面。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本文可知,作者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33、赞美及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1)领悟;引诱;倾泻 (2)整体、部分 (3)塞湖、碧玉、形象地写出了塞湖色彩的美 (4)B、A、B、A (5)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热爱之情。【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方法的掌握能力。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4、的能力。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 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8课外阅读。 认牙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吗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
35、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
36、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
37、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顶天:_费猜:_(2)两个令人“费猜”的问题分别是:_ (3)“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华大夫是个正派、善良的人B.华大夫是个医术高明却十分傲慢的人C.华大夫虽然性子有点急,但是为人正直D.华大夫是个医牙技术高超、有正义感的人(5)结尾处说
38、“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试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人们究竟明白了什么,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解析: (1)文中形容医术极高。;让人捉摸不透。(2)能耐大、记性差(3)不能。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华大夫生怕黑脸巨匪跑了,体现了华大夫的正义感。(4)B(5)示例:人们明白了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才高超。我明白了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仔细、负责,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分析】(1) 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词语本意和文章上下文,正确理解语境。“顶天”出自句子“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这里形容华大夫的医术极高;“费猜”一
39、词出自“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对华大夫为何有如此高的医术,琢磨不透。(2) 考查学生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两个令人“费猜”的问题分别 在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讲述华大夫能耐大,相关句子“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第二自然段运用具体事例讲述了华大夫记性差,相关句子“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3)比较辨析有无此句话对体会人物性格的影响,从而说明此句话的作用,解答时要注意说明从
40、这句话描述的细节当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句话出自华大夫去巡捕房报信,通过句子,得知华大夫生怕黑脸巨匪跑了,体现了华大夫的正义感。(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从“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 ”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华大夫 是个医术高超、正直善良的人 ,故ACD项正确。(5)结合上下文作答,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做到:一、联系文章的主旨,二、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从第(2)小题得知他令人“费猜”的原因,要结合文章内容点答题。 故答案为:(1)1、文中形容医
41、术极高。 2、让人捉摸不透。(2) 能耐大、记性差 (3) 不能。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华大夫生怕黑脸巨匪跑了,体现了华大夫的正义感。 (4)B (5) 示例:人们明白了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才高超。我明白了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仔细、负责,这样才能有所成就。【点评】(1) 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语境。 (2)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3)此类题目的考查对有无词语或句子的比较辨析 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5)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领悟9课
42、外阅读。 童心悠悠(节选) 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 我盼望成天和儿童一起。终于和他们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湛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遨游太空的故事;我们一起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坡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饥饿( )可畏( )法国的雨果说过( )好奇是饥饿的粮食( )每遇到它就想吃( )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好奇症”吧( )
43、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样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我拆收音机打了我两巴掌;隔壁李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发作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五十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1)给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的“病”加引号,是因为_。“我”的“病”实际指的是_。作者说“我”是一个充
44、满饥饿的孩子就是说_。 (3)读了全文,可以知道作者的职业是_。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_时的快乐生活,也写出了自己现在和_在一起的快乐。 (4)你觉得妈妈、叔叔、李奶奶对“我”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5)你还知道哪些和童年有关的名人名言呢?写一写吧。 解析: (1), ! :“ , 。” !(2)并不是真病;“我”的好奇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3)小学教师;童年;学生(4)不对。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应该鼓励和保护,而不应该扼杀。(5)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的,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爱,遏止这种爱是不明智的。(泰戈尔)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5)考查对名言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名言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故答案为:(1), ! :“ , 。” ! (2)1、并不是真病 2、“我”的好奇心 3、“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3)小学教师、童年、学生 ;(4)不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