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83628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 (3)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4)形式新颖,吸引读者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

2、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

3、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8)托物言志:(9)借景抒情: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G、引起下文 H、B、点明所要描写的对象 I、C、照应文章标题 J、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K、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L、(2)此段在文中,作用:D、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E、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F、(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

4、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渲染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语文答题的小技巧(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

5、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反问:强调,加强

6、语气等;(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

8、位。2公式: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二、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9、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五、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

10、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

11、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七、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八、读图题。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九、探究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

12、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提出你的看法。十、概括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公式: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

13、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或建议时,十一、名著阅读。公式:2、要能写出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要具体写明1、2、3点。十二、写信。公式: 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十三、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14、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十四、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十六、前后照应。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

15、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十七、巧设悬念。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十九、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二十、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完-二、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回家龙应台

16、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红磡(kn)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我们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弟弟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

17、。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

18、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

19、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

20、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注】乡:指浙江淳安。乡下:指台湾大武山一带。(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请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 (2)文章第到段作者写自己陪妈妈在大武山乡下散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赏析下面的句子。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4)结合语境,写出对划线词语的理解。火车滑开了,

21、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5)文章为什么以“回家”为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妈妈年事已高。B.第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映衬了年老生病的妈妈凄凉的情形。C.第段写“我”把妈妈“抱进怀里”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对妈妈的怜爱。D.第段运用白描的手法,以一组生动画面具体描绘出妈妈要回到的那段时光。【答案】(1)兄妹四

22、人(兄妹们)送生病的母亲回大陆的故乡。(2)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妈妈的病情,同时交代了我们带妈妈回大陆故乡的原因,照应上文三个兄弟“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陪妈妈回家或在火车站妈妈“步履细碎”等内容。(3)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妈妈要回家的强烈愿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惶恐。(4)既指火车在奔驰,也指妈妈的记忆在迅速倒回到过去。妈妈从大陆到台湾直到现在的一段生活经历。(5)“回家”是串联全文的线索:送母亲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这一过程发生。“回家”一词语带双关:一方面,它既是母亲多次表达的心愿,也是儿女送母还乡的真实行为,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爱。(6)D 【解析】【分析】

23、(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可以概括为:兄妹四人(兄妹们)送生病的母亲回大陆的故乡。(2)此题考查学生对插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文章插叙自己陪妈妈在大武山乡下散步这件事,交代了带妈妈回大陆的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4、词语的妙用注意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和拟人化的词语,语境来赏析词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即可。这句话从多个角度对母亲进行了描写,从“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可知母亲回家的迫切希望。(4)本题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母亲被时间之流带至她当下的现实:时间的这种“带领”自生命之初就已开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母亲急于要回的“家”并不存在于空间中,而是以记忆的方式存在于“时间”里因为时间不可逆,所以她的“家”是无法在现实中真正返回的,这既是母亲的悲哀,也是人类共同的悲凉之处。(5)本题是对题目作用和含义的考查。题目的作用有:1作为文章

25、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回家”是全文的线索,也是中心事件;“回家”一词语带双关:一方面,它既是母亲的心愿,也是儿女送母还家的真实行为。(6)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选项仔细对比作答,注意生活常识和过于绝对化、片面化的说法一般都是错误的。16段“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这段话运用了听觉、

26、视觉等描写手法渲染过去时光,不是白描。因此D项“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准确。故答案为:(1)兄妹四人(兄妹们)送生病的母亲回大陆的故乡。(2)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妈妈的病情,同时交代了我们带妈妈回大陆故乡的原因,照应上文三个兄弟“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陪妈妈回家或在火车站妈妈“步履细碎”等内容。(3)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妈妈要回家的强烈愿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惶恐。(4)既指火车在奔驰,也指妈妈的记忆在迅速倒回到过去。妈妈从大陆到台湾直到现在的一段生活经历。(5)“回家”是串联全文的线索:送母亲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这一过程发生。“回家”一词语带双关:一方面,它既是母

27、亲多次表达的心愿,也是儿女送母还乡的真实行为,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爱。(6)D【点评】记叙文阅读答题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考生要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酒的怀念 酒,给我的记忆,始于那诱人的糖。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去合作社

28、打酒的差使总由祖母交给我。灌满一瓶酒,多余的零钱总被我大胆地换成花花绿绿的糖。口含着糖将酒交给祖母,祖母总要问我口里含着什么,每当此时,我赶紧逃开,身后传来佯装的骂声。 吃饭的时候,客人举起杯用嘴抿出悦耳的声响,响声还没停止,客人便迫不及待问是什么酒。坐在桌旁的父亲虽不善饮,但对酒似乎知道得颇多,连声说:“饶州酒,饶州酿的酒。”客人大都是邻县的都昌县人,不甚了解饶州,于是父亲主人般地说开来。客人有味地听着,当然不忘眯着眼抿干杯中的酒,当饶州轶事讲完,满满的一瓶饶州酒也喝干了。 于是,我很小就知道了饶州,那里除了有酒,还有响着机器的铁船,有很长很长的石桥,有好高好高的楼房,还有许许多多买不完东西

29、的商店。北京遥远得没给我任何想象,它仅是一个课本上响亮的词语,它的全部意义被饶州代替,走了一回饶州的人,似周游了世界般被孩子们盘问和尊敬。 我向往着饶州,甚于那甜死人的糖,这一切都缘于那酒。在大人的怂恿下,我也试着喝酒,酒的滋味远没有想象中的饶州美好,直至一次微醉在如血的残阳里,梦见画般的饶州,才似乎明白酒的妙处了。 学会喝酒,便开始替代不善饮的父亲陪客,慈祥的祖母满心欢喜地在旁看着。她对我们管教甚严,来了客人小孩是不能上桌的,然而因为酒,我是一个例外,并得到赞赏。我也学着大人抿酒,说些应酬的话,忽然间发觉自己已长大,似乎也该给客人讲些饶州的事。 中考那年第一次走进饶州,然而来不及去与想象中的

30、饶州印证便被老师带进考场,考完后又陶醉在答对试卷的喜悦之中,饶州给我留下的大概只有那美丽的设考点的一中校园了。第二次走进饶州,带着一份激动与一位女笔友走在东湖的夕阳里,耳边响着妇人捣衣的回响。离开饶州,竟想不起饶州的街道,只是清楚地记得那轮美丽的夕阳和夕阳里那位女孩醉酒般的笑靥。 与那位女孩的故事演绎至今,我们相聚在异地的一座小城,小城刚办一家酒厂,酒的美丽的灯箱广告把小城的夜晚点缀得同样美丽,我们陶醉在酒般的爱情河里,忘却饶州,忘却饶州的酒。 一天傍晚,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那人工筑起的亭园里漫步、聊天 亭园中央有座高耸的灯塔,园中的一切都蒙在它撒下的轻纱下。 “那是什么?”她突然大叫起来,掩不住

31、兴奋。 我顺指望去,看见塔身上有则酒广告饶州酒。它孤儿般蜷缩在这寂静的角落! 我的心一震,继而泪水浸淹上来。饶州已被洪水冲刷掉了她往日的辉煌,饶州酒也在洪水般的商场中苦苦挣扎。看着那幅不起眼的广告,我似乎遥望到家中的母亲正一日日老去,心如刀绞。忽而,我觉得对不起饶州了。 我默默离开那亭园,穿越异乡酒的广告灯箱投下的柔暗浮华,心中一直固执地认为:最纯最美的酒在饶州。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列出作者喜爱酒的原因。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这篇散文语言清新自然,试赏析下面语句,体会其特色。北京遥远得没给我任何想象,它仅是一个课本上响亮的词语,它的全部意义被饶州代替,

32、走了一回饶州的人,似周游了世界般被孩子们盘问和尊敬。饶州已被洪水冲刷掉了她往日的辉煌,饶州酒也在洪水般的商场中苦苦挣扎。 (4)文章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找出相关词或短句加以佐证。 (5)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小时候买酒就能吃到糖;学会喝酒后得到祖母赞赏,并且以小孩身份例外上桌。饶州酒代表家乡酒。(2)(衬托)通过客人对饶州酒迫不及待的追问,衬托突出饶州酒的美好与回味无穷。(3)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再繁华的大都市也不及酒乡饶州在我幼小心灵中的份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饶州酒的苦苦挣扎写出了饶州酒在日益功利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同时表现出作者的无比痛心

33、。(4)时间顺序。佐证:我很小就知道饶州;中考那年;至今。(5)表达了作者对酒的怀念,对祖母父亲的想念,更是对故乡的怀念。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2)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赏析和结构的安排上,句子注意从修辞的角度回答,结构的安排注意对比、衬托以及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分析效果。此题考查的是衬托的手法,通过客人对饶州酒迫不及待的追问,衬托突出饶州酒的美好与回味无穷。(3)此题主要是赏析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分析出该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

34、。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再繁华的大都市也不及酒乡饶州在我幼小心灵中的份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饶州酒的苦苦挣扎写出了饶州酒在日益功利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同时表现出作者的无比痛心。(4)本题考查写作顺序,比较简单,文中有标志时间的词语,“我很小就知道饶州”、“中考那年”、“至今”表明是时间顺序。(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探究,注意除了看出表层的对酒的怀念,还要看出深层次的对祖母父亲的想念和对故乡的怀念。【点评】(1)信息筛选的题目,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

35、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列出作者喜爱酒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进行概括。(3)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爱是岁月的书签 从家返回的途

36、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 那是母亲的笔迹。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少回去,即使偶尔回家,也不再带着一本书。可是,母亲依然记得她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她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她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常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而母亲第一次在书签上写字,却是小学四年级时。那时她正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那一天正好看到海的女儿,回来继续看时,就见到书签上母亲写了一句:“如果你是那条美人鱼,你会怎么做?”那

37、个晚上,她想了这个问题许久,她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惊讶。 可是,她并没有告诉母亲答案,母亲也没有问她。后来,母亲就常在书签上给她留字,或是提出问题,或是提醒学习,而她,有时也会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母亲都会及时作答。这成了母女间的默契,平时说话从不说起这些事,而她也常常更换书签。 读初中时,她迷上了琼瑶的小说,心中对那些童话般的爱情极为向往,【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有些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年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牵念。那个晚上,写完作业,她打开那本我是一片云,看到书签上有字迹:“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自从读初中以来,她极

38、少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扰了,而母亲依然能看出她的心事,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她小小的温暖与帮助。 然后的时光就匆忙起来,学习和繁忙,使得整个高中三年,她看书没有以往一年多。常常一本书没看完,便被扔在那里,渐渐遗忘。可是每当想起,重新翻看,依然能看到母亲的话,虽然隔了许久,却是温暖依旧。 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她带了许多书回家。而没看几本,便被偶然发现的一件事扰得心思难静。有时想让心沉入书中的情节以忘忧,却是逐字看去,头脑中没有一丝痕迹。百年孤独只看了一小半,虽然每天都拿起,可书签依然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她在书签上写下了无数个“孤独”,那一天终于看到母亲的回话:“我们一直在!” 她又换了一枚书签,写下:

39、“一切都是真的?”隔了一天,她从外面回来,拿起书时,看到母亲的话:“是真的!可一切都在,我们依然,一直,一直。”久久地凝望着那些字,心里便渐渐释然,是的,一切都在,一直。开学离开时,她拥抱了父亲和母亲,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举动。而父母的眼中,也闪烁着晶莹。 然后是恋爱又失恋,沉默的日子里,以书遣怀,自制的书签依然,故乡却千里,再也没有那些字句慰藉无助的心灵。有一次,她给母亲买了件衣服,便把一把书连同夹着的书签一同寄回。过了些天,果然收到母亲寄回的书,书签上熟悉的字让她有要流泪的冲动:“记住曾经的美好,走向未知的美好。” 就在这样琐碎的成长中,她渐渐地成熟,也学会了独自去面对。大学毕业后,工作,成

40、家,依然离母亲遥远,看书的时候便越来越少了,【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只在偶尔的旧梦中重来,一枕的旧日美好时光。这次回家,也是为了散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她一时不知何去何从。而为了聊解途中寂寞,便带上本书,拿起书,就像从前般,随手做了个书签。 此刻,在火车上,她的心里漾着暖暖的感动,就像少年时一般。而和遥远的从前,却又是不同的心境。大一那年的寒假,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从那以后,再看到母亲的字,便多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和感激。 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

41、,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1)通读全文,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母女二人围绕书签所发生的相关情节补充完整。A_初中时向往爱情,母亲书签留言,给女儿引导、帮助高中三年,母亲依然书签留言鼓励女儿B_ (2)本文语言朴实真挚又意味隽永,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文章【A】【B】两处的划线词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A】处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分析,【B】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3)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两点即可) 【答案】(1)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

42、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2)我选A;运用暗喻(或比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姿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我选B;“沉入”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它的使命,渐渐被我遗忘的情景。(3)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4)母亲是一个关心疼爱孩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从文中一次次的书签留言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懂得把握教育契机、有教

43、育智慧、教子有方的人,如当我上初中开始向往爱情时,母亲通过书签留言让我明白“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的道理。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从文末“我并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以看出。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2)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44、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B项“沉入”表明“我”遗忘了书签。(3)此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掌握情况。倒叙指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4)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

45、分析其精神品质。从母亲的留言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理解和爱;从“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可知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故答案为:(1)A、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B、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2)我选A;运用暗喻(或比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姿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我选B;“沉入”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它的使命,渐渐被我遗忘的情景。(3)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