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初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 (3)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4)形式新颖,吸引读者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
2、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
3、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6)托物言志:(7)借景抒情: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B、点明所要描写的对象 C、C、照应文章标题 D、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F、(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C、(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
4、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渲染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语文答题的小技巧(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
5、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反问:强调,加强
6、语气等;(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
8、位。2公式: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二、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9、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五、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
10、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
11、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七、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八、读图题。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九、探究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
12、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提出你的看法。十、概括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公式: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
13、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或建议时,十一、名著阅读。公式:1、要能写出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要具体写明1、2、3点。十二、写信。公式: 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十三、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14、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十四、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十六、前后照应。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
15、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十七、巧设悬念。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十九、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二十、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完-二、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莫因“狼来了”
16、流失善良 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还有成百上千的当
17、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
18、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
19、。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答案】 (1)第一段开篇简明概述事件及其起因与后果,引出后文的议论。第一段所述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后文内容是对第一段所述事件意义的揭示和引发的深层思考。第一段内容又是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2)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先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说明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来进行阐释,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
20、展现和释放”这句话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这一观点。(3)首先要将“狼来了”一类事件作为公开的道德法制课,以儆效尤,让其不再上演。其次要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不因一次“狼来了”就失去对善良的坚守。三是都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做到防患未然。 【解析】【分析】(1)文章第一段概述“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的事件,引出后文的人们的评述和议论(论题),引发人们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同时,又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人要保持善良”的观点。 (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观点;接着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阐述了公众和社
21、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最后,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强调这一观点。据此理解作答。 (3)本题可依据“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这些语句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第一段开篇简明概述事件及其起因与后果,引出后文的议论。第一段所述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后文内容是对
22、第一段所述事件意义的揭示和引发的深层思考。第一段内容又是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先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说明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来进行阐释,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这一观点。 首先要将“狼来了”一类事件作为公开的道德法制课,以儆效尤,让其不再上演。其次要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不因一次“狼来了”就失去对善良的坚守。三是都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做到防患未然。【点评】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的,理解文章的
23、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段,找准关键语句,即中心句,分析段落层次,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守本开新 一代名伶忆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 今年4月,在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有两台京剧颇为引人注目,一台是昭君出塞,一台是宇宙锋霸王别姬,两台戏分属尚派和梅派名剧,却都是按照被誉为“艺兼梅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杨荣环的路子演的。由戏思人,恰逢今年是荣环先生诞辰90周
24、年,不禁回想起了他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 我和杨荣环先生相识很早。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来家中作客,那时青春年少,结伴而来的青年名伶均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而他特有的一种文静、儒雅气质,更像一位大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早年的零碎记忆,至于直接交往则是多年以后了。80年代初,我调到天津市文联工作,他刚从“文革”的劫难中解脱出来,偶然重逢,谈起尘烟往事,不禁有恍若隔世之感。从此接触多了起来,对他的经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杨荣环出身清苦,10岁便被送入尚小云办的荣春社科班习艺。他先学花旦,后改青衣、花衫,由于天赋出众,学习刻苦,以一出探寒窑博得尚小云的赏识和器重。尚小云不仅
25、亲自向他传授自己的拿手剧目,还请花旦筱派创始人于连泉(艺名筱翠花)教他筱派戏。尚对爱徒要求分外严格,杨荣环学演渔家女,一个“跪步”跑场,尚先生让他在地上反复练习,两个膝盖磨破了,结了痂再练,练了又破,就这样苦练几个月。直到花甲之年,杨荣环走“跪步”依然从容自如、优美轻盈。 到科班四五年后,他已然经常出演大轴,有了“小尚小云”的美称。一次演四郎探母,台上开戏前临时出水牌子,上写“尚小云助演萧太后”,场内顿时掌声雷动,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 出科不久,杨荣环年仅19岁,即在京、津等地挂头牌挑班,班中不乏后来自成一家的大师、名角。1946年岁末,他接替当时已然崛起的张君秋,领衔组班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
26、,班中有裘盛戎、贯盛习、魏莲芳、李多奎、刘连荣、钟鸣岐、高维廉等,正月初三演龙凤呈祥,报上赞誉“显示大角风范”,“唱做俱佳”。之后,接连上演福寿镜大探二霸王别姬玉堂春汉明妃凤还巢及鲜见于舞台的贞娥刺虎一粒金等,观众反响热烈。1947年,应北洋戏院之邀,他代替尚小云来津与迟世恭、郭元汾合作,头场打炮大探二,再起高潮,剧场座无虚席,门口、台前摆满各界祝贺的花篮,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紧随其后,他又和李宗义并挂头牌,与王泉奎、江世玉、李金泉、萧盛萱等再度出演于中国大戏院。此时,他已逐渐确立了在剧坛的声誉和影响。 杨荣环汲取的艺术营养,不止于尚派一家。当年,“四大名旦”等京剧大家,开宗立派而又无门户之见
27、,鼓励后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倡导宽松开放的学习风气,青年演员先后向多位大师、名家问艺者大有人在。1948年春天,杨荣环携齐如山和徐兰沅的亲笔推荐信,赴上海拜梅兰芳为师。梅对新弟子关爱有加,慨然承担一切拜师用度,并在生活上体贴入微,晚间亲自到客房照看,喷洒驱虫剂。杨荣环演的戏,原本就有梅派名剧,再经老师亲授、点化,对梅派艺术的体悟、理解和认识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由此开启了结合自身条件,兼取梅尚、融会贯通的艺术追求。 50年代初,杨荣环与“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联袂来津,在中国大戏院轮流唱大轴,之后又与唐韵笙在新华戏院合作,其中楚汉争一剧,两位名家的精湛演技轰动一时。那段时期,杨荣环还先后与马连
28、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合作。50年代中后期,杨荣环曾加入河北省京剧团,后正式落户于天津,任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并在京剧团兼任主演。“文革”中,他被打成“反动权威”,被赶到农村改造,养猪、务农,备尝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挚爱的京剧艺术,暗地练功、吟唱,夜深人静时复习、反思演过的剧目,研磨唱腔。 “文革”后,杨荣环重返舞台,之后的十几年间,陆续恢复演出了梅、尚两派的代表剧目霸王别姬宇宙锋福寿镜汉明妃银屏公主等,他对每出戏的剧本、声腔、音乐和表演都进行了新的加工、整理,锐意求新而又不失传统规范。由于大师经典剧目的艺术高度和巨大影响,求新如同站在巨人肩上继续攀援,谈何容易?这需要凭借深厚的传统功力“打”
29、进去,再以强烈的时代意识、创新精神“走”出来。他的表演艺术,给人们的印象是尚中有梅、梅中有尚,兼得梅派的婉约雍容、尚派的刚健婀娜,呈现出个人挺秀华美、清新明丽的艺术风韵,而引尚入梅、引梅入尚的两派名剧,经过新的处理和创造,也别具一番新的风采。评论杨荣环,多用“艺兼梅尚”四个字,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杨荣环是终其一生都在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在教学上,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学生既有戏校学生,也有教师和院团青年演员。就在心脏病发作期间,他还为学生说戏、排戏。1994年夏天,荣环先生病逝,年仅67岁,人们都叹惜他走得太早了。 值得告慰的是,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杨荣环的学生王艳、李国静录制了他的五
30、出代表剧目,王艳还在“京剧电影工程”中拍摄了乾坤福寿镜,近年来启动的“戏曲像音像”工程,又有多部戏相继录制、问世,供后人学习、传承。从舞台到荧屏、银幕,这位艺术家的创造成果依然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人走了,戏还在台上 , 这是对艺术家最好的回报。(光明日报2017年06月23日15版 作者:刘连群,系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 (2)从选文第段内容看,杨荣环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段写杨荣环去世后,他的学生王艳、李国静进行京剧音配像工作,有什么作用? (4)从描写角度看,选文第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5)阅读下面关
31、于京剧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链接材料】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
32、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答案】(1)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2)天赋出众;勤奋刻苦。(3)说明杨荣环的京剧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学习、传承;与开头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具有杨荣环的路子两台京剧相照应。(4)侧面描写。描写剧场座无虚席、摆花篮、实况转播等情节,侧面突出了杨荣环京剧表演艺术之高超、名声之大。(5)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叙事顺序的分析能力。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33、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从文中“10岁”“19岁”“50年代”“文革后”“1994年夏天”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结合具体的情节从“天赋出众”“勤奋刻苦”两个角度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在文章结尾写到杨荣环去世后,他的学生王艳、李国静进行京剧音配像工作,内容上说明杨荣环的京剧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
34、后人学习、传承,结构上与开头的内容相照应。(4)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作用的分析。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又叫间接描写,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画线句子描写剧场座无虚席、摆花篮、实况转播等情节,侧面烘托了杨荣环京剧表演艺术之高超、名声之大。(5)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材料内容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材料,结合“京剧实在是
35、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三句话从三个方面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2)天赋出众;勤奋刻苦。(3)说明杨荣环的京剧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学习、传承;与开头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具有杨荣环的路子两台京剧相照应。(4)侧面描写。描写剧场座无虚席、摆花篮、实况转播等情节,侧面突出了杨荣环京剧表演艺术之高超、名声之大。(5)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记叙的顺序的能力。记叙的顺序有四种: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所叙情节发生先后的
36、安排来判断。(2)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4)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
37、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是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5)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知白守黑非鱼 暖风刚吹到虢(gu)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曾是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退了
38、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当然,那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了。这是见过他的字或者去过他的守黑斋的人说的。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要好友人,或者接到邀请,否则谁也别想进去。 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召唤的那些朋友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吴一品。和涂弦夫一样,吴一品也是虢国老城的名士,但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着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每天早晚,人们会在城墙根看
39、到他,左右手各两枚油亮的山核桃,哗啦哗啦转着,绕着城墙散步。 那天晚上,转到南城门口,他发现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练的是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沁园春雪,到了“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这个老头还是有一些书法功底,只是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你懂个啥。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能,你是王羲
40、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往回走的路上,他还有点愤愤不平:怎么可以那样写?简直是糟蹋字嘛,不能那么写的。 涂弦夫把吴一品叫来,茶没泡,先跟他讨论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名的时候,叫守墨斋,叫了没两天,吴一品来了,看见守墨斋三个字,摇摇头:守墨斋,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老子的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
41、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哈哈一笑: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果然都成了身外物,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在死亡的边缘走了一遭,预知了生命的期限,那字,自然
42、又上了一个台阶。吴一品说:这就对对对了!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沁园春雪,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注释】“知其,守其黑,为天下式”
43、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意思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1)小说写涂弦夫看老头写地书,前后两次的态度表现有所不同(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2)从记叙的顺序角度来看,第段属于_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本段在文中的作用_。 (3)请指出第段中划线的词语属于什么描写?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召唤的那些朋友来。(4)简要概括“吴一品”是个什么样的人?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小说中“知白守黑”这一道理的理解。 (6)积累链接:“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诸葛亮曾是隐居隆中的名士。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
44、【答案】(1)第一次:义愤填膺(或愤愤不平)。第二次:大声叫好(或点头称赞)。(2)插;交代了守黑斋名字的由来,为下文涂弦夫的顿悟作铺垫,深化了文章主旨(3)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涂弦夫期盼朋友来鉴赏书法的热切和急迫,与上文“一般人去不了”形成对比,凸显了一个热爱书法的高雅名士形象。(4)吴一品是一个志趣高雅、能洞悉生活本质、懂得尊重和宽容别人、善于开导别人的名士。(5)懂得是非黑白,坚持自己的态度、原则;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也应该尊重、包容。(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分析】(1)分析人物的态度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态度。人物的态
45、度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2)考查记叙的顺序。本体插叙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交代了守黑斋名字的由来。结构上:为下文涂弦夫的顿悟作铺垫。还要答出对主题的意义。(3)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巴巴地”运用的是神态描写。答作用时,要答出人物的心理及人物的形象。要把神态描写放入整个文章内来分析其作用。(4)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懂得尊重和宽容别人、善于开导别人的人。(5)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知白守黑”词语的理解要根据全文内容来分析。要从两个方面来作答。其一是做事的态度和原则,其二是对人的态度。(6)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