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化学《气体制取和净化》专项复习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1323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气体制取和净化》专项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气体制取和净化》专项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气体制取和净化》专项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除去CO2中混有少量O2的最佳方法是( )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铜网 C.通过澄清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2.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 C.该反应可用于潜水艇 D.Na2O2应密封保存 3.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日常生活经验 B.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洗涤 区别硬水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制取气体:先检查气密性 点燃气体:点燃前闻气味,可保安全 检验气体:都用石灰水检验即可 C.粒子间的关系 D.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分子与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与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原子与元素: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统称为元素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瓦斯爆炸:由甲烷引起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A.A B.B C.C D.D 4.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B.在实验室不小心把酒精灯碰倒了,要赶紧用大量水泼灭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D.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用嘴品尝实验药品的味道 D.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组气体是( ) A. B. C. D.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为杂质 方 法 A CO2(CO) 点燃 B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盐酸 D Fe(Cu)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Fe(Cu) 盐酸 浸泡、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KCl(MnO2) 水 溶解、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1.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H2、CO、H2O,通过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 ① 澄清石灰水 ②无水硫酸铜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灼热的氧化铜 A.②①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②① C.①②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①② 12.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可作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色无毒气体 D.装置Ⅳ、Ⅴ都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二、填空题 1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 g。 (3)图E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将氧气通入水中,观察到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个条件是 。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F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着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1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 (2)注射器H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H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H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序号),甲烷气体可选择E装置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下图,由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4)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F、G)。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 。 (5)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O2时,如用注射器H代替长颈漏斗,优点是 。 15.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相信你已经使用过多次,请用字母填空: (1)常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_________ ; (2)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 _________ ; (3)如何较容易的连接D和E(胶皮管) _________ . 三、实验题 16.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所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从B、C中选择,最佳的是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写出一条即可)。 (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导管口__时,开始开收集;待______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5)若用装置F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字母)。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 (4)用右图甲所示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 。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0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右图乙中 处刻度线保持水平(选填“a”或“b”)。 四、计算题 18.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1世纪起,铁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制得金属铁。 (1)如图回答问题: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你认为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2)某钢铁厂用1000t80%的赤铁矿冶炼生铁,最终能得到含铁97%的生铁多少吨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9.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第一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选用如图A装置制取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③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若氧气已收集满,可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 (2)第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可做还原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将29.4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19.8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2.B3.B4.A5.D6.D7.B8.D 9.B10.B11.A12.D 13.(1)集气瓶 (2)2H2O22H2O+O2↑ B 100;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4)CaCO3+2HCl CaCl2+H2O+CO2↑ 密度大于空气 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1)长颈漏斗(1分) (2)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口(1分) 长颈漏斗的下端口有气泡冒出(1分) (3)A(1分) 甲烷难(或不)溶于水(1分)、 密度比空气小(1分) (4)① 2KMnO4 K2MnO4+MnO2+O2↑ (2分) ②如图(2分)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1分) ④变大(1分) 控制反应的速率(1分) 15.(1)F (2)ABCG (3)用玻璃管蘸取少量的水,然后旋转着轻轻的插入胶皮管中 16.试管; 长颈漏斗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C; 控制反应速率 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 b 17.(1)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 (2)2KMnO4 K2MnO4+MnO2+O2↑ E (3)C (4)S燃烧产生的SO2被NaOH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 a 18.红色固体变黑, Fe2O3+3CO2Fe+3CO2 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577.3t. 19.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加热(或固液不加热)。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A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或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16.7%。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无色液体,D可用于灭火,G为可燃性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A、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G燃烧的现象_____。 (3)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 【答案】H2O, CO2 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2H2O2 2H2O+O2↑ 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无色液体,B为过氧化氢,结合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A为水,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D可用于灭火,G为可燃性气体D为二氧化碳,G为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分解或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F是碳酸钠,E为碳酸钙。所以 (1)A、D的化学式是H2O,CO2; (2)G燃烧的现象: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3)B→C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 (4)F→E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或Na2CO3+Ca(OH)2=CaCO3↓+2NaOH,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点睛】 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是找题眼,物质颜色、用途等,然后结合转化关系,利用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进行推断,最后再将推断的结果检查,看是否符合题中物质间的关系。 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在常温下是气体且元素组成相同,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和E的化学式B:_____、E: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G和Na2CO3溶液反应: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Fe2O3 CaCO3 3CO+Fe2O32Fe+3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作干燥剂 【解析】 【分析】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在常温下是气体且元素组成相同,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会与A反应生成C和D,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和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D是铁,G会生成碳酸钙,所以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在常温下是气体且元素组成相同,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会与A反应生成C和D,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和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D是铁,G会生成碳酸钙,所以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Fe2O3,E是CaCO3; (2)A+B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G+Na2CO3溶液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通过推导可知,F是氧化钙,可以作干燥剂。 故答案为: (1)Fe2O3、CaCO3。 (2)3CO+Fe2O32Fe+3CO2,Na2CO3+Ca(OH)2=CaCO3↓+2NaOH。 (3)作干燥剂。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丙→乙转化的化学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写出丙→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2O2 O2+2H22H2O 2CO+O22CO2(或) CaCO3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详解】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水,丙是氧气,甲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是H2O2,丙→乙转化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O2+2H22H2O;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乙、丙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甲是碳,若乙是二氧化碳,则丙→乙转化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若乙是一氧化碳,则丙→乙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所以甲是碳酸钠,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钠转化成的丙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丙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丙可能是CaCO3,乙→丙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H2O2,O2+2H22H2O; (2)2CO+O22CO2(或) (3)CaCO3,CO2+Ca(OH)2=CaCO3↓+H2O。 【点睛】 本题中(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乙、丙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因为没有说明乙和丙的特性,所以应该有两种可能: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因此丙→乙的化学方程式就应该是两种可能。 5.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有毒气体,B、D均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生成关系,﹣表示两者相互反应。 (1)D物质是_____ E物质是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氧化铜 硫酸铜 3CO+Fe2O32Fe+3CO2 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根据图可知:F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I,所以F是二氧化碳,G就是碳酸钙,A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A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D均为黑色固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B,所以B是铁;根据图可推测:黑色固体D是氧化铜,C就是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E是硫酸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D物质是氧化铜,E物质是硫酸铜。 (2)反应A→B,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反应B→C,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1)氧化铜,硫酸铜。(2)3CO+Fe2O32Fe+3CO2.(3)Fe+CuSO4═FeSO4+Cu。 6.A、B、C、D、E、F分别是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B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一种氧化物,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人体胃酸中含有F,可帮助消化。它们之间的一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F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C与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D→E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A→C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答案】H2O HCl 复分解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解析】 【分析】 B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一种氧化物,生活中可用来灭火,则B是水;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则D是碳酸钠;人体胃酸中含有F,可帮助消化则F是盐酸;水和C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且C能与碳酸钠反应,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则C可能是氢氧化钙;A能生成水,能生成氢氧化钙,则A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E,E能和D相互转化,E可能是碳酸钠,将猜想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根据地以上分析可知: (1)B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F物质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C与D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D→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A→C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C→H________,E+B→G______________ 【答案】H2O CuO Cu CaCO3 【解析】 【分析】 A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D和E,所以A为水,所以D、E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B和E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红色固体G,所以G为铜,B为氧化铜,那么E就是氢气,所以D为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黑色单质X反应生成气体F,气体F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F是一氧化碳,X就是木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是碳酸钙,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红色的铜,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也会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 【详解】 (1)A是H2O,B是CuO,G是Cu,H是CaCO3; (2)C→H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E+B→G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白色的铜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C 通常为液体,D 为无色无味气体,F 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 为_____, (2)E 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H2O2(过氧化氢)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Ca(OH)2 + CO2═Ca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是水或双氧水。(1)过氧化氢(2)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等(3)CO2+Ca(OH)2=CaCO3↓+H2O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反应及用途。 9.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反应②是化合反应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应是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G的一种应用实例_____。 【答案】O2 复分解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推测物质B为氧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推测G为氢氧化钙。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说明都显碱性。A与氧气点燃生成C和D,反应①为有机物反应,生成C、D为水和二氧化碳,且D与F可以生成H和C,可知C为水,D为二氧化碳;F为碱性物质,且可以与D反应,推测F为氢氧化钠,则H为碳酸钠;碳酸钠与G氢氧化钙生成F氢氧化钠和I碳酸钙沉淀;C水与E氧化钙可生成G氢氧化钙。代入框图,推测成立。则B、氧气,C、水,D、二氧化碳,E、氧化钙,F、氢氧化钠,G、氢氧化钙,H、碳酸钠,I碳酸钙, 【详解】 (1)物质B为氧气,化学式为O2 (2)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物质G为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如图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Na2CO3 Ca(OH)2+CO2=CaCO3↓+H2O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沉淀D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固体E和气体F,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酸钙,E是氧化钙,F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氯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氢氧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可以是碳酸钠,C是氯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A是碳酸钠,其化学式是Na2CO3; (2)反应⑤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所以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如图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Na2CO3;(2)Ca(OH)2+CO2=CaCO3↓+H2O;(3)置换反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