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碧湘街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80823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碧湘街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碧湘街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碧湘街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1.写字小擂台。 老家的后院是我的乐园。在那里,我可以看hú   dié 在花从中跳舞,看mà   zhà 在草地上duàn   liàn ,看瓢虫在瓜叶上xián   guàng ,看蜜蜂wēng wēng 闹着,在花蕊间juàn   liàn 流连。 2.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咆哮(xiāo   xiào)       皮革(ɡé     ɡě) 奔赴(fù     pù) 猕猴(ní          mí)       擂鼓(lēi   léi) 镌刻(juān   juàn) 3.下面句子中的歇后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寒假期间网上学习,要学会管住自己,不要上网玩游戏可是你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这两天气温降得很低,像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C.咱们可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谁输了都不准哭。 D.别看他年龄小,看起来也很一般,可是在文艺界那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4.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校评为“十大文明学校之一”。 C.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元旦晚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兴奋之中。 6.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一样的是(     )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B.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李静被评为本学年度市“三好学生”。 7.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 ①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当然是必需的。③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④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8.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是无可厚非的,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①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②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③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 (1)语段中共有四处错误: ①②③的顺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其他处请修改在横线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加强语气,画“          ”的句子,也可以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内所学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是______。除“草船借箭”外,你还知道这本名著里的______故事。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 (3)这家百年老店虽然开在巷子里,但是许多外乡人都知道,真是“______——______”啊!(歇后语) (4)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______。在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它之后最为典型的分别是金文、______、隶书、楷书。 (5)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我知道了“郎中”的意思是看病卖药的医生,当然我也可以从______中猜出来“驿站”是______的意思。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走进灿烂春光。“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这繁花__________,不留_________,阳光下就像______________……”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的荒山,如今已____________,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________。 (2)感悟神奇音乐。随着旋律的______跌宕,步步 ________,乐曲进入了 ________。它以 __________的力量,表达出对 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 ______________。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 ________而又 _________, _________而又 __________。 (3)畅谈人物风采。本学期,我认识了________的海伦·凯勒,____________的郑和,____________的司马迁,__________的鲁迅,___________的阿炳等(以上填四字词),知道_________是执行首次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还知道火星是地球的“______________”。杨万里笔下童蝶相悦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句)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相关报道。 据调查,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过了成人。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心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身边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父母的关爱?是否懂得帮父母分忧?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孝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二】小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项目 为父母过生日 主动做家务 不跟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等父母吃饭 给父母端茶水 经常 30% 10% 9% 20% 25% 10% 偶尔 60% 60% 75% 25% 20% 10% 从不 10% 30% 16% 55% 55% 80% 【材料三】福州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个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自己;现在有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 11、阅读【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10%的小学生从不为父母过生日。 B.有60%的小学生经常主动做家务。 C.有75%的小学生偶尔与父母谈心。 D.能给父母端茶水的学生达到80%。 12、以上三则材料要传递的主题是(     ) A.要让小学生学会和父母相处,懂得感恩。 B.不要让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 C.要让“孝文化”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生根发芽。 D.要明白小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的原因。 13、你赞成“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吗?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材料三中,福州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了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你觉得学校可以怎么来改善目前的状况?请写出两条建议。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_______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 16、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把“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句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 “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着卧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20、按要求填空。 “卧”读作______________,它的部首是_____________,第三画是__________,我知道含有“卧”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写了三次吃荷包蛋面条,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展开,结构相同,分别都是:做面→( )→( )→总结。 22、请在文中用“   ”勾画出最能提示主旨的句子。 23、父亲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音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关系的词语依次是告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____的之情。 25、习作表达 题目:______,我为你点赞 提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如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高贵友”那样,平凡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努力奋斗的劳动者让我们想为他(她)点赞。你想为谁点赞,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取一、两件事写一写你为他(她)点赞的原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蝴蝶、锻、逛、嗡、眷”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xiào     ɡé       fù mí       léi       juān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B 【解析】B 本题考查歇后语的运用。 B项歇后语运用不恰当。“四月的冰河——开动(冻)”是一个谐音歇后语,本来的意思是在春季四月的时候,冰冻的河水开始融化、流动,后来用来形容禁锢的思想、思路一下子开窍了,就像解冻的河水一样。用于此处形容气温下降不恰当。 4.D 【解析】D 此题考查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辨析,题干中所给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A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已过万重山”形容舟行之快。 B出自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C出自柳宗元的《江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出自宋代杨万里《小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某人才华刚刚展露出来就得到赏识,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现。 5.A 【解析】A 【详解】略 6.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与辨析。 例句中的引号内的内容是作者说的话。 A选项中的引号内的内容是皮埃尔说的话。 B选项的引号是引用神话故事的名字。 C选项的引号是表示在这个句子中,“自由”不是本意。 D选项的引号是表示特定的奖励称号。 7.B 【解析】B 【解析】略 8.     ②①③     删去“年纪大的”(或删去“老”)     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 【详解】(1)考查语序、病句。 第一个填空:前文内容叙述了“老人”,接着和②连接比较合理,将“老人”和“年轻人”进行对比。接着叙述①,写出了因为“老人”体质比不上“年轻人”,所以会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接着连接③,描述了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才会引起人们对老师是否体力不支而跌倒的问题。所以②①③较为合适。 第二个填空:“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属于“语意重复”,“年纪大”和“老”意思重复。选择一个形容“人”即可。“年纪大的人”和“老人”意思一样。 (2)考查理解句子、转换句子。 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陈述句。可以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强语气。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步骤之一: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则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如果陈述句是否定句,则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步骤之二: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能、不能”,“难道”往往对应着“是、不是、会、不会”;“难道”一般是置于主语之前。  步骤之三: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反问语气词“难道”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吗”,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呢”。 9.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火烧赤壁     诗人欣喜若狂、急于返乡的喜悦心情。     隔着门缝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甲骨文     小篆     书     古代传递信息休息中转的地方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诗词名句、歇后语、汉字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作者是罗贯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其他故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舌战群儒等。 (2)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欣喜若狂、急于返乡的喜悦心情。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3)隔着门缝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这条歇后语属于逻辑推理式的歇后语,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此句说明部分是名(鸣)声在外,前面比喻部分为隔着门缝吹喇叭,喇叭在门外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外面,所以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 (4)最早成熟汉字是甲骨文,变化过程根据时间来说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甲骨文出现在我国商朝时期,是刻在兽骨上的文字。往后推移,西周时期以大篆盛行,秦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后续文字的发展逐渐沿着规整方正的方向进行。 (5)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可从书籍或者纪录片中获得信息。 10.     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     从树枝开到树梢     一点空隙     几座喷花的飞泉     只拣儿童多处行     寂寞多年     枝繁叶茂     涌起阵阵林涛     升腾     高昂     高潮     势不可当     命运的抗争     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舒缓     起伏     恬静     激荡     身残志坚##不屈不挠     顽强探索##传递友谊     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冰清玉洁##珍惜时间     矢志不渝##酷爱音乐     杨利伟     孪生兄弟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详解】(1)出自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原文选段: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出自《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原文选段: 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窝筑巢;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撑起绿色的大伞,小兔再也不用害怕天上的老雕;在茂密的树丛中,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出自《二泉映月》,原文选段: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记叙了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但她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还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后来,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从而塑造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 《郑和远航》: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从而塑造了顽强探索的郑和。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第三自然段写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从而塑造了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三味书屋》:文章主要对三味书屋进行了介绍并交代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从而塑造了珍惜时间的鲁迅。 《二泉映月》: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以及“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表现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文章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层次清楚,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以“孪生兄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既有趣,又生动。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1.A 【解析】11、A 12、C 13、不赞成,作为一名学生好好学习,考取好成绩是孝敬父母的一方面,但孝敬父母还应该尊重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节假日关心问候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等。 14、     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主题班会。     在学校开展阅读经典孝心教育书籍的活动,如每天固定时间朗读《弟子规》。 【解析】 11、考查图表阅读能力。 材料二是关于小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A由图可知,10%的小学生从不为父母过生日。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有60%的小学生偶尔主动做家务。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有75%的小学生偶尔不跟父母顶嘴。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从不给父母端茶水的学生达到80%。说法错误。 12、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材料一点明了孝心缺失的社会问题以及进行孝心教育的重要性。 材料二是关于小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反应出小学生和父母关系有待改善。 材料三点明了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可知三则材料都是为了说明传播“孝文化”,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的重要性,故选C。 13、考查观点评析。 “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说法不正确,结合材料三“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可知,这样的看法说明对孝心的理解有偏差,真正的孝,可以结合材料一“他们是否感激父母的关爱?是否懂得帮父母分忧?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友善……”可知,不仅是学业优秀,更多的是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父母有良好的关系,主动为其分忧、沟通。 14、考查综合分析。 调查反映的问题: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孩子爱抱怨、不知感恩、不负责任。建议从让“孝文化”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生根发芽来谈。 建议:加强学校、家庭的孝心教育,开展孝心教育活动。 评选孝心榜样,鼓励和父母建立良好关系。 15、     随意     要紧 16、心到、眼到、口到。 17、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8、心既到矣,眼口必到乎。 1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解析】 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意思: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急:要紧,重要。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内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答案。 1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结合文章内容“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解释了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 18、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改为陈述句,我们应该表达肯定的意思,把“岂不”改为“必”。 19、本题考查名人名言。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点睛】 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0、     wò     卜     横折     卧虎藏龙 21、     语言     挑面     吃面 22、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23、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礼貌、尊重他人。 24、     教训     意味深长     关爱 【解析】 20、本题考查了字词。 “卧”读作“wò”,它的部首是“卜”,第三画是“横折”,我知道含有“卧”字的成语有“卧虎藏龙”。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可知本文描写了三次吃荷包蛋;结合“有蛋的那碗!”“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让梨,我让蛋!”……语句可知,在描写中主要通过父子的对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展开,每一次都是父亲先做面,然后让儿子挑面,再吃面,最后总结的结构来写。 22、本题考查了找文章主旨句。 本文通过描写父亲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三次做荷包蛋让儿子挑选面的事,体现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礼貌、尊重他人和不做喜欢占便宜的人。故本文的主旨句是: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2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孔融让梨”是一个典故,指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父亲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意图是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礼貌、尊重他人。 2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全文的主要内容,可知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分别是“‘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从这三句话可以得出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告诫、教训、意味深长,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疼爱)之情。 25、                                                          阿姨,我为你点赞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无疑是在警省我们后人:只有源源不断的择善并从之,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师”。现如今,择善变得很简单,只需动动手指,点一个赞即可,这种方式大多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今天,我要为生活中遇到的一位普普通通的阿姨点一个赞!    霏雨初霁,晚春的这个早晨显不出“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凄惨,只有缕缕暖阳春雨的舒畅。我与母亲闲在家中无事可做,便趁雨歇之时出去散步。 我与母亲漫步在路边,走着走着,突然间,我们的目光同时被锁定在了近处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只见几十个环卫工人正在那摊位旁似是在领什么东西。    我与母亲走上前去,看到摊位里一位个子不高,身穿红色马甲的阿姨,正将摊位桌子上摆放的热气腾腾的豆浆挨着个儿的发给那些环卫工人们,嘴里还不停的说:“你们辛苦了!”我自然而然的认为定是社区的“福利”,便脱口而出一句:“这社区真是想的周到呀!”可谁知,我话音刚落,那位“社区阿姨”便说:“小姑娘,我可不是社区派来的哦!”“那您总不会是自掏腰包买的这些豆浆吧?”我诧异地问道。红马甲阿姨擦了一下额头细密的汗水,回答道:“当然是了!我妈妈曾经就是一名环卫工人,我晓得这份工作有多么辛苦,一直惦记着要为他们做点事情。如今,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想用这种方式来实现我的小小愿望。”她一边解答着我的疑惑,一边还不忘递给环卫工人们豆浆,“平时我都不在这里看摊位,谁有需求都是自己来取的……”“那您不担心过路的人占便宜吗?”我打断她的话,惊诧地问。“那也一定是有需求的人啊!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这块‘福田’还越发的增大了呢!”她笑着说。 我被红马甲阿姨这番话深深打动了,立即拉着母亲一起派送起“爱心豆浆”来。那一刻,我的体内似是涌动着加了蜂蜜的豆浆一样甜滋滋的,沁人心脾!让我忍不住从心底里为这位善良的阿姨竖起大拇指,点一个大大的赞!    让我们挺直胸膛,调好焦聚,用明亮的目光,去发现,去寻找,去欣赏暖心的善举,为他们欢呼,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做一个择善者,你不仅会拥有快乐,温暖,更会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人生…… 本题考查半命题的作文,要求以“______,我为你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写在你的生活里,在你心灵的深处,想为谁点赞?回顾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想想谁的行为感动过你,你想为谁点赞?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可写从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可写自己身边的。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感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时要注意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