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州市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ln du qn l k sh q d y m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A吆喝渺小生畜手忙脚乱B耻笑露陷喉咙养尊处优C慰问停泊由衷一声不吭D引荐飞弛遮掩神机妙算3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选出对句子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排比)B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拟人)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2、(反问)D这件事,听起来好似很轻松,其实不然。(比喻)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奶奶总爱回忆过去的往事。B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很受启发。C北京的秋天真是个迷人的季节。D新年到了,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和一顶崭新的帽子。6“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这句话写出了夏夜美景变化。发挥想象,照样子仿写:夏天最美是荷花。_7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1)_,不弃功于寸阴。(2)问渠那得清如许?_。(3)_,克俭于家。(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5)爱国,是古代仁人志士们反复吟诵的话题。陆游在生命垂危时低声吟出“王师北定中原日,_。”的嘱托;龚自珍也在压抑沉闷的社会环境中挥笔写
3、下“我劝天公重抖擞,_。”的深切期望。(6)将相和这篇课文包含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
4、,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
5、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
6、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2)从调查结果看,有6 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
7、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5、“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A说话B拜访C学习的程度D到达16、课文是围绕以下哪句话写的?()A为设果,果有杨梅。B此是君家果。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A父/不在,乃/呼儿出。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D为/设果,果/有杨梅。18、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杨氏之子
8、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B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C“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D杨氏之子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表现了杨氏子的机智与幽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我小时候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会心有余悸,生怕巴掌会落到我头上。然而,另外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
9、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
10、不投机取巧;可你学修座钟,那是钻研,我要是因此打你,就是阻止你钻研,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前途”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19、给短文添加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的父亲。21、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他这样做是为了_;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他这样做是为了_。通过这两件事,表达了_。22、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A点明主旨B总结全文C抒发情感D首尾照应23、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_24习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想要去实现:课外兴趣班多了,想放松放松;世界那么大,想要出
11、去看看;想成为运动健将;想成为航天员把你的愿望写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懒、惰、侵、略、酷、幕”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C解析:C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A项“生畜”应改为:牲畜。B项“露陷”应改为:露馅。D项“飞弛”应改为:飞驰。3D解析:D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遗民泪尽
12、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迫切希望,强烈的爱国之情,对中原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南宋出师北伐这一举措年年落空的失望。A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七言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最出名的两句诗,被后人传诵不绝。其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B项出自杜
13、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C项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D项出自孟郊的登科后,全诗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14、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表达了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4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A选项中,“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动宾短语的排比,正确。B选项中,“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把柳树人格化,所以是拟人修辞,正确。C选项中,疑问的语气表达了更加强烈的肯定色彩,因此是反问修辞,正确。D选项中,根据比喻修辞的判断标准可知该句并没有用比喻修辞,事情听起来轻松,没有本体和喻体,故D错误。5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首先,从语
15、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A 把“过去”或“往事”删除一个,属于词语重复的语病。B 在句首加上“我”“他”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C 正确。D 在“和”的后面加上“戴了”,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6一池池荷花竞相开放,一阵风吹来,荷花仙子翩翩起舞,好看极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结合题目中的“翩翩起舞”可知是动态的变化,可以想象一下画面。开头已经给出,“夏天最美是荷花”,可以从荷花的数量,和荷花的动态描写来仿写句子。7 不饱食以终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克勤于
16、邦 心到,眼到,口到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拘一格降人才 负荆请罪【详解】(1)本题考查名人名言。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4)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5)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清
17、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将相和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C解析:11、C12、C13、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
18、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
19、,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B解析:15、B16、C17、C18、B【解析】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注意结合句意分析。“孔君平诣其父”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故“诣”的意思是拜访,选B。16、本题考查中心句,中
20、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结尾,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可知,文章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写了杨氏之子聪慧的具体事件,故选C。17、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注意根据句子意思、成分划分。A项句子意思为: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故主谓之间停顿,连词后停顿,该项正确。B项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根据主谓之间停顿规则可知,该项正确。C项句意: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正确的划分应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D项句意: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根据主谓宾间的停顿规则,可
21、知,该项正确。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B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家禽”在现在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可知二者意思不一致,该项错误。【点睛】参考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B解析:19、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0、 动作 神态 语言 严厉21、 装错了大衣柜 让“我”
22、记住做木头活和做人一样,要实在、不投机取巧 把座钟拆开了研究 鼓励“我” 对父亲两次举起手掌的难忘22、B23、同意,爸妈的教训不是真的用力打,他们是为了孩子学好。【解析】19、考查拟标题的能力。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可知,本文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逞能安装错了衣柜,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拆装座钟。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因此标题可以是: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他指着装错
23、的地方质问: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这写内容写出了父亲的动作、神态。文中的“你瞎了?”是父亲说的话。通过对父亲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篇短文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最后“我”才知道,父亲给“我”的两次手掌意义不同,第一次是对“
24、我”要求严格;第二次却是支持“我”悉心研究。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2、考查文章结构。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前面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是对文章前文的总结,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
25、。23、考查思维拓展。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文章中的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并没有真正的“打”“我”,而是为了教训“我”学好,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4我的愿望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而我的愿望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记得去年,奶奶生病了。自从奶奶生病以后,就一直躺在床上,她的脸上每天都带着痛苦的表情。平时奶奶是最爱笑的,每次我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满脸堆笑地迎接我:“哎呦,我的乖孙孙回来了!”可是现在奶奶连笑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也笑不起来了。奶奶在床上一躺就是一星期,还总是唉声叹气的,爸爸妈妈心急如焚地把奶奶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奶奶做了全身检查,让奶奶住
26、院,挂针我每天放学都会到医院看望奶奶,只见奶奶有气无力的样子,我想奶奶一定很难受,如果我是医生该多好啊!我就可以帮奶奶治病,减轻奶奶的痛苦。日子一天天过去,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爸爸妈妈又带着奶奶去了杭州的大医院,自从奶奶住到杭州的大医院以后,我是多么想念奶奶呀!想念奶奶温暖的叮嘱,想念奶奶可口的饭菜,想念唉!如果我是医生该多好啊!我一定要想尽办法给奶奶治病,让奶奶早日恢复健康!终于,有一天,奶奶回来了!她的脸上又挂了以前的笑容,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自从经历了这些,我的愿望就诞生了,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当一个医生,当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给更多的人治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27、快乐地生活。【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围绕“自己的愿望”写一篇作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想要去实现:课外兴趣班多了,想放松放松;世界那么大,想要出去看看;想成为运动健将;想成为航天员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愿望,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个愿望呢?展开进行叙述,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愿望是什么。注意: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