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附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0077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5.0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3时=( )分             1分40秒=( )秒                    40分米=( )米 800毫米=( )厘米 2.星期六,小敏9:45从家去图书馆,路上用了20分钟,她( )到达图书馆,她在图书馆呆了30分钟后,按照原来的速度从原路回家,( )到家。 3.小丽每分钟步行48米,她两分钟大约走了( )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毛毛身高134(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468( ); 课桌面的面积为20( );篮球场的面积约为420( )。 5.某商场一台微波炉的价格是569元,一个电水壶的价格是127元。妈妈想买这两件商品,大约准备( )元比较合适,收银员应收( )元。 6.估算时,把295看作( ),104看作( ),结果大约是( )。 7.电影院有9排座位,每排可坐36人,如果坐满,可以坐( )人。 8.312比( )多159;25的5倍是( )。 9.小云、小天和小白在参加“日”字添上一笔是什么字的比赛。小云写出了“白、目、田、旦、旧、电”共6个字,小天写出了“白、目、申、由、田、甲、电”共7个字,小白写出了“白、旧、电、田、目、旦”共6个字。小云、小天和小白一共写出了( )个不同的字。 10.一本数学书大约厚1(  )。 A.毫米 B.厘米 C.千米 二、选择题 11.刘明上午9:00上班,下午5:00下班,他一天工作(       )小时。 A.5 B.7 C.8 D.9 12.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情况统计图如下图。 (1)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2)参观熊猫馆的有( )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 )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 )人。 13.爸爸和3位同事一起乘动车去外地出差,1张动车车票218元,他们往返车票共需(       )元。 A.1308 B.1744 C.872 14.经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人数只占本年级人数的,那么,不参与家务劳动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下面(       )阴影部分表示。 A. B. C. 15.三(1)班全班同学都参加了元旦的唱歌、舞蹈表演,每人至少参加一项活动。参加唱歌的有32人,参加舞蹈的有12人,两项都参加的有6人,三(1)班一共有学生(  )人。 A.50 B.38 C.56 D.44 16.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 A.甲的周长长 B.乙的周长长 C.一样长 三、解答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203+15=                      600×2=                 90-9=                  495×3≈ 460-250=                    +=                  1-=                  624+135= 72÷8×3=                  (538-508)×6=                       8÷(60-52)= 18.列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                           ※ 19.脱式计算。 (386-314)÷9                 852+3×141                 568+(404-58) 20.在下边的方格纸上按下面要求画图形。 (1)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3)用阴影涂出这个正方形的。 21.红火小学三年级有210名学生,四年级有170名学生。大家都打了疫苗,两个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打了疫苗? 2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7,得到结果为376.正确的和是多少? 23.下边是某宾馆客房的价格,一位男导游和8名男游客准备入住这家宾馆一天,请问怎样住最省钱?并请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4.爸爸今年35岁,小红今年5岁。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多少倍? 25.一块地的种玉米,种花生。在下面的大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种这两种农作物的地,并标上名称。 (1)在这两种农作物中,种(  )的地较大一些。 (2)种玉米和花生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  )。 26.李伯伯要在墙边围一块长5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养鸡,这块地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篱笆围,有两种围法可以选择(如图),哪一种围法用的篱笆少一些?少用多少米? 27.三年级学生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24人,带水果的有30人,每人至少带一样,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去春游?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80     100     4     80 【解析】 (1)1时=60分,3时是3个60分,依此填空; (2)1分=60秒,因此用60秒+40秒即可; (3)10分米=1米,40分米里面有4个10分米,也就是有4个1米; (4)10毫米=1厘米,800毫米里面有80个10厘米,也就是80个1厘米。 (1)3个60分是180分,即3时=180分; (2)60秒+40秒=100秒,即1分40秒=100秒; (3)4个1米是4米,即40分米=4米; (4)80个1厘米是80厘米,即800毫米=80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10:05     10:55 【解析】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9:45+20分钟=10:05 10:05+30分钟+20分钟 =10:35+20分钟 =10:55 【点睛】 熟练掌握时间的推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00 【解析】 把48看作50,可求出她两分钟大约走了2个50米,即100米。 小丽每分钟步行48米,她两分钟大约走了(100)米。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 4.     厘米##cm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即可。 毛毛身高134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468平方厘米; 课桌面的面积为20平方分米;篮球场的面积约为420平方米。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5.     700     696 【解析】 用一台微波炉的价格加上一个电水壶的价格,即可解答。 569+127=696(元) 696≈700,大约准备700元比较合适,收银员应收 696 元。 【点睛】 掌握三位数和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是解题的关键。 6.     300     100     400 【解析】 估算三位数的加法时,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相加,据此解答。 估算时,把295看作300,104看作100,300+100=400,结果大约是400。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324 【解析】 如果坐满,可以坐9个36人,36乘9即可求出可以坐的人数。 36×9=324(人) 【点睛】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这个加数乘数的个数,此题重点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8.     153     125 【解析】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另一个数用减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312-159=153 25×5=125 【点睛】 分析清楚题意,选择正确的运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9 【解析】 根据题意整理出小云、小天和小白一共写出的不同的字,然后再填空即可。 小云、小天和小白一共写出的个不同的字有:白、目、田、旦、旧、电、申、由、甲,因此小云、小天和小白一共写出了9个不同的字。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B 解析:B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用“厘米”作单位,是大约厚1厘米,据此解答。 一本数学书大约厚1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二、选择题 11.C 解析:C 【解析】 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分别求出上午9:00到中午12:00,以及中午12:00到下午5:00工作的时间,再将两个时间相加,求出一天工作的时间。 上午工作时间:12时-9时=3小时 下午工作时间:5小时 3+5=8(小时) 则他一天工作8小时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灵活运用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答。 12.(1)52 (2)     38     14     20 【解析】 (1)用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总人数; (2)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和大象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的人数;观察韦恩图,找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和两个场馆都参观的人数填空即可。 (1) 18+20+14 =38+14 =52(人) (2) 18+20=38(人),参观熊猫馆的有38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14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20人。 【点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情况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留又无重复。 13.B 解析:B 【解析】 先用1张动车票的钱乘4计算出4人单程车票的总钱数,然后再用4人单程车票的总钱数乘2即可解决问题。 1+3=4(人) (元) (元)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普通行程路费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14.A 解析:A 【解析】 把本年级人数看成一个整体,表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人数占其中的2份,那么不参与家务劳动的人数占其中的5份,据此解答。 由分析得: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是,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也就是表示三年级学生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人数只占本年级人数的,不参与家务劳动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用32+12求出至少参加一项的同学的总人数,再减去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就是三(1)班的总人数;据此解答。 32+12-6 =44-6 =38(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是典型的容斥问题,解答规律是:总数量=A类元素+B类元素-既A又B。 16.C 解析:C 【解析】 观察上图可知,甲、乙两个图的周长都等于长为12、宽为5的长方形的周长,所以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图的周长都等于长为12、宽为5的长方形的周长,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注意大小不一样的两个图形,周长可以相等。 三、解答题 17.218;1200;81;1500 210;;;759 27;180;1 【解析】 18.1668;443;851; 420;181;497 【解析】 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验算方法:调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另一个加数; 计算整数的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验算方法: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278×6=1668                      800-357=443                  469+382=851                                         验算: 105×4=420                       324-143=181                  806-309=497                                         验算: 19.8;1275;914 【解析】 (1)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 (386-314)÷9 =72÷9 =8 852+3×141 =852+423 =1275 568+(404-58) =568+346 =914 20.见详解 【解析】 (1)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相等,据此画出这个长方形。 (2)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再根据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并画出这个正方形。 (3)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据此可知,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5+3)×2 =8×2 =16(厘米) 16÷4=4(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及分数的意义,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与长方形周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380名 【解析】 用三年级的人数加上四年级的人数,求出两个年级的总人数即可。 210+170=380(名) 答:两个年级共有380名学生打了疫苗。 【点睛】 解决本题根据加法的意义直接列式求解即可。 22.344 【解析】 “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了7”,相当于把这个加数看多了75﹣43=32,再根据另一个加数不变,可知算得的和比正确的和也得多32,据此用376减去32即为正确的和. 小马虎把一个加数看多了:75﹣43=32, 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多了32, 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376﹣32=344; 答:正确的和是344. 23.3间3人间;450元 【解析】 根据各种房间的人数及钱数,先计算每人所需钱数:120÷2=60(元/人),150÷3=50(元/人),比较可知,尽量多住三人间,其次是二人间。 (1+8)÷3 =9÷ 解析:3间3人间;450元 【解析】 根据各种房间的人数及钱数,先计算每人所需钱数:120÷2=60(元/人),150÷3=50(元/人),比较可知,尽量多住三人间,其次是二人间。 (1+8)÷3 =9÷3 =3(间) 3×150=450(元) 答:选择3间3人间最省钱,一共要450元。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所提供的信息,弄清条件和问题,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 24.6 【解析】 小红明年的年龄是(5+1)岁,爸爸明年的年龄是(35+1)岁,用爸爸明年的年龄除以小红明年的年龄即可。 (35+1)÷(5+1) =36÷6 =6 答: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 解析:6 【解析】 小红明年的年龄是(5+1)岁,爸爸明年的年龄是(35+1)岁,用爸爸明年的年龄除以小红明年的年龄即可。 (35+1)÷(5+1) =36÷6 =6 答: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 【点睛】 本题关键是求出明年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注意明年时,爸爸和小红的年龄都增加1。 25.图见详解过程 (1)花生 (2) 【解析】 把这块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这块地的,这块地种玉米,种花生,表示2份种玉米,4份种花生,由此涂色并标上名称; (1)根据同分母分数比较大 解析:图见详解过程 (1)花生 (2) 【解析】 把这块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这块地的,这块地种玉米,种花生,表示2份种玉米,4份种花生,由此涂色并标上名称; (1)根据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2)根据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把两个分数相加即可解答。 (1)< 在这两种农作物中,种花生的地较大一些。 (2)+= 种玉米和花生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分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6.第一种围法;30米 【解析】 第一种围法,长边靠墙,篱笆长度为长+2×宽。第二种围法,宽边靠墙,篱笆长度为宽+2×长。再将两种围法用的篱笆长度比较大小,最后求出它们的差,即少用多少米。 第一种围法: 解析:第一种围法;30米 【解析】 第一种围法,长边靠墙,篱笆长度为长+2×宽。第二种围法,宽边靠墙,篱笆长度为宽+2×长。再将两种围法用的篱笆长度比较大小,最后求出它们的差,即少用多少米。 第一种围法: 50+2×20 =50+40 =90(米) 第二种围法: 20+2×50 =20+100 =120(米) 90米<120米 120-90=30(米) 答:第一种围法用的篱笆少一些,少用30米。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长边靠墙时,篱笆最短。宽边靠墙时,篱笆最长。 27.46人 【解析】 带矿泉水的有24人,带水果的有30人,则带矿泉水的和带水果的共有(24+30)人,又因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8人,根据容斥原理可知,参加春游的学生一共有(24+30-8)人;据此 解析:46人 【解析】 带矿泉水的有24人,带水果的有30人,则带矿泉水的和带水果的共有(24+30)人,又因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8人,根据容斥原理可知,参加春游的学生一共有(24+30-8)人;据此解答。 24+30-8 =54-8 =46(人) 答:一共有46人去春游。 【点睛】 本题解答的依据是: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元素的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