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题考试试题-(一).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78733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题考试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题考试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解答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为,点坐标为,过点作直线轴,垂足为,交线段于点. (1)如图1,过点作,垂足为,连接. ①填空:的面积为______;②点为直线上一动点,当时,求点的坐标; (2)如图2,点为线段延长线上一点,连接,,线段交于点,若,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为______. 2.如图,已知直线射线CD,.P是射线EB上一动点,过点P作PQEC交射线CD于点Q,连接CP.作,交直线AB于点F,CG平分. (1)若点P,F,G都在点E的右侧,求的度数; (2)若点P,F,G都在点E的右侧,,求的度数; (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形,使?若存在,求出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直线射线,.是射线上一动点,过点作交射线于点,连接.作,交直线于点,平分. (1)若点,,都在点的右侧. ①求的度数; ②若,求的度数.(不能使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直接解题) (2)在点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偕形,使?若存在,直接写出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已知:直线AB∥CD,M,N分别在直线AB,CD上,H为平面内一点,连HM,HN. (1)如图1,延长HN至G,∠BMH和∠GN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证:2∠MEN﹣∠MHN=180°; (2)如图2,∠BMH和∠HN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①请直接写出∠MEN与∠MHN的数量关系:   ; ②作MP平分∠AMH,NQ∥MP交ME的延长线于点Q,若∠H=140°,求∠ENQ的度数.(可直接运用①中的结论) 5.(1)(问题)如图1,若,,.求的度数; (2)(问题迁移)如图2,,点在的上方,问,,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联想拓展)如图3所示,在(2)的条件下,已知,的平分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用含有的式子表示的度数. 6.如图,直线AB∥直线CD,线段EF∥CD,连接BF、CF. (1)求证:∠ABF+∠DCF=∠BFC; (2)连接BE、CE、BC,若BE平分∠ABC,BE⊥CE,求证:CE平分∠BCD; (3)在(2)的条件下,G为EF上一点,连接BG,若∠BFC=∠BCF,∠FBG=2∠ECF,∠CBG=70°,求∠FBE的度数. 7.先阅读材料,再解答问题: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求59319的立方根,华罗庚脱口而出,给出了答案,众人十分惊讶,忙问计算的奥妙,你知道华罗庚怎样迅速而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吗?请你按下面的步骤也试一试: (1)我们知道,,那么,请你猜想:59319的立方根是_______位数 (2)在自然数1到9这九个数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59319的个位数字是9,则59319的立方根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 (3)如果划去59319后面的三位“319”得到数59,而,,由此可确定59319的立方根的十位数字是________,因此59319的立方根是________. (4)现在换一个数103823,你能按这种方法得出它的立方根吗? 8.数学中有很多的可逆的推理.如果,那么利用可逆推理,已知n可求b的运算,记为,如, 则,则. ①根据定义,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有如下运算性质:. 根据运算性质填空,填空:若,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表中与数x对应的有且只有两个是错误的,请直接找出错误并改正. x 1.5 3 5 6 8 9 12 27 错误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有一列数,从这列数的第2个数开始,每一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的常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s).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观察一个等比列数1,,…,它的公比q=   ;如果an(n为正整数)表示这个等比数列的第n项,那么a18=   ,an=   ; (2)如果欲求1+2+4+8+16+…+230的值,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令S=1+2+4+8+16+…+230…①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2S=2+4+8+16++32+…+231…② 由② ﹣ ①式,得2S﹣S=231﹣1 即(2﹣1)S=231﹣1 所以 请根据以上的解答过程,求3+32+33+…+323的值; (3)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索:若数列a1,a2,a3,…,an,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的常数为q,请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an;如果这个常数q≠1,请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a1+a2+a3+…+an. 10.观察下列两个等式:,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成立的一对有理数为“白马有理数对”,记为,如:数对都是“白马有理数对”. (1)数对中是“白马有理数对”的是_________; (2)若是“白马有理数对”,求的值; (3)若是“白马有理数对”,则是“白马有理数对”吗?请说明理由. (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白马有理数对”_________(注意:不能与题目中已有的“白马有理数对”重复) 11.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 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 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 3 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 4 次方”.一般地,把个记作 aⓝ,读作 “a 的圈 n次方” (初步探究)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③. (深入思考) 2④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2)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5⑥;(﹣)⑩. (3)猜想:有理数 a(a≠0)的圈n(n≥3)次方写成幂的形式等于多少. (4)应用:求(-3)8×(-3)⑨-(﹣)9×(﹣)⑧ 12.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方”运算,下面介绍一种新运算,即“对数”运算. 定义:如果(a>0,a≠1,N>0),那么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例如: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根据“对数”运算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 . (2)如果,求m的值. (3)对于“对数”运算,小明同学认为有“(a>0,a≠1,M>0,N>0)”,他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大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m厘米,小正方形ODEF的边长为n厘米,且|m﹣4|+=0. (1)求点B、点D的坐标. (2)起始状态如图1所示,将大正方形固定不动,小正方形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x轴向右平移,如图2.设平移的时间为t秒,在平移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 ①当t=1.5时,S=   平方厘米; ②在2≤t≤4这段时间内,小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③在小正方形平移过程中,若S=2,则小正方形平移的时间t为   秒. (3)将大正方形固定不动,小正方形从图1中起始状态沿x轴向右平移,在平移过程中,连接AD,过D点作DM⊥AD交直线BC于M,∠DAx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和∠CMD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N(不考虑N点与A点重合的情形),求∠ANM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4.已知,点在与之间. (1)图1中,试说明:; (2)图2中,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请利用(1)的结论说明:. (3)图3中,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请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 (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S△PAB=S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点P是直线BD上一个动点,连接PC、PO ,当点P在直线BD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OPC与∠PCD、∠POB的数量关系 16.某电器超市销售每台进价分别为200元、170元的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下表是近两周的销售情况: (进价、售价均保持不变,利润 = 销售收入-进货成本) (1)求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的销售单价; (2)若超市准备用不多于5400元的金额再采购这两种型号的电风扇共30台,求A种型号的电风扇最多能采购多少台? (3)在(2)的条件下,超市销售完这30台电风扇能否实现利润为1400元的目标?若能,请给出相应的采购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7.如图所示,A(1,0)、点B在y轴上,将三角形OAB沿x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三角形DEC,且点C的坐标为(-3,2). (1)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D的坐标     (3)点P是线段CE上一动点,设∠CBP=x°,∠PAD=y°,∠BPA=z°,确定x, y,z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8.(了解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式子的值就叫做线段的“勾股距”,记作.同时,我们把两边的“勾股距”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勾股距”的三角形叫做“等距三角形”. (理解运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线段的“勾股距” ; (2)若点在第三象限,且,求并判断是否为“等距三角形”﹔ (拓展提升) (3)若点在轴上,是“等距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19.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a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不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仍按a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c元/米3收费,该市某用户今年3、4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 月份 用水量(m3) 收费(元) 3 5 7.5 4 9 27 (1)求a、c的值,并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水费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式; (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 20.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保日,为提倡低碳环保,某公司决定购买10台节省能源的新机器,现有甲、乙两种型号的机器可选,其中每台的价格、产量如下表: 甲型机器 乙型机器 价格(万元/台) a b 产量(吨/月) 240 180 经调查:购买一台甲型机器比购买一台乙型机器多12万元,购买2台甲型机器比购买3台乙型机器多6万元. (1) 求a、b的值; (2) 若该公司购买新机器的资金不超过216万元,请问该公司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3) 在(2)的条件下,若公司要求每月的产量不低于1890吨,请你为该公司设计一 种最省钱的购买方案.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坐标轴上,其中、满足. (1)求、两点的坐标; (2)将线段平移到,点的对应点为,如图1所示,若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3)平移线段到,若点、也在坐标轴上,如图2所示.为线段上的一动点(不与、重合),连接、平分,.求证:. 22.阅读下列文字,请仔细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1)解方程组,我们利用加减消元法,很快可以求得此方程组的解为   ; (2)如何解方程组呢?我们可以把m+5,n+3看成一个整体,设m+5=x,n+3=y,很快可以求出原方程组的解为   ; (3)由此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若关于m,n的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 23.用如图1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铁片(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2的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的长方体容器, (1)现有长方形铁片2014张,正方形铁片1176张,如果将两种铁片刚好全部用完,那么可加工成竖式和横式长方体容器各有几个? (2)现有长方形铁片a张,正方形铁片b张,如果加工这两种容器若干个,恰好将两种铁片刚好全部用完.则的值可能是( ) A.2019 B.2020 C.2021 D.2022 (3)给长方体容器加盖可以加工成铁盒.先工厂仓库有35张铁皮可以裁剪成长方形和正方形铁片,用来加工铁盒,已知1张铁皮可裁剪出3张长方形铁片或4张正方形铁片,也可以裁剪出1张长方形铁片和2张正方形铁片.请问怎样充分利用这35张铁皮,最多可以加工成多少个铁盒?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且a、b满足点在射线AO上(不与原点重合).将线段AB平移到DC,点D与点A对应,点C与点B对应,连接BC,直线AD交y轴于点E.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求A、B两点的坐标; (2)设三角形ABC面积为,若4<≤7,求m的取值范围; (3)设,请给出,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25.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x,y)=ax+2by﹣1(其中a、b均为非零常数),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T(0,1)=a•0+2b•1﹣1=2b﹣1. (1)已知T(1,﹣1)=﹣2,T(4,2)=3. ①求a,b的值; ②若关于m的不等式组恰好有2个整数解,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2)若T(x,y)=T(y,x)对任意实数x,y都成立(这里T(x,y)和T(y,x)均有意义),则a,b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6.定义一种新运算“a※b”:当a≥b时,a※b=2a+b;当a<b时,a※b=2a﹣b. 例如:3※(﹣4)=2×3+(﹣4)=2,(﹣6)※12=2×(﹣6)﹣12=﹣24. (1)填空:(﹣2)※3=   ; (2)若(3x﹣4)※(2x+3)=2(3x﹣4)+(2x+3),则x的取值范围为   ; (3)已知(2x﹣6)※(9﹣3x)<7,求x的取值范围; (4)小明在计算(2x2﹣2x+4)※(x2+4x﹣6)时随意取了一个x的值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0,小丽判断小明计算错了,小丽是如何判断的?请说明理由. 27.对于实数x,若,则符合条件的中最大的正数为的内数,例如:8的内数是5;7的内数是4. (1)1的内数是______,20的内数是______,6的内数是______; (2)若3是x的内数,求x的取值范围; (3)一动点从原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按如图1所示的方向前进,经过秒后,动点经过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中能围成的最大实心正方形的格点数(包括正方形边界与内部的格点)为,例如当时,,如图2①……;当时,,如图2②,③;…… ①用表示的内数; ②当的内数为9时,符合条件的最大实心正方形有多少个,在这些实心正方形的格点中,直接写出离原点最远的格点的坐标.(若有多点并列最远,全部写出) 28.若关于x的方程ax+b=0(a≠0)的解与关于y的方程cy+d=0(c≠0)的解满足﹣1≤x﹣y≤1,则称方程ax+b=0(a≠0)与方程cy+d=0(c≠0)是“友好方程”.例如:方程2x﹣1=0的解是x=0.5,方程y﹣1=0的解是y=1,因为﹣1≤x﹣y≤1,方程2x﹣1=0与方程y﹣1=0是“友好方程”. (1)请通过计算判断方程2x﹣9=5x﹣2与方程5(y﹣1)﹣2(1﹣y)=﹣34﹣2y是不是“友好方程”. (2)若关于x的方程3x﹣3+4(x﹣1)=0与关于y的方程+y=2k+1是“友好方程”,请你求出k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C是第四象限内一点,CB⊥y轴交y轴负半轴于B(0,b),且|a﹣3|+(b+4)2=0,S四边形AOBC=16. (1)求点C的坐标. (2)如图2,设D为线段OB上一动点,当AD⊥AC时,∠ODA的角平分线与∠CAE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P,求∠APD的度数;(点E在x轴的正半轴). (3)如图3,当点D在线段OB上运动时,作DM⊥AD交BC于M点,∠BMD、∠DAO的平分线交于N点,则点D在运动过程中,∠N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化,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0.阅读以下内容: 已知有理数m,n满足m+n=3,且求k的值. 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甲同学:先解关于m,n的方程组,再求k的值; 乙同学:将原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再求k的值; 丙同学:先解方程组,再求k的值. (1)试选择其中一名同学的思路,解答此题; (2)在解关于x,y的方程组时,可以用①×7﹣②×3消去未知数x,也可以用①×2+②×5消去未知数y.求a和b的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解答题 1.(1)①6;②的坐标为,;(2). 【解析】 【分析】 (1)①易证四边形AECO为矩形,则点B到AE的距离为OA,AE=OC=3,OA=CE=4,S△ABE=AE•OA,即可得出结果; ②设点的坐标为,分两种情况: 点在点上方,连接,得=++=8,点在点的下方,得=8,分别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果; (2)由S△AOF=S△QBF,则S△AOB=S△QOB,△AOB与△QOB是以AB为同底的三角形,高分别为:OA、QC,得出OA=CQ,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1)①∵CD⊥x轴,AE⊥CD, ∴AE∥x轴,四边形AECO为矩形,点B到AE的距离为OA, ∵点A(0,4),点C(3,0), ∴AE=OC=3,OA=CE=4, ∴S△ABE=AE•OA=×3×4=6, 故答案为:6; ②设点的坐标为. (i)∵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 ∵, ∴. ∴点在点上方,连接(如图1).根据题意得 ∵, ∴, ∴, ∴. ∴当点的坐标为. (ii)点在点的下方,连接(如图2). ∵. ∴. ∴点在点的下方,根据题意得 ∵, ∴, ∴, ∴. ∴当点的坐标为. (2)(2)∵S△AOF=S△QBF,如图3所示: ∴S△AOB=S△QOB, ∵△AOB与△QOB是以AB为同底的三角形,高分别为:OA、QC, ∴OA=CQ, ∴点Q的坐标为(3,4), 故答案为:(3,4).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图形与点的坐标、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图形与点的坐标,灵活运用割补法表示三角形面积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1)40°;(2)65°;(3)存在,56°或20° 【分析】 (1)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PCG的度数; (2)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ECG=∠GCF=25°,再根据PQ∥CE,即可得出∠CPQ=∠ECP=65°; (3)设∠EGC=4x,∠EFC=3x,则∠GCF=4x-3x=x,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②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CEB=100°,AB∥CD, ∴∠ECQ=80°, ∵∠PCF=∠PCQ,CG平分∠ECF, ∴∠PCG=∠PCF+∠FCG=∠QCF+∠FCE=∠ECQ=40°; (2)∵AB∥CD ∴∠QCG=∠EGC,∠QCG+∠ECG=∠ECQ=80°, ∴∠EGC+∠ECG=80°, 又∵∠EGC-∠ECG=30°, ∴∠EGC=55°,∠ECG=25°, ∴∠ECG=∠GCF=25°,∠PCF=∠PCQ=(80°-50°)=15°, ∵PQ∥CE, ∴∠CPQ=∠ECP=65°; (3)设∠EGC=4x,∠EFC=3x,则∠GCF=∠FCD=4x-3x=x, ①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 则∠ECG=x,∠PCF=∠PCD=x, ∵∠ECD=80°, ∴x+x+x+x=80°, 解得x=16°, ∴∠CPQ=∠ECP=x+x+x=56°; ②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 则∠ECG=∠GCF=x, ∵∠CGF=180°-4x,∠GCQ=80°+x, ∴180°-4x=80°+x, 解得x=20°, ∴∠FCQ=∠ECF+∠ECQ=40°+80°=120°, ∴∠PCQ=∠FCQ=60°, ∴∠CPQ=∠ECP=80°-60°=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1)①35°;(2)55°;(2)存在,或 【分析】 (1)①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PCG的度数; ②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ECG=∠GCF=20°,再根据PQ∥CE,即可得出∠CPQ=∠ECP=60°; (2)设∠EGC=3x,∠EFC=2x,则∠GCF=3x-2x=x,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②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①∵AB∥CD, ∴∠CEB+∠ECQ=180°, ∵∠CEB=110°, ∴∠ECQ=70°, ∵∠PCF=∠PCQ,CG平分∠ECF, ∴∠PCG=∠PCF+∠FCG=∠QCF+∠FCE=∠ECQ=35°; ②∵AB∥CD, ∴∠QCG=∠EGC, ∵∠QCG+∠ECG=∠ECQ=70°, ∴∠EGC+∠ECG=70°, 又∵∠EGC-∠ECG=30°, ∴∠EGC=50°,∠ECG=20°, ∴∠ECG=∠GCF=20°,∠PCF=∠PCQ=(70°−40°)=15°, ∵PQ∥CE, ∴∠CPQ=∠ECP=∠ECQ-∠PCQ=70°-15°=55°. (2)52.5°或7.5°, 设∠EGC=3x°,∠EFC=2x°, ①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 ∵AB∥CD, ∴∠QCG=∠EGC=3x°,∠QCF=∠EFC=2x°, 则∠GCF=∠QCG-∠QCF=3x°-2x°=x°, ∴∠PCF=∠PCQ=∠FCQ=∠EFC=x°, 则∠ECG=∠GCF=∠PCF=∠PCD=x°, ∵∠ECD=70°, ∴4x=70°,解得x=17.5°, ∴∠CPQ=3x=52.5°; ②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反向延长CD到H, ∵∠EGC=3x°,∠EFC=2x°, ∴∠GCH=∠EGC=3x°,∠FCH=∠EFC=2x°, ∴∠ECG=∠GCF=∠GCH-∠FCH=x°, ∵∠CGF=180°-3x°,∠GCQ=70°+x°, ∴180-3x=70+x, 解得x=27.5, ∴∠FCQ=∠ECF+∠ECQ=27.5°×2+70°=125°, ∴∠PCQ=∠FCQ=62.5°, ∴∠CPQ=∠ECP=62.5°-55°=7.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4.(1)见解析;(2)①2∠MEN+∠MHN=360°;②20° 【分析】 (1)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即可得证. (2)①过点H作GI∥AB,利用(1)中结论2∠MEN﹣∠MHN=18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得出∠AMH+∠HNC=360°﹣(∠BMH+∠HND),进而用等量代换得出2∠MEN+∠MHN=360°. ②过点H作HT∥MP,由①的结论得2∠MEN+∠MHN=360°,∠H=140°,∠MEN=110°.利用平行线性质得∠ENQ+∠ENH+∠NHT=180°,由角平分线性质及邻补角可得∠ENQ+∠ENH+140°﹣(180°﹣∠BMH)=180°.继续使用等量代换可得∠ENQ度数. 【详解】 解:(1)证明: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如答图1 ∵EP∥AB且ME平分∠BMH, ∴∠MEQ=∠BME=∠BMH. ∵EP∥AB,AB∥CD, ∴EP∥CD,又NE平分∠GND, ∴∠QEN=∠DNE=∠GN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MEN=∠MEQ+∠QEN=∠BMH+∠GND=(∠BMH+∠GND). ∴2∠MEN=∠BMH+∠GND. ∵∠GND+∠DNH=180°,∠DNH+∠MHN=∠MON=∠BMH. ∴∠DHN=∠BMH﹣∠MHN. ∴∠GND+∠BMH﹣∠MHN=180°, 即2∠MEN﹣∠MHN=180°. (2)①:过点H作GI∥AB.如答图2 由(1)可得∠MEN=(∠BMH+∠HND), 由图可知∠MHN=∠MHI+∠NHI, ∵GI∥AB, ∴∠AMH=∠MHI=180°﹣∠BMH, ∵GI∥AB,AB∥CD, ∴GI∥CD. ∴∠HNC=∠NHI=180°﹣∠HND. ∴∠AMH+∠HNC=180°﹣∠BMH+180°﹣∠HND=360°﹣(∠BMH+∠HND). 又∵∠AMH+∠HNC=∠MHI+∠NHI=∠MHN, ∴∠BMH+∠HND=360°﹣∠MHN. 即2∠MEN+∠MHN=360°. 故答案为:2∠MEN+∠MHN=360°. ②:由①的结论得2∠MEN+∠MHN=360°, ∵∠H=∠MHN=140°, ∴2∠MEN=360°﹣140°=220°. ∴∠MEN=110°. 过点H作HT∥MP.如答图2 ∵MP∥NQ, ∴HT∥NQ. ∴∠ENQ+∠ENH+∠NHT=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MP平分∠AMH, ∴∠PMH=∠AMH=(180°﹣∠BMH). ∵∠NHT=∠MHN﹣∠MHT=140°﹣∠PMH. ∴∠ENQ+∠ENH+140°﹣(180°﹣∠BMH)=180°. ∵∠ENH=∠HND. ∴∠ENQ+∠HND+140°﹣90°+∠BMH=180°. ∴∠ENQ+(HND+∠BMH)=130°. ∴∠ENQ+∠MEN=130°. ∴∠ENQ=130°﹣110°=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邻补角,等量代换,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算,辅助线的作法,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综合性较强. 5.(1)90°;(2)∠PFC=∠PEA+∠P;(3)∠G=α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求解; (2)过P点作PN∥AB,则PN∥CD,可得∠FPN=∠PEA+∠FPE,进而可得∠PFC=∠PEA+∠FPE,即可求解; (3)令AB与PF交点为O,连接EF,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GEF+∠GFE=∠PEA+∠PFC+∠OEF+∠OFE,由(2)得∠PEA=∠PFC-α,由∠OFE+∠OEF=180°-∠FOE=180°-∠PFC可求解. 【详解】 解:(1)如图1,过点P作PM∥AB, ∴∠1=∠AEP. 又∠AEP=40°, ∴∠1=40°. ∵AB∥CD, ∴PM∥CD, ∴∠2+∠PFD=180°. ∵∠PFD=130°, ∴∠2=180°-130°=50°. ∴∠1+∠2=40°+50°=90°. 即∠EPF=90°. (2)∠PFC=∠PEA+∠P. 理由:过P点作PN∥AB,则PN∥CD, ∴∠PEA=∠NPE, ∵∠FPN=∠NPE+∠FPE, ∴∠FPN=∠PEA+∠FPE, ∵PN∥CD, ∴∠FPN=∠PFC, ∴∠PFC=∠PEA+∠FPE,即∠PFC=∠PEA+∠P; (3)令AB与PF交点为O,连接EF,如图3. 在△GFE中,∠G=180°-(∠GFE+∠GEF), ∵∠GEF=∠PEA+∠OEF,∠GFE=∠PFC+∠OFE, ∴∠GEF+∠GFE=∠PEA+∠PFC+∠OEF+∠OFE, ∵由(2)知∠PFC=∠PEA+∠P, ∴∠PEA=∠PFC-α, ∵∠OFE+∠OEF=180°-∠FOE=180°-∠PFC, ∴∠GEF+∠GFE=(∠PFC−α)+∠PFC+180°−∠PFC=180°−α, ∴∠G=180°−(∠GEF+∠GFE)=180°−180°+α=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6.(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FBE=35°.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F=∠BFE,∠DCF=∠EFC,进而解答即可; (2)由(1)的结论和垂直的定义解答即可; (3)由(1)的结论和三角形的角的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 证明:(1)∵AB∥CD,EF∥CD, ∴AB∥EF, ∴∠ABF=∠BFE, ∵EF∥CD, ∴∠DCF=∠EFC, ∴∠BFC=∠BFE+∠EFC=∠ABF+∠DCF; (2)∵BE⊥EC, ∴∠BEC=90°, ∴∠EBC+∠BCE=90°, 由(1)可得:∠BFC=∠ABE+∠ECD=90°, ∴∠ABE+∠ECD=∠EBC+∠BCE, ∵BE平分∠ABC, ∴∠ABE=∠EBC, ∴∠ECD=∠BCE, ∴CE平分∠BCD; (3)设∠BCE=β,∠ECF=γ, ∵CE平分∠BCD, ∴∠DCE=∠BCE=β, ∴∠DCF=∠DCE﹣∠ECF=β﹣γ, ∴∠EFC=β﹣γ, ∵∠BFC=∠BCF, ∴∠BFC=∠BCE+∠ECF=γ+β, ∴∠ABF=∠BFE=2γ, ∵∠FBG=2∠ECF, ∴∠FBG=2γ, ∴∠ABE+∠DCE=∠BEC=90°, ∴∠ABE=90°﹣β, ∴∠GBE=∠ABE﹣∠ABF﹣∠FBG=90°﹣β﹣2γ﹣2γ, ∵BE平分∠ABC, ∴∠CBE=∠ABE=90°﹣β, ∴∠CBG=∠CBE+∠GBE, ∴70°=90°﹣β+90°﹣β﹣2γ﹣2γ, 整理得:2γ+β=55°, ∴∠FBE=∠FBG+∠GBE=2γ+90°﹣β﹣2γ﹣2γ=90°﹣(2γ+β)=3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7.(1)两;(2)125,343,729,9;(3)3,39;(4)47 【分析】 (1)根据夹逼法和立方根的定义进行解答; (2)先分别求得1至9中奇数的立方,然后根据末位数字是几进行判断即可; (3)先利用(2)中的方法判断出个数数字,然后再利用夹逼法判断出十位数字即可; (4)利用(3)中的方法确定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即可. 【详解】 (1)∵1000<59319<1000000, ∴59319的立方根是两位数; (2)∵125,343,729, ∴59319的个位数字是9,则59319的立方根的个位数字是9; (3)∵,且59319的立方根是两位数, ∴59319的立方根的十位数字是3, 又∵59319的立方根的个位数字是9, ∴59319的立方根是39; (4)∵1000<103823<1000000, ∴103823的立方根是两位数; ∵125,343,729, ∴103823的个位数字是3,则103823的立方根的个位数字是7; ∵,且103823的立方根是两位数, ∴103823的立方根的十位数字是4, 又∵103823的立方根的个位数字是7, ∴103823的立方根是47. 【点睛】 考查了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个数的立方的个位数就是这个数的个位数的立方的个位数. 8.①1,3;②0.6020;0.6990;③f(1.5),f(12);f(1.5)=3a-b+c-1,f(12)=2-b-2c. 【分析】 ①根据定义可得:f(10b)=b,即可求得结论; ②根据运算性质:f(mn)=f(m)+f(n),f()=f(n)-f(m)进行计算; ③通过9=32,27=33,可以判断f(3)是否正确,同样依据5=,假设f(5)正确,可以求得f(2)的值,即可通过f(8),f(12)作出判断. 【详解】 解:①根据定义知:f(10b)=b, ∴f(10)=1, f(103)=3. 故答案为:1,3. ②根据运算性质,得:f(4)=f(2×2)=f(2)+f(2)=2f(2)=0.3010×2=0.6020, f(5)=f()=f(10)-f(2)=1-0.3010=0.6990. 故答案为:0.6020;0.6990. ③若f(3)≠2a-b,则f(9)=2f(3)≠4a-2b, f(27)=3f(3)≠6a-3b, 从而表中有三个对应的f(x)是错误的,与题设矛盾, ∴f(3)=2a-b; 若f(5)≠a+c,则f(2)=1-f(5)≠1-a-c, ∴f(8)=3f(2)≠3-3a-3c, f(6)=f(3)+f(2)≠1+a-b-c, 表中也有三个对应的f(x)是错误的,与题设矛盾, ∴f(5)=a+c, ∴表中只有f(1.5)和f(12)的对应值是错误的,应改正为: f(1.5)=f()=f(3)-f(2)=(2a-b)-(1-a-c)=3a-b+c-1, f(12)=f()=2f(6)-f(3)=2(1+a-b-c)-(2a-b)=2-b-2c. ∵9=32,27=33, ∴f(9)=2f(3)=2(2a-b)=4a-2b,f(27)=3f(3)=3(2a-b)=6a-3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幂的应用,新定义运算等,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所给出的定义或规则,将它们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运算. 9.(1) , , ;(2);(3) 【分析】 (1)÷1即可求出q,根据已知数的特点求出a18和an即可; (2)根据已知先求出3S,再相减,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1)(2)的结果得出规律即可. 【详解】 解:(1)÷1=, a18=1×()17=,an=1×()n﹣1=, 故答案为:,,; (2)设S=3+32+33+…+323, 则3S=32+33+…+323+324, ∴2S=324﹣3, ∴S= (3)an=a1•qn﹣1,a1+a2+a3+…+an=.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10.(1);(2)2;(3)不是;(4)(6,) 【分析】 (1)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把数对分别代入计算即可判断; (2)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 (4)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2+1=-1,而-2×1-1=-3, ∴-2+1-3, ∴(-2,1)不是“白马有理数对”, ∵5+=,5×-1=,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