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泸州市初一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面对中学生活的新变化,我们要从自身作出改变,以适应这种变化。对此,下列想法正确的有( )
①以前我很优秀,可是现在不行了,还不如回到以前呢
②进入新环境,我要调适好心理状态
③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④环境变了,我也要积极作出自我调整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2.指尖在手机上轻轻一按,手指在鼠标上轻轻一点,外卖、快递就送到了我们手上;有了打车软件,出行再也不用为等车烦优了;在线订购酒店,让我们有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让人们彻底远离了现实人际交往 ②网络带给我们的都是积极的影响
③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④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①文明上网,传播美好,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依法上网,严格自律,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③理性上网,明辨是非,发出积极的行动倡议
④在网上发布疫情谣言等,提高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要怎样做到欣赏自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欣赏自己的独特
②欣赏自己的优点
③欣赏自己的努力
④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孔子的学生曾子终生力行“自省”这一主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检视自己的不足 ②发扬自己的长处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蒋老师在工作之余在网络上经营公众号“我的精神家园”,通过公众号认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网友,有同行、大学生,也有中学生。工作之余,和他们聊天,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向同行请教,非常方便、快捷。这说明( )
①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限制 ②网络交往没有任何弊端
③网络交往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 ④网络拓展了我们的交往圈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小林发现好朋友最近情绪低落,主动上前询问,朋友却不愿说,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显然这是不把自己当朋友,也不搭理他
②心情不好能理解,应该持续关心,多问几次就会说了
③要学会尊重朋友,给朋友留有一些空间,默默关心就好了
④既然不说,就不强迫朋友,等愿意说的时候再做倾听者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一网络流行语启示我们要珍惜友谊,用心呵护友谊。呵护友谊,需要( )
①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学会尊重对方
③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现在,在我们青少年成为网络主力军的同时,网络也成为我们学习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也带来不少的烦恼: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网络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有时既是承受者,也是制造者。保护自己,要求我们在网络世界中( )
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③网络无所不能,要敢于尝试网络中的一切新生事物
④遇到问题,学会求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的关系不仅没有疏远,反而越来越亲密。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程的。”恩格斯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①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
②真诚的友谊有益于事业的成功
③我们应该与任何人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④只有有知识的朋友才能给我们帮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哪句名言反应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B.“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事无弃材矣。”——《抱朴子·务正》
C.“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D.“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
12.刘洋和王明是好朋友,期中考试时,王明有一道题不会做,给刘洋写了纸条,让刘洋帮他传递答案,正好刘洋会做这道题。这时刘洋应该( )
①给王明传个纸条把答案告诉他 ②自己做自己的题,不管王明
③故意告诉王明,自己也不会 ④考完后帮助王明解决难题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3.下列对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④家就是我们居住的房子,没有什么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漫画启示我们( )
A.父母做什么,子女就应该跟着做什么 B.家庭教育只需要行动,不需要言语交流
C.中国的家文化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D.良好的家风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5.某校七年级召开“生命可以永恒吗”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发表如下看法,正确的是( )
①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②生命有接续,我们延续的只是身体的生命
③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④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可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我们每个人都要珍爱生命,是因为( )
①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
③生命是永恒的、唯一的、独特的、脆弱的
④生命的价值至高无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小张升入中学以来,发现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他应该( )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 ②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③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④主动与老师交往,了解老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真实记录了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正是教师职业的诠释。可见,教师( )
①都有一样的风格
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
④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调查疫情,研究防控方案,84岁的钟南山院士,是最美的;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后放弃病休继续坚守,与武汉人民“肝胆相照”的72岁的张伯礼院士,是最美的;自己身患绝症,却尽心竭力抢救患者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士张定宇,是最美的……他们用行动诠释的价值观念有( )
①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②坚持生命至上,平凡创造伟大
③参与改革实践,促进社会进步 ④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小林、小轩、小明等同学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演讲比赛决赛。小林害怕临场发挥失常在全校同学面前丢脸,赛前弃权。小轩登场后有些紧张,吐字不清,特别是看到台下老师同学焦急的眼神,他心慌意乱,终止了比赛。小明赛前认真准备,熟读演讲稿,尽管开场不顺利,但他排除干扰,将注意力放在演讲本身,最终取得好成绩。这说明( )
①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②面对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是不相同的
③面对挫折,所有人都会有焦虑、失落、难过等不良情绪,关键看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④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学生的交往现状,吴兴区某校七年级(8)班展开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中学生交友状况调查分析表(节选)
你渴望友谊吗?
渴望100%
你会主动交友吗?
会 49% 不会35% 不确定 16%
你认识新朋友?
同学60% 网络17% 朋友介绍15% 其他8%
你交朋友看重什么?(多选)
为人品德64% 兴趣爱好40% 性格36% 其他23%
你怎样巩固友情?(多选)
送礼物71% 网上聊天53% 约出来一起玩44% 其他17%
看了这张调查表,班里的同学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小A:“能结交到人品好,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结合与《朋友在一起》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一种幸福、一种幸运”的理解。
(2)小B:“我最近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她现在不理我了,我是不是应该挑一个她喜欢的礼物让她高兴高兴……”你赞同小B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小C: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我爸妈还认为网上交友很危险,影响学习,不让我在网上聊天交友,我该怎么办呢?”请你为小C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让他父母放心。
22.(梦想起航)
(1)“中国梦”指的是什么?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____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什么紧密相连?
(生活感悟)
面对刚刚开启的中学生活,我们对未来无限憧憬,希望自己能飞得更高、更远,做更好的自己。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怎样的过程?
(4)做更好的自己,我们怎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一项即可)
23.探究题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郑渊洁和父亲共同朗读《父与子》,感谢父亲62年默默的支持和鼓励;杨乃斌朗读《不为什么》,感谢母亲倾其所有的付出,给了他生命的奇迹。很多网友发帖表示“尽孝在当下”。
(1)为什么网友纷纷表态“尽孝在当下”?
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气的,但第一次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是升华。王学圻认为有些东西你认定为能做的东西,要坚持,而坚持下去,我觉得就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董卿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2)这期的主题词启示我们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二期的主题是“青春”。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3)面对到来的青春,感受生命的意义,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以前自己很优秀,可是现在不行了,说明自己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退缩,①错误。进入新环境,我要调试好心态,更好地适应环境,②正确。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接受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果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容易使人接受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③不符合题意。环境变了,积极做出自我调整,是正确的,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
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接受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果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容易使人接受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2.B
【详解】
本题考正确认识网络的影响。
①:“彻底一词太绝对,网络不能取代现实人际交往,故①错误;
②:网络是一把双刀剑,对我们既有积极影也有消极影响,故②错误;
③④:从题文中的述中可以看出,体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正确认识网络的影响。
①:“彻底一词太绝对,网络不能取代现实人际交往,故①错误;
②:网络是一把双刀剑,对我们既有积极影也有消极影响,故②错误;
③④:从题文中的述中可以看出,体现的是网络的积极影响,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的生活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在网络中生活,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D
【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自己。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欣赏自己就要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5.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①③:正确认识自己,做到“自省”有利于检视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故①③说法符合题意;
②④:不是曾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意义,故②④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6.A
【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交往。
①③④:依据题文描述,蒋老师利用网络学习,向同行请教问题等,表明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限制 ,网络交往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 ,网络拓展了我们的交往圈,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朋友的认识。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也不是毫无保留。所以题文中小林要学会尊重朋友,给朋友留有一些空间,默默关心就好了;既然不说,就不强迫朋友,等愿意说的时候再做倾听者,故①②观点错误;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8.C
【详解】
本题考查呵护友谊。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学会尊重对方,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①②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9.C
【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①②④:在网络世界,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泄露个人信息,遇到问题,学会救助,故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③:过于夸大网络作用,“敢于尝试网络中的一切新生事物”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表现,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朋友的认识。
①②:依据题文描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启示我们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真诚的友谊有益于事业的成功,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交友要讲究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好,故③说法错误;
④:“只有……才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1.D
【详解】
本题考查友谊的特质。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形容敬业精神,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
B:“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事无弃材矣。”这句话意思是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C:“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是讲我们要谨慎交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
D:“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句话是说友谊中要懂得回报,被关怀的同时也要关怀对方,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12.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友谊的正确认识。
②④:由教材内容可知,友谊不能没有原则,我们不能不加分辨的为朋友做任何事情,考试传递答案是不诚信的行为,刘洋应该自己做自己的题,不管王明,考完后帮助王明解决难题,所以②④正确;
①③:给王明传答案或故意告诉王明自己也不会都是不诚信且扰乱考场秩序的行为,所以①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
本题考查我们对家的认识。
①②③: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故①②③正确;
④:说法错误。家是有意义的,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4.D
【详解】
本题考查孝敬父母的有关知识。
D:漫画启示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良好的家风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故D观点正确;
A:父母做什么,子女就应该跟着做什么,此观点缺乏对漫画寓意的深层理解,故A观点错误;
B:家庭教育既需要行动,也需要语言交流,故B错误;
C:本项说法过于绝对,中国的家文化并不是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15.A
【详解】
本题考查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①②③: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生命有接续,我们延续的不仅只是身体的生命;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②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
④: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不可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6.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珍爱生命的认识。
①②④:根据所学,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的短暂的,不可逆的,生命的价值至高无上,所以①②④都符合题意;
③:生命并不是永恒的,生命的有尽头的,故③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选B。
17.D
【详解】
本题考查适应风格不同的老师的内容。
①②③④: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主动与老师交往,了解老师,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尊重老师的不同,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D
【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教师的职业。
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经历、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在现代社会,教师已经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老师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9.A
【详解】
本题考查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①②:题文中列举了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院士的事迹,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坚持生命至上,平凡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念,①②说法正确;
③④:题文中没有体现参与改革实践和增强综合国力的价值观念,③④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A。
20.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挫折的正确认识。
①②③: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面对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是不同的,面对挫折我们不能胆怯、逃避,要发掘自身生命力量,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①②符合题意;
③:“所有人”说法太绝对,排除;
④: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所以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21.(1)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收到朋友的影响 或 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
解析:(1)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收到朋友的影响 或 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或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不赞同。理由: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或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事件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②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可以通过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法。
(3)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对个人的私人信息注意保密等;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等等。
【详解】
(1)“朋友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运”,这是在说明朋友的重要性。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我们受到朋友的影响、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或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等方面具体进行回答。
(2)本问考查对交友原则的认识和把握。依据题文描述,小B认为,自己和朋友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她认为可以买些礼物以“换回友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的理由阐述,我们可以从一种心灵的相遇,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或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能够经得住事件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用心去关怀对方,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法等方面具体进行说明。
(3)本问考查对网络交往的正确认识和把握。题文中,小C的父母为小C的网上交友很担忧,我们可以运用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交友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慎重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等方面进行说明。
2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
(2)与个人的人生目标。
(3)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4)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
解析:(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
(2)与个人的人生目标。
(3)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4)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详解】
(1)本题考查中国梦和努力。依据教材知识,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努力是实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本题考查少年梦想与 个人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本题考查做更好的自己。依据教材知识,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4)本题考查怎样激发自己的潜能。依据教材知识,从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等方面回答即可。
23.(1)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孝敬父母双亲,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
解析:(1)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孝敬父母双亲,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我们需要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3)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详解】
(1)本问考查对孝敬父母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尽孝在当下”,我们要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对这问题的认识,我们主要应该从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孝敬父母不等待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问考查对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的认识和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对增强生命韧性的认识,从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问考查对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从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回答。
【点睛】
本题为综合性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以材料为依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做好此题,首先明确题意,既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反映的重要观点和答题要求,又要避免答非所问,这是解答试题的关键。要按照题目要求,创造性地、有理有据地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