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代劳务工现实状况及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探索基于深圳、广州、东莞实证调查李晓凤 李羿琼-8-28 9:42:31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内容提纲】文章基于深圳、广州、东莞实证调查资料,运用质性定量相结合研究措施,对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劳务工基本状况、特性、主体性需要及其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步,立足于本次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社会工作综合服务模式、介入途径、实务措施及“一站式”服务。【关键词】新生代劳务工;生存现实状况;企业社会工作【作者简介】李晓凤,深圳大学法学院,广东 深圳,518060;李羿琼,福建江夏学院人文系,福建 福州,350002;李晓凤(1964-),女,汉族,专
2、家,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重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女性社会学及征询心理学。为理解新生代劳务工现实状况、内在需求及企业社会工作现实运作环境,探索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根据,6月至9月,课题组先后对深圳百旺信科技工业园、深圳富士康工厂小区、广州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工业区、东莞长安区工业园等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劳务工、企业管理者、小区工作者三个群体,进行了基本信息、生活状况、社会服务需求等议题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在分阶段抽样基础上,进行了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0份,有效回收率为99.09。其中,企业员工占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9.8
3、8;企业管理者占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小区工作者占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此外,本次调查运用主位研究法,分别对22个新生代劳务工、12个企业管理者及8个小区工作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与个案分析。现将本次调查重要研究成果分类总结如下。一、新生代劳务工现实状况通过改革开放三十数年发展,劳务工群体内部发生了深刻分化,“80后、90后”出生劳务工逐渐取代了老一辈农民工,并成为劳务工重要构成部分,即所谓新生代劳务工。(一)新生代劳务工基本状况第一,男性多,女性少,未婚劳务工近80。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劳务工性别分布较不均衡,男性劳务工占61.3,女性占38.7,相差22.6;同步,76.7劳务工未婚
4、,近60处在“独身”状态。这阐明,新生代劳务工在未来将面临恋爱、结婚、生育、抚养子女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第二,平均年龄不超过24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如表1所示,新生代劳务工20岁被调查者占总体14.3,30岁如下占89.6。如此,新生代劳务工成为了当今我国产业工人主力军。第三,高中以上学历者超过七成,但文化程度和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如26.2劳务工学历在初中及如下,高中以上学历占73.8。其中,中专或大专学历新生代劳务工占36.8,但大学及以上占7.3,远远低于该文化程度上企业管理者24.5比例。同步,81.9新生代劳务工认为,目前文化水平很难实现职位提高与职业生涯发展。第
5、四,外省劳务工所占比重较大,离职率高。在被调查劳务工中,10.69来自广东省,近90为外来务工者。其中,来自湖南省被调查者最多,占20.98,另一方面是湖北、广西等。此外,70.6被调查者认为,新生代劳务工因流动性较强致使其离职率高并难以融入都市生活。第五,成长经历与都市同龄人相似。从成长经历看,50.2新生代劳务工从小就跟随父母移居都市,91.5新生代劳务工基本不会农活。同步,87.3新生代劳务工认同“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自己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84.9认为,“忍耐力和吃苦精神不及父辈”,这与都市同龄职工十分相似。(二)新生代劳务工特性作为劳务工群体中新
6、兴重要力量,新生代劳务工仍然面临城镇二元社会构造形成断裂社会形态,并继续沿袭父辈厚重而奋斗生命积淀而生存。不过,因处在观念不停开放、经济迅速繁华、社会加速转型特殊环境与成长背景中,新生代劳务工又形成了新特性。第一,时代性。新生代劳务工出生于改革开放时期,现代文明和都市文明已给他们打上了较深时代烙印。如83.2新生代劳务工认为物质生活丰富促使其需要层次由生存型转向了发展型;74.9认为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观念使得他们更关注个人能力建设、追求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79.5认为大众传媒和科学技术发展促使其获得了多元价值观念、活跃思维方式。第二,发展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新生代劳务工平均年龄不超过24
7、岁,其重要人生任务是发展。如表2所示,新生代劳务工选择人生任务重要是学习和锻炼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并且他们尤其重视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等重要人生事件。第三,双重性。质性调查发现,新生代劳务工承袭了农民工群体特性,首先,其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已经“都市化”,展现出认同市场经济规律、关注劳动酬劳和工作环境、追求职业发展等“工人”特性。但同步,他们很难变化以户籍为基础社会认同与福利制度待遇等,不可防止地保留着农民身份与部分农民特质。由此,新生代劳务工在身份认同上形成了矛盾和冲突。第四,边缘性。质性资料显示,新生代劳务工从“校门”到“工厂”转变中,他们在农村没有基本农业技能和知识,在乡土社会沦为了边缘群体
8、。同步,在都市,他们因经济压力大、学历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社会认同感低及资源匮乏等,又很难融入主流社会。这样,他们在城镇两端都处在某种边缘化状态。此外,本次调查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性是积极,重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其一,重视人力资本提高。从新生代劳务工文化程度看,高中以上学历占73.8,其重要属于中专或大专;同步,新生代劳务工重视职业技能提高,如58.7新生代劳务工选择需要专业技能培训,68.6选择业余时间读书看报。而质性调查发现,新生代劳务工普遍重视人力资本存量增长,认为这必将为其带来愈加广阔职业空间。其二,关注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如83.4新生代劳务工对工作挑选不仅看重工资,更关注福利
9、待遇、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60.1劳务工对自己职业理想、发展目进行过理性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其三,具有较强维权意识。新生代劳务工对有关法律法规理解和认知程度较高,并勇于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如超过60劳务工意识到需要法律征询和维权服务;69.5在碰到侵权行为发生时,倾向于向有关部门与企业领导反应。其四,渴望融入都市生活。如表3所示,78.1新生代劳务工选择在未来渴望融入都市小区;同步,33.2劳务工但愿企业和政府能提供增进“小区融合”服务;71.4认为,在陌生都市落地生根及建立社会归属感,才是其追求幸福生活。二、新生代劳务工需要认识在我国社会整体加速转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生代劳务工特性决定了其
10、需求多元化。根据阿尔德弗尔(C. P. Alderfer)需要层次理论,人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而本课题在借助阿尔德弗尔需要层次理论时,试图从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角度深入理解新生代劳务工面临多种主体性需求。(一)生存需要第一,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直接、强烈经济需求。如84.5新生代劳务工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如下,其中3000元之间人数最多,占58.8。与珠三角地区较高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相比,以及受到自身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低与个人期望较高等原因影响,(“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共占46.1,见表4。)近二分之一新生代劳务工对收入状况不满意。如此,多数新生代劳务工感受较明显
11、是收入相对较低、经济匮乏,此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其生活基本保障。第二,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如63.9新生代劳务工认为日工作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61.3选择周工作时间是6天。同步,被访问劳务工普遍反应每天工作超过了8小时,常常性加班及一周工作超过5天。第三,工作环境评价较低。如64.2劳务工对工作环境爱慕程度是“一般”,选择不喜欢为18.3。据质性资料发现,这与劳务工对企业依赖感和归属感较低有关。实际上,新生代劳务工对工作环境是非常关注,如在“工作环境最期待改善”调查中,超过四分之一劳务工回答是“但愿增进职工福利待遇”,再次是改善人际交往、提供心理支持。第四,对生活环境满意度低。其一,新生代劳务工对小
12、区生活环境整体评价偏低,57.9被调查者对小区公共设施“不满意”,9.2表达“满意”。其二,“名列全国前茅、居高不下”房价,不仅导致了劳务工巨大经济压力,也成为其融入主流社会最大障碍。如70.6劳务工认为,居住条件较差使得他们私人空间减少,并直接影响其休闲娱乐、发展、婚恋等多种需求满足及融入当地社会。同步,超过5成劳务工对居住条件表达不满意,仅有5.7表达满意。其三,在劳务工对生活环境改善中,“居住环境安全、洁净”期待最高,“娱乐设施丰富”与“交通出行便利”次之。其四,与对工作环境态度(37.3)相比,新生代劳务工对生活环境态度改善更明确(41.6),并且,他们对居住条件期待略高于职工福利诉求
13、。可见,新生代劳务工对生活环境改善需求更迫切,对生活质量关注甚至超过了经济利益。如此,需要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多样、重视生活质量改善服务方案。(二)关系需要质性调查发现,新生代劳务工对友好关系需要普遍高于生存需要,其重要聚焦于社会交往及其衍生归属需要之上。深入访谈资料显示,社会交往和互动不仅带给劳务工行为规范和角色期待,并且,其结成人际关系状况也是影响其生存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重要原因。同步,问卷调查表明,60.8劳务工对目前人际关系“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35.9但愿参与社交技能培训,55.7认为社交技能提高将有力地回应和处理友好关系需要。(三)成长需要成长需要波及劳务工群体较高层次需求,重要
14、包括恋爱、结婚、娱乐休闲、职业发展、压力应对等。第一,需要完毕恋爱、结婚、生育及抚养子女艰巨任务。因企业内部劳动力分布不均衡、收入低带来经济匮乏、人际交往技能差等原因,17.3劳务工表达恋爱给他们导致了较大压力,22.8人表达家庭也是压力源之一,11.5劳务工但愿政府和企业能提供婚恋辅导。第二,休闲娱乐较少,业余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劳务工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客观上减少了其用于休闲娱乐时间。62.6劳务工但愿政府和企业为其提供娱乐休闲活动,50但愿提供活动场所。此外,在业余时间安排中,52.6劳务工喜欢上网,明显高于其他活动,56.3以上认为自己合理安排业余时间能力局限性。第三,职业生涯规
15、划指导缺乏,职业技能培训较少。新生代劳务工重要是围绕职业技能提高、职业发展空间拓展而衍生了多元化需求,如学习英语、电脑、礼仪、专业技能及社交技巧等。如超过58.7劳务工选择了专业技能培训,44.7选择电脑技巧培训,35.9选择社交技巧培训,60.8但愿企业和政府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服务。第四,应对压力需要较大。质性调查发现,陌生生活环境、高强度工作、紧张职业竞争以及来自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困扰,不可防止地对劳务工精神世界形成了压迫感,并使其逐渐失去个人“主体性”、工作成就感以及对工作热情和追求。同步,问卷调查发现,在新生代劳务工面临多重压力中,64选择工作压力,22.8选择家庭压力,17.3选
16、择恋爱压力,而健康、与朋友相处及宿舍关系也给其带来了某些压力。从整体上看,劳务工压力过大甚至已经超载,若得不到合适疏导和释放,将对其工作与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不过,新生代劳务工在解压中也形成了其独特方略。如52.2劳务工感到压力时会找朋友倾诉;在释压方式上,男女展现了明显差异,91.8男性会选择“喝酒”,选择“购物”和“吃零食”重要是女性(分别占63.6和72.6)。值得注意是,劳务工解压也展现出某些非理性方式,如与人吵架等方式,这需要企业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予以改善。三、新生代劳务工社会支持从功能主义取向社会工作看,社会支持实质上是个人需要和环境资源之间实现交互性适应,需求在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
17、持系统中得到满足。1而在劳务工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企业、小区、社会组织等都是重要环境支持主体。同步,劳务工在依托自身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时,则需要挖掘和动员其社会支持资源,以提高其能力,恢复与提高其社会功能。如下根据本次实证调查资料,将新生代劳务工社会支持进行简要总结。(一)社会支持重要方式如表5所示,当碰到困难时,77.8新生代劳务工选择向“朋友”寻求协助,“同事”次之,“父母”第三,“老乡”第四,第五是“上级或企业领导”。之后,依次是小区工作站、小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者。可见,新生代劳务工社会支持现实状况具有十分明显特性,即以家人、亲戚、朋友、邻里等亲密伙伴群体构成非正式社会支持为主,而由政府
18、、小区、民间组织、企业、社工等机构构成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协助很少。(二)社会支持变化趋势质性研究发现,新生代劳务工需求与社会支持系统适应是一种动态过程,其发展趋势是正式社会支持逐渐进行补充和发展,承担起越来越重要作用。详细地说,新生代劳务工社会支持变化趋势重要表目前两大方面。第一,企业逐渐加大了对新生代劳务工发展支持力度。首先,据笔者对企业管理人员调查数据显示,部分企业正在为劳务工提供娱乐休闲、免费活动场所、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心理健康、婚恋指导、小区融入等多种服务。其中,提供最多是娱乐休闲服务(占67.9),提供免费活动场所次之(占63.3)。另一方面,企业逐渐开展了以职业技能为关键培训项
19、目。如76企业管理者选择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之后依次是电脑技巧、礼仪、英语及其他培训。再次,企业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日益重视。例如,在为员工提供活动场地建设中,70.9企业管理者表达企业建有图书馆,52.0表达建有社康中心,45.4表达建有工会活动室,37.2表达建有心理征询室,34.7表达建有小区生育文化中心,33.2表达建有党员活动室,17.9表达建有其他活动场所。可见,企业因其自身利益驱使逐渐故意识地承担起社会支持社会企业责任,只是它们较重视劳务工发展需要,但又回避劳务工经济及环境等生存需要满足。第二,小区作为劳务工社会支持系统中介或整合力量,上启动国家与政府层面社会资源,下承担社会组
20、织提供专业服务,已在提供新生代劳务工能力建设、增进福利水平、缓和劳资矛盾、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友好中,显现了不可替代作用。本次调查发现,首先,小区已为劳务工开设了免费电影、活动场所、娱乐休闲、公益活动、歌舞演出、体育比赛、小区融入、心理辅导、交友活动、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婚恋指导等多元服务项目。其中,免费电影服务最为普遍(占53.7);提供活动场所及娱乐休闲服务开展较多;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婚恋指导和法律维权服务很少。换言之,小区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集中在娱乐休闲方面,且较多关注劳务工生活需要,较少对职业发展等工作需要进行介入。同步,小区开设培训项目调查数据也显示了相似状况。另一方面,在国家
21、政策指导下,小区不停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和建设。如80小区普及了小区广场,45.3小区建有星光老人之家,43.2小区成立社康中心,40小区向劳务工开放图书馆,37.9小区具有小区生育文化中心,27.4小区建有小区舞台。但党员活动室、义工心理征询室、工会活动室普及率较低。可见,目前小区提供社会支持尚未将其优势和作用充足地展示出来。总之,新生代劳务工目前社会支持方式局限性以应对其在深刻社会背景下产生多元需要;同步,其社会支持系统正在向积极方向调整、变化,但仅靠天然调整方式很难应对问题迫切性。究其原因,重要表目前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对生存需要规避,消解了劳务工实现职业理想信心。例如,调查数据显示,6
22、3.2劳务工对“目前企业能实现职业理想”持消极态度,超过80对自己目前工作状况和职业发展没有信心,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成就感无从谈起。可见,在单纯市场原则下,企业很难积极履行其应尽社会责任。其二,小区难以应付劳务工不停涌入所导致问题。劳务工群体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小区构造,产生并加剧了治安、劳资冲突、公共设施运用率低、计划生育、小区组员间矛盾等诸多问题。其中,治安问题最为严重,到达62.1;员工与企业矛盾及公共设施运用率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而这些问题迅速恶化和升级,对小区工作者提出了更严峻挑战,从而呼唤更多企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介入。不过,调查数据又显示,企业社会工作社会认同度较低,仅25.8表达所在
23、企业设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46.1企业没有提供该类服务,30劳务工不理解社会工作。可见,因受到企业接受程度不一、组织机构尚未健全等原因限制,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展范围比较有限,尚待拓展。不过,新生代劳务工又迫切期望社工专业服务介入。如劳务工对“专家或专业服务人员,如社会工作者”提供支持期望值最高(占64.6),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人员(占25.8)。因此,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本课题在探索合适、可行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时,提出应采用“企业社会工作小区综合发展”模式。如此,才能有效地回应新生代劳务工主体性需要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四、新生代劳务工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探索(一)介入模式:以小区为本企业社
24、会工作综合服务模式李晓凤认为,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运作模式在未来发展趋势是,将采用“企业社会工作小区综合发展”新模式。2即以“政府领导、工会培育、小区支持、企业合作、社团运作、社会参与”运作方式,探索性地运用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处理劳务工及家庭中存在突出问题,并推展企业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图1是笔者提出工业型小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模式示意图。图1工业型小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模式示意图本文认为,工业型小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模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跨界别”运作方式是模式最大特点,它能有效地将多种参与主体力量进行整合。在这种服务模式中,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工会、小区、企业、社团、社会等;服务对象重要为新生代劳务
25、工及其家庭,也波及企业自身甚至是小区。同步,根据服务对象类别,可以将服务项目分为三类:针对劳务工及其家庭、企业、小区开展多种服务。第二,综合模式能搭建一种“小区综合服务平台”,将多种资源在小区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和运用。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小区日益成为政府实行社会治理前沿阵地和重要平台。同样,本文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小区也必将成为企业福利服务功能拓展和职责转介重要平台。即小区可以满足企业将一部分职能和职责扩展到小区层面,从而减轻企业承担,增进企业加强生产建设能力。第三,综合模式建构了一支由企工、社工、义工协同合作队伍。综合模式是在多元主体参与下、针对企业及其职工专业化社会化社工服务。专业化指由专业社
26、会工作机构作为主体,按照专业社工措施为企业及其职工推展服务,无疑,社工就是服务重要力量。而社会化指在社会平台上融合社会多方力量来共同参与服务。其中,义工是重要社会力量;同步,作为服务最大受益方即企业,需要派出人力资源部、工会等部门工作人员(简称“企工”)参与到企业社工服务中。可见,企业社会工作小区综合发展模式是一种多方受益优化平台。对于新生代劳务工来说,它可以协助劳务工心理减压和进行情绪调适,增进其职业心理健康,提高其处理成长问题能力建设及个人主观幸福感;对于员工家庭,它能提高沟通技巧,营造友好家庭亲子关系,并增进员工良好工作适应关系;对于企业,它可以充实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增进团体凝聚力建设,
27、培训职业健康与安全,在提高企业员工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员工离职率;对于小区或社会,通过关怀企业与外在环境(小区或社会)联络,开展小区层面感恩教育讲座、发展性服务、危机介入处理及融入小区活动等,形成地方共同体,推进当地小区建设,以共建友好家园。(二)介入途径:企业社会工作EAP视角下辅导实务途径李晓凤将积极心理学有关理论观点运用于企业社会工作中,提出了一种新型企业社会工作员工协助方案(EAP)实务介入途径。即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模式建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EAP心理调适辅导从积极心理学到心理资本打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EAP辅导模式建构有三个方
28、向,重视劳务工个人主观幸福感为关键积极心理体验、塑造劳务工积极人格品质、把劳务工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来考察。同步,EAP辅导可以从如下方面挖掘劳务工心理资本,即回归真实性、开发但愿、强化信心、乐观地解释生活事件、培养复原力、宽恕他人、懂得感恩等。如此,EAP辅导不再是一种冷冰冰技术领域,而是一种富有激情、理性严谨新型企业社会工作,它所体现是对劳务工甚至人类命运深切关注,这也是造就劳务工幸福阳光大道。二是EAP社会支持辅导从社会资本到社会支持网络建构。这里社会资本是积极,可以用“社会支持”理论与研究为基础进行有效测量,它关注是劳务工关系网络与人脉,如人际关系、信任等。从这个角度看,EA
29、P辅导就是要打造一种团结、包容、支持企业小区或共建小区文化,实行组织诊断方略、社交支持辅导及建构社会支持网络,以此促使劳务工从发明性与联结性中获得愉悦集体生活、共同生活、平常生活、有主体性生活,在重视开发企业与小区社会资本时,推进企业发展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及增进小区建设发展。3由此,我们可以建构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实务介入模式。深入,李晓凤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模式建构主题。第一,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波及三个基本问题,即劳务工需求是什么、企业社会工作者怎样运用有效手段影响劳务工、怎样维持劳务工变化。第二,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综合发展”专业化方略,即能力建设方略、心理调适
30、方略、社会支持方略。第三,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具有独特专业实务原则,即能力原则、全人原则、社会人原则。对应地,企业社会工作EAP辅导也具有三个独特维度。即“提高员工能力建设”服务宽度,“实行员工心理调适与心理资本增值”服务深度,“建构员工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增值”服务广度。3(三)介入措施:扩展临床视角下社工实务措施刘焱根据其在某工厂担任实习社工观测和经历,运用“扩展临床视角”,提出了针对新员工企业社会工作干预方略。4详细地说,从人与环境两方面入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应地,在为劳务工提供服务之时,应重视对企业制度与宏观环境干预,以此从主线上处理并防止劳务工问题发生。笔者认为,EAP视角
31、和扩展临床视角在理论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操作层面不一样。其中,“扩展临床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奇、理想企业社工实务干预措施,它在与原企业内部构造对接、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介入途径与详细介入措施上,比EAP视角更具有操作性。如此,企业社工小区综合发展模式中也可以借用这种生态系统论视角,并在工业型小区平台上加以整合运用。概括地说,扩展临床视角将干预分为两大部分:人与环境。同步,干预层次在两大部分中又分为宏观和微观。这样,干预就分为四个层面:详细个人(p)、宏观群体(P)、微观环境(e)、宏观环境(E)。4其中,对于详细个人(p)干预重要采用个案或个案管理措施,即可以根据劳务工详细问题,运用个案工作多种
32、干预措施;对于宏观群体(P)干预则采用小组工作措施,而在小组层面干预又分为针对劳务工群体与企业干预;对于微观环境(e)干预,重要是针对个人与其所属组织或社群进行,但与p层面不一样是,其关注重点是个人与微观环境(企业、家庭、官僚机构)关系;对于宏观环境(E)干预则重要是指小区工作、社会行政等措施,如政策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深入,基于扩展临床视角下社工实务措施以及企业社会工作小区综合发展模式设想,则可以发展出针对新生代劳务工、企业及社会“一站式”服务。而此种服务是生态系统理论下整合性介入服务模式,包括个案、小组、小区以及政策倡导等多层面服务,但不拘泥于或者尤其强调任何特定介入措施,而是取决于案主需要系统性介入服务方案。【参照文献】 1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措施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5758.2李晓凤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历史演进及实务运作模式探索J.社会工作(人大复印资料),(8): 54.3李晓凤企业员工社会工作辅导介入模式初探J.社会工作学术版,(9): 68.4刘焱以“扩展临床视角”应对员工高流失率以D厂新员工企业社会工作干预为例C.广州:两岸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201: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