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宁市白兔桥港二期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1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毕业设计( 论文)
题 目: 海宁市白兔桥港二期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系 ( 部) : 水利工程系
专业班级: 水工08-2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5 月 3 日
摘 要
白兔桥港二期河道整治工程位于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内, 河道呈南北走向, 南接长山河, 北至石泾塘, 规划河全长约2200m。河道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实施石泾塘至盐湖公路段(已完工), 二期工程实施盐湖公路至长山河段。白兔桥港二期工程已列入年度城防河道整治计划, 整治长度1515米。本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6.1℃, 极端最高气温40.5℃, 极端最低气温-12.4℃; 年平均日照约 .2小时; 年平均无霜期227~234天; 年平均蒸发量910mm。相对湿度82%; 平均风速2.8m/s, 各月相差不大, 全年以SE和NW风向频率为大。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满足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泄洪、 汇流的要求。工程地点正常水位1.16m, 95%供水保证水位0.26m, 5年一遇洪水位为2.96 m。
本工程设计疏( 拓) 浚土方15.54万立方米( 开挖总土方量为155398立方米, 其中水上土方量为148898立方米, 水下土方量为6500立方米) , 新建护岸3030米, 工程总概算总投资3459.11万元。河道设计断面确定为: 河道底宽10.0m, 河底高程-1.34, 河道边坡1: 2.5, 在高程0.66m处设2.25m宽平台, 内设复合式护岸, 后再以1: 3.0边坡至3.36m高程, 河道控制宽度45m。河道上口宽度为25.0m, 常水位为0.96m。新建复合式护岸3030米( 其中空方段护岸347米, 标准护岸2683米) , 挡墙一墙身采用C20夹石混凝土( 夹石20%) , 顶高程1.76m, 露出水面0.5m左右, 面层采用条石贴面; 挡墙一墙身采用C20夹石混凝土( 夹石20%) , 顶高程2.91m, 面层采用条石贴面; 新建排水检查井16座, 河埠16座, 放置位置结合厂区布置实施。排泥区围堰为素填土, 顶宽2m, 内边坡1: 1.5, 外边坡1: 2, 顶高程根据现场及排泥区推土要求决定, 排泥区设退水口, 将淤泥浆退水至附近河道。
关键词:河道整治; 设计断面; 护岸; 挡墙
White Rabbit Bridge Port Phase II Preliminary Design
River Training Works
Abstract
White Rabbit Bridge river training works in Port Phase I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ining City, was north-south river, south of Long River, the north to the stone Jing Tong, planning river total length of about 2200m. River in two phases, one phase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Jing Shi Tong to Salt Lake Highway (completed), Phase II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ng mountain road to reach Salt Lake. White Rabbit Bridge Port Phase II Project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annual urban flood control plans for river training, remediation length of 1515 meters. The project area belongs to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monsoon significan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16.1 ℃,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40.5 ℃,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12.4 ℃; annual average of about .2 hours of sunshine; annual average frost-free period 227 ~ 234 days; Annual average evaporation 910mm. Relative humidity 82%; average wind speed of 2.8m / s, or less each month throughout the year to SE and NW wind direction frequency is large. Meet the 50 year return flood control standards; meet the 50-year storm event of 24 hours 24 hours of discharg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nvergence. Project Location normal water level 1.16m, 95% of water supply to ensure that the water level 0.26m, 5 year return period flood level is 2.96 m. .
The engineering design sparse (extension) earthwork dredging 155,400 cubic meters (the total excavation was 155,398 cubic meters of earthwork, in which water is 148,898 cubic meters of earthwork, underwater earth volume of 6500 cubic meters), the new embankment 3030 m, total project total investment reaching 34.5911 million yuan. Channel design section as follows: the channel bottom width of 10.0m, -1.34 river elevation, river slope 1:2.5, Office, located at elevation 0.66m 2.25m wide platform, which consists of composite embankment, and then to 1:3.0 slope to 3.36m height, control the width of the channel 45m. Catchy channel width 25.0m, constant level is 0.96m. New composite revetment 3030 m (where the short side section of embankment 347 meters, the standard embankment 2683 m), a retaining wall with stone walls using C20 concrete (with stone 20%), top height 1.76m, 0.5m or so above the surface, surface use of stone veneer layer; retaining wall of a concrete wall with stone with C20 (with stone 20%), top height 2.91m, outer surface of stone veneer; new drainage inspection chamber 16, Hebu 16, place lo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ctory layout. Cofferdam is a prime area mud fill, top width of 2m, the slope of 1:1.5, 1:2 outside slope, crest elevation and the mud area according to the site earth-moving requirements of the decision, be returned sludge outlet area, the mud slurry return water to the nearby river.
Key words: river regulation; design section; revetment; wall
前 言
河道整治是为防 洪、 航运、 供水、 排水及河岸洲滩的合理利用, 按河道演变的规律, 因势利导, 调整、 稳定河道主流位置, 以改进水流、 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 以适应防洪、 航运、 供水、 排水等国民经济建设要求的工程措施。本次河道整治设计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再对成果进行分析, 对资料进行整理, 并依据相关法律、 查阅有关规范守则和收集许多资料而进行加工设计的成果。
设计内容包括12章: 第1章为综合说明; 第2章介绍了当地的水文气象; 第3章介绍了该区的工程地质; 第4章介绍了工程的规模和任务; 第5章介绍了工程布置与建筑物; 第6章介绍了施工组织设计; 第7章介绍了工程占地; 第8章介绍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9章介绍了水土保持; 第10章介绍了工程管理设计; 第11章介绍了工程设计概算; 第12章介绍了效益分析与评价。
其中第5章关于工程布置与建筑物的部分和第6章施工组织设计部分是本人了解得相对比较多的。河道断面设计是整个整治工程的核心内容, 是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意图的重要过程,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 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能够缩短工期, 使项目尽早地投入使用, 加快资金回收, 提高项目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可见, 它们在工程建设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在认识上可能还有许多疏漏不妥之处, 恳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III
目 录 IV
1 综合说明 1
2 水文气象 3
2.1 水系特征分析 3
2.2 气象 3
2.3 水文基本资料 4
2.4 降雨和径流 4
2.5 暴雨量 6
2.6 设计洪水 6
3 工程地质 7
3.1 概况 7
3.2 区域地质概况 7
3.2.1 地形地貌 7
3.2.2 地层岩性 7
3.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7
3.2.4 水文地质条件 8
3.3 河道工程地质条件 8
3.3.1 河道工程地质条件 8
3.3.2 水文地质条件 10
3.3.3 工程地质评价 10
3.4 天然建筑材料 11
3.5 结论 11
4 工程规模与任务 12
4.1 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和防洪要求 12
4.2 防洪河道和堤防工程 13
4.2.1 河道堤防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4.2.2 河道防洪标准 14
4.2.3 河道路线布置 14
4.2.4 河道纵横断面 14
4.2.4.1 纵断面规划 14
4.2.4.2 横断面规划 14
4.2.5 河道设计水位 14
4.2.6 安全带高程 14
4.2.7 工程任务 15
4.3 工程规模 15
5 工程布置与建筑物 16
5.1 设计依据 16
5.2 设计原则与治理目标 16
5.2.1 治理目标 16
5.2.2 设计原则 16
5.3 河道功能设计 17
5.4 设计标准及工程等级 17
5.4.1 工程等级 17
5.4.2 设计标准 17
5.5 河道整治建筑物 17
5.5.1 工程布置 17
5.5.2 护岸设计 17
5.6设计计算 18
5.7桥梁工程 22
6 施工组织设计 23
6.1 工程区施工条件 23
6.1.1 工程区水文气象 23
6.1.2 地形、 地质 23
6.1.3 工程区对外交通 23
6.1.4 建筑材料 23
6.1.5 施工用电、 用水 24
6.2 排泥区围堰 24
6.3 主体工程施工 24
6.3.1 水下土方施工 24
6.3.2 陆上土方开挖 25
6.3.2 护岸工程施工 25
6.4 施工总进度 25
7 工程占地 26
7.1 工程征地 26
7.2 临时用地 26
8 环境影响评价 27
8. 1 评价标准 27
8. 2 环境影响分析 27
8. 3 水环境影响分析 27
8. 4 声环境影响分析 28
8. 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28
8. 6 工程对交通、 航运、 基础设施的影响分析 28
8. 7 评价结论 28
9 水土保持 30
9.1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0
9.2 水土流失防治原则和目标 30
9.2.1 防治原则 30
9.2.2 目标 31
9.3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评价 32
9.3.1 土地利用 32
9.3.2 土方平衡 32
9.3.3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32
9.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2
9.5 水土保持投资 32
10 工程管理设计 33
10.1 管理机构 33
10.2 管理办法 33
10.2.1 工程管理职责 33
10.2.2 工程管理范围 33
10.3工程管理费 33
11 设计概算 34
11.1 编制说明 34
11.1.1 工程概况 34
11.1.2 编制原则及依据 34
11.1.3 基础单价 34
11.2 概算表 34
12 效益分析与评价 36
结 语 37
参 考 文 献 38
致 谢 39
附 图 40
1 综合说明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 嘉兴市南部, 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 钱塘江北岸,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百强县, 内陆面积699.92平方公里, 总人口64万。地理坐标为北纬30°15’-30°35’, 东经120°18’-120°52’。东邻海盐县, 南濒钱塘江, 与绍兴市上虞市、 杭州市萧山区隔江相望, 西接杭州市余杭区, 北连桐乡市、 嘉兴市秀洲区。市治硖石镇。东距上海125公里。沪杭铁路、 101省道杭沪复线东西横贯市域, 沪杭高速公路、 320国道越过北境, 杭州绕城公路东线穿行西部。以”两横六纵”为主框架, 市、 镇、 村公路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定级内河航道有46条, 主干航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
, 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8.95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10.6%, 连续九年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 增长3.0%, 第二产业增加值217.92亿元, 增长10.2%, 第三产业增加值113.88亿元, 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5.21: 62.66: 32.13调整为4.91: 62.45: 32.6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53702元(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732美元) , 增长10.2%。
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11亿元, 增长9.2%, 扣除价格因素, 可比增长4.2%。全年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529.82万立方米, 其中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443.20万立方米。水利建设总投入11983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55千公顷, 旱涝保收面积26.80千公顷。疏浚河道362.11千米, 长效保洁实现海宁市全覆盖; 新建、 改造硬化排水沟和地下输水管道203千米。农业机械化保持较高水平,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36万千瓦。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3.23亿元, 比上年增长11.0%,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69亿元, 比上年增长4.1%。国内贸易、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等产业都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增长, 财政、 金融和保险、 文化、 卫生和体育、 人口,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事业都比去年同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保障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 健康、 稳定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对促进城市环境的改进、 提升城市品位、 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省人民政府专门发文( 1999) 8号《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 现海宁市区防洪标准不高, 遇到大暴雨和汛期高水位时, 道路积水, 局部受淹常有发生, 鉴于近年来, 全球气候变化异常, 周边水利状况变化, 上游下泄洪水增加及城市建设的迅速拓展, 周边农村低洼地区也列入市区, 为此, 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是各级城市所在地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海宁市城市防洪工程采取填高地面自排方案, 以填高地面高程和整治排水河道为主要工程措施, 海宁市城市防洪工程自 9月至 11月, 累计32个项目, 长约50公里, 完成概算投资约2.6亿元, 财务决算编制投资为2.03亿元。涉及30条河道( 部分河道分段分期整治) 、 4座桥梁、 3座橡胶坝、 1座翻水站。包括隆兴港河道整治项目一期工程、 杨园坝港河道整治项目一期工程、 倪家堰河道整治项目一期工程、 市河清淤工程、 硖石市河护岸工程、 仓基河河道工程一期工程、 行政中心区块海洲河及盛堰浜暗河工程、 行政中心区块高家桥港及平阳堰港河道工程、 洛塘河护岸工程( 一期) 、 鲁家浜河道整治工程、 盛堰浜河道整治工程、 俞家桥港河道整治一期工程、 平阳堰港二期河道整治工程、 洛塘河-麻泾港-青沙塘河道土方工程、 邱家浜河道整治工程( 含新村浜河道整治) 、 隆兴港嘉苑桥、 立人桥港河道工程、 隆兴港河道二期整治工程、 杨园坝港河道二期整治工程、 白漾河区块抬高水位工程、 三里港-洛阳泾港河道整治工程、 白漾河河道整治工程、 杨园坝三期-隆兴港三期-桐乡港河道整治工程、 陆家桥港河道整治工程、 小港河道整治工程、 长山河引水段疏浚工程、 东风桥、 成园浜河道整治工程、 黑木板桥港河道整治工程、 高家桥港二期河道整治工程、 曹家河河道整治工程、 市河(北关桥~新桥)护岸维修工程。
白兔桥港位于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内, 河道呈南北走向, 南接长山河, 北至石泾塘, 规划河全长约2200m。河道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实施石泾塘至盐湖公路段(已完工), 二期工程实施盐湖公路至长山河段。白兔桥港二期工程已列入本年度城防河道整治计划, 整治长度1515米。
本工程设计疏( 拓) 浚土方15.54万立方米, 新建护岸3030米, 工程总概算总投资3459.11万元。
2 水文气象
2.1 水系特征分析
海宁市属平原河网水系, 水文现象受周边水情、 雨情的直接影响。下河水系在1967年以前河道窄小, 阻水严重, 引排水不畅, 洪涝汇集硖石镇后经过长水塘向北排泄。1978年开始建设杭嘉湖南排工程, 开挖长山河、 修建长山闸; 1994年起建设盐官下河、 后又建成盐官排涝闸。下河地区可由盐官下河、 长山河从京杭运河引水, 并经过洛塘河、 辛江塘等输送到东部、 南部; 排涝时, 经盐官下河、 长山河排涝闸向钱塘江排泄。上河水系于1994年建成上河排涝闸, 完成上塘河海宁段建设。上河地区在灌溉时, 由长安翻水站, 许村翻水站, 盐官翻水站从下河直接提水供给全区; 上河洪涝水可经过盐官上河排涝闸、 谈家埭排涝闸向钱塘江排水和溢流堰向下河排水。
本次工程所处位置均属下河水片。
2.2 气象
新区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 总体上气候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日照充分。暖季受热带海洋气团调节, 盛行东到东南风, 气候湿润, 降水较丰, 冷季受副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盛行北到西北风, 气候干寒, 降水偏少。四季分明, 冬夏较长, 春秋较短, 无霜期较长, 农业气候条件优越。但气候多变, 常有旱、 涝、 风、 雹等气象灾害出现。
年平均气温16.1℃, 极端最高气温40.5℃, 极端最低气温-12.4℃; 年平均日照约 .2小时; 年平均无霜期227~234天; 相对湿度82%; 平均风速2.8m/s, 各月相差不大, 全年以SE和NW风向频率为大。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相对少雨区, 年均降水量1167.8mm( 尖山) , 降水年际振幅818. 4--1809. 7mm。年降水日数144. 3天。降水在各季分配并不均匀, 冬少夏多, 各月分布呈双峰双谷型。70%集中在4--9月的梅雨季和台风雨季, 以6月、 9月最多, 12月、 1月最少。全年有3个降水高峰期: 春雨期由3月下旬至5月中旬, 降水量253. 9mm; 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 年均雨量231. 8mm: 秋雨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 雨量171.2mm。
日降水量>=25mm, 大雨年均11. 5天, 日降水量>=50mm, 年均201天; 日降水量>100mm, 30年间出现7次, 皆出现于7--9月份。
2.3 水文基本资料
海宁市城防河道均属运河水片, 区域内有硖石水文站, 选取硖石站1980~ 共22年实测年最高、 最低水位作为样本资料, 如下表2-1。
表2-1 水系硖石站水位样本资料
年份
年最高水位
年最低水位
年份
年最高水位
年最低水位
1980
1.96
0.41
1991
2.31
0.74
1981
1.85
0.37
1992
1.94
0.47
1982
1.73
0.46
1993
2.41
0.73
1983
2.59
0.61
1994
2.08
0.37
1984
2.70
0.74
1995
2.63
0.70
1985
2.35
0.65
1996
2.26
0.54
1986
1.97
0.49
1997
2.54
0.47
1987
2.48
0.55
1998
1.92
0.76
1988
1.79
0.56
1999
2.83
0.68
1989
2.15
0.63
1.41
0.50
1990
1.94
0.4
2.56
0.62
2.4 降雨和径流
年内雨量分配极不均匀, 乃本区域的特点, 雨日和雨量均集中在每年的4~10月的汛期, 多年平均雨日68.5天, 占年平均雨日( 135天) 的50%, 汛期年平均雨量为905.9mm, 占全年雨量的73.3%, 1~3月和11~12月, 5个月内雨量仅为330.7 mm, 只占全年雨量的26.7%, 偏差较大。而整个汛期又大多集中在三个多雨阶段, 第一阶段在4~5月的春雨期, 平均雨日29天, 雨量249 mm, 占全年雨量的20%, 第二阶段为6~7月的梅雨期, 平均雨日24天, 雨量320 mm, 占全年雨量的26%, 第三阶段即秋雨期( 台风暴雨期) , 平均雨日15.5天, 雨量232 mm, 占全年雨量的19%。但历史上也不乏春旱、 空梅、 秋旱等年份, 或者先旱后涝, 先涝后旱相互交替也时有发生。
海宁硖石站多年平均水位0.96m, 历史最高水位2.83m( 1999年) , 历史最枯水位-0.25m( 民国23年) 。地下水埋深较浅, 随地势及季节起伏变化, 其中北部区域最高, 冬季水位距地表1.0~1.5m, 雨季小于0.5m。
根据历年各时段暴雨量、 相应频率以及分析研究成果, 自1951年有较详记录以来的各种降雨历时的大暴雨主要有: 1954年、 1963年、 1983年、 1995年、 1999年。
1.1954年
梅雨, 降雨从5月3日持续到7月31日, 降雨历时长, 降雨量大, 但降雨强度不大。区域最大30日降雨416mm, 5—7月降雨量1005.4mm, 占全年降雨量的56.4%。硖石站7月31日洪峰水位2.54m。
2.1963年
台风雨, 降雨集中在9月10日~12日, 3日降雨量286.2mm, 为实测最大值, 硖石站9月12日洪峰水位2.47m。
3.1983年
台风雨, 市域30日雨量449.8mm, 超过1954年的416mm, 重现年约 。
4.1995年
梅雨, 自6月1日~7月6日的36天中, 全市累计雨量达476mm。其中: 6月20日~7月6日的17天中, 雨量371.1mm; 7月4日~6日的3天平均降雨139.4mm。硖石站7月6日洪峰水位2.56m。据统计, 30日最大降雨量430mm, 重现年约 。
5.1999年
自6月7日入梅以来, 共经历了3次降雨过程, 其中以6月23日~7月1日第3次降雨为最大,9天时间雨量达404.7mm, 硖石站7月1日洪峰水位2.83m。经分析, 梅雨期最大三天( 6月24~26日) 雨量183.9mm; 7日( 6月24日~30日) 降雨392.6mm; 最大30日雨量( 6月7日~7月6日) 616.2mm, 为历史实测最大值。2.5砼制冰系统。
根据本工程砼生产强度, 大致积砼月生产强度高于7662m3, 最高月生产强度高于达1 m3/月,按加冰率为75%计算, 制冰厂的生产规模为5600m3/月。
砼制冰系统内设JZB-KA12.5C螺旋氨泵机组4套, DJ-5冷风机2台, 片冰机2台以及其它设备。
2.5 暴雨量
水文系列资料, 采用海宁硖石站计算成果, 见表2-2。
表2-2 硖石不同时段最大雨量频率计算成果表
时段
统计参数
重现期
系列长度
年( 年份)
100
50
20
10
5
相应频率( %)
均值
Cv
Cs/Cv
1
2
5
10
20
1
小时
40.47
0.40
4.0
95.5
85.4
72.0
61.9
51.4
38年
( 1962~1999)
1.5
小时
46.62
0.35
4.0
99.8
90.9
78.3
68.5
58.3
20年
( 1980~1999)
3
小时
60.14
0.40
3.0
135.9
123.3
105.8
92.6
77.6
38年
( 1962~1999)
6
小时
70.5
0.45
6.0
195.3
168.5
134.0
108.6
86.0
38年
( 1962~1999)
12
小时
85.52
0.50
6.0
258.3
220.6
171.0
136.0
103.5
38年
( 1962~1999)
24
小时
96.75
0.65
5.0
357.0
298.0
222.5
167.4
120.0
44年
( 1956~1999)
2.6 设计洪水
根据水位样本资料, 配线法计算, 线性采用皮Ⅲ型密度曲线, 根据计算的参数X和Cv的比值, 最终以于经验点据配合好的频率曲线为采用曲线, 成果见表2-3。
表2-3 设计洪水位表
统计参数
X=3.9678 Cv=0.1 Cs/Cv=2
理论值
重现年
5
10
20
50
100
Xp
2.45
2.64
2.80
2.96
3.12
3 工程地质
3.1 概况
白兔桥港位于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内, 河道呈南北走向, 二期河道南接长山河, 北至( 湖盐) 公路, 规划河长1526.7m。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杭嘉湖冲海积平原东南部, 地势平坦, 河网密布, 地面高程一般2m~4m( 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下同) 。平原南部近杭州湾零星有剥蚀残丘分布, 山峰高程一般小于150m。
3.2.2 地层岩性
基底和剥蚀残丘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火山碎屑岩和白垩系沉积岩。覆盖层主要以第四系冲积、 冲海积、 湖海积和海积物等为主, 其厚度受基底起伏控制, 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厚, 最厚可达300余m。地表40m以浅地层岩相多变, 上部为全新统( Q4) 海陆交互相堆积物, 一般厚13m~20m; 下部以上更新统上部( Q32) 冲湖积和湖沼相堆积物为主, 夹有少量冲海积堆积物。土体具多层结构, 一般由地表硬壳层、 二层硬土层、 二层至三层软土层及一层至二层砂性土层等组成。
3.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按浙江省构造分区图, 本工程位于扬子准地台( Ⅰ1) 钱塘江台褶带( Ⅱ2) 中余杭--嘉兴台陷( Ⅲ6) 内, 基底隐伏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不发育。
区内地震活动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 场区附近无中强地震活动, 亦无现代活断层分布。从历史地震及区域地震资料来看, 本区域属构造稳定地段, 仅受外围地震轻微影响。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 ) ,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即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 软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s( 按1区软弱场地考虑) 。构造纲要图见图3-1。
图3-1 构造纲要图
3.2.4 水文地质条件
海宁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丰沛。
本工程所处位置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深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 浅部为透水性微弱的粘性土分布, 富水性极弱, 深部有数层弱含水地层, 一般具弱承压性, 但其埋深较大。孔隙潜水一般受大气降水补给, 并向河、 海等地表水体排泄。
3.3 河道工程地质条件
3.3.1 河道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周边桥梁及其它工程勘探资料本工程中新开河道土体自上而下可分为:
Ⅰ1人工填土( rQ) : 黄褐色~灰褐色, 以粉质粘土为主, 含碎石、 块石、 砖瓦片等, 土质不匀, 性质变化大, 主要分布于村镇、 道路等附近。厚度一般0.5m~0.8m。
Ⅱ1粘土( al-mQ4) : 局部为粉质粘土, 又称地表硬壳层, 黄褐色~灰黄色, 硬塑~可塑, 局部软塑, 中等压缩性~高压缩性。含铁锰质结核和姜结核, 局部夹薄层粉土。由上至下土的含水量逐渐增高, 强度逐渐降低。qc=0.55MPa~1.55MPa, fs=20kPa~56kPa。顶板高程1.9m~4.1m, 厚度1.35m~4.3m。fk=110kPa~120kPa。
Ⅲ1淤泥质粉质粘土( al-mQ4) : 局部为淤泥质粘土, 灰色~灰黑色, 饱和, 流塑, 高压缩性, 含有机质。微层理发育。qc=0.3MPa~0.8MPa, fs=9kPa~24kPa, 十字板强度Cu=15.364+0.734z(kPa)。顶板高程-1.7m~1.6m, 厚度1.85m~>27.65m。fk=70kPa~80kPa。
Ⅲsil淤泥( mQ4) : 灰色~灰黑色, 饱和, 流塑, 高压缩性, 含有机质, 呈透镜体分布。厚度1.3m~4.5m。fk=50kPa~55kPa。
Ⅲsl粉土( al-mQ4) : 灰色~青灰色, 饱和, 松散~稍密。土质不稳定。呈透镜体分布。qc=0.6MPa~2.5MPa, fs=13kPa~40kPa。厚度1.5m~6.5m。fk=90kPa~100kPa。
Ⅳ1粘土( al-lQ4) : 局部为粉质粘土, 又称第一硬土层, 黄褐色~灰黄色, 硬塑~可塑, 局部软塑, 中等压缩性。含铁锰质结核。qc=1.0MPa~2.6MPa, fs=40kPa~110kPa。顶板高程-16.6m~-1.3m, 厚度1.5m~>11.0m。fk=140kPa~160kPa。
Ⅳ2粉质粘土( al-lQ4) : 黄褐色~灰黄色, 可塑~软塑, 中等压缩性~高压缩性。含铁锰质结核, 局部夹薄层粉土。qc=0.8MPa~1.5MPa, fs=30kPa~50kPa。该层分布不连续。顶板高程-10.9m~-5.2m, 厚度0~8.2m。fk=130kPa~140kPa。
Ⅳsl粉土( al-lQ4) : 该层为Ⅳ层的透镜体, 零星分布。
Ⅴ1淤泥质粘土粉土互层( al-mQ4) : 又称第一砂土层, 灰色~灰黄色, 淤泥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 粉土呈松散~稍密状, 微层理发育, 偶见白色贝壳碎片。qc=0.8MPa~2.5MPa, fs=20kPa~60kPa。标准贯入击数N=8击~11击。该层分布不连续。顶板高程-14.8m~-9.2m, 厚度0~>14.05m。fk=100kPa~110kPa。
Ⅴ2砂质粉土( al-mQ4) : 灰色~灰黄色, 饱和, 稍密~中密。偶见白色贝壳碎片。qc=2.5MPa~5.9MPa, fs=60kPa~100kPa。该层分布不连续, 新开河道段大部分缺失。厚度0~>7.75m。fk=130kPa~150kPa。
Ⅵ1淤泥质粉质粘土( mQ4) : 又称第二软土层, 灰色~青灰色, 饱和, 软塑~流塑, 高压缩性。qc=0.7MPa~1.20MPa, fs=10kPa~30kPa。该层此次勘探未揭穿。顶板高程-17.95m~-12.8m, 厚度1.35m~>10.7m。fk=80kPa~90kPa。
Ⅶ粉质粘土( al-lQ3) : 又称第二硬土层, 黄褐色~灰黄色, 硬塑~可塑, 中等压缩性。含铁锰质结核。钻孔ZK1037( 高程-19.3m~-26.35m) 、 静力触探孔JK1032( 高程-17.1m~-21.85m) 揭露。fk=180kPa~200kPa。
Ⅷ1粉土( al-mQ4) : 灰黄色~灰绿色, 饱和, 稍密~中密。钻孔ZK1051( 高程-19.3m~-23.05m) 、 静力触探孔JK1051( 高程-19.4m~-22.2m) 揭露。
3.3.2 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区地下水埋深一般0.5m~2.0m, 高程1.0m~2.5m。地下水为孔隙潜水, 由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 水位受季节变化而变化。
根据水质检测分析, 新开河道地下水类型为HCO3-·SO42---K+·Ca2+型。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99) 标准, 新开河道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 标准, 新开河道沿线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土体多属微透水~极微透水的粘性土及部分砂性土层。砂性土以粉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