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830-2023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48725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1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830-2023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36∕T 1830-2023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36∕T 1830-2023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36∕T 1830-2023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36∕T 1830-2023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7.060CCS A 47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8302023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gional climate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2023-09-18 发布2014-03-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1830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工作流程.25论证内容及方法.3附录 A(规范性)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6附录 B(资料性)重点企业对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7附录 C(规范性)极端气象

2、参数推算方法.8附录 D(规范性)主要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名称及取值方法.12DB36/T 1830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建勇、徐卫民、彭王敏子、沈竞、姚琳、汪玲瑶、陈琦、辜晓青、温新龙。DB36/T 183020231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作流程、论证内容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

3、产业集聚区、新区、特色小镇等区域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其它规划和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也可参照本文件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840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QX/T 423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报告编制QX/T 426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资料收集QX/T 457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气象观测资料加工处理QX/T 469气候可行性论证规

4、范 总则QX/T 529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极值概率统计分析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Regional climatic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并提出适应、预防或减轻影响的对策及建议的工作。3.2参证气象站Referen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与论证区域所在地地理特征、气候特征相同或相似、距离相近、最具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有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国家气象站。3.3关键气象因子Key meteorolo

5、gical factor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有重大影响的单个气象要素或多个气象要素的组合。3.4DB36/T 183020232高影响天气High-impact weather指对论证区域建设和运行产生直接影响的天气事件,如暴雨、雷电、高温、低温、大风、冰雹、大雾、台风、积雪、冰冻、干旱、连阴雨等。3.5极端气象参数Extrem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和实测数据推算出的关键气象要素极值。3.6大气稳定度Atmosphere stability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以大气的气温垂直加速度运动的强度来判定,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

6、稳定和稳定六级。3.7大气混合层高度Air mixing height太阳辐射使低层大气加热对流而形成的对流混合气层的高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3.8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利用相应的气象数值模式,模拟一定控制条件下论证区域主要气象要素及其变化情况。4工作流程4.1大纲编制4.1.1现场踏勘通过现场踏勘分析论证区域气象灾害或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收集区域及其附近气象站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信息,工作流程(见附录A)。调查论证区域的边界范围、已入驻企业情况、公共设施情况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和单位发放 重点企业对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

7、表(见附录B)。4.1.2资料收集4.1.2.1论证区域资料主要包括论证区域的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地理环境、现有入驻企业情况等。4.1.2.2气象资料收集的气象资料应能充分代表论证区域的气候状况,设立专用气象站的,最少要获得一个完整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应符合QX/T 426的规定。收集的气象观测资料应包括气温、降水量、风、湿度、气压、日照、雷电以及其他需要分析的要素。DB36/T 183020233对于国家气象站应收集至少最近30年气象资料和气象站历史沿革,区域气象站应收集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气象资料的完整性检查、均一性检验、可靠性审查、质量控制、缺测资料插补及资料订正等,应符合QX/T

8、457的规定。应收集论证区域及周边地区各类气象灾情资料。可从当地气象年、月报表,气候影响评价报告,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各省分卷,地方志和气象灾害普查等资料中获得。4.1.2.3其他资料收集论证区域的气象再分析数据、地理信息、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特征和土壤电阻率等。4.1.3参证气象站选择调查论证区域半径50公里范围内所有气象站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气象站等级等信息,选择与证论区域地理环境、大气环流等相似的气象站作为参证气象站,并进行“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分析,应符合QX/T 469的规定。4.1.4编制大纲4.1.4.1论证范围的确定论证范围应以区域的控制边界内范围为主,如区域边

9、界附近有重大水体、特殊地形,则可沿边界做适当外延。4.1.4.2工作大纲的制定对前期踏勘调研获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重点对论证区域内企业填写的重点企业对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 统计结果和当地主要气象灾害特征进行分析,识别论证工作需重点关注的关键气象要素及高影响天气,确定技术路线,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资料要求、论证重点及方法等。如需现场观测,应对专用气象站的选址和观测要素等做出详细说明。4.2报告编制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项目概述;资料来源及说明;区域气候背景分析;高影响天气分析;关键气象参数分析与推算;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分析;论证结果的适用性及对策措施;综合

10、结论与建议。4.3报告评审报告完成后,提交省气象主管机构,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论证报告进行评审,专家出具书面评审意见。报告编制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形成最终的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5论证内容及方法5.1区域气候背景分析5.1.1气温分析参证气象站的日、月、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5.1.2降水量分析参证气象站的月、年降水量,月、年降水量的极值。DB36/T 1830202345.1.3风向风速分析参证气象站的日、月、年平均风速,年最大风速,绘制季、年风向玫瑰图,指出季、年的主导风向,分析风速的时间变化特征。5.1.4相对湿度分析参证气象站的日、月、年

11、平均相对湿度,最大、最小相对湿度等。5.1.5气压分析参证气象站的日、月、年平均气压、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压。5.1.6日照分析参证气象站的月、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5.1.7其他气象要素状况分析根据论证区域的气候特点,分析参证气象站的蒸发量、积雪和太阳辐射等其他气候要素的特征值。5.2高影响天气分析5.2.1暴雨分析暴雨和大暴雨日数月、年变化情况,评估暴雨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2.2雷电分析雷电频次日、月、年变化情况和不同季节雷电定位空间分布情况,评估论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影响。5.2.3大风分析大风日数月、年变化情况,评估大风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2.4大雾

12、分析大雾日数月、年变化情况,评估大雾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2.5高温分析35、37、40高温日数月、年变化情况,评估高温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2.6低温分析0、-2、-5、-10低温日数月、年变化情况,评估低温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2.7台风分析论证区域半径100公里范围内近30年受台风影响情况,评估台风可能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2.8其他分析冰雹、积雪、干旱、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评估其对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的影响。5.3关键气象参数推算5.3.1极端气象参数DB36/T 183020235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不同历时(5分钟、10分钟、1

13、5分钟、30分钟、1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最大降水量、最大风速、最大风压等关键气象因子进行极值推算及分析,应符合QX/T 529的规定。重现期可根据不同的气象因子,选取2100年不等,其中2年一遇一般为城市排水设计需要的最低标准,1030年一遇为建设施工期抗御自然灾害的标准,50年一遇一般为民用建筑通用设计标准,而100年一遇一般为高层建筑、特殊建筑需要考虑的较高标准。上述参数分别采用皮尔逊III型或极值I型概率分布(推算方法见附录C)进行推算,极值样本数应大于35个。5.3.2工程设计气象参数以参证气象站近30年的逐月平均风速、风向频率、大气压力、日照百分率、逐日平均气温、逐时平均气温

14、、相对湿度、湿球温度等基础数据计算论证区域主要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5项(见附录D),应符合GB 50019的规定。5.4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分析采用近3年气象资料,利用帕斯奎尔(Pasquill)法确定论证区域的大气稳定度的等级,统计分析各等级大气稳定度出现的频率;计算出大气混合层高度,统计分析季、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应符合GB/T3840的规定。根据16方位风向频率和风速绘制当地污染系数风玫瑰图。5.5综合结论与建议从论证区域的气候背景、高影响天气、极端气象参数及工程设计气象参数、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方面给出主要评价结果。结合论证区域规划及建设的实际需求,评估论证区域的气候适宜性和风险性,针对可

15、能对产业合理布局和论证区域建设运行产生影响的气象灾害提出趋利避害对策及建议。DB36/T 183020236附录A(规范性)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图 A.1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DB36/T 183020237附录B(资料性)重点企业对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表 B.1 重点企业对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市(县)园区调查日期:年月日请根据本企业生产全过程对气象要素和高影响天气的敏感程度“高、中、低”进行勾选。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暴雨大风雪雷电高温低温冰冻冰雹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16、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高 中 低企业名称:企业类型及所属行业:化工建材、光电、医药食品、机械制造其它(请说明):厂房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对雷电较为敏感的设备或装置(如有):主要危险化学品及最大贮量(如有):排气筒高度 m(如有):企业曾遭受过的气象灾害情况记录(时间、受损情况):DB36/T 183020238附录C(规范性)极端气象参数推算方法B.1.皮尔逊 III 型概率分布皮尔逊型曲线在包括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研究中被广为引用。皮尔逊型曲线的概率密度函数皮尔逊型曲线是一条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不对称单峰、正偏曲线,数学上常称伽玛分布,其概率

17、密度函数为:010aaxafxxaea(B.1)式中:a为a的伽玛函数;a、0a分别为皮尔逊型分布的形状尺度和位置未知参数,a0,0。显然,三个参数确定以后,该密度函数随之可以确定。可以推论,这三个参数与总体三个参数x、vC、sC具有如下关系:24sCa(B.2)svCCx2(B.3)svCCxa210(B.4)niiniivKnxxnxxC12121111(B.5)niivniisKCnxxnC133133111(B.6)式中:vC:变差系数,比较两个不同均值系列的离散程度时,采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值,用于衡量系列相对离散程度。vC越大,随机变量 x 的分布越分散,概率分布曲线的左侧抬高,右侧

18、降低;反之,DB36/T 183020239左侧下降,右侧上抬。sC:偏态系数,反映密度曲线的对称特征,衡量系列在均值的两侧分布对称或不对称(偏态)程度的系数。对于正偏,sC0(P曲线)。当其他参数不变时,sC值越大,则概率曲线的凹度越大,两端都在正态直线以上,中间部分向下。皮尔逊型概率曲线及其绘制一般需要求出指定概率 P 所相应的随机变量取值px,也就是通过对密度曲线进行积分,即:dxeaxaxxppaxxaapp010(B.7)求出等于及大于px的累积概率 P 值。直接由上式计算 P 值非常麻烦,实际做法是通过变量转换,变换成下面的积分形式:pdCfpsp(B.8)式中:被积函数只含有一个

19、待定参数sC,其它两个参数x、vC都包含在中。vxCxx是标准化变量,称为离均系数。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因此,只需要假定一个sC值,便可从上式通过积分求出p与之间的关系。对于若干个给定的sC值,p和p的对应数值表,已先后由美国福斯特和前苏联雷布京制作出来,皮尔逊型概率曲线的离均系数p值表。由就可以求出相应概率p的x值:vCxx1(B.9)B.2.极值 I 型概率分布极值型(Gumbe1,耿贝尔)分布函数uxaxFexpexp)(ua,0式中:a为分布的尺度参数,u为分布的位置参数。重现期为 R(概率为 1/R)时:1ln1RRauXR(B.10)DB36/T 1830202310它的参

20、数估计有三种方法:(1)矩法矩法估计在数学计算上最为简单。一阶矩(数学期望):uayxE)(其中:57722.0y二阶矩(方差):2226a由此得到:28255.1aaxEu57722.0)((2)耿贝尔法耿贝尔法是一种直接与经验概率相结合的参数估计方法。假定数据有序序列:nxxx21则经验分布函数为:1*nixFi(B.11)取如下序列:)(11*iixFnnyni,2,1(B.12)可得:)(xya ayExEu)((3)极大似然法在统计学理论上,极大似然法估计是一种较优的参数估计方法。极值型分布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为:DB36/T 1830202311 uxauxaaxFxfexpexp(

21、B.13)当观测资料nxxx,21给定时,作极大似然函数并取对数,得:niniiiuxauxanannl11exp11(B.14)将 a、u 看作变量将上式分别对 a、u 求导并令其为零,得:niiaxaun1expexp(B.15)参数 a、u 可用迭代法求解:11expexp1iiiaxxauaxn(B.16)DB36/T 1830202312附录D(规范性)主要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名称及取值方法表 B.1 主要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名称及取值方法序号参数名称取值方法1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3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

22、相对湿度(%)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历年最热月 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5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累年平均每年不保证 50h 的湿球温度6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历年最热月 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累年平均每年不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累年最冷 3 个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9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m/s)累年最冷 3 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10夏季室外平均风速(m/s)累年最热 3 个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11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最冷 3 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12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最热 3 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13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14冬季日照百分率(%)累年最冷 3 个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15冬季室外大气压力(hPa)累年最冷 3 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