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崔玉亮等 : 石灰石粉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1 石灰石粉对 自密 实混凝土性能 的影 响 崔玉亮 , 陈健民 , 王子龙 ( 1 黑龙江 国光建筑装饰工程有 限公司 , 哈尔滨1 5 0 0 2 1 ; 2 中国建筑第) k m程局 有 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 北京1 0 0 0 9 7; 3 黑龙江省寒地 建筑科 学研 究院, 哈尔滨1 5 0 0 8 0) 【 摘 要】 主要研究不同掺量、 不同细度的石灰石粉对 自 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影 响, 得出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 , 有效指导石灰石粉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关键词】 石灰石粉; 自密实混凝土; 抗压强度; 【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0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1 6 8 6 4 ( 2 0 1 3 ) O 8 0 0 2 1 0 2 随着现代社会对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重视, 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的种类不仅仅局限于粉煤灰、 矿 粉等。企业 、 高校都在积极寻找更加廉价的资源供混 凝土中使用, 同时, 具有环境保护、 废物利用的社会意 义。石灰石粉来源广泛 , 可将其磨细作为混凝土掺合 料使用 , 有关 研究发 现石灰石 粉可 以促进 水泥 水化 反应 , 加速水化程度 , 降低水化热, 从而改善混凝土的 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 石灰石 粉 的不 同细度对混凝土性能影 响较大 。 石灰石粉磨成合适细度时, 掺人混凝土中可以使 混凝土强度有所提高, 混凝土和易性也有所改善。由 于石灰石粉颗粒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进入到水化产物 空 隙, 起 到填充 的作用 , 石灰石 粉也具 有潜 在 的活性 , 促进水化产物 C , S生成 , 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有学 者研究表明,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最优掺量为 1 0 左右p 。在实际生产中, 适 当掺入石灰石粉可以降低 混凝土 成本 , 提高混凝 土的施工性能 和耐久性 能。 石灰石粉在 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较少, 文中主 要针对石灰石粉对混凝土企业的应用做为指导作用。 1 原材 料 ( 1 ) 水泥: 哈尔滨某厂生产的 P O 4 2 5水泥, 各项指标均符合 G B 1 7 5 2 0 0 7 ( 通用硅酸盐水泥 。 ( 2 ) 粉煤灰: 哈尔滨某电厂 级粉煤灰, 选用低 碳、 需水量小 的优质粉煤灰, 其 c l 一 的含量不能超过 0 0 2 , S O 含量不超过 3 , 游离 C a O不超过 1 O 。 ( 3 ) 骨料 : 砂子 , 中砂 , 细度模数 2 8 ; 石 子采用 5 3 1 5 m m连续级配 。 ( 4 ) 硅灰: 选埃肯微硅粉及成都某公司生产的 改性重硅 灰。 ( 5 ) 外加剂 : 聚羧酸减水剂采用沈 阳依立达 I I 型聚羧酸减水剂 , 固含量为 4 0 ; 各项 指标 均符合 G B 8 0 7 6 2 0 0 8 ( 混凝土外加剂 。 ( 6 ) 石灰石粉的主要化学分析如表 1 所示。 表 1 石灰石粉化学分析 石灰石粉掺量分别为 5 、 1 0 、 1 5 、 2 0 、 研究 不同掺量的石灰石粉对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用 双筒振动球磨机对石灰石粉进行磨细, 三种细度分别 为 3 5 0 0 、 5 5 0 0 、 7 0 0 0 c m 2 g 。选 择三 种不 同细度 的石 灰 石粉掺人 自密实混凝土中, 固定掺量为 1 0 , 研究不 同细度的石灰石粉对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试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 , 坍落度 , 扩展度。混凝土搅拌 后 , 成 型试 块 尺 寸 为 1 0 0 m m x 1 0 0 ra m 1 0 0 ra m 立 方 体 , 混凝土抗压强度尺 寸换算 系数采用 0 9 5 。 自密 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如表 4所示。 表 2 混凝土 配合 比 2结果分析 2 1 掺量对 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 龄期, d 图1 不同掺 量石灰石粉对混凝土强度影响 从 图 1 中可看出, 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提高, 自密 实混凝 土的工 作 性 能先 增加 后减 小 。掺 入石 灰 石粉 后 , 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要大于未掺加石灰石粉的 B d 罨 嘎幽辖 2 2 低温建筑技术 2 0 1 3 年第 8 期( 总第 1 8 2 期) 混凝土坍落度。主要原因是石灰石粉的活性作用 , 虽 然较弱, 但是取代水泥后, 水化初期水泥熟料较少。还 有就是石灰石粉的形态效应和填充效应, 其表面致密 光滑, 分散水泥颗粒中起到了分散剂的作用 , 石灰石粉 的细度越细, 所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就越好。 从图 1中可看出, 当石灰石粉掺量在 1 0 时, 自密 实混凝土早期强度有所增加。说明掺人石灰石粉可有 效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促进水泥水化程度。随着石灰 石粉的掺量继续增加, 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逐渐减小, 主要由于取代水泥用量增加, 水化产物减少。虽然石灰 石粉具有活性, 促进水泥水化, 但当掺量较高时, 对混凝 土强度是降低的, 这说明石灰石粉的活性较低。 龄期, d 图2 不 同细度石灰石粉 2 2 不同细度对 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 本研究仅选择三种不同细度的石灰石粉 , 从 图2 中可看出, 随着石灰石粉的细度增加, 使得 自密实混凝 土的强度在不同龄期有所增加。说明石灰石粉的细度 对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具有重要贡献, 有相关文献也表 明, 石灰石粉细度越细, 进入水泥水化空隙中越多, 有 效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 改善了水化产物分布的均 匀性 。 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 】 。陆标等 在掺加石 灰石粉的水泥石中, 发现 C a C O , 的颗粒表面被腐蚀 , 通过衍射分析的方法, 发现有新的物相碱式碳酸钙生 成, 这也使得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更加密实的重要原因。 从本研究可以看 出, 不同掺量与细度的石灰石粉 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流动性均有较大的影 响。石灰石粉在胶凝材料体系的主要作用为 : 填充 效果 ; 微集料效果; 活性效应; 加速效应等方面。 3结语 ( 1 ) 掺人不同掺量的石灰石粉, 随着掺量的增 加 , 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先增加再随之减小 , 研究表明, 石灰石粉的掺量合适范围在 1 0 左右, 可以改善混凝 土的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 ( 2 ) 石灰石粉的细度对 于混凝土强度影响较 大, 石灰石粉的细度越大, 越促进水泥水化进程。在水 泥石中形成大量的 A F t 与 c sH凝胶交织在一起 , 形成立体框架结构, 使混凝土结构更趋向于连续均匀 的整体结构, 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倩自 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矿物外掺料 J 混凝土与水泥制 品 , 2 O O O, ( 5 ) : 1 82 0 2 】 袁航, 谢友均 石灰石粉细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J 粉煤 灰, 2 0 0 9 , ( 2 ) : 1 4 一 l 5 【 3 】 李卫超, 支 n 桂羽, 魏晓军 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J 山东建材, 2 O O 7 , ( 4 ) : 4 1 4 - 4 4 1 G B I S 0 0 8 1 - 2 0 0 2 ,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 5 肖 斐, 崔洪涛, 陈剑雄 超磨细石灰石粉高强混凝土的研究 J 硅酸盐通报, 2 0 1 0 , ( 1 2 ) : 1 3 0 2 1 3 0 7 6 陆平, 陆树标 C a C O 3 对 c 3 s 水化的影响 J 硅酸盐学报 , 1 9 8 7 。 1 5 ( 4 ) : 2 8 92 9 4 收稿日期】 201 3 0 6 0 5 作者简介】 崔玉亮( 1 9 5 8一) ,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工程师, 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工作。 ( 上接第5页) 热系数, 分别降为4 1 6 k g m 、 0 0 8 5 w m K, 且收缩 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2 8 d 后 , 改性泡沫混凝土的收 缩值为 1 6 7 8 m m m。 参考文献 1 汪 绯, 杨 娟 , 郭长海 提高聚苯乙烯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J 低温建筑技术, 2 0 0 2 , ( 3 ) : 7 2 7 3 2 潘志华, 程麟, 李东旭, 等 新型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制备技术 研究 J 】 新型建筑材料, 2 0 0 2 , ( 5 ) : 1 5 3 】 袁伟 秦岷 丁来彬。 等 纤维素醚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研 究 J 生态建材, 2 o 1 2 。 ( 5 ) : 3 4 3 7 4 单星本, 李家和, 周运灿 泡沫混凝土应用现状及在寒 区应 用前景【 J 】 低温建筑技 术 , 2 O l O, ( 1 o ) : 1 1 71 1 8 【 5 】 唐百晓 泡沫剂在 E P S轻集料混凝土中应用研究 J 低温 建筑技术, 201 2 , ( 9 ) : 9 1 0 6 曾亮 , 由继业, 夏艺 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低 温建筑技术, 2 0 1 2 , ( 9 ) : 9 一 l O 7 张静 泡沫混凝土研究现状及 发展应用 J 山西建筑, 2 0 1 3 3 9 ( 5 ) : 8 5 8 7 8 赵焕起, 李国忠P V C 改性轻质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J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 2 0 1 3, ( 1 ) : 4 l一 4 4 9 江翠兰, 荣垂强, 四种常见聚合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广西城镇建设 , 2 0 0 7 , ( 3 ) : 7 1 - 7 3 。 1 O 权刘权, 李东旭 聚合物砂浆的研究进展 J 】 材料导报 , 2 0 0 6, 2 0 ( 6 ) : 6 7 7 0 收稿日期】 2 0 1 3 0 5 0 6 作者简介】 张明( 1 9 7 6 一) , 男, 山东青岛人, 硕士, 讲师 , 研 究方向: 混凝土改性技术研究。 冒 d 窆 、 鹱坦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