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学金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p掌握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体制与职能。掌握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体制与职能。p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内容。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内容。p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与最终目标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与最终目标p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局限性与运用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局限性与运用p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及中介目标的选择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及中介目标的选择p掌握货币政策与各种政策的配合掌握货币政策与各种政策的配合第第1616章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本本章章共共5 5节节。第第一一节节介介绍绍中中央央银
2、银行行的的产产生生、发发展展、体体制制、职职能能以以及及中中央央银银行行的的业业务务。第第二二节节介介绍绍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含含义义,最最终终目目标标含含义义,最最终终目目标标之之间间的的统统一一性性和和矛矛盾盾性性,以以及及货货币币政政策策最最终终目目标标的的抉抉择择。第第三三节节介介绍绍一一般般性性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工工具具,选选择择性性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工工具具,以以及及其其他他政政策策工工具具。第第四四节节介介绍绍货货币币政政策策传传导导机机制制的的含含义义与与理理论论,货货币币政政策策中中介介目目标标与与操操作作目目标标的的选选择择,以以及及货货币币政政策策规规则则。第第五五节节介介绍绍货
3、货币币政政策策效效应应,货货币币政政策策时时滞滞,以以及及货货币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配合。政策与其它政策的配合。第第1616章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本本章章简简介介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概述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概述第二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第第1616章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概述中央银行的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产
4、生的历史背景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与银行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银行业的发展。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引起: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引起:(1)政府融资的问题;政府融资的问题;(2)银行券的发行问题;银行券的发行问题;(3)票据交换与清算问题;票据交换与清算问题;(4)最后贷款人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5)金融监管问题。金融监管问题。产生标志:产生标志:1844年,英格兰银行独享货币发年,英格兰银行独享货币发 行权。行权。3中央银行产生的渠道中央
5、银行产生的渠道 中央银行由两条途径形成:中央银行由两条途径形成: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格兰银行)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格兰银行)政府组建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政府组建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8441913),从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到从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131945),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
6、中央银行的急剧发展阶段;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的急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46至今至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是各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阶段。是各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阶段。二、中央银行的体制二、中央银行的体制(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国家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全面、国家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全面、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可分为一元式与二元式。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可分为一元式与二元式。(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指一国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指一国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
7、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立的中央银行机构。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国家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扮演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角色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扮演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角色。3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某些国家或地区不设立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某些国家或地区不设立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授权商业银行
8、行使部分中央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授权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银行的职能。4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它与一定的货币联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它与一定的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在联盟内发行共同的货币,执行统一的货币金融盟联系在一起。在联盟内发行共同的货币,执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政策。(二)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二)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1、国家所有形式。国家所有形式。即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属即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属于国家所有的所有制类型。于国家所有的所有制类型。2、私人持股形式。私人持股形式。即国家不持有股份,全部
9、即国家不持有股份,全部资本由私人投资。资本由私人投资。3、公私合股形式。公私合股形式。即中央银行的资本金一部分为国家即中央银行的资本金一部分为国家所有,所占股份比例为所有,所占股份比例为50%或或50%以上。以上。4、无资本金形式。无资本金形式。即一国中央银行没有资本金,经国即一国中央银行没有资本金,经国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5、多国所有形式。多国所有形式。即实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成员国即实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成员国共同持有中央银行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共同持有中央银行股份的所有制形式。(三)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三)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1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内部
10、机构设置 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指其总行内部职能机构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指其总行内部职能机构的具体设置情况。的具体设置情况。2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1)按经济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按经济区划设置分支机构(2)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3)以经济区划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以经济区划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3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体的模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体的模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由不同机构承担的模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由不同机构承担的模式。决策权、执行权
11、、监督权交叉由不同的机构共同承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交叉由不同的机构共同承担的模式。的模式。(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的关系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
12、是相对的。对的。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指它拥有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全国集中与垄断货币发指它拥有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全国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机构。行的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但部分国家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负责。但部分国家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负责。2、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系,充当系,充当“最后
13、贷款者最后贷款者”,并不直接与工商企业和居,并不直接与工商企业和居民发生业务关系。民发生业务关系。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集中存款准备金;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充当最后贷款人;办理银行间的清算。办理银行间的清算。3、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政府财政收支以及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理政府财政收支以及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作为政府的银行,具体职责主要有:作为政府的银行,具体职责主要有:经理国库经理国库 向政府提供融资向政府提供融资 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14、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二)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二)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优势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优势 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弊端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弊端 我国的改革历程我国的改革历程四、中央银行的业务四、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获得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有存款业务、货币发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获得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有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以及其他负债业务。行业务以及其他负债业务。1存款业务存款业务(1
15、)集中存款准备金)集中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存款准备金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库存现金,一是库存现金,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三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三是超额存款准备金。(2)其他存款业务)其他存款业务政府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主要用于清算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主要用于清算的存款外国存款外国存款 特种存款特种存款2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的含义货币发行的含义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货币发行的原则货币发行的原则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3其他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1)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发行中央银行债券中央银行
16、发行债券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为了调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为了调剂资金供求,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是中央银行宏观经剂资金供求,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是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济调控的一种手段。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结果使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和市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结果使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和市场货币流通量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和控制宏场货币流通量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和控制宏观金融的目的。观金融的目的。(2)对外负债)对外负债国外银行借款国外银行借款对外国中央银行的负债对外国中央银行的负债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在国外发行的债券在国外发行的债券(3)资本业务)资本
17、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即是筹措、维持和补充自有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即是筹措、维持和补充自有资本的业务。其自有资本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途径:政资本的业务。其自有资本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途径:政府出资、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出资、私人银行或部门府出资、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出资、私人银行或部门出资。出资。(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其资金的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其资金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贷款和再贴现、证券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贷款和再贴现、证券买卖业务以及国际储备业务等。买卖业务以及国际储备业务等。1贷款和再贴现业务贷款和再贴现业
18、务 (1)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指中央银行采用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的形式,对指中央银行采用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的形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这是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这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2)再贴现业务)再贴现业务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为。实质上是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实质上是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
19、同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中央银行调节资金,实现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时,也是中央银行调节资金,实现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业务。控的一项重要业务。2证券买卖业务证券买卖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中央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就是直接投放了基础货币,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就是直接投放了基础货币,而卖出证券则是直接回笼了基础货币。而卖出证券则是直接回笼了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1994年年4月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上海银行部外汇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上海银行
20、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进行业务操作,市场买卖外汇进行业务操作,1995年,中国人民开始年,中国人民开始通过融资券的买卖试行公开市场业务,通过融资券的买卖试行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年4月月9日,日,才正式启动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是才正式启动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是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金融债,交易主体是国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金融债,交易主体是国债一级交易商,而不是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债一级交易商,而不是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3国际储备业务国际储备业务主要是负责经营和保管本国的国际储备。主要是负责经营和保管本国的国际储备。中央银行在经营和保管国际储备时,一般要兼顾中
21、央银行在经营和保管国际储备时,一般要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既要在总量上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同时还要使既要在总量上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同时还要使国际储备的结构更合理。国际储备的结构更合理。(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指由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债指由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的业务。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的业务。1组织票据交换清算组织票据交换清算1773年,英国伦敦的伦巴第街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年,英国伦敦的伦巴第街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票据交换所。票据交换所。所有银行间的应收应付款项,都可相互轧抵后而收
22、付所有银行间的应收应付款项,都可相互轧抵后而收付其差额。各行交换后的应收应付差额,通过其在中央其差额。各行交换后的应收应付差额,通过其在中央银行开设的往来帐户进行转帐收付,不必收付现金。银行开设的往来帐户进行转帐收付,不必收付现金。2办理异地资金转移办理异地资金转移各城市、各地区间的资金往来,通过银行汇票各城市、各地区间的资金往来,通过银行汇票传递,汇进汇出,最后形成异地间的资金划拨传递,汇进汇出,最后形成异地间的资金划拨问题。问题。异地间的资金划拨,通过中央银行统一办理。异地间的资金划拨,通过中央银行统一办理。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含义一、货币政策含义
23、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变量,进而影响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变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本质上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以间接调控为货币政策本质上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以间接调控为主,具有灵活和可微调的特性。主,具有灵活和可微调的特性。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含义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含义货货币币政政策策最最终终目目标标是是中中央央银银行行实实施施货货币币政政策策所所要要达达到到的最终目的。的最终目的。一个国家不同
24、时期最终目标可能是不同的。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最终目标可能是不同的。一一般般而而言言,中中央央银银行行货货币币政政策策的的最最终终目目标标包包括括物物价价稳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三、最终目标的统一性和矛盾性三、最终目标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矛盾的一面。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
25、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菲律普斯曲线菲律普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认为,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认为,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间的这种关系表现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间的这种关系表现为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为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2)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充分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对立的,这一点决定了经济就业与
26、稳定物价二者间是对立的,这一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矛盾与冲突的。增长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矛盾与冲突的。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胀滞胀”。(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上涨,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为了平抑国内物价上涨,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造成国际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造成国际收支逆差。收支逆差。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减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压力,
27、导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致价格上涨。(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本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本国出口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增加的进口需求,就国出口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增加的进口需求,就会导致贸易收支逆差。会导致贸易收支逆差。外资的流入可以弥补贸易收支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外资的流入可以弥补贸易收支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若本国不具备有效利用外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若本国不具备有效利用外汇的能力,就会导致将来收支的不平衡。汇的能力,就会导致
28、将来收支的不平衡。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抉择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抉择单一目标论:物价稳定单一目标论:物价稳定或或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双重目标论:物价稳定双重目标论:物价稳定和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多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同时同时实现四个目标实现四个目标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用的各种策略手段。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概念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概念 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指
29、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以及货币供给量的措施。以及货币供给量的措施。2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 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集中一
30、部分信贷资金。调节货币供给总量。调节货币供给总量。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优点是:优点是: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速度快,效果明显。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作用力猛烈,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剧烈震荡;作用力猛烈,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剧烈震荡;缺乏弹性,不易作为日常的操作工具;缺乏弹性,不易作为日常的操作工具;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样。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样。5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在我国在1984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多次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并
31、多次对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此外,我国法定存款准备对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此外,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经过了多次调整。金率也经过了多次调整。(二)再贴现政策(二)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为。为。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
32、一种金融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并不
33、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个理想的控制工具;从影响利率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利率水从影响利率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利率水平,而很难影响利率结构;平,而很难影响利率结构;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从政策的灵活性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从政策的灵活性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4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票据市场发育不健全;票据市场发育不健全;贴现率及再贴现利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再贴现业务贴现率及再贴现利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再贴现业务的开展;的开展;再贴现的条件比较苛刻,手续较繁琐再贴现的条件比较苛刻,手续较繁琐。(三)公开市
34、场业务(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水平;影响利率水平;影响利率结构。影响利率结构。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主动性主动性经常性和连续性经常性和连续性微调性微调性灵活性和迅速性灵活性和迅速性4公开市场政策
35、发挥作用的条件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中央银行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中央银行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有弹性操作权力;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有弹性操作权力;应有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机制;应有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机制;证券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当。证券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当。5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人民币操作人民币操作外汇操作外汇操作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一)消费信用控制(一)
36、消费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信贷给予的控制。内容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信贷给予的控制。内容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借款的最长期限;借款的最长期限;购买耐用消费品的种类购买耐用消费品的种类。(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如规定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率,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如规定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率,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进行调整。状况进行调整。(三)
37、不动产信用控制(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贷款的限制措施。贷款的限制措施。其措施一般包括其措施一般包括:对不动产贷款最高额度的限制对不动产贷款最高额度的限制对不动产贷款首期支付额度的规定对不动产贷款首期支付额度的规定对不动产贷款分期支付的最长年限的规定对不动产贷款分期支付的最长年限的规定(四)优惠利率(四)优惠利率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规定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规定较低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这些部门及行业的生产,较低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这些部门及行业的生产,调动它们的积极性,
38、以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以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整和优化。三、其他政策工具三、其他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一)直接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1利率最高限额利率最高限额2信用分配信用分配3直接干预直接干预4贷款限额贷款限额5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6特种存款特种存款(二)间接信用指导(二)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和窗口指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
39、告和窗口指导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导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1道义劝告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以说服和政策指导的方法通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以说服和政策指导的方法通报金融形势,表明自己的立场,促使商业银行与中央银金融形势,表明自己的立场,促使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配合,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行事,从而达到调控金行配合,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行事,从而达到调控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的目的。融、监管商业银行的目的。2窗口指导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指中央
40、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以保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以保证经济优先发展部门的资金需要。证经济优先发展部门的资金需要。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以后,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指标的后,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指标的变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既定货币政变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全过
41、程。策目标的全过程。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者货币政策传导机(一)古典货币数量论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制理论 现金交易数量论现金交易数量论现金余额数量论现金余额数量论(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论 1、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市场利率随之下降,投资者的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市场利率随之下降,投资者的投资将增加,引致总需求变化,导致产出发生变化。投资将增加,引致总需求变化,导致产出发生变化。该理论认为传递过程的核心是该理论认为传递过程的核心是“利率利率”。2、传递过程、传递过程货币政策工具
42、货币政策工具Ms: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 i:市场利率市场利率 I:投资:投资 E:总需求(总支出):总需求(总支出)Y:收入:收入(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一开始会降低利率,银行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一开始会降低利率,银行会增加贷款,企业及居民的货币收入增加,导致消费会增加贷款,企业及居民的货币收入增加,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增加和物价上升,直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增加和物价上升,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该理论认为利率在传
43、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该理论认为利率在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是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是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2、传递过程、传递过程MsACIPY Ms: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 A:金融资产金融资产 C:消费消费 I:投资投资 P:价格价格 Y:产出产出(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凯恩斯学派理(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凯恩斯学派理论与货币学派理论的分歧论与货币学派理论的分歧货币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货币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进一步探索1托宾的托宾的q理论理论2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信用传导机制理论3
44、财富效应财富效应4国际贸易渠道国际贸易渠道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是指与最终目标有紧密相关性,并且对货币政策工中介目标是指与最终目标有紧密相关性,并且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反应迅速的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变量要具备以下具的运用反应迅速的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变量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一些条件:可测性。可测性。中介指标要有较明确的定义中介指标要有较明确的定义,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该变量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该变量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控性。可控性。中央银
45、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对该中介指标能对该中介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相关性。相关性。中介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介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控,能够促使最终目标的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控,能够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实现。抗干扰性。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货币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只有那些受干扰程度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只有那些受干扰程度低的变量才能选作中介目标。低的变量才能选作中介目标。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变量可供选择的中介
46、目标变量1 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2 贷款量贷款量3 利率利率4 汇率汇率中央银行不能同时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中央银行不能同时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分别是最常使用的规模型和价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分别是最常使用的规模型和价格型中介目标变量。中央银行不能同时实现对货币供格型中介目标变量。中央银行不能同时实现对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控制,货币供给量目标和利率目标只能给量和利率的控制,货币供给量目标和利率目标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选择其中的一个。(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不同理论主张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不同理论主张1.凯恩斯主义者一般主张以利率
47、为中介目标。凯恩斯主义者一般主张以利率为中介目标。2.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者一般主张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者一般主张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四、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变量四、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变量(一)准备金(一)准备金(二)基础货币(二)基础货币(三)短期利率(三)短期利率五、货币政策规则五、货币政策规则 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指导原则。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指导原则。(一一)规则与相机之争规则与相机之争1按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的的含义按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的的含义按规则行事按规则行事:指中央银行在
48、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之前,先确定货币: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之前,先确定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程序和原则,并按这些事先确定的规则进行操作。政策工具操作的程序和原则,并按这些事先确定的规则进行操作。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指中央银行在操作货币政策工具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的程序指中央银行在操作货币政策工具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的程序和规则的约束,而是根据经济运行形势灵活地选择操作方法,以实现货币和规则的约束,而是根据经济运行形势灵活地选择操作方法,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政策最终目标。2 2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不同主张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不同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赞同政府的经济干预
49、并支持相机抉择,如果赞同政府的经济干预并支持相机抉择,如果某一项具体的规则可以使经济稳定下来,那么相机抉择的政策制某一项具体的规则可以使经济稳定下来,那么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也总能做到这一点,同时还保有在需要的时候改变规则的灵定者也总能做到这一点,同时还保有在需要的时候改变规则的灵活性。活性。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则反对相机抉择的策略。弗里德曼则反对相机抉择的策略。弗里德曼提出了固定的货币增长率规则,即不管经济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提出了固定的货币增长率规则,即不管经济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央银行只要保持货币量按固定的速度增长就行。变化,中央银行只要保持货币量按固
50、定的速度增长就行。3 3“时间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的影响的影响 1977 1977年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将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将“时间不一致时间不一致性性”引入宏观经济学,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规则与相引入宏观经济学,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有相机决择权力的中央银行更可能出现机抉择之争。有相机决择权力的中央银行更可能出现短视行为,也更容易导致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因此,短视行为,也更容易导致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因此,须使用规则的货币政策以保证调控效果。须使用规则的货币政策以保证调控效果。(二)几种货币政策规则(二)几种货币政策规则 1 1 货币数量规则货币数量规则作为货币数量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