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2015辽宁沈阳二中月考,20)一定温度下,将0.1 mol AgCl固体加入1 L 0.1 mol·L-1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不考虑液体体积变化),已知:Ksp(AgCl)=2×10-10,Ksp(Ag2CO3)=1×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转化反应2AgCl(s)+CO32- (aq) Ag2CO3(s)+2Cl-(aq)的平衡常数为20
B.约有10-5 mol AgCl溶解
C.反应后的溶液中:c(Na+)>c(CO32-)>c(Cl-)>c(Ag+)>c(H+)
D.反应后的溶液中:c(Na+)+c(Ag+)=2c(CO32-)+c(HCO3-)+c(Cl-)
2.(2015贵州七校联考,13)在t ℃时,AgBr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 ℃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B.在t ℃时, Ksp(AgBr)=4.9×10-13
C.在t ℃时,AgCl(s)+Br-(aq) 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D.在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b点到c点
3.(2015河北冀州中学第四次月考,25)某同学为了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取100 mL蒸馏水,加入过量的PbI2固体(黄色),搅拌、静置,过滤到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滤液a;
Ⅱ.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0.1 mol/L的KI溶液,观察现象;
Ⅲ.另准确量取10.00 mL滤液a,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2RH+Pb2+ R2Pb+2H+,交换完成后,流出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n(H+)=3.000×10-5 mol。
分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
B.步骤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黄色沉淀
C.此实验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1.350×10-8
D.若步骤Ⅰ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的水,Ksp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4.(2015浙江理综,13,6分)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5.(2015天津理综,3,6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12.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化学试题)对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的ΔH < 0
B. 根据图②,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调节pH至3~5
C. 图③可表示压强(p) 对反应2A(g) +2B(g) 3C(g) +D(s) 的影响
D. 图④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13.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化学试题)下列有关电解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稀释0.1 mol/L的氨水,溶液中c(OH-) 、c(NH4+) 、c(H+) 均下降
B. 常温下,某醋酸溶液的pH=3,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4
C. 常温下,可以根据PbI2和AgCl的Ksp的大小比较两者的溶解能力
D. 常温下,pH相等的CH3COONa、NaHCO3和Na2CO3三种溶液:
c(CH3COONa) > c(NaHCO3) >c(Na2CO3)
14.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试题)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归纳正确的是()
①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有c (Na+) + c(H+) =c(OH-) + c(CH3COO-)
②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③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④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
则有:Ka·Kh=Kw
⑤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15.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一定温度下,卤化银AgX(X:Cl—、Br—、I—) 及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p(Ag+) 表示“-lgc(Ag+)” ,纵坐标Y表示“ -lgc(X-)” 或“-lgc(CrO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表示c(Ag+) =c(CrO42—)
B. b点可表示AgI的饱和溶液
C. 该温度下AgI的Ksp约为1×10—16
D. 该温度下AgCl、AgBr饱和溶液中:c(Cl—) <c(Br—)
16.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H2C2O4水溶液中H2C2O4、HC2O和C2O三种形态的粒子的分布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8所示[已知Ksp(CaC2O4) =2.3×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代表的粒子是HC2O
B. 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c(C2O) >c(H2C2O4)
C. pH=5时,溶液中主要含碳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c(C2O) >c(H2C2O4) >c(HC2O)
D. 一定温度下,往CaC2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2固体,
c(C2O) 将减小,c(Ca2+) 不变
17.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反应2NaCl(s) ===2Na(s) +Cl2(g) 的△H<0,△S>0
B. 温度一定时,向水中滴加少量酸或碱形成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变
C. 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D. 由于Ksp(BaSO4) <Ksp(BaCO3) ,因此不可能使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
18. (山西2014届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盛有1mL 0.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01mol·L-1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01mol·L-1Na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常温下,
Ksp(AgCl) > Ksp(AgI)
B
取少量 KClO3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检验KClO3中的氯元素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NO3)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或 SO32-
D
将混有Ca(OH) 2杂质的Mg(OH) 2样品,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饱和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除去Mg(OH) 2样品中的Ca(OH) 2
19. (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常温下,强酸溶液的pH=a,将溶液的体积稀释到原来10n 倍,则pH=a+n;
②已知BaSO4的Ksp=c(Ba2+) ·c(SO42-) ,所以在BaSO4溶液中有c(Ba2+) = c(SO42-) =
③将0.1mol·L-1的NaHS和0.1mol·L-1 Na2S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有c(S2-) +2c(OH-) =2c(H+) +c(HS-) +3c(H2S)
④在0.1 mol·L-1氨水中滴加0.1mol·L-1盐酸,刚好完全中和时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10-amol·L-1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0. (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测理科综合试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时,1L pH=3的盐酸和醋酸能消耗等质量的镁粉
B. 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 将增大
C. V1L pH=12的NaOH溶液与V2L pH=2的HA溶液混合,若混合液显中性,则V1≤V2
D. 在0.1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Na+和CO离子浓度均增大
21.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理科综合试题)某温度下,已知醋酸的电离常数Ka=1.8l0-5,醋酸银的溶度积Ksp (CH3COOAg ) =1.6×10-3,Ksp (Ag2CO3) =8.3l0-12。在不考虑盐类水解的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醋酸水溶液中Kw不变,故醋酸对水的电离无影响
B. 该温度下饱和醋酸水溶液的pH =5-lg1.8
C. 该温度下浓度均为0.01 mol·mol-1的CH3COONa溶液和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体积具有加和性),有CH3COOAg沉淀生成
D. 将0.02 mol·mol-1的Na2CO3溶液与CH3COOAg沉淀上清液等体积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22.(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BaSO4浸泡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部分BaSO4转化为BaCO3
Ksp(BaSO4) > Ksp(BaCO3)
B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C
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D
溴水中通入SO2,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23. (广东汕头2014届高三3月模拟)常温下,K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任何溶液中,c(Ca2+). c(SO42-) 均相等
B.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C.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D.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42-)一定等于3´10-3 mol·L-1
24.(北京西城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实验:
① 将0.1 mol·L-1 MgCl2溶液和0.5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② 取少量①中浊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③ 将①中浊液过滤,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
④ 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饱和NH4Cl溶液,沉淀溶解。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
B.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 2(s) Mg2+(aq) + 2OH-(aq)
C.实验②和③均能说明Fe(OH) 3比Mg(OH) 2难溶
D.NH4Cl溶液中的NH4+可能是④中沉淀溶解的原因
25. (北京海淀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 )
A. 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B. 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C. 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来源: Z§xx§k. Com]
D. 向Al(OH) 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 3是两性氢氧化物
26. (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中学化学涉及多种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B. 某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B发生反应: 3A(g) +2B(g) 4C(s) +2D( g) 。平衡时测得n(C) =1.6mol ,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C. 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 Ag+) ·c( Cl-) 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D. 难溶电解质AB2饱和溶液中,c(A2+) =xmol·L-1, c(B-) =y mol·L-1,则Ksp值为4xy2
27. (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B. 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C. N2(g)+3H2(g)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D. 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 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S<0
28.(郑州市2014届第一次质检)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pM=-lgc(M) ,p(CO32-) = -lg c(CO3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 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 > c(CO32-)
C. 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 < c((CO32-)
D. 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 > c(CO32-)
29.(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洗涤BaSO4固体中吸附的Na+和Cl-,最好用下列试剂中的()
A. BaCl2溶液 B. 稀H2SO4 C. Na2SO4溶液 D. 蒸馏水
30. (江西赣州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 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该现象不足以说明Ksp(BaSO4) 与Ksp(BaCO3) 大小关系。
C. 明矾水解生成Al(OH) 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 如图1所示的反应过程中A+B→X的△H<0,X→C的△H>0
31.(成都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除了酸以外,某些盐也能溶解沉淀。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试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 )
A. 向①中加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物质的“不溶性” 是相对的
B. 分别向少量Mg(OH) 2沉淀中加入适量等体积②③均能快速彻底溶解
C. 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 2(s)+2NH4+Mg2++2NH3·H2O
D. 向①中加入②,c(OH-) 减小,Mg(OH) 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32.(2013浙江宁波第一学期期末)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2+:Mg2+、Ca2+、Mn2+)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 p(M2+) =-lg c(M2+) ,p(CO32-) =-lg c(CO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 在100mL MgCO3、CaCO3、MnCO3饱和的混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K2CO3溶液,产生沉淀MnCO3质量最多
C. 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a2+浓度与CO32-浓度相等
D. c点若表示MgCO3则为不饱和溶液,若表示CaCO3则有沉淀析出
33.(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5℃时,1L pH=3的盐酸和醋酸能消耗等质量的镁粉
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 将增大
C.V1L pH=12的NaOH溶液与V2L pH=2的HA溶液混合,若混合液显中性,则V1≤V2
D.在0.1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Na+和CO离子浓度均增大
34. (2008山东, 15, 难)某温度时, 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 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 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35.(2008广东, 9, 难)已知Ag2SO4的Ksp为2. 0×10-5, 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 该过程中Ag+和S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 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 020 mol·L-1 Na2SO4溶液, 下列示意图中, 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36.(2012年宁夏银川三模)已知25 ℃时, BaCO3的溶度积Ksp=2. 58×10-9, BaSO4的溶度积Ksp=1. 07×10-10,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5 ℃时, 当溶液中c(Ba2+)×c(S)=1. 07×10-10时, 此溶液为BaSO4的饱和溶液
B. 因为Ksp(BaCO3)>Ksp(BaSO4), 所以无法将BaSO4转化为BaCO3
C. 25 ℃时, 在未溶解完BaCO3的饱和溶液中滴入少量Na2SO4溶液后有BaSO4沉淀析出, 此时溶液中c(C)∶c(S)=24. 11
D. 在饱和Ba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可使c(Ba2+)减小, BaCO3的溶度积不变
37.(2012年河北唐山三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5 ℃时, Ksp(MCO3)>Ksp(RCO3), 向浓度均为0. 1 mol/L 的MCl2和R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 1 mol/L的Na2CO3溶液, 首先生成RCO3沉淀
B.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 再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说明硫酸亚铁溶液中存在Fe3+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D. 含10. 6 g Na2CO3的溶液中, 所含阴离子总数等于6. 02×1022
38.(2012河南郑州三模)已知25 ℃时Mg(OH)2的Ksp为5. 6×10-12, MgF2的Ksp为7. 4×10-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 ℃时, Mg(OH)2固体在氨水中的Ksp比在NH4Cl溶液中的Ksp小
B. 25 ℃时, 向Mg(OH)2的澄清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c(Mg2+)增大
C. 25 ℃时, Mg(OH)2的溶解度大于MgF2的溶解度
D. 25 ℃时, 饱和Mg(OH)2溶液与0. 1 mol·L-1NaF溶液等体积混合, 能生成MgF2沉淀
39. (2012山东济南二模)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发生的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
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 后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B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H+和HClO
C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在锌的作用下, 铜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
40.(2013届江苏苏南四校高三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NH3(g)+6NO2(g)==7N2(g)+12H2O(g);Δ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 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将I-完全氧化为I2,用HNO3作氧化剂比用H2O2效果好
C. 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一定减轻,正极的质量一定增加
D. 由于Ksp(MgCO3)<Ksp[Mg(OH)2],因此水垢中MgCO3会逐渐转化为Mg(OH)2
41.(201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月考)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Kb)、溶度积常数(Ksp)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变大
B.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
C.Ka(HCN)<Ka(CH3COOH)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D.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先产生BaSO4沉淀,则Ksp(BaSO4)>Ksp(BaCO3)
42.(吉林省2013届高三期末考试)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Ag+、Pb2+等重金属离子,其浓度各约为0.01mol·L—1。排放前拟用沉淀法除去这两种离子,查找有关数据如下:
难溶电解质
AgI
AgOH
Ag2S
PbI2
Pb(OH)2
PbS
KSP
8.3×10-17
5.6×10-8
6.3×10-50
7.1×10-9
1.2×10-15
3.4×10-28
在下列试剂中沉淀效果最好 ( )
A.NaOH B.Na2S C. KI D.Ca(OH)2
43.(北京海淀2013届高三期末考试)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pH
B.通过观察右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吸氧腐蚀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解度:Fe(OH)3<Mg(OH)2
D.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通过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H2体积比较两种酸的电离程度:醋酸<盐酸
44.(2013年江西老牌八校化学试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18种元素
B.吸热且熵减的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
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够溶解铁
D.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Cu2+,说明MnS的溶解度小于CuS
45.(2013年黑龙江哈三中二模,12) 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 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 + MnS(s) CuS(s) + Mn2+(aq) 。一定温度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 =c(Mn2+)
B.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s) 后,c( Mn2 +) 变小
C.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 2(s) 后,c( Mn2 +) 变大
D. 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Ksp(CuS) / Ksp(MnS)
46.(2013江苏,14,4分)一定温度下, 三种碳酸盐MCO3(M: Mg2+、Ca2+、Mn2+)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 pM=-lg c(M), p(CO32-) =-lg c(CO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 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 且c(Mn2+) =c(CO32-)
C. 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 且c(Ca2+) < c(CO32-)
D. 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 且c(Mg2+) < c(CO32-)
48.(2013北京,10,6分)实验: 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 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 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 +Cl-(aq)
B. 滤液b中不含有Ag+
C. 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 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1.C 2.D 3.D 4.D 5.C 12.B 13.D 14.A 15.AC 16.B 17.B
18.D 19.C 20.D 21.D 22.C 23.C 24.C 25.A 26.C 27.B 28.C 29.B
30.D 31.B 32.D 33.D 34.C 35.B 36.B 37.A 38.D 39.B 40.A
41. A 42.B 43.A 44.B 45.C 46.BD 48.B 49.C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