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一:借月抒怀的诗句借月抒怀的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峨眉山月半
2、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篇二:2013届高三9月10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2013届高三9月10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 (2013届湖北黄石部分中学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5分_(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6
3、分_2. (2013届山东北镇中学第三次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第三联)进行赏析。(4分)_(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_3. (2013届 山东 兖州 入学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
4、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_(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_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岑参与 齐名,是盛唐 诗派的代表。(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
5、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开拓了送别诗新的意境。b“岂能”故作反问,暗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c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d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3)分析画线句在本诗中的作用。_5.(2013届山东青岛二中10月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答:“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6、?(4分>答:6.(2013届山东 滨州10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_(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_7.(2013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 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鹧 鸪 天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1)综观全词,试分析“
7、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_(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_8.(2013届福建省四地六校 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见宿:留下住宿。蔡家亲:表亲。典出晋书,羊祜是蔡邕的外孙,蔡邕之孙蔡袭与羊祜是姑表兄弟。(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_(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_9.(2013届江苏 南
8、京市 9月 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乡 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答:_(3)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5分)答:_ _10.(2013届湖南省重点中学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 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
9、,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释】一曲危弦:弹奏一曲。 危:高。弦:泛指乐器。捩柂(li du):扭转船舵。 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从词的风格来看,这是一首 词。 (2)诗歌是怎样表现离情别绪的?请结合词的上阕或下阕加以简析。答:11.(2013届 江苏连云港 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_(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
10、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_(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_12.(2013届浙江嵊州二中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感遇 【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1)简析本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情感思想的手法。(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13.(2013届河北保定10月摸底)阅读下面这苜宋诗,完成8-9题。村 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
11、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广为传诵的名句,请就其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_(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_14.(2013届湖北省郧阳中学 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梅宋王淇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唱。清江引咏梅元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注】,惹得诗人说到今。 【注】林和靖: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
12、篇三: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三语文期中试题 14.1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到答卷上,否则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在衰草连天的寒冬,我怀念欣欣向荣的春。春风一吹,小草睁开孩童般惺sng的睡眼。渐渐地,芳草如yn,引来孩童嬉戏;鲜花烂漫,朵朵绽开笑靥;杨柳堆烟,枝条迎风摇y让人目不xi接。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b.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d. 创建期间
13、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商家喇叭噪音过大、出摊占道经营、店牌店招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市委主要领导现场落实了整治责任单位和整治要求。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没有丰富的中文修养就难以深窥中国画的奥妙,从而探骊得珠。 b. 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专案组的成员真是一筹莫展,理不出一点头绪。 c. 再看看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 d. 溱潼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题1分,题各2分)_,其实难副。根之茂者其实遂,_。_,君子好逑。无可
14、奈何花落去,_。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 。写出古诗中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诗句 , 。5.名著阅读。(6分)(1)水浒传中,浮浪破落子弟高俅因会踢球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有一种很奇特的风俗,即国王用_的方法来选拔官吏;这两个情节都极具讽刺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 (2分)(2)格列佛游记中拉格耐格国王怎么用宽大的方法处死贵族?这一情节有什么讽刺意义?(2分)(3)下列对格列佛游记内容的理解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历史与诗歌,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他是英国18世纪
15、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就是江奈生斯威夫特。乘“好望号”到了飞岛国,受聘为“冒险号”的船长去了慧骃国。c. 慧骃国的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耶胡”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慧骃马两类,“耶胡”代表了人类的贪欲和败坏,而慧骃马则生活在原始的善良社会。e. 笛福通过笔下鲁滨逊进化的结果,完全否定了英国那些所谓现代文明的东西,斯威夫特却通过笔下的格列佛承认了笛福通过主人公的形象所否定的英国现存文明。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宜居城市,是泰兴人的追求。近日,你班开展了“走近生态泰兴”系列活动。(1)【走进气象局】下列内容摘自泰州气象网
16、每日空气质量预报,请你参照下面的信息,关心一下正要回乡下老家的爸爸,打电话给他提两点建议。(4分)11月14日9时阴有小雨,西南风2.8m/s,气温15.2。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14,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能出现雾霾天气。(2)【走进乡村】正值秋收,近期各乡镇加大了检查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关于秸秆焚烧,应重在“疏”而不是“堵”,多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你能想出两条有效利用秸秆的好方法吗?(2分)(3) 【走进校园】我校是创建生态市的绿色学校之一,多处张贴的公益广告生动有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请依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则广告。(2分)例句: 墙壁别弄脏了我的白衣服!草坪小心,别
17、踩到我的头!备选对象:水龙头 图书馆 垃圾桶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完成第7题。(6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碛(q)西:安西都护府。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酒家垆(l):酒家。.(1)根据上下句内容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为“赤亭道口行人 ”划线处选择一个恰当字。( 2 分)( )a. 散 b.绝 c.多 d.乱(2)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18、2 分)(3)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 分)(二)阅读宗泽(节选)一文,完成811题.(14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
19、,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注释】婺(w)州:今浙江金华。靖康:宋钦宗年号。知磁州:做磁州知州。率:都。羸(li)卒:瘦弱的士兵。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生兵:指生力军。潜善:人名,即黄潜善。薨(hng):死亡。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十三战皆捷( ) 度将孤兵寡( ) 泽挥众直前与战( ) 今日进退等死( ) ?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20、) ( )例句:食禄而避难,不可也。a. 佣者笑而应曰 b.夺而杀尉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收而攻蕲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泽 前 后 请 上 还 京 二 十 余 奏。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泽自幼豪爽有大志。译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11.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三)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回答1214题。(10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成熟速度较慢,
21、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
22、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
23、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
24、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2.文章第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3分)13.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14仔细阅读文章第小节,回答下列问题:(5分)(1)本小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划线句子中“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四)阅读谦和是一种力量一文,完成15
25、17题。(10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
26、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
27、须做到谦和有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15.请写出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_。(3分)16.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3分)17.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4分)【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
28、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五)阅读郑远星的梅魂一文,完成1821题。(20分)题记: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梅树,花期在蜡梅、春梅之后,被称为“杏梅”,相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千年前的那个雪夜,欧阳太守又醉了。风咆哮,卑微的杂树山草被扭曲了头颅;雪乱舞,柔弱的杨树、柳树被压弯了腰身。庙宇亭阁的飞檐上落满了雪。醉酒的太守留宿山中,那是太守贬谪滁州后的第二个冬,他心中的悲愤和失落感早已平静,刚烈之气在风雪中化作了冷峻深沉。半醉的太守夜半起床,悄悄出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上。太守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想起他生命中的一次次风
29、雪。他来到那棵小梅树前,轻轻抖掉压在它身上的雪,像父亲一样默默看着它,看着它黑色的树干,看着它稀疏的枝条。这是太守亲手栽下的梅树,他每次上山都来看它。太守平生爱梅,梅与他性情相通。他在为政之余坐在梅树下,看林壑芳草,听鸟鸣泉声,饮酒赋诗,操琴吟唱。“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雪舞梅香,一缕缕沁人心脾。太守仰视树上怒放的梅花,若有所思。他弯腰拾一朵落梅,放在鼻子前,闻冷冷的梅香。 风歇,雪止,月出,白蒙蒙的山中宛如仙境。高处不胜寒。太守的乡愁在月亮上,他思念那天各一方的亲友,那风骨卓然的石曼卿和才高德厚的梅尧臣,那用芦荻在沙地上写字教子的白发老母,那千山万水外的故乡庐陵,那白墙黑瓦
30、和鸡鸣狗吠太守渴望自由自在亲情融融的生活,渴望田园牧歌和人间烟火味冷月如僧侣的脸,无动于衷地面对着山中的一切。太守背着两手在雪地徘徊,猛抬头,眼前的那株梅树便将他的思绪引向了记忆的深处。太守少年寒窗苦读,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四岁的他考中进士第一名,同年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宫,开始经历仕途的风霜雪雨。因为支持贤臣范仲淹,痛斥谏官高若讷,他被贬谪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去做县令;四年后他被召回朝廷,担任馆阁校勘,后来被任命为皇帝身边的谏官,先后向宋仁宗献了六十七篇奏议,直陈社会弊端,谋划治国良策。他禀性不改刚直敢言,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鼓与呼,他的朋党论触犯了皇帝和众多大臣。命中注定,
31、他又一次被贬谪到远离繁华京城的滁州太守来滁州后采取了一系列施政措施:抓农业搞建设操练民兵,发动全城民工修筑城墙,督率官兵篇四:2013届高三9月10月月考语文试题2013届高三9月10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13届湖北黄石部分中学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5分_(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6分_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13届山东北镇中学第三次检测)阅读下面这首
32、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第三联)进行赏析。(4分)_(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_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13届 山东 兖州 入学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33、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_(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_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岑参与 齐名,是盛唐 诗派的代表。(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开拓了送别诗新的意境。b“岂能”故作反问,暗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c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d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3)分析画线句在本诗中的作用。_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13届山东青岛二中10月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答:“凫雁满回塘”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