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329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0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计分,共计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意。1(2 分)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考点】1G: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归纳推理;511: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

2、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 20 种,主要由 C、H、O、N 元素组成;核酸分 DNA 和 RNA,DNA分子的碱基有 A、G、C、T 四种,RNA 分子的碱基有 A、G、C、U 四种,由 C、H、O、N、P 元素组成;DNA 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解答】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 C、H、O、N,A 错误;B、核酸包括 DNA 和 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正确;C、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 错

3、误;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识记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 分)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 DNA 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考点】51:细胞的分化;57:细胞凋亡的含义;5B:细胞癌变的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1F: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1、细胞分

4、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解:A、细胞

5、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既有基因表达又有 DNA 复制,A 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B 正确;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C 正确;D、细胞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原癌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突变属于隐性突变,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2 分)赫尔希和蔡斯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6、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 代替32P 标记 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 DNA 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考点】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归纳推理;522:遗传物质的探索【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N 是蛋白质和 DNA 共有的元素,若用15N 代替32P

7、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A 错误;B、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 DNA 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 错误;C、噬菌体的 DNA 合成的模板来自于噬菌体自身的 DNA,而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2 分)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

8、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 DNA 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考点】9C:生物变异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52B:育种【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

9、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解:A、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 错误;B、基因突变会导致 DNA 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 错误;C、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 正确;D、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 错误。故选

10、: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技术、优缺点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2 分)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 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 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1:坐标曲线图;44:对比分析法;531:植物激素调节【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

11、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 错误;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B 错误;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

12、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 正确;D、生长素现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6(2 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考点】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F6:群落的演替;G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菁优网版权所有

13、【专题】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537:生态系统【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B、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

14、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错误;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 错误;D、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的过程,种

15、间关系的因素,属于中档题。7(2 分)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53:观察类实验;51E:有丝分裂【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解离:剪取根尖 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

16、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 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解答】解:A、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 错误;B、解离时间一般在 35min,时间过长,细胞过于酥软,不利于漂洗且染色

17、体易被破环,因此解离的时间不宜过长,B 错误;C、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将盖玻片盖上,盖好盖玻片后实验材料会充盈在水环境中,处于比较舒展状态,便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弄碎根尖、压片可使细胞分离开,因此三者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 正确;D、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8(2 分)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与

18、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考点】D8:突触的结构;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3:模式图;41:正推法;53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A、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

19、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 正确;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C、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不然会持续性作用,C 正确;D、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因此不知道神经递质的类型,无法知道的膜电位的情况,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突触的机构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2 分)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

20、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 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考点】K5: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K7: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K8:制作泡菜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3:归纳推理;544: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分析】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

2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解答】解:A、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 错误;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 正确;C、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

22、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 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 pH 都是逐渐降低,C 错误;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2 分)下列关于 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 DNA 量相近 BDNA 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 DNA 断裂 C预冷的乙醇可用来

23、进一步纯化粗提的 DNA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 DNA 需要进行水浴加热【考点】L8: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43:从生物材料提取特定成分【分析】DNA 粗提取选材的标准:DNA 含量高,并且材料易得。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采用哺乳动物的血液。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 的溶解性: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 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 在 0.14mol/L 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2、DNA 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3、DNA 的鉴定:在

24、沸水浴的条件下,DNA 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解答】解:A、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提取不到DNA,而鸡属于鸟类,其红细胞内含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DNA 含量较多,A 错误;B、DNA 分子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且除去蛋白后是非常容易断裂的,如果太过剧烈的搅拌,DNA 链可能会被破环,因此轻柔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完整的 DNA 分子,B 正确;C、在冷的 95%酒精溶液中 DNA 的溶解度最低,DNA 的沉淀量最大。如果用热的 95%酒精会提高 DNA 的溶解度,不能完全使 DNA 沉淀,C 正确;D、将析出的 DNA 溶解在 2mol/L 的 NaCl 溶液中,加入

25、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呈现蓝色,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要求考生识记 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实验步骤及各步骤中的细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1(2 分)如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 18 C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

26、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3:模式图;41:正推法;521:减数分裂【分析】由图可知,图中含有 2 条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相互之间为相同基因,1 与 3 或 4 可能是等位基因,5 与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解答】解:A、1 与 2 是相同基因,1 与 3 或 4 是等位基因,1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B、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 18,B 正确;C、若不考虑交叉互换,

27、1 与 3 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1 与 2 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 1 与 2 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1 与 3 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离,C 错误;D、5 与 6 是相同的基因,1 与 6 不属于重组配子,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图中基因间的关系,识记交叉互换发生的分裂方式和时期,难度适中。12(2 分)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

28、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4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分析】无菌技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常见的方法:消毒和灭菌。【解答】解:A、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 错误;B、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 正确;C

29、、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 正确;D、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接种和培养,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分离与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难度适中。13(2 分)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 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 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 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考点】J6: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

30、42:酶的应用【分析】加酶洗衣粉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解答】解:A、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 错误;B、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B 正确;C、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 正确;D、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酶的作用特点的识记与理解。14

31、(2 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a 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考点】F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1:坐标曲线图;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分析】由曲线图可知,a、b 均呈 S 型增长曲线,二者的 K 值相同,但由于培养条件不同,二者达到最大细胞密度的时间不相同。【解答】解:A、a 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 K 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 错误;B、b 先达到 K

32、 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 a,B 正确;C、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 错误;D、t2时,a、b 均达到 K 值,但由于 b 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 K 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微生物代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15(2 分)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

33、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考点】F7:种间关系;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537:生态系统【分析】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解答】解:A、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 错误;B、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

34、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 错误;C、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 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6(2 分)下列生物技术操作对遗传物质的改造,不会遗传给子代的是()A将胰岛素基因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基因工程菌 B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经组培获得花色变异植株 C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 D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

35、淋巴细胞后回输患者,进行基因治疗【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48:基因工程【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

36、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A、将胰岛素基因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能随细菌分裂而遗传给后代,A 错误;B、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经组培获得花色变异植株细胞中都含花青素代谢基因,因而能遗传给后代,B 错误;C、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细胞中都含花青素代谢基因,因而能遗传给后代,C 错误;D、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细胞后回输患

37、者,进行基因治疗时不会改变其他细胞的基因组成,且淋巴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所以不会遗传给子代,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2 分)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时加入 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 b【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

38、离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3:模式图;145:实验材料与实验步骤;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 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 a 和胡萝卜素。【解答】解: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 错误;B、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 92 号汽油代替,B 错误;C、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 错误;D、由图可知,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绿色 b,D 正确。故选

39、:D。【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8(2 分)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 链第 6 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 GAG 变为 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 DNA 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 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94:基因突变的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

40、推法;5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人的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解答】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 TA 碱基对被替换成 AT,AT 碱基对和 CG 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 错误;B、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C、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 正确;D、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41、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素材,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实例、发生的时期、特征及意义等知识,掌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2 分)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考点】I9: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41:微生物的分离

42、、培养和应用【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解答】解:A、应该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存活,A 错误;B、木材、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故可以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B 正确;C、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后,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 正确;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提高饲用价值,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与过

43、程,意在加强学生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筛选过程的掌握,试题难度一般。20(2 分)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 30%蔗糖溶液中 B过程需提高生长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 C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细胞壁再生 D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考点】5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3:模式图;545: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1、分析题图:图中表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表示再分化,表示个体发育的具体过程。2、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的使用:激素使用情况 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

44、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且比例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生长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细胞分裂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解答】解:A、过程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等渗溶液中,若将得到的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则会发生皱缩,A 错误;B、过程需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B 错误;C、过程中细胞壁再生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C 错误;D、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

45、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及条件,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分。21(3 分)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B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RNA 和 RNA 聚合酶穿过结构的方向相同 D、处的核糖体均由 RNA

46、和蛋白质组成【考点】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3:模式图;517:细胞核【分析】题图分析: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是中心体、高尔基体、核孔、内质网、核糖体。【解答】解:A、结构中心体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A 错误;B、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B 正确;C、RNA 和 RNA 聚合酶穿过结构的方向相反,C 错误;D、处的核糖体均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 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细胞核结构的理解,明白核孔等结构的作用。22(3 分)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

47、是()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考点】1P:检测脂肪的实验;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F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实验基本操作;513: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517:细胞核;519: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536:种群和群落【分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原理是:叶肉细胞中的叶

48、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且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了外界溶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原理是: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之一是:染色体容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解答】解:A、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

49、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 错误;B、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正确;C、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C 错误;D、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

50、细胞,D 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高中生物基础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否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3(3 分)如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 HAT 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 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两两融合的细胞都能在 HAT 培养液中生长 C杂交瘤细胞需进一步筛选才能用于生产 D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考点】R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