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21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0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意 1(2 分)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 BDNA 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考点】7H:中心法则及其发展;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需要模板的过程有: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因此 DNA 和 RNA 的复制过程需要模板;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模板,如胰岛素、

2、酶和受体的合成;以 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 DNA 的过程,也需要模板,同时也需要逆转录酶【解答】解: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模板,但磷脂的合成不需要模板,A 错误;B、DNA 和酶(蛋白质或 RNA)的合成都需要模板,B 正确;C、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不需要模板,C 错误;D、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不需要模板,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 DNA 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首先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所需的条件;其次还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化合物的化学本质,最后再判断各种化合物的合成过程是否需要模板 2(2 分)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

3、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核内 RNA 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考点】2D: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基因表达的场所、细胞器的作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需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人体的细胞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在细胞质中,A 错误;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高尔基体,B 错误;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

4、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大量的酶,所以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 正确;D、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纺锤体形成有关,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各种细胞器功能的理解。3(2 分)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 RNA【考点】K5: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果酒使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温度为 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

5、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 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 1518,一定湿度【解答】解:A、果酒需要的温度在 1825,果醋制备的温度是 3035,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 1518,故 A 错误;B、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的是有氧发酵,故 B 错误;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 C 错误;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 RNA;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

6、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4(2 分)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如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推测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 2 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 2 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 3 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 3 条【考点】3H: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和叶绿素 b(黄绿色)叶黄素和胡

7、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解答】解:叶绿体色素有四种,经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而色素带缺叶黄素这个条带,位于第 2 条。故选:B。【点评】考查叶绿体色素色素种类、功能和层析条带排列顺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5(2 分)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

8、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考点】51:细胞的分化;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57:细胞凋亡的含义;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

9、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改变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解答】解: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A 错误;B、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变大,B 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C 错误;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熟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并注意区别;掌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和结果,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

10、考查 6(2 分)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考点】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

11、形成。【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但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错误;C、通过遗传使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C 正确;D、种群内基因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现代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2 分)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 RNA 聚合酶能识别 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

12、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应从转录和翻译过程着手做此类题型时,考生要逐一分析每个选型,从中找出错误的选项,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解答】解:A、转录的产物是 mRNA,因此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故 A 正确;B、酶具有专一性,因此 RNA 聚合酶能识别 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故 B 正确;C、翻译时,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故 C 错误;D、密码子的简并性增强密码的容错性,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较简单,着重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8(2 分)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13、发挥功能如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考点】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解答】解:A、从图中可知,放射头部没有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尾部全部进入细胞核,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

14、部决定,A 错误;B、亲核蛋白是大分子,头部没有进入而尾部进入一定是尾部有特异性识别,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物质交换通道,故需要载体体现它的选择性,B 错误;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是自由扩散,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C 正确;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亲核蛋白进入了细胞核是主动运输,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2 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

15、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 正确;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激素、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糖、抗体等,B 正确;C、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

16、相差较大,C 正确;D、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浆只是其一部分,所以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是错误的,D 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 分)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考点】1P:检测脂肪的实验;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菁优网版权所

17、有【分析】题干中的“直接”两字是本题解题的切入点。生物实验观察中,很多都需要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线粒体、染色体、DNA 和 RNA 等。【解答】解:A、叶绿体是绿色的,不需染色,并且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故 A 正确;B、花生子叶细胞需要用苏丹染色后才能观察到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故 B 错误;C、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故 C 错误;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的大液泡,因此细胞核观察并不清晰,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教材中有关观察类实验,意在考查能独立完成

18、“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11(2 分)如图为基因型 AABb 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 a 是由基因 A 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型 AABb 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解答

19、】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 错误;B、该生物基因型为 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 a 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 A 经突变产生,B 正确;C、若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两种精子,即 AB 和 aB;若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即 AB 或 aB,C 正确;D、图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此动物体细胞内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

20、处的时期及可能的名称,再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判断各选项即可 12(2 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同时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 C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考点】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21、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 错误;B、应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B 错误;C、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 正确;D

2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3(2 分)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割断 d,刺激 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不同 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考点】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D9:神经冲动

23、的产生和传导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是效应器,b 是传出神经纤维,c 是神经中枢,d 是传入神经,e 是感受器。I、分别表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具有单向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A 正确;B、由于 b 是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切断 d、刺激 b,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 正确;C、兴

24、奋在结构 c 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 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C 正确;D、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受体与递质结合,所以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2 分)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考点】Q4:蛋白质工程;R5: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25、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RE:动物体细胞克隆;R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不同,基因工程产生的是自然界中原有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体细胞杂交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克隆动物涉及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解答】解:A、蛋白质工程可通过对现有基因进行改造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A 正确;B、克隆动物利用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B 错误;C、茎尖和根尖等分生区几乎不含病毒,所以将植物分生区(茎尖、根尖等)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C 正

26、确;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为动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受体细胞等,并且基因工程中的受精卵需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成早期胚胎进行移植,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工程、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5(2 分)下列有关酶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 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 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考点】J4: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

27、有酶的制作方法、酶的分离、加酶洗衣粉等,需要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酶解法可以去除微生物的细胞壁,水涨破法可以使细胞膜破裂,从而释放出胞内酶,A 正确;B、一般的过酸过碱的环境会导致酶失活,酸解不适合酶的分离,B 错误;C、洗涤剂中添加少量纤维酶,可使棉织物的纤维素结构膨松,纤维分子与水形成的凝胶结构有效地软化,使被封闭在其中的污垢很容易从中脱离。加酶洗衣粉可以纤维素酶,C 错误:D、酶是蛋白质,在胃液中会被胃蛋白酶分解,多酶片是由胰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复合制剂,片剂在制作时先包肠溶衣,然后包上胃蛋白酶,再包糖衣即可成药。服下后,糖衣层在胃液中迅速崩解溶化,

28、胃蛋白酶在胃液中充分发挥作用,而胰蛋白酶在小肠才发挥作用,所以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不位于片剂的核心层,胰酶位于核心层,D 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多角度进行考查,对教材是一种扩展,而且选项中也没有过多的提示语言,需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多积累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16(2 分)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 NaCl 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考点】R4:植物培养的条件

29、及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愈伤组织是一团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处理后会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植株胚状体外包上人工薄膜,可制成人工种子【解答】解:A、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 错误;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 错误;C、人工种子中包裹的

30、是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但不能是愈伤组织,C 错误;D、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类型,如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可利用加适量 NaCl 的培养基进行,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如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如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应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培养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17(2 分

31、)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 I II III IV V VI 海拔(m)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考点】B7:生物

32、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F5:群落的结构特征;F6:群落的演替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发生差异,蝶类种类数目也逐渐减少【解答】解: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A 错误;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这不是一个群落的内部空间上的配置,而是许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B 错误;C、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 错误;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 正确。故选:D

33、。【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能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8(2 分)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考点】S5:胚胎移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胚胎工程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胚胎干细胞等技术其中体外受精过程中,精子要经过获能处理,卵细胞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

34、中期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一般都选择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解答】解: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A 正确;B、受精卵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B 错误;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C 正确;D、试管婴儿首先进行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然后利用早期胚胎培养将受精卵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进行胚胎移植,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胚胎工程中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试管婴儿等的相关知识,关键要求考生识记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一般都选择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 19(2 分)在利用鸡血进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试验中,

35、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将 NaCl 溶液浓度调制 0.14mol/L,滤去析出物 B调节 NaCl 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将丝状物溶解在 2mol/L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考点】L8: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利用 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成蓝色的特性,可以鉴定提取的 DNA【解答】解:A、DNA 的粗提取实验原理是 0.14mol/L NaCl 溶液中 DNA 溶解度最低,DNA 不溶于 95%的冷酒精等。用蒸馏水将 2mol/LNaCl 溶液浓度调制 0.14mol

36、/L,析出的是 DNA,丢弃的是滤液,A 错误;B、DNA 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 DNA 溶解度不同,DNA 在 2mol/L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在 0.14mol/L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小。酶具有专一性,木瓜蛋白酶可以水解DNA 中的蛋白质类杂质,B 正确;C、DNA 丝状物溶解在 2 mol/L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才会呈现蓝色,C 错误;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保护着,所以用菜花做实验材料时,需要研磨,加入食盐和洗涤剂,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原理和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分析题干、解

37、答问题的能力 20(2 分)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考点】B7: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从原来的分布

38、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的区别:污染物是活的生物;潜伏时间长;破坏性大。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的灭绝。【解答】解:A、互花米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竟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属于生物入侵,A 正确;B、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竟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 错误;C

39、、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 正确;D、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 正确。故选:B。【点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各地备考时比较关注的课题,此题也相对比较简单。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分,其他情况不得分1、21(3 分)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

40、和干重;加 P(与 As 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 P 含量增加、As 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As 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 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CP 影响 As 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 是构成磷脂、核酸和 ATP 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考点】1U: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而 As 进入水稻细胞,则应由细胞膜的生理特性,而非结构特点所决定;毒性很强的含砷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推测会影响酶的活性;加 P(与 As

41、 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 P 含量增加、As 含量相对减少推测二者的吸收存在竞争性抑制,要关注“与 As 原子结构相似”这一信息【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故 A 错误;B、As 进入水稻细胞,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则砷(As)可能是酶的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使得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 B 正确;C、加 P(与 As 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 P 含量增加、As 含量相对减少,说明 P 影响 As 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42、故 C 正确;D、P 是构成磷脂、核酸和 ATP 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则P 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 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酶的活性等相关知识,此题是新情景的材料题,问题解决应建立在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 22(3 分)下列变异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A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考点】91:

43、基因重组及其意义;92:基因突变的特征;98: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解答本题需识记并理解生物变异中的三种可遗传变异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的 DNA 复制时;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染色体变异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又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解答】解:A、DNA 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A 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B 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

44、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 错误;D、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和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23(3 分)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遮光比例(%)叶绿素 a/b 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molm2s1)植株干重 0 4.8 2.1 8.0 7.5 10 5.3 2.3 9.6 9.

45、9 30 5.2 2.4 8.9 9.2 50 4.4 2.6 5.2 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 0 3.2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 C叶绿素 a/b 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 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析比较表格中的各项值为本题的切入点表格中,遮光比例为 0 可视为对照组表格中可以看出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 a/b 的比例,但是遮光比例过大,叶绿素a/b 的比例会下降;并且遮光比例越大,叶绿素含量越高;而净光合速率中,10%和3

46、0%的遮光率都能提高,遮光比例过高反而使净光合速率下降;植株干重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同【解答】解:A、当遮光率为 10%和 30%,植物干重都比不遮光条件下高,A 正确;B、随着遮光比例的提高,叶绿素含量越来越高,而净光合速率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降为 0,B 错误;C、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遮光比例的提高,叶绿素 a/b 的比例会不断下降,C 正确;D、遮光 9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0,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并能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解题明确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

47、速率 24(3 分)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3 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2 C2 有一种基因型,8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D若4 和5 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512【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遗传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根据4 和5 患病而女儿正常,可推测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又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

48、病,A错误;B、3 的致病基因中,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而乙病的致病基因则来自1,B 错误;C、2 只有一种基因型,为 aaXBXb;8 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分别为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 错误;D、若4 和5 结婚,他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和 2/3AaXbY,所以他们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2/31/4)1/25/12,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5(3 分)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

49、和 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 K 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考点】F1:种群的特征;F2:种群的数量变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坐标中四条曲线,涉及两组变量开放与封闭、初始密度不同a、b 两选项在初始密度相同的背景下,分析开放或封闭条件下的有关指标,其实可以理解为: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状态下存在着棉蚜的迁入或迁出问题而

50、 c、d 两项更强调读懂图中曲线,其中 c 项,可观察开放条件下 1 头/叶的曲线,它达到 k 值后稳定一定时间后才开始衰退;种群的衰退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表现为年幼个体数量少于老年个体数量,而种内斗争则与种群个体数量(或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种内斗争未必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答】解:A、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A 正确;B、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始种内斗争较弱时,开放条件下容易出现外来种群迁入现象,从而使种群增长速度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