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7小组三毛的坎坷一生汇总.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41346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98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小组三毛的坎坷一生汇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小组三毛的坎坷一生汇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小组三毛的坎坷一生汇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小组三毛的坎坷一生汇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小组三毛的坎坷一生汇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毛的坎坷一生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女作家三毛一生经历坎坷,终生漂泊,只

2、为寻找灵魂可以安放的伊甸园。因此她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漂泊流浪中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在不断的苦痛中自我升华。三毛各个阶段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幽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对生命存在与人生价值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好的认知。水仙自恋的困惑小时的三毛,冷淡而独立,内向而又敏感。最爱好的就是读书,书,筑成了她童年生活的象牙塔,也造就了她丰富而充满幻想的内心世界。中学时,三毛因自闭症休学在家,在很多的时间里她一个人反锁在房内对着白色墙壁沉默。也就在这时候,她开始将心中的孤独、迷惘诉诸笔端。惑、月河中那凄迷、阴郁的境界,狂乱、破碎的恋

3、情,死亡的气息,都展示此时三毛的内心价值取向:追求幻影。创作悲剧美。曾经有人评价到:天生她就是个思想者,尚是童年,便开始将自己高悬在这个尘世之上空,冷眼看生命之轻,看芸芸众生如何舍家弃子而追逐名利,执拗着不肯“入乡随俗”,迷失与痛苦仿佛便是童年三毛的全部。自17岁开始,生性聪颖而又敏感的三毛便具有了明确的主体意识,它存在于一个少女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存在形态的哲学追问与探讨之中。早期的雨季不再来记录了三毛这段充满困惑与伤感的人生。“黄昏,落雾了,沉沉的,沉沉的雾。”“窗外,电线杆上挂着一个短线的风筝,一阵小风吹过,它就荡来荡去,在迷离的雾里,一个风筝荡来荡去。天黑了,路灯开始发光,浓的化不开的黄

4、光。雾,它们沉沉的落下来,灯光在雾里朦胧”这是三毛收在雨季不再来集子中的作品惑中的语句,从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毛迷离孤独阴郁的青少年生活。有人说孤独的人不是由于美丽便是卓越,生性聪颖的小三毛不例外的把孤独当作了生活的全部。同样在惑中她写到:“天黑了,我蜷缩在床角,天黑了,天黑了,我不敢开灯,我要藏在黑暗里。”在三毛年少的心灵中,“坏孩子”的心结一直难以解开,形成了一辈子都无法去掉的“自卑情结”。这时期的自卑与孤独达到了极限,幼小而又聪敏的心灵不知道却始终在思考“我是谁?”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问题。而终不得答案,整个人却愈发的凄迷忧郁了起来。至今仍为人们所熟悉的歌曲“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

5、在远方”这首橄榄树其发端是三毛早期的作品中这样一首歌:“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当苦苦探求“我是谁”而无结果的三毛听到这首歌时,“我着魔似的喊了起来:这曲调,这曲调我认识它我听过,真的听过。不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好像在很久以前,以前不知在什么世界里我有那么被封闭了的记忆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些风啊,海啊,那些飘渺、阴郁的歌声”珍妮凄凉、飘渺的歌声似乎使她找到了灵魂的知己。于是我们可以猜想,孤独寂寞,意识混乱,性格分裂的三毛将另一个消极的自己假想成了歌曲的演唱者“珍妮”,自闭的心理世界在发泄式笔下呈现出来。那是一个“被封闭了的世界”“四周一片黑暗,除了珍妮阴郁,伤感,不带人气的声

6、音以外,什么都没有。”然而任性寂寞的三毛认为:“珍妮和我的关系不是病,不是病,我明白的一次又一次我跌落在那个虚无的世界里,在里面喘息、奔跑、寻找寻找奔跑醒来时汗流满面,疲倦欲绝。”幻觉里,她矛盾不安,感到“失落的狂乱”、“被消失的痛苦”。而在大病初愈后,忽然心血来潮,提着画箱出外写生,任凭母亲苦心劝阻。“我一下哭起来,拼命捶着大门,发疯似的大喊:不要管我,让我去让我去讨厌讨厌你们。”孤独的小三毛感到空虚“我空无所有了”。这种情绪的表达,无疑是激烈纵情的。失学、病痛下的煎熬,亲情的关爱也成了心灵上的负担了。正如她所写“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探索和生活价值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

7、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占去了她日后的许多年代,甚而永远不能超越。”她的第一部作品集雨季不再来很好的诠释了这种哀伤,期间所表露出来的浓重忧伤与无力感时时吞噬着她,而她,就在这种孤寂与彷徨中苦苦挣扎,困惑而不知所措。“困惑”也终成为她思考“我是谁?来自何方?”的结果。“我的心中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它是什么,我不很清楚,但我不会放弃这冥冥中引导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回返永恒的地方。”十三岁的她自杀未遂。此后,自杀则是经常缠绕在她的幻觉中,形成了扑朔迷离的画面和语言来诱惑那被隔绝的生命。死亡的阴影使她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她一次次跌落在自我那黑暗虚无的世界里,她叫喊着要与孤独和黑暗分手,

8、却又“依恋那颓废自虐的世界不能自拔”内心充满了孤寂与无助。沙漠奇葩的升华 离开台湾是三毛一生的转折点。在台湾的日子,父母给予她全部的爱,但这爱也成了一种束缚、一种压抑。陷入爱的落网中,她永远无法建立完整的人格拥有自我。因为对于像三毛这样心灵敏锐、灵性横溢的人来说,即使在最平静、最甜美的生活中也能感悟到生命的终极缺陷。所以在台湾文化大学选读哲学3年后的三毛说:“哲学并没有使我找到生命的答案。”于是带着对生命的执拗探索,她毅然放弃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告别双亲,远走他乡,先后到了西班牙、德国、美国。可是在这些国度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并不能掩饰精神王国的极度贫瘠,这使得那颗寻找慰藉的心灵又一

9、次在丑恶的现实中失落。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的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在众生不解的目光和议论声中,她踏上了流浪的征途。从此,她在万里之外的沙漠中居家谋生,同当地人一样忍受着怒吼的狂风、似火的骄阳、无法想象的干燥,也感受到了“血红的落日”和日落时带着诗意的苍凉大地,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着这种特异的生命体验而悄然改变,这种完全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率性而为的人生抉择,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身上少有的果断和洒脱。这也再次印证她说的一句话:在我的生活里,我是主角。在异国流浪

10、,远离一切熟悉的环境,自己负起生活的责任,自己选择自己的前途,一切只基于内心的感觉,在于三毛,是寻找生命的一种突破,她开始走出以前的孤独、忧郁、狭隘的圈子,以豁达、开朗、轻松去迎接周围的世界。所以她写下了妙趣横生的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沙漠里的三毛是演绎她生命奇葩的三毛。在三毛和荷西相携度过的神仙眷侣岁月中,三毛自由自在的在世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她所展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她的性情得到了全部释放。荷西的爱情、沙漠的壮阔凄美、沙漠人的原始自然,这一切都契应了三毛对生命美,对突破樊篱的自由的向往,是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峰

11、体验境界。虽然沙漠条件艰苦,物质资源匮乏,但在三毛的眼光里一切都充满快乐。贫困的沙漠可以变成地上的天堂,琐碎的家务也带有某中创造性的诗意。这一切改变源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喜爱,它使作者具备了独特的审美眼光,能够对日常生活作诗意的生命体验和表现,并赋予它与宏大的社会生活同等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充溢在作品中的幽默语言、诙谐风格以及昂扬乐观的基调,似乎都印证了席勒的一句话:“只有美,才使全世界人都快乐,在美的魔力下,每个人都忘了他的局限。”自由的生活给三毛带来了自由的灵感,独特的灵感显露了她独特的个性。她开始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并积极的利用写作这个发泄口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经过万水千山流浪

12、,目睹了色彩斑斓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她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大千世界,体悟到个体生命与时间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三毛经历了一个从水仙花式的自恋自爱走向博爱泛爱的过程,这是许多评论家都已经指出的。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三毛的内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的袒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孤独凄迷的孀居“爱情不是必需,少了它心中却也荒凉。荒凉日子难过,难过的岂止是爱情?”(三毛语录)在沙漠的快乐,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有了荷西。这个诚挚、憨厚、率直、慷慨好义,有着开阔胸襟气度

13、,同时又有着传统观念大男子主义的粗犷而固执的西班牙潜水师,他了解三毛,了解三毛的风情,他让三毛做个自由的妻子。同时,他也以他的豁达、开朗,他的充沛的生命力和激情影响着三毛。同荷西的婚姻生活,三毛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悦。可是,荷西死了。荷西的死,使三毛的精神世界骤然坍塌,使过去的一切幸福都成为遥远的梦境,使三毛再度陷入了孤独与寂寞,乃至无限的死亡悲哀。而这,正是三毛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开始借助一切手段去唤回那种幸福。她开始不断的回忆,在梦里花落知多少(后简称梦)中,三毛用她那滴血的笔,写出荷西死前一段充满死亡气息的日子,写出荷西死后自己灵魂无依的死寂,写出自己思念泛滥而所思人却不在任何一个星座

14、的精神的荒芜。多年前埋在心灵深处死亡意识的种子,在巨大悲伤的浇灌下,重新发芽。在后期作品集梦中又重新出现了鬼魅一般的心灵独白以及沉重的死亡气息。在不死鸟中这样写道:“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躺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我总是在想荷西,总是有在心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回来承受这一份一份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挣了回来换他。”熟悉三毛的读者都知道,三毛的一

15、生都在流浪,心灵始终找不到停歇的地方,受庇护的场所。然而三毛的流浪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并非纯粹的游山玩水。她的流浪或是情感受挫,或是婚姻失意,或是现实追求不可得。或是生活中过多的压力及压抑。其流浪也有她的理想和愿望,如其作词歌曲橄榄树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广阔的草原,还有梦中的橄榄树”如此看来,三毛的流浪是为了一种诗意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追寻。所以她说:“谁愿意做一个永远漂泊的旅人呢?”“我不是刻意流浪我不愿意流浪,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在另外一种形式的生活中安定下来。”这就证明了,三毛的流浪是期待超越现实,希望找到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