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岗区龙城街道嶂背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处理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6年10月20日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第一节 工程概述1第二节 设计情况1第二章 编制依据2第三章 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3第一节 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3第二节 质量事故处理人员4第三节 质量事故处理机构职责4第四章 质量缺陷、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4第一节 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类型5第二节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确定的方法6第五章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7第一节 检查验收7第二节 必要的鉴定7第三节 验收结论7第六章 质量问题专项措施8第一节 管道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措施8第二节 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措
2、施11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城街道嶂背社区,西北面为长深高速,东北面为宝荷路,南面为沙荷路。主要对嶂背一村及嶂背二村等居住区、赐昱鞋业深圳、公司等工业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涉及改造面积4.07平方公里。施工内容包括:路面、排污、水管道、排水箱涵、拆除并恢复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管线保护及迁改、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交通疏解工程等。第二节 设计情况一、管网工程(1)污水管网: DN200600内肋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18981m;其中包括(700、1000、1250、1500)等规格的圆形污水检查井781座;1000检查井护壁井4座;竖槽式跌水井44座;截污井5座;顶管工
3、作与接收井8座,以及其它设施。(2)雨水管网:DN300600内肋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6840m;d800、d1000、d1200、d1350级钢筋砼管894m。其中包括平篦式单箅雨水口498座;圆形砼雨水检查井267座;矩形直线砼检查井19座;矩形90三通砼雨水检查井6座;竖槽式跌水井4座;扇形混凝土检查井2座;门字式管道出水口1座;八字式管道出水口1座;箱涵检查井1座,以及其它设施。(3)开挖与支护:管道开挖深度1.05.0m,局部大于5m。按管道开挖深度及管基土特性和管道周边建筑环境情况,分别进行了支护处理,均采用集水明排。开槽深度H2m时,采取管道放坡开挖;开槽深度2H2.5m时,采取
4、管道双侧板式支护;开槽深度2.5H3m时,采取管道双侧槽钢支护;开槽深度H3m时,采取管道双侧钢板桩支护。二、顶管施工顶管设计总长666m,为d1000钢筋砼专用F型内衬玻璃钢管道。顶管工作与接收井8座,分别为7.5m、5m圆形沉井。其围护结构采用600水泥搅拌桩,沿沉井外边缘1.5m布置,桩与桩搭接20cm,桩长为沉井底以下2m。沉井结构材料:混凝土为C30,抗渗等级S6;钢筋为HPB300、HPB400;焊条为HPB300钢筋采用E43型焊条焊接; HRB335钢筋采用E50型焊条焊接。水泥土搅拌桩材料: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土搅拌桩水泥用时为250kg/m3,水灰比0.5。三、立
5、管改造本次立管改造主要为UPVC雨水建筑立管,DN100立管总长39007m,DN150立管长9191m。单根排水立管改造工程数量为:DN100立管19m,DN150立管4m,45弯头1个,60弯头2个, 90弯头2个,伸顶通气帽1个,检查口1个,管卡9个,伸缩节4个。第二章 编制依据(1) 本工程设计图纸、审查意见、合同文件等;(2) 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3) 其他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文件。(4) 本方案引用法规、标准。n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n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n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n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n 城镇道路
6、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第三章 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第一节 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本工程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下设五部一办。即安监部、工程程、经营部、物资部、调度部及综合办。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图如下。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图第二节 质量事故处理人员质量事故处理组织机构的组长由质量事故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安全主任、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组 长:赵智强 副组长:徐苏 阮辅校组员:阮辅校 冯世象 江莎 林显极 吴居始第三节 质量事故处理机构职责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分析出现通
7、病的原因,依据本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开展调研活动或采用新的施工工艺防治质量问题的出现。第四章 质量缺陷、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是指技术处理方案,其目的是消除质量隐患,以达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项功能及寿命要求,并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一般处理原则是:正确确定事故性质,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是结构性还是一般性、是迫切性还是可缓性;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直接发生部位,还应检查处理事故相邻影响作用范围的结构部位或构件。其处理基本要求是: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的期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不留任何质量隐患;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第一节 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类型一、修补处理这是最常用的一
8、类处理方案。通常当工程的某个检验批、分项或分部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但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还可达到要求的标准,又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在此情况下,可以进行修补处理。属于修补处理这类具体方案很多,例如,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蜂窝、麻面,经调查分析,可进行剔凿、抹灰等表面处理,一般不会影响其使用和外观。二、返工处理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构成重大影响,且又无法通过修补处理的情况下,可对检验批、分项、分部甚至整个工程返工处理。例如,沟槽回填压实度、管道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等。三、不做处理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不符合规定的
9、要求和标准构成质量事故,但视其严重情况,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等有关单位认可,对工程或结构使用及安全影响不大,也可不做专门处理。通常不用专门处理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例如,管线、建筑物出现放线定位偏差,且超过规范标准规定,若要纠正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若经过分析、论证其偏差不影响生产工艺和正常使用,在外观上也无明显影响,可不做处理。质量问题,经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例如,混凝土表面轻微麻面,可通过后续的抹灰、喷涂或刷白等工序弥补,可不做专门处理。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例如,某检验批混凝土试块强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强度不足,在法定检测单位,对混凝土实体采用非破损
10、检验等方法测定其实际强度已达规范允许和设计要求值时,可不做处理。出现的质量问题,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第二节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确定的方法一、实验验证工程质量事故可采取合同规定的常规试验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以便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例如,道路沥青面层厚度误差超过了规范允许的范围,可采用弯沉实验,检查路面的整体强度等。二、定期观测对工程质量缺陷状态可能尚未达到稳定,仍会继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宜过早做出决定,可以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例如,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并处于发展状态等。三、专家论证对工程质量问题,可能涉及的
11、技术领域比较广泛,或问题很复杂,有时仅根据合同规定难以决策,这时可提请专家论证。采用这种方法时,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近早为专家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情况和资料,以便使专家能够进行较充分的、全面和细致地分析、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四、方案比较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同类型和同一性质的事故可先设计多种处理方案,然后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施工条件等逐项给出权重,做出对比,从而选择具有较高处理效果又便于施工的处理方案。第五章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第一节 检查验收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完成后,应严格按施工验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依据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设计要求,通过实际量测,检查各种资料数据进行验收
12、,并应办理交工验收文件,组织各有关单位会签。第二节 必要的鉴定为确定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效果,凡涉及结构承载力等使用安全和其他重要性能的处理工作,常需做必要的实验和检验鉴定工作。或质量事故处理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及构配件保证资料严重缺乏,或对检查密实性和裂缝修补效果,或检测实际强度;结构荷载实验,确定其实际承载力;超声波计测焊接或结构内部质量;池、罐、箱柜工程的渗漏检验等。检测鉴定必须委托政府批准的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进行。第三节 验收结论对所有的质量事故无论是否经过技术处理,通过检查鉴定验收还是不需专门处理的,均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性报告。报监理、业主单位备案,并视情况而定是否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13、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2)质量事故的调查与检查情况,包括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3)质量事故原因分析;(4)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5)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及技术措施;(6)实施质量处理中的有关原始数据、记录、资料;(7)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鉴定和验收;(8)结论意见第六章 质量问题专项措施第一节 管道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措施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一)产生原因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二)防治措施(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
14、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一)产生原因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二)防治措施(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
15、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漏水。防治措施: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3)管接口填料及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选
16、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防治措施: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防治措施: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
17、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有利于保证质量。(6)闭水试验不合格现象防治措施: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三、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一)产生原因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三)防治措施(1
18、)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四、回填土沉陷(一)产生原因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二)防治措施(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
19、实效果。(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三)处治措施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第二节 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措施一、沥青混凝土翻浆(一)现象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
20、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二)原因分析(1)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过多。由于其水稳性差,遇水后软化,在行车作用下浆水上冒。(2)低温季节施的半刚性基层,强度增长缓慢,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与雨水作用下使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浆水。(3)冰冻地区的基层,冬季水分积聚成冰,春天解冻时翻浆。(4)沥青面层厚度较薄,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和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翻浆的形成。(5)表面处治和贯入式面层竣工初期,由于行车作用次数不多,结构层尚未达到应有密实度就遇到雨季,使渗水增多;基层翻浆。(三)预防措施(1)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21、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的上基层。粒料级配应符合要求,细料含量要适当。(2)在低温季节施工时,石灰稳定类材料可掺入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3)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当各层均为沥青碎石时,基层表面必须做下封层。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可参见附录1选定。(4)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应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5)表面处治和贯人式面层经施工压实后,空隙率仍然较大,需要有较长时间借助行车进一步压密成型。因此,这两种类型面层宜在热天或少雨季节施工。二、沥青混凝土车辙(一)现象路面在车辆荷载
22、的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尤其是在路口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二)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良,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质量不好。(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3)基层或下基层、路基软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三)预防措施(1)粗集料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应选用反击破碎石),沥青砼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城市主、次干路应进行车辙检测,
23、普通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800次/mm,改性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2400次/mm。(3)设计者应根据本地施工时气候条件确定合适标号的沥青。(4)施工时,必须按照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碾压。各结构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5)随机抽检进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三、沥青混凝土壅包(一)现象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壅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启动、制动的地方,如车站、交叉路口等。(二)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细料偏多,或在底层洒布的粘层油量过大。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热稳定性不好,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2)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
24、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3)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4)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壅包。(三)预防措施(1)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沥青用量不可过多。(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透层油(3)加强对来料的检查工作,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或在雨天时,应禁止摊铺。(4)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对集料等加强检测。四、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一)现象(1)使用摊铺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2)两次
25、摊铺的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现象。(3)路面与边石或其他构筑物接茬部位有轮迹现象。(二)原因分析(1)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形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碾压不实,出现松散、出沟等现象。(2)接茬部位,压路机未贴边碾压,亏油部位又未及时找补,造成边缘部位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三)预防措施(1)纵横向接茬应保证使两次摊铺虚实厚度一致,碾压一遍后若发现不平或有涨油、亏油现象,应立即补充、修正,冷接茬要刨立茬、刷边油,使用电烙铁(喷灯)将接茬烫平后再压实。(2)边石根部和构筑物接茬部位,应采用小型压路机(夯实机)责成有经验的专人进行压(夯)实。(3)终碾后使用胶轮
26、压路机。五、沥青混凝压实度不足(一)现象压实未达到规范要求。在压实度不足的面层上,用手指甲或细木条对路表面的粒料进行拨挑时,粒料有松动或被挑起的现象发生。(二)原因分析(1)碾压速度本掌握好,碾压方法有误。(2)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焦枯现象,沥青丧失粘结力,虽经反复碾压,但面层整体性不好,仍呈半松散状态。(3)碾压时面层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沥青虽裹覆较好,但已逐渐失去粘性,沥青混合料在压实时呈松散状态,难以压实成型。(4)雨天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内形成的水膜,影响矿料与沥青间粘结以及沥青混合料碾压时,水分蒸发所形成的封闭水汽,影响了路面有效压实。(5)压实厚度过大或过小。(三)预防措施(1)在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行进速度须慢而均匀。(2)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方向前进,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3)沥青混合料拌制时,集料烘干温度要控制在160C180C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沥青出现焦相,丧失粘结力,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和整体性。(4)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碾压温度过低会使沥青的粘度提高,不易压实。应尽量避免气温低于10度或雨季施工。(5)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0cm,最小厚度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15倍(中、下面层)或2倍上面层。压实度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