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大渡岭至管厝乡政府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与概况一、项目名称:XX县大渡岭至管厝乡政府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承办单位:XX县交通局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1号)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交通20051829号)4、交通部颁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5、交通部专家委员会编制的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
2、计与施工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2002)8、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局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四、项目提出的背景XX县大渡岭至管厝乡政府公路全长12公里,起于XX县管厝乡大渡岭,止于管厝乡政府驻地。该路是仙阳镇通往管厝乡的一条重要公路,原为简易乡村公路,后于1983年改建成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并于1997年铺设了沥青路面使用至今,由于公路车流量大,日均交通量已达近千辆,而且大部份是超限超载大型货车,加之公路使用已近13年,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所以现今路面病害严重,有的路段排水沟被压坏,路面
3、积水沉陷,坑塘、龟裂、拥包随处可见,同时由于维修、养护经费缺乏,整条公路土路面与沥青路面混合,路面等级下降,在交通流量大,超限运输车辆多的情况下,经常塞车,交通不畅已严重制约着管厝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较好地解决交通制约的瓶颈问题,促进公路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发管厝乡资源,对该路实施路面维修改造,建设水泥路面已势在必行。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建设XX县大渡岭至管厝乡政府乡水泥路面是促进XX县管厝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项目所在地区国土面积228.2平方公里,人口2.08万人,该地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沿路村庄星罗棋布,涉及7个村委会、直接受益人口2.08万人。
4、间接受益人口3.49万人,该路2006年观测,平均交通量达505辆/日,2007年已剧增至1283辆,增长2倍多,而路面越来越差,交通量的增长与该路的现状极不相适应,因此对该路进行改造已是刻不容缓。2、路面现已破损不堪,特别是大渡岭至K2+500米路段由于过往超限车辆较多,路面受损更为严重,排水沟、涵洞被压塌,路面长期积水,坑塘一个连着一个,而该路段又处于村庄密集区,过往行人及非机动车较多,安全隐患极大,因此对该路进行改造已迫在眉睫。因此,加强该路段基础设施建设,对路面进行维修、改造,铺筑水泥路面,对促进管厝乡乃至整个XX县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形势所迫,众人所愿。3、对XX县大渡岭
5、至管厝乡政府公路进行维修改造,铺筑水泥路面是沿线2.08万人早日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部份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案要求对该路进行改造,沿途人民群众反映也十分强烈。项目所在地区是XX县革命老区,是县重点扶贫的地区,因此尽快完成该路段改造,是加强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综上所述,对XX县大渡岭至管厝乡政府的12公里公路进行维修改造、铺筑水泥路面已势在必行。它的建设对促进公路沿线乡镇,乃至XX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加快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六、 研究范围及内容本项目主要的工程任务是对XX县大渡岭至
6、管厝乡政府的12公里公路进行维修改造,铺筑水泥路面,指导思想明确,工程任务清楚。根据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指南关于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大纲的要求,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现有公路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作用2、现有公路运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社会、经济效益4、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与建设项目的关系5、公路运输量、交通量调查及发展预测6、公路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7、建设条件8、主要工程量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建设安排和实施方案通过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七、线路起讫点经由:XX县大渡
7、岭至管厝乡政府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起于XX县管厝乡大渡岭,经口窑村、官田村、祖村、溪南村,止于管厝乡政府驻地(K12+000米处),推荐路线全长12公里。1.2 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2、路基宽度:7.5米3、行车道宽度:6.5米4、计算速度:30公里/小时5、最大纵坡:8%6、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m7、设计荷载:公路级8、设计使用年限:20年1.3 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一、路面工程1、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厚20cm、合计86776m2、17355m32、铺筑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厚15cm 、90376m2、13556m33、铺筑级配砂砾底基层:厚15cm 、95175m2、1427
8、6m34、挖除旧路面6400m2二、路基工程1、路基挖土方62850m32、路基挖石方41900m33、路基填方23571m34、浆砌片石边沟13100m5、浆砌片石护肩10900m6、浆砌片石挡墙490 m37、软基换填6000m3三、桥涵工程1、50砼管涵160m2、75砼管涵280m3、100砼管涵56m四、沿线设施及防护工程1、护柱127根2、公里牌13块3、设置交通标志23块。1.4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一、投资估算根据实地测量提供的工程数量,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进行估算、预计项目总投资1162.34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96.86万
9、元。二、资金筹措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1162.34万元,其中拟申请国家投资720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61.9%;地方配套442.34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38.1%。1.5 建设安排为尽快完成该路段的建设任务,计划2010年5月底前完成立项审批、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2010年7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底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建设工期5个月。1.6 问题与建议1、该路段是管厝乡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来往车辆较多,不可能做到封闭施工,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保通和施工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车辆的畅通。2、公路沿途村庄、农田分布密度大,施工时要注意处理好公路建设与村庄、
10、农田和灌溉沟渠的关系,避免给沿途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3、施工期间应注意对沿线环境的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公路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一致,为管厝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章 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预测2.1 XX县概况一、地理位置:XX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为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全境处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县治驻南浦镇,位于东经1183111833之间。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
11、8公里(直距,下同),距南平市驻地150公里 ,距邵武市123.5公里,距武夷山市54公里,距福安县赛岐港(距XX最近港)155公里;距浙江省会杭州市302公里,距江山市89公里,衢州市120公里,温州市207公里;距江西省会南昌市271公里;距上饶市80公里;距上海市464公里。二、行政区划:2007年末,XX县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南浦街道、河滨街道、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仙阳镇、水北街镇、永兴镇、忠信镇、莲塘镇、九牧镇、万安乡、古楼乡、山下乡、枫溪乡、管厝乡、管厝乡、盘亭乡、官路乡。有286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委会、2913个村民小组。三、人口:2007年未全县总人口411
12、691人,其中农业人口331718人,占80.57%。人口自然增长率6.63。四、自然概况:XX县境地势由东北部和西北部向中、南部倾斜,仙霞岭余脉从东北向东南环绕东部边境,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90余座,其中位于东北部的营盘尖,海拔1664米,为本县最高峰。山地面积412.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1.26%,耕地面积58.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1.53%。县境中部由大片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了低山丘陵,经河流下切侵蚀,形成许多宽谷盆地。土壤大部分属闽西北低山谷盆红壤、灰泥田土壤。仙霞、武夷两山余脉交接于境北低山丘陵,渔梁岭为闽江水系与信江水系分水岭。境内河流溪涧为闽江、衢江、信江三江源头。干流南浦溪,
13、为闽江源头,发源于县北柘岭,县南出境,注入建溪,汇流闽江;东北部山地为浙江省钱塘江等集流区;西北的盘亭溪、古楼溪流入江西信江。全县水域面积15.5万亩,占总面积3.05%。全县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31.213亿立方米,水电理论蕴藏量25.08万千瓦。主流南浦溪自北向南贯流全境,全长189.2公里,流域面积2817.39平方公里。全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780.2毫米,年均日照1893.5时,年均气温17.4。 2.2 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444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66万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164
14、53万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6万元,增长14.13%。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0603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地方财政自收收入1287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29%。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7.31万人。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097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粮食产量268164吨。全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250624万元,增长2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90.1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284万元,增长14.8%。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588.6千米,
15、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95.4千米,年末有各种机动车辆4185辆,其中客货车3740辆、其它车辆445台。第三章 交通量预测3.1 概述一、远景交通量的组成远景交通量一般包括趋势型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转移交通量三类。本项目属改建项目,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以外的交通量转移效果不太明显,而且项目影响区均为XX县境内,因此本项目不计转移交通量。远景交通量为趋势型交通量的自然增长量,在新路建成后考虑一定比例的诱增交通量。二、预测年限和特征年根据交通部颁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预测年限为公路建成后20年。本项目计划2010年建设,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预测特征年为2010年、201
16、1年、2012年、2016年、2021年、2026年、2031年。预测基年为2010年。3.2公路交通量调查及分析交通量调查和分析是进行公路远景交通量预测的基础,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及分析是否合理、全面,直接影响到公路远景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对影响区内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该公路现有交通量组成中主要为来往于XX县与管厝乡两地的运输车辆。本项目的交通量调查和交通量预测是在上述特征基础上展开进行的。一、交通特征考虑到本项目是改建项目,分析与之相关的情况。本次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及收集相关交通运输指标相结合的办法,获取了交通流构成、车型、额定吨(座)位、实载率等大量数据,较
17、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研究项目的交通流特征,经整理分析后其结果如下: 表3-1 各类车型比例车型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客车型比例(%)24.819.07.836.711.851.548.5表3-2 车辆平均吨(客)位车型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客平均吨(客)位2.55.07.55.0405.026.3表3-3 车辆实载率车 型货 车客 车实 载 率(%)8279由于大渡岭至管厝公路作为乡村道路,其重要性和特殊性都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影响。公路运输仍占综合运输体系的主导地位,其他运输只是综合运输体系的补充,所以在这里,考虑交通特征时把公路运输作为重点,而不对其他运输方式作分析考虑。二、交通量调查本项目
18、所在地起点为大渡岭K0+000,因为是老路的改线公路,故采用原公路上某点的观测资料来对其交通量进行分析。其中,各种车辆的折算率分别采用:表34各级公路通用的车辆折算系数车型中型汽车小客车拖挂车大型车拖拉机换算系数1.51.03.02.01.4项目所在地区交通量调查是在收集了多个观测点2007年间歇式观察点交通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汇集整理后结果如下:表35 2007年间歇式观察点交通量统计资料(单位:辆/昼夜)随机日期观测点小型载货汽车中型 载货 汽车大型载货汽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载货拖挂车汽车合计拖拉机总合计(折算)绝对折算一K0+000234156195171006561053641309二K
19、3+370275148201192027181091571319三K5+300237158195201006911065541281四K9+000233150199197016801056661329五K12+000204161196184006451022781334合 计118377398694503339052873196572所收集资料集中反映了大管线的交通运输构成现状,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项目建成后的交通情况,所以经研究分析决定采用其数据来分析、预测本项目的交通量。3.4交通量预测一、基年交通量的确定根据本研究区域的特征及所获取的经济资料和交通资料,经研究分析大管线2007年间歇式观察点
20、交通量统计资料及有关资料后,确定2007年间歇式观察点交通量统计资料为基础,加权平均求得大管改线公路工程2007年基年交通量为496辆(小客车)。二、相关模型的确定 交通需要历来被认为是派生性需要,项目区内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的发展直接决定交通需求的大小。因研究区域无历年交通量观测统计资料,所以只有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建立与交通运输的相关关系,通过预测确定未来年份的交通量。根据XX县历年来公路所完成的客、货运量及其周转量,采用弹性系数法进行测算,并经多次咨询、调整后得到的预测结果如下。表3-7 XX县历年公路运输量统计资料年份(年)货运量(万吨)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客运量(
21、万人)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20055.40151.21.082720065.91165.31.1127.7520075.87164.11.283220086.66184.81.363420096.73187.91.4135.25表3-6 XX县客、货运量预测结果(趋势型)指标名称2006年2011年2015年2021年2025年2030年年平均增长率(%)2006-2011年2011-2016年2016-2021年2021-2025年2025-2030年客运量40948649550551652722222货运量12191936205321762300243866557单位:客运辆(客/昼夜)
22、、货运辆(吨/昼夜)本研究结果为XX县交通量预测,因为项目所在地缺少大范围的研究资料,所以采用其研究结果作为广义上的数据,来考虑本项目的趋势型交通量。其中因为非机动车在整个交通量的研究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通过以上建立的模型来预测未来特征年的客货运量,求算客货运量增长率,结合未来特征年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研究项目所在地区路网规划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考虑后确定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增长率。表3-7 XX县交通量增长率(趋势型)特征年2006年2011年2015年2021年2025年2031年客 车4.666%2.732%2.053%2.018%2.351%货 车9.1
23、08%6.006%6.616%6.311%6.072%三、诱增型交通量预测近年来,随着国家基建的不断深入,附近乡镇的建设和发展,将刺激附近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交通需求。随着本项目的建设,道路的交通状况大大提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公路沿线经济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对沿线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激活沿线的经济,从而产生新的诱增型交通量。鉴于目前确定诱增型交通量无成熟的预测模型,所以本次研究决定采用专家调查和类比法确定诱增型交通量相对于趋势型交通量的比率,进而获得诱增型交通量的预测结果。世界银行的经验表明,诱增比率一般在10%左右;国内已建成公路,诱增比率一般为5%15%之间;根据以上
24、经验,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确定本项目诱增比率为5%。四、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大渡岭至管厝公路历年交通量调查折算,结合XX县经济增长趋势,以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为主,并考虑5%的诱增型交通量作为预测未来交通量的依据。该路以2007年平均交通量(小客车)为基年,综合考虑公路沿线经济增长情况,预测未来交通量增长率为:20072012年为6%20132022年为5%20232028年为7%大管公路交通量发展预测表年 度交通量(辆/日)年 均 增 长 率备 注2007482基年20085116%20095416%投入使用年20105736%20116086%20126446%20136775%201471
25、15%20157465%20167835%20178235%20188645%20199075%20209535%202110005%202210505%202311247%202412027%202512877%202613777%202714737%202815767%设计末年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4.1 沿线地理位置条件一、地理位置XX县大渡岭至管厝乡政府乡公路位于XX县管厝乡,属县管县道,起于XX县管厝乡大渡岭,止于管厝乡政府驻地。该路线是管厝乡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二、地形、地貌。所经区域属中低山丘陵地形,构造剥蚀中低山残丘地貌,地形复杂程度一般,相对高差较大,部分地段两侧山坡陡直。给施
26、工带来一定困难。三、地质、地震本路线所经区域位于闽北隆起区的西部,地层裸露较广泛,主要有前震旦系,震旦系的浅变质岩、寒武志留系的浅变质岩,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基本烈度较低,属于VI区。四、气候与水文。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丰富,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40.4,极端最低-8.5,年降雨量1786mm,日照1617.7小时,无霜期283天,十二至二月份较寒冷,有霜冻,有时见积雪,三至四月气温较低,多细雨,五至八月份为丰水季节,常见雷雨暴雨,六至八月为高温月,九至二月为少雨季节。4.2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一、石料构造物用料均可就近采集,最远运输距离为4公里。路面碎石
27、用仙阳镇后村堂口碎石,最远运输距离16公里。二、砂工程用砂主要采用沿线砂石料场加工的人工砂,平均运距为4公里三、水泥水泥采用外购。四、木材木材可就地采购。五、水沿线施工用水可在途径河流提取,平均运距0.5公里。六、电公路沿线村庄均有高、低压输电线路通过,工程用电可就近搭接。七、钢材采用三明钢铁厂钢村,县城采购。八、运输条件全线路段都可通行货车,运输方式可采用汽车运输。第五章 公路建设技术标准5.1 建设目标及原则一、建设目标建设目标是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建设原则、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分析论证工程方案的主要依据。参照交通部确定的东部地区公路建设的总目标,根据福建省及XX县公路发展的指导思想
28、,结合本研究区段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沿线的地形、气候、水文、环境生态、工程地质环境。本次公路建设的目标为:通过改建公路的建设,保持大渡岭至管厝公路的连续畅通,通过强化养护管理、路政管理等措施,提高大管公路的服务水平,使之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出更大作用。二、 建设原则本公路建设的总体原则是:因地制宜,结合地形条件,合理采用技术指标;设置必要的路基防护设施,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置安全设施标志,合理控制投资;坚持建设、养护、管理三结合的方针,提高道路的抗灾能力,显著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保证公路畅通。依据上述建设目标和总体原则,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实际情况,提出本次公路建设的原则为:(1)确
29、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2)合理确定标准等级,合理确定建设规模。(3)公路建设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4)公路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地质病害的处治及路基的稳定防护措施上。(5)加强对全线路基路面排水和防护设施的建设,确保路基的长期稳定。(6)建设方案应充分考虑对周围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注重公路同沿线环境景观相协调。(7)公路建设要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宗旨。5.2 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一、技术标准的确定大渡岭至管厝改线公路工程的建设标准应着重按本项目所在地区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根据本可研小组调查收集资料,并经认真综合分析,大渡岭至管厝改线公路工程具有以下突
30、出特点:1、改建公路为大渡岭至管厝公路,等级标准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7.5米,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2、改线公路所经过区域地势平坦,沿线所经村庄和农田较多,从水土保持及保护农田保护出发,公路改建规模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3、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该段公路交通量到2028年为1576辆,尚未超过“标准”规定的三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最大交通量4000辆。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明确规定: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不超过4000辆。根据实地调查,在分析现有道路适应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情况和交通量调查、分析、预测
31、,参照XX县公路网规划;根据该路的使用任务、功能,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现状。本着满足使用,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的原则,经充分的综合分析论证,本报告认为XX县至中村改线公路工程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的三级公路建设是合适的,予以推荐。二、主要技术指标改建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表5-1 主要技术指标表指 标 名 称单位技术指标值备 注公路等级级三级计算速度Km/h30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30最大纵坡%8.0路基宽度m7.5路面宽度m6.5设计荷载公路级5.3 路面工程1、建设技术标准根据建设目标、原则,该路按三级公路建设,路基宽度7.5米,行车道宽度
32、6.5米。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满足使用、利于养护的原则,本项目路面结构型式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2、路面设计方案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面层 普通混凝土面层 20cm 基层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15cm垫层 砂砾垫层15CM3、其它资料:轮距横向分配系数: 0.62 混凝土弯拉模量 15G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4m、宽度3.25m(中间设纵缝)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m接逢应力折减系数 0.925.4 沿线设施及交通工程为有利于行车安全,在路基外侧设置下挡墙的路段,在急弯和陡坡处设置警示牌。全线按部颁有关规定设置道路标线、公路标志牌、防撞墩、等安全设施。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3、6.1 投资估算经分项认真测算,预计项目总投资1162.34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96.86万元。6.2 资金筹措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1162.34万元,其中拟申请国家投资720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61.9%;地方配套442.34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38.1%。第七章 实施方案及设计要求7.1 建设安排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内容,并结合大管公路沿线的建设条件,本项目立项审批、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投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在2010年5月底前完成。其中勘察设计在2008年5月底前完成,2010年7月开工建设,至2010年12月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工程,建设工期为6个月。7.2 实施方案及要求一、严格执行“
34、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好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二、8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工程计划按一个施工标段进行招标,以便于组织机械化施工和加快施工进度。三、要求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施工技术设备,严密组织、科学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按期完工,投入使用。7.3 设计要求一、旧路面病害处治要求1、对软土路基地段进行换填处治,确保路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对路基低凹、积水地段进行路基提高。3、对路面坑槽地段用级配碎石调型。4、对原路面翻浆、松散和损坏严格的地段,挖除旧路面,填筑级配碎石。二、路面质量
35、及施工工艺要求:1、板的平面尺寸和接缝(1)平面尺寸按规范规定,决定板的平面尺寸采用43米,长宽比1.33。(2)纵缝按规范规定,纵缝为施工缝,设置拉杆。拉杆采用14的螺纹钢筋,长度为70厘米,其间距为90厘米。路面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米时,中间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3)胀缝根据规范规定,在邻近桥梁或其它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设置胀缝。(4)横缝: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量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加628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
36、缝形式,全线预设124道横向施工缝。(5)端部处理混凝土路面与固定构造物相衔接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长度约为610倍板厚的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20%。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桥头未设搭板时,宜在混凝土面层与桥台之间设置长1015米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板。(6)板边补强混凝土板边缘部分的补强钢筋,选用2根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板底一般为板厚的1/4,并不应小于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7)填缝料根据规范规定,采用沥青玛蹄脂。(8)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为35Mpa,抗弯拉强度4.5Mpa,施工塌落度为020mm,采用机械捣实。水泥采用42.5
37、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砂采用中粗砂,最大粒径为4.75mm。2、本设计采用普通水泥砼路面,28天抗压强度35 Mpa;弯拉强度4.5 Mpa。3、材料(1)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为290km/m3。(2)集料:碎石集料应坚硬、耐久、洁净,符合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20%。(3)水: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水,最大单位用水量150kg/m3。4、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应符合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的技术要求。确定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水泥实际用量。并对所用材料按试验规程进行各项性质试验,当检验为不合格时不得使用
38、,一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5、施工前的准备拌和厂的设置除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外,还应满足施工各项要求,合理选定。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应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重要机械应有备用设备。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检查,当基层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水泥砼面层。在大面积铺筑前,水泥全混全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经验和配合比设计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试铺路段宜为200m以上。6、混凝土拌和物的搅拌和运输:砼应集中拌和,投入搅拌机每盘的拌和物数量,应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容量确定,进入拌合机的砂、石
39、料必须准确过称,袋装水泥应抽查其重量是否准确,严格控制加水量,每班开工前,实测砂、石含水量,根据天气变化,由工地试验确定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按质量计的允许误差,水泥为1%;粗骨料3%;水1%。搅拌机装料顺序宜为砂、水泥、碎石或碎石、水泥、砂。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混凝土拌和物的运输,宜采用搅拌运输。装运混凝土拌和物不应漏浆,并防止离析,在铺筑时重新拌匀。7、混凝土拌和物浇筑模板应采用钢模板,模板高度与混凝土高度一致,混凝土拌和物的振捣采用插入式与平板式振捣配合使用,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分二次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拌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至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并在混凝土
40、初凝以前完成。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不宜过振。混凝土拌和物整平时,填补板面宜选用碎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和物,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经用振动梁整平后,可再用铁筒进一步整平,路拱用路拱成形板整平。做面时,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抹平后横向采用机具压槽,深度为0.51.0mm,以满足抗滑要求。8、钢筋设置安放边缘钢筋时,应先沿边缘铺筑一条混凝土拌和物,拍实至钢筋设置高度,然后安放边缘钢筋,两根弯起处,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9、接缝施工(1)胀缝的施工: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灌填
41、缝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2)缩缝施工:应采用切缝机切缝。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应采用切缝机进行切缝。切缝用水冷却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3)纵缝施工:对已浇混凝土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杆上,浇筑邻板时,缝的上部应压成规定深度的缝槽,模板应根据拉杆的设计位置放样打眼。(4)混凝土路面养护期满后,缝槽应及时填缝,在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灌注填缝料必须在缝槽干燥状态下进行,填缝料应与混凝土壁粘附紧密不渗水,填缝料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热灌填缝料加热时,应不断搅拌均匀,直至规定温度。当气温较低时,应用喷灯加热缝壁。施工应
42、用喷灯小火烘烤,使其粘结紧密。10、混凝土板养护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养护。养护应根据施工工地情况,选用湿胎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等方法。养护时间一般宜为1421天,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拆模应仔细,不得损坏混凝土板的边、角,尽量保持模板完好。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允许开放交通。11、按设计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过湿软弱路段K7+270K7+470,按路基全宽用30cm级配碎石提高路基。12、根据现有路基宽度,按路基宽度铺筑级配碎石基层。13、交通安全标志牌:安全标志牌的增设应符合规定。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8.1 环境
43、概况项目建设区位于XX县管厝乡,线路两侧大部份为农田和村庄,地势相对平缓,坡度较小,沿线以砂质路段为主,有少量风化石路段,地质结构良好,无崩塌、滑坡现象发生,经过多年的管护、维修,路基稳定。公路沿线周边地区特别是近中村乡路段,森林植被相对较好,覆盖率高,空气湿度较大。8.2 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基本是在原路基上进行,路线作局部优化调整,设计中应考虑弃土场并做弃土场环保设计,项目建设所需砂、石料也是到固定料场采购,料场已建立相应的环保措施,因此项目建设对环境破坏因素较少,但项目建设中因砂石料的堆放和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噪声会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44、严重时还会堵塞交通。8.3 主要环保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和沿线群众的环保意识,切实搞好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二、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排水防护设施,部份坡度较陡地段的排水口要作降坡处理,避免出现新的冲沟。三、开挖边沟产生的土料,要做到有序堆放,及时回填,尽量避免影响交通和占压农田。四、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切实做到保通、施工两不误,避免因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给公路运输和群众出行带来的影响。第九章 经 济 评 价9.1 概述本工程项目计划在2010年内建成,投入工程直接费用1162.34万元,评价年限从竣工后延20年,即至2031年,评价期为21年(建设期1年,运营期20年),交通量取第三章预测结果。由于实施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XX县管厝乡经济发展,其效益更多地表现在社会效益的增加上,因此,经济评价只作国民经济评价。9.2 评价依据和参数一、评价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国家计委1993年颁布;2、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88年颁布。二、评价参数1、社会折现率为12%;2、贸易费用率取6%;3、残值:项目残值为工程建设费用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