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 期 年 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研究 以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为例王妍,马思宁,张妮,谢超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摘要: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的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在教育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均主动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其实践经验表明,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助推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 鲁班工坊 视
2、野下新能源类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编号:);年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作者简介:王妍(),女,天津市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科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职业教育研究工作;马思宁(),女,天津市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工作;张妮(),女,天津市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部见习教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谢超爱(),女,河南焦作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见习教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
3、,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合作日趋紧密。教育领域作为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承担推动国家间、地区间民心相通、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的历史使命。职业教育作为和产业、经济、科技、贸易具有强联系的类型教育,在教育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助推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世界各主要国家均采取积极措施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一、德国二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发展格局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为形成新的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德国试图从教育途径入手,打造国家名片,并将教育视为“国家外交的第四个层面”。与此同时,德
4、国社会经济迫切需要振兴发展,作为传统工业国家,经济复苏对技术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巨大,但同时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短缺造成了社会存在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现象。在教育领域,德国具有较为坚实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基于现实需要和国家国情,德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试图打造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名片,陆续出台 联邦各州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协议 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促进法 等诸多职业教育相关法规,确立职业教育法定地位,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并强调通过职业教育与外联络的重要战略意义。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从始至终强调国际化改革,强调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外交发展战略的时代任务。由此,德国开展一系列
5、举措构建起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可兼容互认的职业教育体系。(一)进行学位改革一方面通过大学更名,提高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国特色和国际辨识度。如将学校英文名称统一规范为“应用科学大学”等。另一方面在职业类院校设置新学位、建立新学制,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与国际接轨。例如基于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和硕士招生资格,设置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地位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学位相等。规定职业技术类学士学位学制为年,硕士为年。此外,为鼓励职业教育学生进一步升学发展,放开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路径,鼓励国际合作、校际合作、应用技术类学校和综合性大学合作,联合进行博士培养。例如,开展德国、英国
6、院校间职业教育博士联合培养工作等。(二)推动学分国际互认制度德国原有职业教育学分体系以学时为重要认证路径,与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存在差异。为推动本国职业教育参与国际化发展,德国形成新的职业教育学分体系,提升其内部与外部兼容性。从内部看,打通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学分互认通道;从外部看,实现学分国际兼容,尤其是与欧盟学分体系的兼容性,打破德国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壁垒,提高其国际适应能力。(三)推动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响应欧美职业资格框架()的建立与发展,德国建立起本国终身学习资格框架()体系,划分若干等级标准,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形成立体化、交互化、发展化的职业资
7、格框架。该框架涵盖若干职业资格证书,融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便于个体在不同发展时期提升职业能力途径,激发个体终身学习主观能动性。(四)相较于其他欧美国家德国建设有较为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且学费低廉,有效缓解了学生群体的经济压力,加之其职业教育训练水平高、技术硬,通过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德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关注度和吸引力有效提升,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参与能力与引领示范能力显著加强。伴随德国工业水平闻名全球,德国职业教育也不断向亚洲、非洲等地区输出,德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也成为世界诸国学习借鉴的范本,使其成为德国正面国际形象的象征之一。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是其教育服务出口的
8、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产业化理念主导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成为澳大利亚参与国际教育合作、提高澳大利亚教育类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作为典型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移民文化背景多元,语言、习惯、文化差异明显,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为稳定社会、提高国民就业能力,澳大利亚开始发展以谋生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最初目的在于为弱势群体、新移民提供受教育机会,以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求职谋生竞争力。随着国际化进程、国民经济、本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开始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制定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发展战略方案,一方面将职业教育视为重要产业,大力挖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创收能力;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亚洲地区,
9、强化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以亚洲为突破口,提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这种战略方案指导下,澳大利亚采取系列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一)确立职业教育是澳大利亚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产业类型的地位着眼经济利益,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服务输出产业发展。一是设立职业教育专门机构。以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开发署为教育国际化发展法定管理主体,制定战略规划、统筹管理国际教育项目开发、进程管理情况;以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国际开发计划组织为合作中介,在外国设置办事处,联系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个人及相关机构,统筹招投标、合同、培训、咨询、国际会议、海外研学、期刊出版等内容。此外,推动澳大利亚国际教育
10、基金会、协会等其他机构创立与发展,基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技术支持、组织支持和资金保障。二是开展广泛调研。联邦政府主导对各国国家留学费用、课程内容进行评估、比较,基于调研结果分析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业国际发展优势、劣势,识别机遇与挑战,明确发展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二)主攻亚太地区教育市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多、基数大和澳大利亚地缘位置近,职业教育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占领亚太地区职业教育产业市场,澳大利亚出台系列政策,一是,通过政府间合作,吸引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留学生赴澳留学。出台 海外留学生教育服务法,保证留学生权益,放宽留学签证和技术移民要求。二是,鼓励本国职业教育师资海
11、外有偿讲学,推动澳大利亚职业院校与亚洲大学、职业学院开展项目合作,提高澳大利亚在亚洲知名度与认可度。如,和中国安徽省开展政府间合作建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中澳“双学位、双文凭”合作项目。三是,开展广泛宣传,澳大利亚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教育宣讲活动,发布系列杂志、网络文章,全面介绍澳大利亚风土人情与职业教育优质成果。(三)开展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系列远程教育课程。与中国、马来西亚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签订远程教育协议,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外包服务,为通过培训者提供培训证书和远程教育文凭等。通过长期建设发展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业为其获取了丰厚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配合澳
12、大利亚国际产能合作发展需要,有效输出了澳大利亚产业设备、工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为澳大利亚跨国企业海外布局提供强力支撑。三、新加坡新加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依托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变化,呈现从辅助外向型经济到探寻高科技领域合作的趋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因素,长期以来作为转口贸易国家,新加坡缺乏自主工业经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加坡密集型产业经济开始缓慢发展,至二十世纪中后叶,密集型工业产业建设有所成就,政府着重发展出口制造产业,社会对产业技术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大。基于现实需求,新加坡开始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始推行“全职业计划”。受本国职业教育资源局限,在此时期,新加坡职业教育国
13、际化发展主要呈现为“向英联邦诸国学习”趋势,一方面外派大量本国职业院校教师赴英国、新西兰等国进行技术技能学习,以提高本国职业教育师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进西方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飞利浦政府产业培训中心等系列机构,培养新加坡本土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政府支持下,基于以上政策新加坡本土职业教育体系得以飞速建设,可服务出口贸易工业经济的技术技能人才大量增加,有效缓解了社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世纪后半叶,国际环境产生新变化,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成为世界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与此同时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环境变化和
14、本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新加坡开始重视基于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首先,政府推动新加坡本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推行鼓励学习工程技术大学生海外技术研学、海外技术培训的奖学金制度,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主动推行较为宽松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吸引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外国学生赴新学习,以打破地域视野的狭隘和吸收外来人力资源。年,新加坡提出“双翼发展”计划,强力引进世界顶级教育资源走进新加坡办学;年提出“环球校舍”计划,其中包括鼓励世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落地新加坡,鼓励来自全球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新加坡建立实训基地等。近年来,新加坡极度重视吸引发展中国家技术技能人才赴新学习,与诸国教育
15、部门签署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备忘录,鼓励发展中国家选派一批优秀职业教育教师赴新加坡见习交流。例如,中国新加坡合作设立 中新职教院校教师见习交流项目奖学金 每年选派 名左右的中国职业院校教师作为访问学者新加坡留学个月。选派专业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工程、和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工程、商科管理等;接收中方访问学者院校包括新加坡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同时,新加坡大力推行海外实习计划,鼓励本国师生赴外国知名企业实习训练。例如,南阳理工学院鼓励学生赴中国苏州、成都、北京、广州等地实习和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海外研学基地等。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重
16、视技术技能人才双向国际交流;二是重视“政校企”国际合作;三是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四、日本日本最开始强力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的有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产业的腾飞,一方面日本开始进一步关注日本文化与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寻求借助职业教育国际发展提高日本文化国际影响力路径;另一方面,日本希望引进外来技术技能人力资源满足本国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基于现实需要,日本推出系列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措施。(一)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援助二十世 纪 中 期,日 本 加 入 科 伦 坡 计 划,参 与 国 际 教 育 援 助。依 托 政 府 开 发 援 助(,),重点在亚洲地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
17、援助项目。在此阶段,日本 重点关注矿产、农林牧渔领域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国际输出方式为,外派日本技术专家、科研人员到亚洲发展中国家参与产业项目、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年,日本开始设立外海技术训练中心,进一步扩大日本职业技术海外帮扶规模与辐射范围;陆续在越南、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建立畜牧业中心、机械化训练中心、电子讯息技术训练中心等。(二)开启外国留学生赴日留学计划基于该计划,日本采取系列措施。一是扩展海外职业教育援助项目领域,提高工学、农学、医学领域的项目援助比例,提高各技术领域“日本技术”的影响力,传播日本“工匠精神”和工作模式与标准,提高日本技术、日本教育在外国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如,在
18、印尼、马来西亚建立职业训练中心等。二是通过政府间合作,实施日本文部科学省公费留学计划,由日本政府向赴日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其解决留学资金问题。奖学金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发放,旨在为日本社会发展吸引外部人力资源和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三)联合海外日企开展在职培训日本工业制造产业发达,海外日企发展迅速,陆续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海外日企对接日本技术、日本工业标准,具有一定技术技能水平的劳动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但发展中国家当地人力资源无法满足海外日企需求。由此,日本企业开始联合日本职业院校、政府开展基于岗位的在职技术技能培训()和脱岗技术技
19、能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和教材、日本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日本政府负责联系日企所在国政府拓展合作渠道,日企陆续和所在国职业院校形成合作,开展诸如丰田订单班、进修班等技术技能人才在职培训项目。随着日本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推进,日本逐渐形成较为正面的国际新形象;日本教育、日本技术水平和模式也得到了诸多国家的认可。近年来,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与模式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重要参考。五、启示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在推动本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行动各具特色,但呈现出以下三点共性:一是强调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产业、外交需求的功能;二是重视多元主体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20、如积极探寻政府间、校际、校企职业合作路径等;三是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国际间流动,如开展联合培养、外派访学、吸收留学生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我国已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并积极探索新路径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建设有鲁班工坊等标志项目。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功能;强化国际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间人才交流、学习互访,以推动我国更好地参与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世界影响力。参考文献:肖凤翔,张荣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动因、改革与启示高校教育管理,()陈娟 世纪 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厦门大学,刘伟高职校园营造国际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围的探索与实践 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海外研习基地(广州)为平台职业教育研究,()王妍,米靖从日本“职业生涯教育”论其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