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课文同步配套教学)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
2、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3、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培养学生初步
4、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条边和3个角 二、巩固发展
5、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6、。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五、课堂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三角形: 有3条边和3个角教学反思: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
7、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
8、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
9、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2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10、?(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
11、“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三、体验深化(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三、练习巩固(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
12、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4 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
13、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拼一拼,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教师接着板书: 5 +1 + 1=7(块)三、拼一拼,练一练
14、 (1)师示范拼。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3)拼指定图形。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集体展示。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七巧板 5 + 1 + 1 =7(块)教学反思: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
15、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第四课时: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教学难点:补砖块问题。教学用具:课件、学具袋教学
16、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老师对于这两种或
17、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3)练一练。完成P6补砖块练习。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10 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
18、)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六、拓展延伸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七、单元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板书设计: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19、教学反思:在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帮助图形宝宝分一分,学生的情绪再次高涨,立刻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初步认识了各类物体外观形状。分类时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即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认识图形(二)复习题一、填空:1、正方体有( )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相等的( )形;长方体有( )个侧面,对面都( )。2、摆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 )根火柴,摆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 )根火柴。3、正方形有( )条边,它们都( );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20、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属于( )边形。4、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它们的大小( )。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二、我会判断。1对的画“”,错的画“”(1)用8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 )(3)一张纸是长方体( )(4)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5)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6)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7)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2判断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3判断下图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三、数个
21、数。1、( )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2、( )个长方形。 ( )个正方形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六、数一数,填一填。七、补墙砖问题。( )+( )+( )+( )+( )=( )( )+( )+( )+( )=(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
22、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四、课时安排: 13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 十几减9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23、: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学具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9十()169十()17二、新授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
24、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
25、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
26、2题。布置作业。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从而想出减法题的得数;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做减想加和破十法。板书设计:十几减915-9=6想加算减 破十法10-9=1 9+6=151+5=6 15-9=6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第二课
27、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2)9+()1815-9()18-9()(3)9+()14(4)9+()17 14-9()17-9()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
28、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29、。三、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四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的内容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第三课时十几减8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培养主动探索
30、、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9+5=7+6=8+5=7+4=9+2=9+8=8+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9十()168十()139十()158十()17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2。(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新 课 标 第 一 网(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
31、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
32、的关系?3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四课时十几减7、6教学内容:教材14页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
33、计算十几减7、6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十()128十()135十()117十()149十()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3。(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
34、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4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十几减7、6 13-7= 13-6=教学反思:简化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想到“破十”,说出得数:如12-5=7,12拆成10和2,10-5+2=7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直接说出得数。退
35、位减法是以进位加法为重要基础的,也要求学生口算十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在课堂中我还制作了活动口算卡片让学生视算,或者我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发给每个学生一套19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几,差是几。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练习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l5第4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6页的第7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
36、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数学游戏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
37、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四、布置作业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究与创新。“凑十加,用十减”容易学,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内容:教材17页 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
38、法。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613-815-611-717-912-7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3十()125十()132十()115十()144十()124十()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4。(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小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4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加十减补,减十加补”较为有
39、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简捷,但需熟记口诀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教材中常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讲了凑十加后,再用口诀帮助熟记的。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要求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18页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一
40、、复习教科书Pl8第3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8页的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2完成P18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41、。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材19页 练习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1完成P19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P19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