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3 年 1 月第 12 卷 第 2 期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周小惠,丘小维,杨燕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摘要 新工科发展对高职劳动教育改革的要求与现有劳动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突出表现为高职劳动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内容不适用、学生劳动观念不适应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以突出涵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形成“协同育人、三级递进、工学结合”劳动育人模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和力求实现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词 新工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23)02007904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重视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其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重视,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2020 年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
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明确了高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3 为进一步加快落实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给予了具体指导纲领。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成为重要时代课题。新工科是以技术变革为引领,以传统工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强调立足于国际化发展,重视应用实践,注重跨多学科,倡导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突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堂交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技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这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以至引领未来
4、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性、民族特性、理论特质,劳动教育成为新工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劳动教育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高职院校要结合新时代 00 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遵循劳动教育教学规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融合、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升级改革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劳动素养、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提升,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更要重视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4 二、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新
5、要求(一)新工科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劳动教育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新工科发展人才的需求,使劳动教育显得更为迫切,更是职业教育本身亟待补齐的短板。这要求高职院校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制机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在不断反观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和对象性活动的关系中获得的,应该是劳动能力的充分自由、多方面发展。高职院校要根据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劳动教育与新工科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与渗透
6、,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注重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将劳动精神厚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为新97收稿日期 20221010 基金项目 2020 年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新时代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X3720815);2020 年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新工科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PX3720803)。作者简介周小惠,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丘小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杨燕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DOI:10.16070/45-13
7、88/g4s.2023.02.024工科的发展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二)新工科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完善劳动教育新工科背景下,劳动教育俨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这要求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明确高职院校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体,健全劳动教育条件保障机制,完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切实开展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依托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职教特色,优化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的多方资源,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劳动自豪感,进而锤
8、炼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新工科建设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相一致,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开展劳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榜样教学、浸润教育等方面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考核评价建设等方面加以保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科学性。(三)新工科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纠正劳育偏差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发展变革的前沿阵地,科学的、系统的劳动教育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通过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可以
9、纠正唯分数、重智轻德、弃美厌劳、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可以匡正学生中存在的劳动就是受苦的陈旧观念,引导学生摒弃休闲就是不劳动的错误休闲理念,帮助学生厘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抛弃好逸恶劳的享乐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观念;在劳动教育中弘扬艰苦朴素传统精神,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改变毕业生不愿意进工厂,不愿意三班倒,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等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改变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三、新工科发展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新时代以来随着劳动教育的全面展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地位逐渐从被边缘化向中心地位回归,但在新工科的不断发展下,劳动教育的具体落实仍然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10、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忽视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的体系管理不健全、劳动教育内容同质化、劳动观念片面化等问题使劳动教育的地位被弱化、劳动教育效果被淡化,高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师资经费不足等,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机制困境:体系管理不健全首先,一些高职院校还未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未开设劳动教育专业课,或以形式化存在,简单完成劳动任务,缺失对劳动精神、劳动价值的涵养。其次,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大多只重视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设置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如劳动教育安排在专业课中,没有单独的课程设置、开课机制不完整、缺失评估考核体系等,劳动课与专
11、业课、思政课等课程融合性不足,劳动教育的选修课开发不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制定及实施不足。5 最后,劳动教育实施条件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从学生劳动价值观、习惯养成、技能教育、精神素养等多个层面进行多维度教育,需要具备完善的劳动教育工作保障机制、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足合理的实践基地等。然而劳动教育现实条件的不完善,如校企合作推进、师资队伍不足、教育资源开发滞后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形式困境:教育内容同质化高职院校特征决定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度较高,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同质化、劳动教育简单化,劳
12、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往往笼统规划,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层级性,劳动教育内容重复甚至脱离学生实际,如主题班会、实训室 6S、宿舍劳动等,面向全校的学生,难以多元化满足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学生需要。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劳动教育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未设置具体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都是以卫生、清洁等简单劳动为主,局限于校内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价值被窄化,切割了“家校社劳动教育一体化”的有机衔接与连贯纵深6,没有体现出劳动教育的深层次意义,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滞后性,难以达到劳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多措并举、入脑入心的育人初衷,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13、三)高职院校受教育者的认知困境:劳动观念片面化高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由于 00 后高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到位、加之强化劳动教育意识薄弱等,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受到限制,如重理论学习轻劳动实践,重文化教育轻劳动技能教育,使高职劳动教育出现功利化、形式化现象,背离了劳动教育的本质。主要集中体现为:一些 00 后大学生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认识08不全面,例如对从事脑力工作的热烈追求和对体力劳动的不屑甚至反感,毕业之后不愿意进工厂,更不愿意三班倒,宁愿在家“啃老”“躺平”,也不愿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一些学生参加岗位实习、社会实践等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劳动教
14、育学分,使学生被物化为“经济人”“技术人”,脱离了劳动教育育人的本质。7 同时,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关键期的 00 后高职学生,他们心智尚不成熟又缺乏判断,容易受社会风气影响,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例如,崇拜“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荒诞言论,产生利用“网贷”“网络诈骗”“非法传销”获取财富等错误的观念。这些片面的劳动观念和错误的财富观念,阻碍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阻碍了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有所获的自由全面发展。四、新工科发展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之一,正处于“拔节孕穗”关键期的高职学生正是高职育人关键时机。劳动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开展
15、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时代重要课题之一,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所在院校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基础,积极探索并形成“协同育人、三级递进、工学结合”的劳动育人模式。(一)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健全劳动教育机制本课题组结合所在院校积极探索并形成“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老师+实训课老师+企业导师+工勤管理人员”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劳动教育机制。首先,科学设置和开设劳动教育课,以劳动精神为主轴,围绕学生生活劳动、学习劳动及其之间联系,挖掘生活学习中劳动教育资源与要素,形成“生活+劳动教育”“学习+劳动教育”两大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多层次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不断完善劳动教
16、育课程体系。其次,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以课程思政推进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通融合与渗透,形成“通识教育+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的劳动课程体系,将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项目、任务中,结合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要求和劳动素养、劳动意识等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效归纳和整合学科知识点,实现劳动教育的增效提质。同时,积极培养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宿管人员、企业导师等在内的师资队伍,建立校内校外劳动教育专家智库,形成常规化劳动教育实施指导培训体系,创新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劳动教育教材与教学研究活动,把握劳动课程任务群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不断探索和创新指
17、导劳动实践的方法,从而整体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以教师、宿管、辅导员、企业导师等为评价主体,在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等评价内容中,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以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二)构建“三级递进”育人模式,深化劳动教育内容课题组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学阶递进设计,探索形成层级递进的育人模式,从入学到毕业逐步深化劳动教育内容,从日常劳动习惯、劳动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向深层次的劳动精神层级递进,使劳动教育入脑入心。第一级是在入学第一年,以培育劳动精神、
18、态度、习惯和基本知识为主,将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相融合,榜样引领示范。例如,制订“星级文明宿舍”、实训教学等6S 管理标准、劳动标准、考核标准,常态化地进行考核和奖惩,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二级是在学生入学第二年,注重以加强劳动实践能力为主,通过“校内+校外”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开设特色劳动主题教育体验活动,创设“手脑并用,身心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第三级是在毕业期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主。通过“产教融合+毕业实习+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等,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常态化,校企生共研共
19、参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最后,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劳,培养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用所学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三)构建“三级递进”育人模式,深化劳动教育内容课题组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文化营造”全方位强化高职学生的劳动观念、劳模精神和劳动技能,引导师生反思交流,匡正师生的劳动教育理念。一是在课程设计上对“劳动课+专业课+实训课”进行深度融合,多方面多层次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结
20、合学生专业建设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发建设涵盖现代工业和智能制造、艺术手作和非遗文化传承、环境与生活劳动等类别的第一批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共 16 门课程。二是以丰富的“校内+校外”校企实习实践使劳动教育落细落实。将劳动教育量化并纳入第二堂课活动形成清单,纳入年度综合素质考评;践行学校“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例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劳动教育基地、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共建供需对接18就业育人合作项目、实行校企双导师劳动育人制度;通过“五个一”工程(即每学年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每学年参加一次企业实习、每学年参加一次技能竞赛、每学年参加一次“匠心名师大讲堂”、毕业时获得一
21、项职业技能证书),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是强化校园劳动教育和劳动文化营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学校教育理念,组织开展特色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劳动成果展、评选校园劳模之星,大力传播劳动精神、弘扬传统劳动美德、宣传劳模事迹、点赞劳动成果,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五、结语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新工科发展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重视劳动教育,纠正劳育偏差,完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体系,结合院校特点和劳动教育基础,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三全育人”一
22、体化格局。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并形成“协同育人、三级递进、工学结合”的劳动育人模式,使大学生自觉地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养、提高劳动技能、涵养劳动精神、内化工匠精神、传承创新精神。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2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201125(02)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0327(01)4 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J 教育研
23、究,2019(1):2126 5 刘运体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实施困境及优化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7):2327 6 韩天骄,苏德劳动教育的本质解构、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径 基于身体视域 J 现代教育管理,2022(8):4857 7 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2019(3):100104(上接第 62 页)学报,2020(3):1013 6 李如月,傅巧美,黄媛媛,等改良式护理迷你临床评估量表在外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2020(9):16661669 7 NA SJ,JI YG,LEE DH Applicatio
24、n of bloom staxonomy to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real timeonline classes in KoreaJ Korean journal ofmedical education,2021(3):191201 8 贾宝芝,包凤燕阶段性情景模拟考核与 MiniCEX 在骨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78,131 9 温丽,袁松形成性评价干预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实习生教学质量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26):179 10 肖妮,黄沂,李洁华形成性评价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25、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21123 11 LIM YS Students perceptionofformativeassessment as an instructional tool in medicaleducationJ Medical science educator,2019(1):255263 12 WALKE CA,OBETSFEImpactofsimulated patients on physiotherapy studentsskillperformance in cardiorespiratory practice classes:a pilot studyJ Physiotherapy Canada,2020(3):3143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