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的教育支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_徐好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48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的教育支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_徐好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的教育支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_徐好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的教育支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_徐好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月当代教育与文化 第 卷第期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徐好好,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乡村振兴的教育支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徐好好(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业已成为时代要求。由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条件与困境、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探讨,集中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生发展”“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互动”等五个议题展开讨论。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都应当关

2、注并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智慧。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依靠乡村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持,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探索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其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 年 月 日召开了“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一线中小学和公益组织等 家单位的 余人围绕“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生发展”“乡村学校文化建

3、设”“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有效互动”等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分论坛专题报告和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研讨,线上线下共有 余人参与了本次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苏丽蓉主持,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兆璟教授先后致辞。刘仲奎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及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肯定了论坛主题的立场,认为举办“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能够对乡村教育研究、乡村教育政策制定和乡村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王兆璟院长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办学历程与学科发展历程,指出了“向西向下”的办学特

4、色,表达了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意愿。一、新益求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乡村教育实现从非均衡、高速增长转向均衡、高质量发展是本次论坛的集中关切,与会专家在此观点上达成了共识,同时,也从不同层面指出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明确要求。(一)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考虑乡村文化的特殊性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涉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近 年来,党和国家政策一直在强调“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充分表现在乡村教育上,公平问题和质量问题都是乡村教育

5、发展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邬志辉教授在会上指出,乡村家长教育经验少、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低、乡村教育环境刺激弱、乡村儿童健康营养差等多重因素纵横交贯导致“乡村教育质量提升难”,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学DOI:10.13749/62-1202/g4.2023.01.010校特征和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即要考虑乡村学校教育与乡村文化的一致性。他认为最好的乡村教育是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的教育,要让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与学校所代表的科学世界产生关联。因此,课程的在地化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通过把国家课程进行地方化、校本化处理,让学习发生在乡村学生熟悉的、当地的社区和生态环境中,让

6、知识的学习成为改变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力量,从而为乡村振兴播下种子。周晔教授同样认为当前全社会对乡村教育表现出的惯习性、固态化的集体性信心不足,是阻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文化的特殊性正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能够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补充精神之“钙”。乡村教师直接决定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及实现的可能。刘铁芳教授指出,教知识相对容易,教人恰恰是今日乡村教育的难点之所在。它需要乡村教师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素养,更是对乡村少年的真切的爱与责任,以及实践这种爱与责任的有效路径。刘善槐教授从群体特征、素质结构、职业人格来构建乡村教师队伍的三维目标,

7、乡土情怀作为职业人格的首要特征同样体现着对于乡村文化特殊性的关照。(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探明乡村教育的基本精神高质量发展应始终围绕“总体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指向与目标追求是乡村少年的健康成长。刘铁芳教授指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当探明乡村教育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要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文明的打开,创造 爱 与 美 的 多 样 交 往,开 启 乡 村 少 年 的“爱”与“丰富的心灵生活”,描绘出他们“心中有爱意、眼里有希望、成长有方向、生命有力量”群体画像。乡村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质素是基于人性的友爱与关怀、基于天性的审美与趣味、基于承认的信任与激励、基于团队的陪

8、伴与关怀、基于潜能的发掘与引导。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是要重新发现并且将乡村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去对待,当乡村教育可以真正做到基于人性的爱与关怀让乡村少年得以敞开自我、基于儿童天性的美与趣味让乡村少年获得内心的丰富、基于承认的信任与激励唤起儿童的自我肯定与认同、基于团队的陪伴与关怀增进儿童的生命归宿、基于生命潜能的发掘让乡村少年找到生命向前发展的现实道路时,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三)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处理“三对关系”高质量发展是针对数量式发展或高速增长而提出来的,“高质量”决定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式,侧重于特色“强不强”和质量“高不高”的问题。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乡村教育高

9、质量发展,没有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周晔教授的报告指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集发展理念、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为一体,指向优质且公平、提质又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之中要妥善处理好“问题”与“自信”、“传统性”与“现代性”、“特色化”与“共生性”三对关系。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自信源自于乡村教育具有的优势,乡村教育的优秀传统是走向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乡村特色与中国特色是共生模式形成的基础,因此,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直面“问题”,建立“自信”;保持“传统性”,走向“现代化”;保持“特色化”,实现“共生性”。未来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是自信地发展、现代化发展以及共生性发

10、展。(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联动践行凝聚乡村内外力量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合力,确保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丁广泉认为,乡村教育当下面临着教育资源、行政管理与教育理念上的“三重、结构化、非线性”的持续调整,需要各方协调一致搭建一种新的社会资源服务递送体系。教育管理部门则需要基于瓶颈不断探索乡村学校的发展。平凉市教科所原所长曹宁子指出,甘肃省平凉市基于个性化教学探索的村小发展实践正是通过各方资源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平凉市静宁县城川镇大寨小学校长王富贵指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新乡村教育”的实现,基于多方优质资源的互动共享解

11、决当下乡村教育发展问题,从而推动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当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袤的乡村地区时,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就应当由乡村教育来满足,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乡村学生的美好生活力,间接影响民众的美好生活力。二、群策群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探索与会专家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深化对乡村教育各领域研究问题的认识,真正做到以理念指引行为,以研究带动实践,特别是要对乡村教师队伍、乡村学生发展、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有效互动等方面予以关注,因此会议依据以上内容设置六个分论坛,

12、参会学者围绕不同主题展开激烈讨论。(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才能有力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教师担负着塑造时代新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乡村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更加突出。分论坛一、二主要围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展开讨论,其中山西师范大学范晓东、湖南师范大学蔺海沣、江苏大学秦鑫鑫、东北师范大学薛芳芳和白维、华东师范大学刘文萍、西南大学张钰溪、北京理工大学的付苑、西北师范大学高慧敏和杨金香等 位研究者,从实证角度探讨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他们关注到了乡村教

13、师的情绪问题、轮岗交流政策的实施效果、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等现实问题。广西师范大学郑益乐、李护君、宋潇,靖远县启辰公益发展中心常景宇,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张晓文,青岛大学李梦薇,东北师范大学殷美娜,山西师范大学韩保家,渤海大学杨佳宇,西北师范大学刘鑫等 位研究者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与政策展开讨论。他们关注到了乡村教师学习力的提升、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定向师范生培养、公费师范生教育等问题。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汤勇指出,无论是乡村学校,还是课程与课堂教学,其背后的重要支撑就是站在讲台上的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中,应当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善待老师、尊重老师、信任老师、理解老

14、师。为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会者探讨了近年来实施的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政策。例如,特岗教师计划、定向培养计划、全科教师培养等的实施丰富了乡村师资数量;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的实施提升了乡村教师素养。今后可以从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完善乡村教师编制、改革乡村教师评价等方面破除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激发与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吸引力,早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得好”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二)乡村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乡村教育高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长久以来,受到乡村家长教育经验少、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低、乡村教育环境刺激弱、乡村儿童健康营养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城市

15、学生,乡村学生在不同层面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差距。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乡村学生的教育获得,关注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分论坛三围绕“乡村学生发展”展开。郑州大学董永贵、广西师范大学屈雅山、华东师范大学赵文学、天津师范大学张迪、西南大学何佩航以及西北师范大学李晓亮、郭婷、马登堂等名研究者表达了自己的研究发现。研究者们对乡村学生学业失败的情况,包括升学困境、乡村青少年疏离感以及乡村学生的学习质量等问题的分析思考,以教育之思回应和解决社会之问,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探讨乡村教育中与乡村学生有关的基本问题。正如丁广泉所指出的,“儿童的名字叫今天”,关注与研究乡村学生的发展,是立足当

16、下、功在千秋的事情。(三)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乡村教育生发于乡村社会独特的文化场域下,乡土文化为其提供了原初的内涵与特质,受制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乡土文化的优势逐渐被遮蔽,显露出明显的“去乡土化”局面,乡村教育从乡村出发,却在追逐城市教育的步伐中与乡土文化渐行渐远。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打开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讨论空间,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乡土文化和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分论坛四围绕着“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展开讨论。陕西师范大学赵丹分享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五育融合”课程改革,沈阳师范大学丁学森探讨了农村学校在地化课程建设问题,湖北民族大学邹太龙探讨了乡村教师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临夏市南

17、龙镇四家嘴小学校长马娟分享了四家嘴小学质量提升之路,西北师范大学何畔、李华、杨帆分别探讨了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建设的立场、乡村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的困境以及学校教育视角下乡村文化传承路径,陕西师范大学李白雪探讨了在地化教育提升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效能。研究者聚焦于在地化课程、乡土文化的传承、乡村教师对乡土文化传承的作用等核心内容,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将“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化的优势对乡村学校进行相适应的文化建设”这一核心观点呈现出来。学校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通过“以文化人”,重新阐释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植师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激发师生对乡村的原始情感,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18、尤其是有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四)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城镇化背景下逐渐趋于萎缩的乡村学校需要重点关注,乡村学校不会消失,乡村振兴给学校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今天的乡村学校既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诉求,也要满足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分论坛五围绕着“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展开讨论,主要围绕乡村学校高质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进进行。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咀岭小学李向龙、广西师范大学袁梦雪、庆阳第一中学魏婧以及西北师范大学孟松、高瑞荣、李黄喆琴等人从理论反思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探讨了乡村学校教育治理、教育理念、供求关系、“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提升乡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于乡村

19、教学的困境,目前已经呈现出突破教学传统(一师一校或教师短缺)带来的课程失衡,逐渐转向探讨课程的问题。对课程问题的关注,更加集中于对课程资源的利用、课程开发以及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的环节。同时,也对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中“协同”概念的缺席作了关注,乡村学校内部的协同、乡村教师之间的协同、家校社的协同,以及乡村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教育局的协同等,都对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路上“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挑战。面对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难,教学“改而不进”,难以深入推动改革实践的现状,通过良好的治理构建乡村教学质量改进的良性生态、通过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虚拟教研的模式、实践当中推动

20、构建乡村教育各主体的互动关系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五)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有效互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于激发教育服务并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的整体转型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多元联动的协作机制。分论坛六主要围绕着“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有效互动”展开讨论。广西师范大学陆俊良、黄伟伟,东北师范大学毋锶锶,湖南师范大学杜薇,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于晓红,吉林省金珠学校王晓野,西北师范大学王稳东、徐好好、张书敏等位研究者通过理论思辨、实证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1、、乡村教育振兴的战略任务、现代乡贤社会教化的可能、乡村学校乡土文化功能的发挥以及空间正义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进行汇报。研究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能从理论上丰富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的相关研究,为依托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教育发展进行合理辩护,为构建乡村教育新发展阶段提供坚实依据。高质量发展一词起源于经济学,当把它迁移到教育领域来,需要围绕学习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五个维度展开研究,且需要构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其中包含国家政策提供支持、地方政府重视并引导落实、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协同互动,为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探索与尝试。三、众擎易举:乡村教育高质

22、量发展的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作用的实践探索。“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专家都对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围绕“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这一现实议题,湖南师范大学容中逵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郭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赵丹教授、甘肃省岷县教育局副局长李鑫、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朱润东展开对话与讨论。容中逵认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包含数量和质量上的高质量发展、层级和类别上的高质量发展、条件和要素上的高质量发展、功能和作用上的高质量发展。面对乡村教育呈现出的“三无”(无学校、无学生、无老师

23、)、“三缺失”(顶层设计缺失、特色凝练缺失、专家引领缺失)和“三乏力”(师资质量持续提升乏力、课程教学成效持续提升乏力、组织管理高效运行乏力)的现实困境,想要促使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确保乡村教育有一定数量的学校,确保有师可教、确保有序可施、确保家庭有责共当。郭炯教授主要表达了通过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观点。她认为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着重关注条件和要素。其中,条件是指从资源均衡配置的维度来发挥技术的作用,要素是指技术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技术促进乡村学生的学业质量提升。通过回顾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明确了当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即应用结构相对松散,顶层

24、设计不足,适应性相对较弱,持久参与的动力不足,个性化或精准化方面存在问题。想要对以上方面实现突破,则需要汇聚优秀教师,在线开放辅导,搭建云端学校,汇聚数字资源等。赵丹教授从对二十大报告的解读中充分肯定了乡村教育的作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破解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公平优质教育落实的举措。同时,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乡土文化传承、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乡村人力资本、打好乡村人力资本底色同样具有关键作用。乡村学校会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行示范者,即使当前一段时间还在资源配置、师资建设、育人过程全面性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境,仍然可以相信,通过优化办学理念和布局、提升县级政府负担财政的能力、转变发展方式促

25、进学校融入乡村社会文化的空间、关注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组织等可以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可以从提升乡村人口素质、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维度推动乡村振兴,李鑫局长从完备的乡村教育体系、规范达标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以及群众对乡村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满意度五个方面理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同时指出,站在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主要在于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乡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加强乡村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不断优化乡村学校的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朱润东校长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

26、展理解为乡村教育具备“生命气息”,教师是有激情的,学生是有朝气的,能够人性化的去实施开发出来的课程,校园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课程和活动的设计体现综合性、动态性和生成性。乡村学校应当担负起价值引领、示范的责任,通过学校对学校周围的村民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直面问题与挑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意味着城乡关系的重新调整,城乡间教育发展也将经历新的历史阶段,通过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已是学术界的共识,让中华文脉通过乡村教育得以延续,通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尽早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每一位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面前的重大命题,需要每一位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的不懈努力。(责任编辑张永祥校对水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