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_周利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21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_周利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_周利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_周利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第25卷第2期2 0 2 3 年 3 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周利平1,左缘缘1,苏红2(1 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 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收稿日期:2022 11 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家庭农场耕地生态保护行为:形成机理、福利效应与政策模拟”(编号:7226401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家庭农场耕

2、地生态保护行为”(编号:22YJA79009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五大振兴”耦合协调水平:测度、障碍因子诊断及提升路径研究”(编号:JJ21109);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井冈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提升路径的研究(编号:202210410229)。第一作者:周利平(1975),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E mail:zlp168198 163com。摘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改进 CITIC 熵权法计算组合权重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 基尼

3、系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中国 29 个省市区乡村振兴内部五大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地区差异性来源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从动态演变轨迹看,总体上耦合度、协调发展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因受低协调发展水平指数制约,呈现“高耦合度低协调发展水平指数低耦合协调度”的特点,协调类型从长期的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跨越,但距离优质协调仍有较大差距,且存在“中高西低,东部居中”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地区差异性来源看,总体基尼系数有所降低,但降幅和降速较小,东西部地区内的非均衡性高于东北和中部地区,西部与东、中和东北地区间的差异显著高于非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

4、超变密度和地区内差距次之。(3)从障碍因子看,各子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大多数省份排名前五的障碍因子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乡镇文化站个数、设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个数和农村燃气普及率。据此,提出促进乡村振兴内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动态演进;地区差异性;障碍因子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6927(2023)02 0001 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DOI 号:10 13320/j cnki jauhe 2023 0014“乡村

5、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乡村发展卓有成效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所以促进乡村繁荣兴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此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新时期城乡主要矛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的统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因此,科学评价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揭示耦合协调度的时

6、空动态演变规律和地区差异性成因,探究制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对于加快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内部耦合和外部耦合 2 个方面。在内部耦合协调方面,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乡村振兴内部各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展开研究。学者以乡村振兴“20 字方针”为依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协整检验和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方法,对乡村振兴内部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协整关系进行探究:牛文浩等研究发现耦合协调发展指数偏低,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并且人均 GDP 是影响区域

7、间协调度空间分异性的关键因素 3;陈国生等证明乡村振兴内部子系统存在长期协整均衡关系,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向交互效应 4;蒋正云等基于时空视角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系统中经济、社会、生态之间耦合协调情况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各系统间长期保持高耦合状态,并存在向更高水平耦合类型跨越趋势,同时还发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成为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5。在外部耦合协调方面,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和新型工业化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探讨。第一,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

8、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空间马尔可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动态演变轨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类型向更高阶段跨越,并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距不断缩小 6 8;同时,徐维祥等还发现政府驱动和产业驱动对协调度呈正相关关系,投资驱动、人口驱动、收入驱动和消费驱动与协调度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6;周佳宁等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财政支出、金融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都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重要影响 9;涂丽等认为城镇化总体上会对乡村发展水平起正向作用,但根据地区差异会产生不

9、同的影响效应 10。第二,在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发展探究方面。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均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类型向更高等级转变 11 14。第三,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发展探讨方面。丁翠翠等对乡村振兴、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虽协调类型不断向好发展,但距离优质协调仍存在差距 15;同时,陈国生等还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均衡关系,乡村振兴和新型工业化相互存在正向溢出效应 16。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可知,许多学者就乡村振兴内外部耦合协调做了大量研究,为后续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揭

10、示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化轨迹奠定基础。然而,现有文献围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新型工业化等外部系统展开耦合协调性研究较多,而对内部耦合情况重视程度不够,并且侧重于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浅显的描述性分析,缺少对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演变规律进行探讨,更缺乏对内部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性及来源、障碍因子进行深入探究。基于此,在利用改进 CITIC 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 20102019 年中国29 个省市区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 Dagum 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性来源和障碍因子,并提出优化提升策略,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

11、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进而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一、指标构建与研究方法(一)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借鉴学者研究成果 6,17 20,选择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 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表 1)。乡村振兴战略“20 字方针”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对乡村经济、生态、文明、治理、民生等方面提出更高水平的期望,有利于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完成,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其中,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12、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2第 2 期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兴的环境基础,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民生目标 21,促进乡村振兴内部五大系统协调发展,有助于为乡村发展提质增效,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表 1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总系统子系统指标测算方法单位属性权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A)A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万吨正向0 359 0A2 农村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机械总动力/乡村人口千瓦/人正向0 223 9A3 农村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乡村人口元/人正向0 192 6

13、A4 乡村生产效益第一产业产值/乡村人口元/人正向0 224 5生态宜居(B)B1 农村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正向0 308 8B2 每公顷化肥施用量农用化肥施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千克/公顷负向0 122 1B3 每公顷农药施用量农药施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千克/公顷负向0 045 7B4 农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乡村人口平方米/人正向0 523 3乡风文明(C)C1 农民受教育程度文盲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负向0 149 0C2 乡镇文化站个数乡镇文化站个数个正向0 474 3C3 文化娱乐活动的可及性农村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与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值%正向0

14、 093 7C4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正向0 283 0治理有效(D)D1 设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个数设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个数个正向0 618 8D2 设卫生室的村数占行政村数比重设置卫生室的村/行政村总数%正向0 125 8D3 农村人口老龄化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负向0 130 9D4 城乡一体化治理程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倍负向0 124 4生活富裕(E)E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负向0 157 6E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正向0 269 4E3 城乡居民收入比

15、城市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倍负向0 123 9E4 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用气人口/农村常住人口%正向0 449 2(二)研究方法1 指标权重确定。考虑到单一赋权法误差较大和主观确权存在人为因素干扰,所以运用客观赋权法计算组合权重,主要借鉴学者傅为忠等 22的改进 CITIC 熵权法测算组合权重,此方法不仅兼顾指标数据间的辨别性、冲突性(相关性)和对比强度,而且反映指标数据间的离散程度;同时,较之于改进前,已做如下调整:第一,用标准差系数代替标准差来测量,便于直接衡量指标的辨别性;第二,用(1|rij|)代替(1 rij)进行计算,能够有效消除正负号的影响,利于直接度量指标间的冲突性。(1)数据标

16、准化处理。各指标由于计量单位和正负方向属性不统一,所以为消除量纲影响,将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为避免熵权计算时,出现取对数无意义的情况,借鉴学者陈国生等 16的数据处理办法,对数据进行非负平移,即所有数据统一加上 0.01,具体做法如下:正向指标:Xtij=Xtij min(Xij)/max(Xij)min(Xij)+0 01(1)负向指标:Xtij=max(Xij)Xtij/max(Xtij)min(Xij)+0 01(2)式(1)(2)中,Xtij、Xtij分别表示 t 时期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的标准化后数值和原始数据,max(Xij)、min(Xij)

17、分别表示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1,2,k 表示年份,i=1,2,m 表示子系统,j=1,2,n 表示具体指标,经过非负平移后标准化数值在 0 01,1 01 之间。(2)运用改进 CITIC 计算权重 W1ij。改进 CITIC 法是通过评价指标间的冲突性3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和对比强度来衡量指标的客观权重,具体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根据改进 CITIC 法计算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的信息量Cij=ijXijkt=1(1|rij|)(3)式(3)中 ij、Xij分别表示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的标准差和平均值,rij表示第 i

18、 个指标与第 j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值。第二步:计算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权重 w1ijW1ij=Cij/nj=1Cij(4)(3)运用熵值法计算权重 W2ij第一步:计算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的熵值Pij=Xtij/kt=1Xtij(5)eij=1/ln(k)kt=1PijlnPij(6)第二步:计算第 i 个子系统第 j 个指标权重 W2ijW2ij=1 eij/nj=1(1 eij)(7)(4)运用改进 CITIC 熵权法计算组合权重 WijWij=0 5W1ij+0 5W2ij(8)2 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一词最早来源于物理学中概念,指 2 个或 2 个及以上系统之间

19、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本研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乡村振兴内部 5 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计算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Ui=nj=1WijXtij(9)第二步:计算各子系统间耦合度C=U1U2U3U4U5U1+U2+U3+U4+U55515(10)在(10)式中,C 表示乡村振兴内部 5 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度,U1、U2、U3、U4、U5分别表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取值在 0,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系统间耦合程度越好;同时,为直观反映耦合度等级水平,借鉴学者刘鹏凌等 23研究,对耦合度等级类型进行

20、划分(见表 2)。第三步:计算各子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指数T=15(U1+U2+U3+U4+U5)(11)第四步:计算各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D=CT(12)耦合协调度 D 取值在 0,1,越接近于 1,说明耦合协调程度越好,反之亦然;同时,为更加清楚反映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程度,对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进行细致划分(见表 2)。表 2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标准指标名称区间范围状态耦合度 C0 0C0 3低水平耦合0 3 C0 5拮抗状态0 5 C0 8磨合状态0 8 C1 0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 D0 0D0 1极度失调0 1 D0 2严重失调0 2 D0 3中度失调0 3 D0 4轻度失调失调 0 0

21、,0 40 4 D0 5濒临失调0 5 D0 6勉强协调过渡(0 4,0 60 6 D0 7初级协调0 7 D0 8中级协调0 8 D0 9良好协调0 9 D1 0优质协调协调(0 6,13 Dagum 基尼系数。运用 Dagum 基尼系数能够深入刻画乡村振兴内部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地区间和地区内差异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挖掘空间非均衡性的成因。相较于传统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算法,此方法具有如下边际改进之处:第一,它能够在反映经济变量总体不平等状况的基础上,对地区差异来源进行细致分解,拓宽实证研究的深度;第二,它考虑样本间交叉重叠的情况,所以在处理非均衡性、组间突变因素和数据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利于提

22、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具体计算过程借鉴学者许庆等 24研究:第一步:计算总体基尼系数 GG=kj=1kh=1nii=1nhr=1|yji yhy|/2n2y(13)在进行基尼系数分解之前,需要对乡村振兴内部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值进行排序,y1yhyjyk;同时,总体基尼系数G 可分解为3 部4第 2 期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分,即地区内差异贡献值 Gw、地区间差异贡献值Gnb和超变密度贡献值 Gt,满足 G=GW+Gnb+Gt。第二步:计算子群内基尼系数 Gjj及区域内差异贡献值 GWGjj=nji=1njr=1|yjr yji|/2n2jyj(14)GW=kj=

23、1Gjjpjsj(15)第三步:计算子群间基尼系数 Gjh及区域间差异贡献值 GnbGjh=nji=1nhr=1|yji yhr|/njnh(yj+yh)(16)Gnb=kj=2j1h=1Gjh(pjsh+phsj)Djh(17)Djh=(djh pjh)/(djh+pjh)(18)djh=0dFj(y)y0(y x)dFh(x)(19)pjh=0dFh(y)y0(y x)dFj(x)(20)第四步:计算超变密度贡献值 GtGt=kj=2j1h=1Gjh(pjsh+phsj)(1 Djh)(21)在(13)(21)式中,pj=nj/n,sj=njyj/n y,ph=nh/n,sh=nhyh/n

24、 y,k=4 表示全国四大地区,n=29表示所有省份数,nj、nh表示 j(h)地区中省份个数,y 表示所有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均值,yji、yhr为第 j(h)组内对应省份 i(r)的乡村振兴内部子系统耦合协调度,yji、yjr表示 j 地区中 i(r)省份的耦合协调度,yj、yh表示 j(h)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值,Djh表示 j、h 地区间耦合协调度的相对影响,djh为 j 和 h 区域间耦合协调度的差值,pjh为超变一阶矩,Fj、Fh为累计密度分布函数,Dagum 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说明区域内(间)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越大,非均质性越突出。4 障碍度模型。借助障碍度模型探究制约乡村振兴内

25、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障碍度的大小可以直观反映各维度(指标)对耦合协调度阻碍性的强弱,数值越大,说明障碍性越强,数值越小,表明阻碍性越弱。借鉴学者吴儒练等研究 25,具体计算公式如下:Otij=(1 01 Xtij)Wij/nj=1(1 01 Xtij)Wij 100%(22)在(22)式中,Otij表示 t 时期第 i 个子系统第 j个指标的障碍度,(1 01 Xtij)表示最优值与标准化后数值的偏差程度,Wij表示第 i 个子系统第 j个指标的组合权重。(三)数据来源基于 20102019 年中国 29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因西藏和青海缺失数据较多,剔除西藏和青海,不包括港澳台

26、地区),探究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地区差异性及来源和障碍因素,所有数据都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二、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异质性分析(一)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异质性分析经过计算 20102019 年乡村振兴内部各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指标的均值,来考察耦合度、协调发展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特征。由表 3 可知,从总体上看,耦合度、协调发展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并

27、且长期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说明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较强,然而,虽然协调发展水平指数逐年递增,但其增长幅度较小,与耦合度数值相差较大,所以严重制约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发展,从而使得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具体来看,从20102017 年长期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可能受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作用的影响,从 2018 年开始进入初级协调阶段,虽存在向更高协调等级类型跃升态势,但距离优质协调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而言,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高耦合度低协调发展水平指数低耦合协调度”的特征,这与学者袁久和等 26研究结论大致相同。5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表 320102019 年耦合协调

28、发展指标均值时序演化趋势年份耦合度类型协调发展水平指数耦合协调度类型20100 909 9高水平耦合0 307 40 526 5勉强协调20110 918 9高水平耦合0 318 80 539 0勉强协调20120 921 3高水平耦合0 329 20 548 3勉强协调20130 910 9高水平耦合0 357 30 568 4勉强协调20140 917 4高水平耦合0 371 30 581 4勉强协调20150 920 5高水平耦合0 378 50 587 7勉强协调20160 920 0高水平耦合0 384 40 592 5勉强协调20170 933 0高水平耦合0 387 60 599

29、 4勉强协调20180 935 0高水平耦合0 393 80 605 1初级协调20190 937 3高水平耦合0 409 00 617 6初级协调(二)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分析在分析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于篇幅有限,将主要考察 2010 年、2013 年、2016 年和 2019 年全国四大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动态演化轨迹。从总体上看(表 4),绝大多数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都呈现递增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使得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状态的省份逐渐减少,位于初级协调阶段的省份不断增多,但

30、处于中级协调状态的省份只有江苏,说明各地区协调发展类型存在向更高阶段跨越态势,但距离优质协调仍有较大差距。表 4各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排名区域省市区2010 年2013 年2016 年2019 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东部北京0 544 1120 534 6220 512 8280 518 728天津0 526 3170 544 8210 565 6210 582 021河北0 584 750 613 260 641 980 674 04山东0 568 860 602 890 643 070 660 18江苏0 652 910 684

31、710 703 910 719 01上海0 527 1160 519 8230 556 0220 493 129浙江0 541 3130 559 7180 572 6200 599 419福建0 589 730 648 420 664 220 685 13广东0 541 0140 575 2150 590 0160 637 015海南0 494 0230 605 170 611 2100 653 310均值0 557 0I0 588 80 606 10 622 2东北辽宁0 550 4110 583 6130 603 8140 611 918吉林0 525 5180 550 0200 573

32、4190 612 217黑龙江0 587 640 627 440 649 440 667 86均值0 554 50 587 00 608 90 630 6中部山西0 510 4210 569 0160 585 2170 597 320河南0 600 420 632 530 658 830 686 32湖北0 520 9200 568 1170 608 4110 640 913湖南0 557 380 597 7100 647 960 669 95安徽0 556 890 619 350 648 850 660 57江西0 564 070 586 4120 606 4130 642 812均值0 5

33、51 60 595 5I0 625 9I0 649 6I6第 2 期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续表区域省市区2010 年2013 年2016 年2019 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排名西部广西0 499 6220 558 4190 577 2180 645 111重庆0 454 1250 509 9250 540 0230 572 022四川0 552 0100 596 9110 628 390 655 99贵州0 410 7290 470 5280 526 6260 565 923云南0 420 5270 484

34、2270 527 2250 565 524陕西0 487 8240 458 0290 477 3290 530 027甘肃0 415 0280 494 6260 519 4270 543 726内蒙古0 532 0150 603 880 608 2120 639 114宁夏0 431 9260 510 4240 535 5240 546 925新疆0 522 9190 575 9140 600 6150 633 816均值0 472 70 526 30 554 00 589 8全国均值0 526 50 568 40 592 50 617 6注:I IV 表示在同时期中四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数值排

35、名情况。从东部地区看,耦合协调度均值虽逐年递增,但排名由第一降至第三,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在逐渐减弱,同时,处于濒临失调状态的省份较少,仅有 2010 年的海南和 2019 年的上海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余大多省份都处于勉强和初级协调阶段,只有江苏省从 2016 年开始进入中级协调阶段,其协调程度最好,长期排名第一,协调度类型起点较高;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浙江省长期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河北、山东、福建和广东省均从最初的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上海市从长期的勉强协调跌落至濒临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水平存在下降态势,海南省由濒临失调上升为初级协调阶段,可见,河北、山东、福建、江苏、广东和海南省协调度存在向

36、更高协调阶段跨越趋势,北京、天津和浙江协调状态稳定,而上海协调状况变差。从东北地区看,耦合协调度均值也在不断增长,除2013 年排名有所波动外,长期位于第二,整体排名相对稳定,并且协调类型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其中,黑龙江最早进入初级协调状态。从中部地区看,耦合协调度均值依旧逐年增加,排名由第三升至第一,且长期居于第一,其中,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省协调状态由勉强向初级过渡,山西和河南省分别长期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这两省协调状态较为稳定。从西部地区看,耦合协调度均值也在不断上升,但其排名长期位于第四,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差,2010 年、2013 年处于濒临失调状态的省份较多,然而,

37、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的省份逐渐减少直至彻底消失,整体上协调状态存在向好发展态势,其中,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协调状态由濒临逐渐向勉强阶段过渡,广西由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而内蒙古、四川和新疆从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阶段跨越。总体来说,大多数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存在向更高协调类型跨越趋势,但区域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呈现“中高西低,东部居中”的特征。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中部地区自然资源和能源较为丰富,且重视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农业是中部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种植,所以其农业基础深厚,乡村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既是全国的工业

38、基地,也是商品粮主产区,其凭借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优势,能够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从而使得其农业发展水平较好。东部地区虽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较快,但对第一产业依赖性较低,主要依靠轻工制造业发展,自然资源供给不足,所以乡村协调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可能受气候环境、地理位置、自然灾害、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耦合协调水平较差。因此,应着力把握各区域发展的独特性,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规划,缩小地区间乡村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三、乡

39、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性及分解在揭示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时空动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运用 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进一步深入探究乡村振兴内部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性及其成因。7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一)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基尼系数变化趋势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法揭示 20102019 年中国29 个省市区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基尼系数变化特征。从整体上看(表 5,图 1),总体基尼系数呈现“W 型”波动趋势,在20102014 年呈现持续递减态势,从0.059 6 下降至0.050 0,年均下降率约为 4.3%;但从 20142017 年出现

40、先上升下降上升的小范围波动;而从2017 年开始又继续逐年递减,年均降速约为2.55%;虽然相较于2010 年,总体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降速较为缓慢,速率存在递减趋势,说明全国总体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强化。表 520102019 年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基尼系数及分解结果年份总体基尼系数地区内差距地区间差距超变密度贡献值贡献率/%贡献值贡献率/%贡献值贡献率/%20100 059 60 013 121 960 036 360 960 010 217 0820110 057 00 012 221 330 036 664 130 008 314 5420120 056 00 012 3

41、21 870 035 663 520 008 214 6120130 053 40 013 124 560 026 950 280 013 425 1720140 050 00 011 522 950 028 156 240 010 420 8120150 052 20 012 423 780 028 554 570 011 321 6520160 050 90 012 624 790 025 650 270 012 724 9420170 053 60 014 126 390 021 540 170 017 933 4520180 052 40 014 026 740 019 036 240

42、 019 437 0120190 050 90 013 526 600 019 838 930 017 634 47均值0 053 60 012 924 100 027 851 530 012 924 37(二)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基尼系数演化趋势1 地区内基尼系数演化趋势。将清晰描绘全国四大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的基尼系数变化轨迹。从地区内差异来看,四大地区基尼系数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西部(0.050 3)东部(0.049 0)东北(0.025 3)中部(0.024 2)(表6,图 1),可见,东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非均衡性更突出,区域内部差异性较为显著,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非均

43、质性较小,耦合协调水平的均衡性相对较好;同时,东西部地区基尼系数波动起伏较大,分别在 0.03,0.07和 0.04,0.07区间内波动,而东北和中部地区波动幅度较小,主要在 0.02,0.03 范围内波动;除东部地区外,其余地区相较于 2010 年的基尼系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2 地区间基尼系数演化趋势。将进一步刻画区域间耦合协调度的基尼系数演化规律。从总体上看,东 中和东 东北地区间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东 西、中 西和西 东北地区存在波动下降态势,而中 东北地区相对稳定(表 6,图 2),其中,相较于 2010 年基尼系数值来说,西 东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中 西和东 西地区次之,中

44、 东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小,而东 东北和东 中地区出现小幅度提升,说明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同时,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值依东 西(0.070 6)、中 西(0.067 3)、西 东北(0.061 5)、东 中(0.041 4)、东 东北(0.041 3)和中 东北(0.029 0)而递减,说明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东北地区间的差异程度明显高于东、中、东北地区间的差异。表 620102019 年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内和地区间基尼系数结果年份地区内基尼系数地区间基尼系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 中东 西东 东北中 西中 东北西 东北20100 040 40 029 20 060 10 024 90 03

45、7 20 086 20 034 20 081 00 029 30 081 920110 032 90 026 30 061 50 023 10 032 70 086 10 030 70 079 60 026 70 077 020120 035 80 024 70 058 70 029 00 031 70 083 70 036 10 075 20 030 00 072 020130 047 30 022 60 054 10 029 30 039 00 069 70 041 20 067 00 028 50 064 720140 041 00 023 20 046 40 027 10 036 50

46、 065 70 036 20 068 00 028 30 061 420150 049 40 024 10 045 40 025 70 043 60 063 90 041 10 069 50 028 70 060 920160 051 00 023 70 045 20 027 70 042 90 062 10 042 20 064 50 029 00 055 720170 065 10 020 80 045 60 022 10 052 20 063 70 052 20 059 00 029 00 048 020180 064 60 023 40 043 60 024 60 050 50 063

47、 40 050 40 054 80 031 50 046 320190 062 00 023 50 042 60 019 70 048 00 061 90 048 60 054 20 028 60 047 2均值0 049 00 024 20 050 30 025 30 041 40 070 60 041 30 067 30 029 00 061 58第 2 期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障碍度诊断图 120102019 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 220102019 年四大地区间基尼系数演变趋势(三)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距来源分解将对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基尼系数贡

48、献率进行细致分解,并进一步深入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性及来源。由表 5 和图 3 可知,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非均衡性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超变密度和地区内差距次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地区间差异贡献率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从 2010 年的 60.96%下降至2019 年的38.93%,可见,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然而,地区内差距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超变密度贡献率提升幅度较大,从 2010 年的 17.08%上升至2019 年的 34.47%,提升速度较快;同时,地区内差距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呈现“W 型”波动趋势,而地区间差异贡献率存在“M 型

49、”波动态势。图 320102019 年地区差异来源贡献率变动趋势总的来说,相较于初始数值,总体基尼系数存在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较小,降速较为缓慢,说明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东西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非均质性更突出,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差异性较小;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东北地区的非均衡性显著高于非西部地区间的差异;虽然区域异质性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但随着时间的转移,地区间差距贡献率大幅度下降,而超变密度和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在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时,不仅要着力缩小地区间乡村协调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重视区域内部乡村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内外兼顾,双管齐下,

50、齐头并进,从而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四、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诊断在揭示乡村振兴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和地区差异性及来源的基础上,将运用障碍度模型,并基于时空双重视角进一步探究各维度和具体指标对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障碍性程度。(一)各子系统障碍度的时序演化分析从时间维度来看,由表 7 可知,20102019年各子系统障碍度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态宜居(22.47%)产业兴旺(21.67%)生活富裕(19.48%)治理有效(18.67%)乡风文明(17.71%),其中,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子系统的障碍度超过 20%,说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强化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