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我学会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练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学会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回顾谈话,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展示了自己最拿手的本领,除了这个本领外,你还会做些什么呢?回忆一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也可以是在学校里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学哪种本领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正因为学本领时有困难,有趣,有教训,有启示,所以我们才如此难忘。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学本领的事。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快速想一想,列一列:从小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本领?2.选择其中一样,忆一忆,写一写:要把由不会到学
2、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范文引路,点拨指导1.出示范文。我学会游泳啦我不会游泳,但我想学会游泳。今年夏天,我让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游泳训练班。我们先学“闷水”,就是深深地吸一口气,把头埋进水里,等憋不住气的时候再把头抬起来,看谁在水里保持的时间最长。刚开始的时候,我不习惯,闷的时间很短,还常被水呛着,但我坚持练习,三四天后就学会了“闷水”。接着就是学“蹬腿”。老师让我们手扒着栏杆把身体漂起来,两腿在水中不停地来回蹬动。后来我们又学习“划水”和“漂”,这两项动作非常重要。我原想漂浮肯 定很简单,不就是把四肢展开嘛小菜一碟!可是做了以后才知道,学漂浮可难啦。这不,手伸展开了,
3、脚却像粘在水底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索性用力一蹬, 这可好,四肢是伸展开了,可是整个人立刻就沉到水里去,这时我的手和脚就乱动,水把我呛得够苦的!老师要我在水里别乱动,注意身体的平衡,可我练了好久也 不会,我失望极了,真想不练了。可现在放弃多可惜呀,前面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和差不多大,有的甚至比我小,游得都很不错,他们都能学 会,为什么我不能学会呢?我一定要学会!在水里,我一边思考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一边反复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星期的苦练,我终于学会了漂浮。 现在,我只要把手一伸,就能轻松地浮在水面上。我终于会游泳了,一开始只能游一米,后来变成了二米、三米终于,我可以
4、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地穿梭了,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我学会游泳啦,我学会游泳啦!”我完全忘了呛水时的痛苦,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其实,学游泳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只要有胆量和耐心就能成功。2.感悟方法。小作者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的心情如何?他是怎样坚持的?成功后心情又如何?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四、学生构思,自主习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找出例文的优缺点,并且提出修改的方向,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一、交流内容要求学生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写的内容。二、自查自改要求:读:句子是否通顺。查: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对了没有。想: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小
5、组评议1.小组互阅交流。2.在你欣赏的作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3.小组推荐一篇交流。四、共同修改1.优秀习作欣赏与点评。评议要点:一是学本领的过程是否具体,别人看了是否能够了解本领是怎么学会的;二是文章是否有真情实感;三是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教师宣读优秀习作,选取各具特色的习作片断(语言、细节、开头、结尾等)引导学生欣赏点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思路。3.评议后师生有针对性地共同修改习作。4.誊写作文,做到字迹工整。5.课堂小结。句段赏析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连用动词,把“我”擦玻璃的动作写得准确而详细。优秀习作范文:我学会了擦玻璃星期天,我做
6、完了作业,爸爸妈妈外出还没回来。我想:爸爸妈妈平时上班那么累,星期天应该让他们多休息,我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应帮他们多做些家务活。可做什么好呢?我看了看四周,对,擦玻璃。一打定主意,我就马上打了一盆清水,拿了一块抹布,又搬了一把椅子。我先浸湿抹布,使劲拧了一下,就拿着湿布小心地爬上椅子,踮着脚,仰着头,伸长胳膊先把窗框四周的尘土擦掉,然后自上而下地擦着玻璃。擦了几下后,我觉得还挺干净,过了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干了,一看,糟糕,玻璃变花脸啦,多脏呀!看到窗框的犄角也和了泥。原来,窗框上的尘土被湿布带到玻璃上去了。怎么办呢?我连忙跳下椅子,把脏抹布用清水洗干净,又爬上椅子,像刚才那样把窗框和玻璃又反
7、复地擦了几遍。这样,玻璃就干净多了,但是还不够明亮。怎样才能把玻璃擦得明亮呢?我突然想起,以前见过妈妈用报纸擦玻璃,对,找几张报纸一定能把玻璃擦干净。这时,我的脖子、胳膊都觉得有点累,但我想,一定要坚持到底。我用废报纸使劲反复地擦。呵,玻璃越擦越干净,越擦越明亮。阳光照在玻璃上,看上去特别耀眼,映着屋子更加亮堂了。我望着擦得干净而又明亮的玻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理活动,想到方法。事情的经过写得很具体,突出了重点。结尾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总评:作者非常细致地写了自己第一次擦玻璃的劳动过程,开始怎样自信,后来怎样遭遇挫折,最终怎样发现成功的办法,把这些都一一写来,曲折而又充实。整个劳动过程不是一帆
8、风顺的,文章的情节也就随之有了波澜起伏。作者之所以写得这样成功,与他善于观察和体验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擦玻璃这样一件挺平常的事,就不会写得如此细致了。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请以“过客”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过客往往有许多人总会在记忆中湮灭,假若人生可以重来,那是否可以选择曾经?然而人生没有假如,许多人与物终将会在记忆中忘却。独走竹道,其也悲凉。总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为梦想踏上学习的道路,行行色色的人在学校中相聚,相遇、相知,以至相散,有的会成为知己,有的则会成
9、为朋友,然而最多的却是相散后成为过客。人走茶凉,难留其温。太多的太多,无尽的记忆时常会在眼前浮现。我以为抓住了记忆就不会忘却,可是我错了,我不知道记忆也会消散。记忆消散,那么许多人是否也会随之消散?我时常这样反问自己,可我看到的是太多的空洞。我时常担心自己会忘掉某些人,我怕我会成为过客,我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我很迷茫,也很疑惑,更多的或许是不愿吧!生而无奈,然而不易。人一生中会遇见许多人,往往真正在乎自己的也就那么几个,这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总会在自己危难时帮自己度过,因此记忆也总选择记住朋友,所以它并不会因为时间而忘却。朋友曾经和朋友聊天,他说和小学同学相遇,可却无话对他说去说,感觉关
10、系淡了吧,最终也就成了过客。我总是在想,人生就像演戏,我们用不同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人,形行色色的人也就让我们有了多样的心态,而此过程中充满了欺骗和伪善,真正的友情却少之又少。人一生中拥有几个真心朋友也就无憾了。但人生中太多的谎言,太多的无奈却终将会吧大多的人变为过客,或许人生最悲的事也就莫过于此吧!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如宇宙天际,地月旋转,彗星擦肩。真正朋友就如地月旋转,长久相伴。人生过客就如彗星擦肩,一转即逝。然而人生大多却如彗星,擦肩而过。曾经无知以为人生虽有过客,但却少之又少。然则物极必反,慢慢地才看清世界,才逐渐明白自己不过是大千世界中万千过客的一员罢了!人生亦凉,其也悲凉,流星易逝,恍若过
11、客。【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明确“过客”这个词语的表层义和可以引申的意义,“过客”是过路之人,表明是短时间停留的人,那也可能指不重要的人或生活方式,由此展开联想,立意要积极昂扬,应该立足短暂的人生也要活出意义来;生命不能永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生命(人生)的意义(价值)取决于爱(行为)和影响(作用、能量等)这样立意比较好,或者从生命短暂,立意不要计较蜗角虚名,应活出自我来也可以。也可以添加语素或句子来拓宽立意,如:即使是“过客”,也不能只是“做客”。点睛: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肩膀。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
12、,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改变自己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审题思路: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
13、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步入高中,已是秋天。在这样的时节,我们会想起那些曾经的秋天。“秋天”,也许并不仅仅是一个过往的季节,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段生活。秋天是丰富多彩的,它有霜花,有萧索,有凄楚;也有硕果,有繁华,有喜悦请以“那个秋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那个秋天记得那个深秋,天气已经转为寒冷了。
14、落叶开始增多,黄的、绿的、红的洋洋洒洒落满一地,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那天,阴雨绵绵,我和阿姨在超市里逛着,这边看看,那边瞧瞧。突然,我开始关注起一个小男孩来,他的脸上充满着童真,茫然的眼神里流露出些许无助。这个本应沐浴在父母关爱中的男孩刹那间牵动了我的思绪。正当我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他时,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了。他在拥挤的人群中四处张望着,我想,他是在找妈妈吗?但事实证明:不是。他先环顾四周,确认四周没人看他,然后,把那稚嫩的小手伸进了一个妇女的包里,熟练地拿出钱包,然后藏进自己的口袋,消失在人海中。在一瞬间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神不知鬼不觉,分明是个“惯偷”!我疑惑了,心头也为之一颤
15、,这是那活泼可爱的男孩的本质吗?不敢再想象了,觉得好可怕,我想说出来,但那时我的嘴就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什么都说不出来。但好奇心让我再次用目光去搜寻他。他,果然又出现了,这次盯住了一个年轻男子,那个男子个子很高,不算瘦,看样子也不富有。他似乎没有察觉到小孩的存在,专注地看着货架上的商品。小孩的手再次伸进了男子的口袋,男子似乎有感觉了,大吼一声:“你在干什么?”男孩没有我想象人那样惊慌,反倒气定神闲地说:“叔叔,可以帮我拿下那个玩具赛车吗?”“噢!”他帮他拿了下来。“谢谢!”男孩笑了。看似那么的无邪,我不由地冷汗直冒。突然间,我觉得我是自私的,自私到我不敢说出真相,我甚至觉得我是他的同谋,罪恶感
16、遍布全身。我几乎是奔跑着冲出了超市,风依旧吹在脸上,但雨似乎更大了。天,似乎也在为这件事忿忿不平。从此,秋,我不再喜爱了。虽然它用金黄诠释了丰收,用寥阔萌生了诗情,但我始终缺乏面对的勇气,为他,为我,为那个风雨交加的秋日。【解析】【详解】一、审题要点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个秋天”。在题目前面有材料,“也许并不仅仅是那些过往的季节,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段生活,秋天是丰富多彩的,它有霜花,有萧索,有凄楚;也有硕果,有繁华,有喜悦”,由此可知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秋天”的比喻意义上,如“惆怅”“挫折”“收获”“思考”等。从文体看要求写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行文中可从实际的秋天引
17、入,让现实中的秋天和生活中的“秋天”在文中统一,在叙事中加入描写和抒情,让文章有感染力。二、立意要点根据“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段生活。秋天是丰富多彩的,它有霜花,有萧索,有凄楚;也有硕果,有繁华,有喜悦”可得出立意:1、写人物在秋的心情2、写人物在秋的一段生活3、结合秋天的花草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想4、结合秋天的硕果,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三、参考素材1、每当秋天的开始,我还会想起她,想起她对家的眷恋与思念。也许过些天,我们都能够看到秋天硕果累累,落叶层层的景象了。但是,我们不要否定一点,树让叶子的离开,并不是因为她的不迷恋,而是她更想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在秋天这样一个浪漫的季节里,我们能够大胆的去
18、设想自己的未来,追逐自己的梦想,摘取那属于自己的累累果实。2、翻过一座小山,我们又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盛开的野菊花遍地都是。红的、白的、紫的、粉的、淡绿色的、玫瑰色的,在微风中婷婷玉立,婀娜多姿,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我们一边看花,爸爸一边讲解:这叫金丝钩,这叫黄石公,这叫绿新苹,这叫满斗星啊,真是千姿百态!四、可参考的作文结构根据作文材料及作文要求“请以那个秋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知本次作文要注重细节,在叙事中彰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所以本文既要有记叙又要有抒情,本篇作文可以有两种结构模式:1、先叙事,后议论。考生可先写秋天的景物,再抒发自己的情感;2、夹叙夹议。考生可以一边叙述秋天的景物一
19、边抒发自己的情感。【点睛】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四个步骤:1.审读话题,划出关键词语,关键句。2.根据话题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列出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立意(多角度立意)。3.根据罗列的立意,选择较为核心的一两个进行作文题目立意。4.从自己对所掌握的作文材料中,选取有新意又有把握的立意(最佳立意)。审题关键: (一)、寻找关键词。 (二)、分析句子,理清关系。(三)、根据命题,筛选最佳立意。请以“与_同行”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与幸福同行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
20、,抱怨日子过得窝囊,抱怨没有知己。我们真正的朋友总是少得可怜。孰不知同一片天空下,开朗的笑容只是梦幻般的幻影,阳光的背面,隐隐的孤独。有时我们也会露出落寂的微笑,有时我们也会对自己说要坚强地走自己的路。岑寂的夜晚,抬起眼帘便见一轮明月,孤寂敢愈加地强烈。明明白天不曾在意这些感受,也许是被刻意地遗忘了。我们常常会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非主流里的颓废眼神并不是做作,而是来自于心底的那座空城。我曾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能同行在一个世界上,就是一种幸福。”这句话让我蓦然醒悟。我们彼此都是幸福的,却无知地憧憬着幸福。幸福的概念是什么?能够会心地笑,笑得很甜很甜,这就是幸福。在我们的生命中,过客无数,有的见过
21、一面下一秒就忘了,有的相处很久印象很深。这些印象深的人被定义为朋友。有不少人从我身边匆匆走过,只给我留下了一个个背影,也有不少人在我身边与我并肩而行,转头便能看见清澈的眸子与勾起的嘴角。有多少人会对你微笑?那么我还在忧伤什么。过客们走了,却留下了份份幸福。身后足迹漫长,却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最好证明。成长的路是逆着风的,被吹得纷飞的是发丝,依然坚定的是我们的追求。许多人追求幸福的时间远远多于珍惜幸福。我不止一次听到别人说,不要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们通常都忘记了那只牵着好友的手,等到了松开的时候,才倍感懊悔。既然现在是幸福的,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呢。珍惜幸福这是我的追求。生活其实是很公平的,挚友走了,
22、另一个知己会与你同行,知己走了,另一个伙伴会与你在一起。至少,老天不会让你一个人,还有人陪着你,这就是幸福的法则。如果你还在抱怨什么,如果你还在说“我被遗忘了”,如果你还在低声地哭泣,为什么不想一想那些与你同行的人呢能同行在一个世界上,就是一种幸福。这便是我的理解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考生首先要注意围绕半命题拟写属于自己的写作立意的角度,其次是选准角度后集中进行合理的挖掘命题的内含。考生要注意命题的要求是:请以“与_同行”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考生要注意从半命题中选择好写作的角度,例如可以补写为:“与乐观同行”考生就
23、可以围绕“乐观”这一心态进行写作;“与刻苦同行”考生可以围绕“刻苦”的品质进行写作;“与挫折同行”考生可以围绕“挫折”的应对进行写作。以上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同时要注意作文的具体要求:请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以上具体的要求,考生都要做到,这是写作的硬性要求,不容忽视,要一一落实。【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
24、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
25、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
26、”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
27、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
28、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立意积极向善,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800字。【来源】云南省楚雄州牟定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绿水青山图“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你踏着微湿的土壤,淡绿色的裙摆轻拂过
29、大地的发梢,轻转回眸,身后一片碧绿,硕果生机。望着自己的杰作,你展颜一笑,皓眸红唇,晃得娇美的樱花在微风的渲染下,静静飘落在你的头顶,在你柔顺的发丝里,留下一抹清香。他们说,你是自然的女儿。你总会牵着春姐姐的手,漫步在山间田野里,嗅着花儿的芬芳,用晶莹的露珠涤尽尘埃;你也会跟在夏哥哥的身后,左瞧瞧又看看,用红唇亲吻娇艳欲滴的荷,为受太阳炙烤的蚂蚁遮挡阳光;你常常伏在秋姐姐的肩头,趁她不注意掀起一群落叶,或是在红彤彤的果子里择一个吮着汁液的美好;当冬哥哥来了,你总会整个身子倒在雪地里,享受着冰凉与纯洁的雪,从指尖划到耳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用文字来雕饰你的美丽。自幼酷爱书卷的你,当然是喜去采撷。
30、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的范本。春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词调闯入了你的梦境,你忽的醒来,轻嚼着诗的韵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心随着白居易的步伐闯入春的世界。读多了诗,你渐渐学会了体味其中的意境。心潮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高兴得意时,你会吟一句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失落伤感时,你会用袖子轻拂去眼角的泪花,微微笑着诵一声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慨着世事变迁,你呢喃出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
31、只道是寻常”。他们的诗作感染了你,让你不自主地投入,高兴他们的高兴,悲痛他们的悲痛。夏夜,你感慨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世美颜,“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美画卷,你吃吃的笑了起来。夏夜的湖水波微漾,你俯首,以湖面为镜,目视着自己姣好的容颜。你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你常在无形中与诗人进行交流,渐渐有了心灵的联系,你默然蔡确的“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嘴角又带着酸酸的絮语“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的悲怆。不得不说,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你就是自然。秋午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景让你颇为赞服,而秋天本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使得留下的名篇
32、更加数不胜数。“红藕香残玉簟秋”你静静的来到李清照的身旁,为她系好外衣的扣子,说是自然赠予的礼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你为李煜挽好了发髻,回给他一个恬淡的笑,说是自然的馈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亦来到欧阳修的身边,搀着他,游历风水美景,又上一楼。冬黄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划过你的视野,甚美。可此时的你依然注意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悲凉场景,人在画中,画在诗里,诗在情中你爱着自然,感叹着自然,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性,还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事实,都深深震撼着你。金圣叹曾说过“名山大河、奇树妙花者,其胸中所读之万
33、卷之书之副本也。于读书之时,如入名山,如泛大河,如对奇树,如拈妙花焉。”有诗,有意境。正如你,走入了万千诗人的心中。其实,你是谁。你是自然的女儿。你亦是人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的写作,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背景材料,准确理解命题的含义,然后在命题中寻找写作的角度。本篇作文的标题是:“绿水青山图”,考生要注意材料中前文是说神态对人们的意义,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世外桃源的寻找艰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对人们心灵的启迪等,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的角度。要注意作文的要求是要写记叙文,在记叙文中考生要注意展开联想,要注意写人、记事
34、、写景要有真情实感,要适当的运用记叙文的写人状物的手法,这样才能让作文吸引人,才能使得作文升格。适合本文的素材: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她,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我们的地球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环境灾难?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这些都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人类对地球贪婪的索取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大量的化工企业的引进的废气偷偷排放,垃圾的乱扔乱丢,水资源的浪费等等,直接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很难想象,这样下去,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经常在商场购物时,人们手
35、中提着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塑料袋焚烧会造成毒气,填埋不容易分解,还会导致土壤被破坏。中国人这么多,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塑料袋难以处理?在饭店吃饭时,人们经常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它会消耗大量的树木,据说,中国人一年大约要“吃掉”2500万棵大树。种种情况,使人触目惊心啊!那我们为什么就不去做一些既能节能、又能环保的事呢?我们可以把工厂里排放出的废气收集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后,把它变成煤气、液化气再次的利用它。这样,既节约了能源,有污染不到环境。节能、环保,刻不容缓!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应当少开私家车,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废电池,不用一次性木筷单个人的环保行动就像一盏灯,当它亮起时,周围的黑暗
36、就会少一些。如果大家都点亮自己那盏灯,整个世界将会一片光明。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祖国大地遍是绿水青山!绿色是什么的象征?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代表了希望。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绿色,那人类的文明将会如何,到那时,也许只是灰飞烟灭,一切的一切都只会淹没在漫天飞沙之中。当一片片绿波汹涌的森林被无垠的荒漠黄尘所取代,当无忧地在蔚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被漫天滚滚黑烟所替代,当为地球遮风挡雨的臭氧层被无情的氟里昂所破坏,我分明听见了森林的哭泣,白云的叹息,臭氧层的悲伤。你真要为此而感到幸福和骄傲。让我们把目光扫向整个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厚的艺
37、术氛围。看,美观大方的教学楼,构筑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宽敞的大道两旁是令人心情舒畅的草坪、花坛,意韵无穷,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春夏鲜花吐艳,绿意盎然,形成了四季长不的园林环境;文化名牌出现在大道上、走廊里、花坛里;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草坪上立着温馨的提示牌。这一切,你感受到我们学校的绿色和美丽吗?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你想过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吗?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你是否做到了保护、保持这美好的环境而努力。你有过随意踏入草坪的行为吗?你有过胡乱打扫教室、包干区卫生而不去想这是不对的情况吗?你有过随手扔下一张废纸、一个零食袋吗?你有过打开学校的自来水笼头,而
38、没有及时关上吗?当你捡起别人掉下的一张纸时,你就已经做成了一件环保的事情;当你记得及时关灯,不浪费用电;当你用好水笼头能及时关掉,而不让水白白流掉;当你下课、活动时能做到有秩序、有克制,而不是高声喧哗;你就已经在做着环保卫士应该做的事情了。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承诺,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承诺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承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证我们的校园永远美丽、干净。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做出承诺,更应是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
39、,践踏绿地。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母亲,净化绿色校园。适合本文的结构:记叙文写作结构要求较为宽泛,但是考生要注意,记叙文写作的三大快结构是:记叙、小议、抒情,一般在写作过程中把握这样一个结构即可。【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40、,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
41、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
42、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43、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
44、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可以分享 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馨。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分享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
45、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
46、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
47、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兼命题作文,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可以分享 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馨。”这样考生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分享来写作了。点睛:本题考生注意挖掘材料中的分享,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有了写作的方向,最好是将生活中与他人分享的例子写入作文中,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分享的意义,这样就能使得作文写得更加深刻。请以“有朋自远方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有朋自远方来清茶一杯,明月满窗;独坐案前,翻开一卷墨香,探望从远方来的友人;
48、友人之所以为友,是因为他们满载这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光芒;因此,我愿静息以待,他们自远方来,留给我一方灵魂的圣水,一缕思想的阳光 。拄杖无时夜叩门,你步履蹒跚却精神抖擞,你的心中还有愿望和梦想;王师北定中原,家国天下压得你弯了腰,却始终不肯垂下头。一代文人,本应是踏马游街,却演变成颠沛流离;山河社稷,危在旦夕!那昏君,那乱臣,后退了,抱着衣食的美梦;你不甘,你不愿,前进着,怀着对这土地深沉的爱!你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你激励着这个民族要相信“柳暗花明”终会到来!而不幸的是,你化作零落的泥土,惟有香如故。如今,当你看到这中原的今日,你的额头不再皱眉,倍感欣慰;你从古代来,用拐杖敲醒我对着土地的热爱!我自远古来的友人陆放翁。大爱润物细无声。你自异域而来,带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