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何和义,黄文海,贾小蝶(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宜春 )摘要:乡土志是清末新政学制改革的产物,是一种特殊时期的历史文献。江西现存 种乡土志,详细而生动地记载了近代中国转型期江西基层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变迁、经济状况、推行新式教育、风俗演变、客民涌入与土客关系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关键词:晚清至民国;江西;乡土志;编纂;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乡土志是清末新政教育制度改革的产物。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其中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在一、二年级开展乡土教育:历史:“讲乡
2、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地理:“讲乡土之道里建置,附近之山水以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格致:“讲乡土志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其作用及名称”。()次年,清政府学部颁布 乡土志例目,要求各地按照其体例编纂乡土志,“自奉文之日始,限一年成书”,由此掀起了编纂乡土志的热潮,我国乡土志大多成书于这一时期。巴兆祥认为我国现存乡土志 种,其中清末 种,民国 种。王兴亮则认为有 种,其中清末 种,民国 种。()作为一种特殊时期产生的历史文献,乡土志较为真实客观地记录了近代中国转型期基层社会的种种变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乡土志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有整体性的研究,也有区域性和
3、阶段性的研究,以学位论文居多,或多或少涉及乡土志的史料价值。但是对于江西乡土志的编纂与史料价值尚未有专题性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作一尝试,求教于方家。第 卷第期 年月 宜春学院学报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重点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江西乡土教材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基金项目“江西乡土教材研究”(项目编号:);宜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清末民初江西乡土教材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何和义(),男,海南文昌人,宜春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乡土志与乡土教材。一、江西乡土志的编纂与整理出版情况对于江西乡土志的数量,中国地方志
4、联合目录收录了种,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收录了 种,有种是重复的,另有光绪 婺源地理教科书和民国 赣西乡土地理未被收录,故共有 种。乡土志多为抄稿本,刊刻者不多,且分散于全国各地,这给搜集整理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是学界充分认识到了乡土志的价值,为此做了积极努力,从民国时期就开始整理出版乡土志。前燕京大学图书馆 年即出版了 乡土志丛编第一集,汇编了陕西乡土志十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文化事业也迎来繁荣,我国的乡土志整理出版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较为集中的有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了 中国乡土志抄稿本选编(册),收录了 种乡土志,其中江西种。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5、,收录了种江西乡土志。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 乡土志专辑(册),收录了 种乡土志,其中江西种。以上均为影印出版。点校出版方面,江西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整理出版的 江西旅游文献 乡土卷收录了种,另有种也单独整理出版。目前在江西现存的 种乡土志中,有种点校出版,种影印出版,还有种仍散落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或私人藏家,藏地详见 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表。期待这些稀见文献得到妥善保管,并早日整理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便利。表 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表序号书名编者完成时间整理出版情况藏地 婺源地理教科书吴国昌、程振珂等 藏江西省图书馆 建昌县乡土志谭鸿基、吴士仁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中国
6、地方志集成乡土志专辑、中国地方志丛书 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点校)南康乡土志朱福贤 藏江西省博物馆 婺源乡土志董钟琪、汪廷璋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土志专辑 中国地方志丛书 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点校)赣县乡土志陈瀛、谢扬光光绪末年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土志专辑 铅山县乡土志佚名光绪末年 铅山县志资料第十七辑:铅山乡土志专辑 东乡县乡土志吴辉汉光绪末年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点校)进贤县乡土志吴杰伦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点校)德安乡土课本德安县沈毅学校 藏地不详 万载乡土志龙赓言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中国地方志丛书 北京师范大
7、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 寻乌乡土志谢竹铭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民国乡土教材三种(点校)大余乡土志大余中学史地研究会 藏大余中学图书馆 奉新乡土志稿谢圣谟 藏江西省博物馆、南昌新风楼(部分)赣西乡土地理易宜曲 藏江西省图书馆 兴国乡土韵语兴国县私立崇礼学校民国年间 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 高安县乡土志涂峻民国年间 首都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土志专辑 浮梁县乡土纪略佚名民国年间藏景德镇市档案局(残稿)说明:本表依据以下文献制成: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年;金恩辉、胡述兆主编: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
8、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 册),学苑出版社,年;首都图书馆编:首都图第期 何和义,黄文海,贾小蝶: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第 卷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 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江西省图书馆藏乡土志辑存,江西省人民出版社,年;江西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江西人民出版社,年;谢竹铭、刘淑士:民国乡土教材三种,江西人民出版社,年;铅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印:铅山县志资料第十七辑 铅山乡土志专辑(内部资料),时间不详;王召勇:清末民国三种江西乡土志书价值考略,南方文物 年第期。尚未整理出版的乡土志,表中
9、直接列出藏地。二、江西乡土志的史料价值晚清民国时期的乡土志都是以县为单位编纂,在体例上按照清廷颁布的 乡土志例目,包括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等内容。晚清民国时期又刚好处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清廷面临着内忧外患,力图通过改革摆脱困境,而且社会上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种救国强国主张争奇斗艳。乡土志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乡土志的编纂者大都是处于基层社会的官员和士绅,他们具有传统士大夫精神,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为了确保乡土志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往往实地考察,力求真实反映本地的乡土风貌。()如 进贤县乡土志编纂者吴杰伦所云:手执纸笔,
10、脚踏实地,梳风沐雨,涉险登陀,孤行测绘。每绘一都,凡该都之山水、口岸、村落备,位置皆如揭地皮;每附一说,凡该都之风土、人情、物产备,详细皆询诸土著。每历一都,除停风雨宿食外,大率三五日、五七日而成。整齐如故,涂改差讹,期于巧合,共计十个月而毕。所以然者,为上为国,为下为民也。()所以,乡土志较为全面且鲜活地记载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反映社会变迁据江西乡土志的记载,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基层社会的变迁主要反映在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逐渐瓦解,警察、铁路、电报等新事物的出现,以及西方宗教在中国基层社会的传播。社会阶层的变化。较为固化的社会阶层在清末逐渐松动。
11、婺源乡土志记载:“乡落皆聚族而居,族必有谱,世系数十代,尊卑秩然,主仆之分甚严。役以世,即其家殷厚,终不得例于大姓,或有冒与试者,攻之务去。近来欧人平等之说输入中华,脱仆籍而入上流,可企踵而俟事机之会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也有变化,“昔时书院山长与地方官分庭抗礼,今日高小学校校长不啻属于区长,昔年童生、生员可一年而跻京职或词馆,今日之高小学生递升大学需之十年,即大学学生亦鲜有骤致通显者。”()此外,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进贤县“洽里、吴魏等之妇女以其村之近于大路也,则舍麻丝而业草履(以稻草为之),每日能织二十双,每双可得钱五六,自就口食,无仰赖于夫,并能供子。”()又“农多有兼习爆竹
12、者,女性同工,亦足衣食。”()这些女性自食其力,“无仰赖于夫,并能供子”,原先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模式已瓦解。再如万载县“旧时未嫁女子媒及夫家,来人均先避匿,非其至亲密戚,平日罕得见面。今少年妇女涉足街市,绝无仅有。”()这都是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新 事 物 的 出 现。自 袁 世 凯 光 绪 二 十 八 年()在保定创办巡警开始,警察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江西各县也不例外。建昌县“原设警察局一所在城内,省垣委警察员川驻管理。现潭侯莅任,整顿警务,设东西分局,东区一局,西区一局,又推广及四乡市镇,涂埠一局,马口一局,虬津一局,白搓一局,拓林一局,皆光绪三十二年谭侯莅任开办。”()东乡县
13、:“近时该办巡警城内,已于光绪三十二年举行。现数巡军共有十余人,设有巡警员。”()有些乡土志还记载了办警察经费的由来,铅山县乡土志载:“知县朱炳光开创警察局,经费出于门捐,分为七等,交捐按月收取。”()铁路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建昌县乡土志的编者对九昌铁路抱有很大期望,“顾今日时局不同,寰球交通,其电线所经,纵横而交错者皆东北区域也。而又九南铁路日费经营,行见商贾麇集,东北又成一重镇矣。”()其他的新事物还有为了推广蚕养殖而设的“官桑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设的“农事试验场”()等,一时在各县涌现,晚清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多有记载。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明末传入我国,年清廷
14、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 天津条约后,更是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合法地位,“年来中外大通,耶稣天主教堂林立。”()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江西各县皆有出现。婺源县乡土志记载:“婺源天主教,相传自明末国初已阑入,彼时匿居民间,尚未显然传教。迨道光末订立和约,准其传第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 卷教,始买民地,建天主堂于西乡董门。”()随之而来的是地方百姓的宗教信仰也开始转变,“邑人向崇奉儒释道三教,欧风东渐,耶稣、天主亦传入邑中。天主教既失社会上之信仰,几将烟消露灭。耶稣教以博爱为主义,信者颇多。”()乡土志还记载了教堂与教民的数量。东乡县,“耶稣堂一设城外南门,一设珀玕墟,教民共百馀人,而珀玕居多。天主堂一设城外北门
15、,一设瑶墟,一设许家村,教民亦仅百馀人。”()“建昌县治及涂埠皆有教堂数所,造册报告大约百数十人。”()乡土志的编纂者还表达了对国人信洋教的看法:“惟奉其教者,只无业之民,出入自由,视为传舍,并非迷信崇拜,深有得于上帝主宰万物之理。”()(二)反映经济状况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的乡土志主要记载了各地的市场贸易、地方物产和商品流通情况,反映了当时江西基层社会的经济状况。市场贸易。乡土志记载了本地的市场贸易情况。东乡县,“邑境水道不通,转运货物多藉人力,故贸易冷淡。城内市铺虽数百家,而利源甚微。惟逢墟日期,乡民负贩而来,颇络绎不绝。各乡墟集共十三处,仅马家积、麦园墟、黎墟、小璜尚稍繁盛,余皆等诸自桧以
16、下矣。”()铅山县乡土志则是记录了商人的数量与贸易的货物,“铅之大小商民不下十万,大商贸易茶、纸,此等之下商贸易粮食,小本经营者极少。”()建昌县涂埠市:“日前店铺约五百家,居民约二百家。”()万载乡土志记载了民国年间币制改革与物价飞涨:“银币易而法币,币制日改,物价日增,新说以物价增长、生活程度日高为文明,则吾不知之矣。”()这从一个基层老百姓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物价膨胀。地方物产。乡土志的编纂者关注到了地方的物产。如 铅山县乡土志记载了该县的物产及其产值。“稻,分早晚糯三种,按米谷一项,铅邑所产不过数十万石,民食不足,犹冀弋(阳)、贵(溪)之米以济民食。”()“红茶,产于高山者为最,年约百万石
17、,昔日茶业盛时每年贸易约二百万金。”()对造纸业的记载尤为详细。“竹,东西南北四乡皆有,惟西乡最多,合邑所产之纸均用竹造成。连泗纸,产于陈坊者为最,石垄所出次之,每年约出万余担,价值十余万金。毛边纸,西乡所出为上,每年约出数千石有奇,价值约七八万金。上料纸,东南乡所出,以石塘所出为上,每年约出五六万块,价值二十万元有奇。”()再如东乡县“邑中出境货值,以油、糖为大宗,每岁不下三四万余圆,谷米次之。”()商品流通情况。乡土志记载了本县的商品流通情况。东乡县商品输出方面:邑产运销外地者,陆运凡三处:一郡城,如各路之油、糖,及麦园墟之棉花、谷米,多售于此;一金溪县,如润溪之鱼,近城之小麦,及东南路油
18、、糖,多售于此;一浒湾镇,出售之物,与金溪县同。舟运亦三:一省垣,如东路之姜、蔗,由邓埠河以输往之;一饶州及景(德)镇、乐平等处,东路装运谷米,亦由邓埠河以达之;一广信之河口镇,运售者仍以东路之米谷为多。()商品输入方面:其货物外来者,如竹、木多贩自金溪之云林,纸张、花爆、洋药多贩自郡城及临川之流坊,棉布多贩自临川之渡头,药材多贩自樟树镇。入境货值之数,尚无可覈实,然大约所入溢于所出耳。()建昌县乡土志卷十二分别列了 市场贸易表 输入一览表和 输出一览表,()翔实记录了贸易与商品流通情况。有的乡土志还记载了本地商品受到了洋货的冲击,寻乌县“棉蕉苎葛,向年皆能自织,自洋布输入,受大抨击,今已消灭
19、于无形矣,可胜叹哉。”()(三)反映教育变化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的乡土志在教育方面主要记载了学制改革的实施,新式学堂的兴办及其办学效果,反映清廷学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在江西基层社会的实施情况。学制改革。光绪三十一年(),清廷下诏学制改革:停科举,废书院,兴学堂,“中西并课,务为有用之学,而制遂一变矣。”()自此办学堂,新式教育在全国各地涌现。建昌县乡土志记载:“自乙巳年()八月停科举之诏下谕直省州县,兴 办 学 堂,海 内 喁 喁 向 风。”()婺 源 县“婺人喜读书,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向科举未停,应童子试者,常至千数百人。迩来渐次减至五六百人,文风亦日下矣,正宜乘新学创兴之时,广设学堂,期
20、于教育普及。”()可见,当时江西各县对清廷的学制改革报以较大热情和认同,各地普遍在原有书院的基础上设立学堂,“书院屋宇公费犹存。科举既废,尽可为学堂之基础。”()书院开始衰落,延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更是戛然而止。学堂办学情况。各地官员在兴办学堂方面尽心尽力。东乡县乡土志记载:邑境已办学堂,官立者凡二所:一高等小学,设于原有之汝东书院,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三十一年,何侯勉亭推广至五十名之数,现在堂者仅三十第期 何和义,黄文海,贾小蝶: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第 卷人,分为二级,以串票宾兴田租为经费,每岁约千余金,今冬已届毕业,风气或从此稍开。一初等小学,设于城内文昌宫,学童二十
21、余人,经费百数十金。公立两等小学凡三所:一设于溪南村,一设于瑶虚,每所各四十余人,经费各四百余金;一初等小学,设于一都庆寿寺,计有二十余人,百余金。()这段史料非常详细记载了实行新政以来,东乡县兴办各级学堂的数量、办学经费来源与学生人数等信息。当时学堂多以书院为基础,其办学经费大多来源于书院的田亩,即“书院改作学堂,田亩即作学堂经费。”()婺源县“书院田税四百四十二亩有奇。地税二十六亩有奇。其给膏秋及乡会试盘费。向由茶税局正供项下,拨银四百两为老章。同治五年乡绅领请茶捐每引拨四分入书院,由督宪定案。今即移此项为开办师范经费。”()除了学田,捐也是办学堂经费的重要来源。东乡县“自本年邑侯何养平先
22、生下车伊始,即热心兴学,于是邑中教育会研究所及师范传习所均先后组织成立,决议先就十三墟开办墟学,以各墟店捐、肉捐、厂捐为校费。”()铅山县“学堂经费在粮串加捐票钱,军民共有四万余户,丁、漕两项可收票钱八百余缗。”()办学效果。乡土志的编纂者也关注到了办学情况,高安县乡土志云:清之末叶士子均知除学校无进身之阶,故学校生徒甚众,人才辈出。及后办事者不力,渐见腐败,毕业后或不能升学,或不能自谋职业,于是学校之信用失矣,私塾起而代之。而私塾之误人子弟,较学校尤甚,有司取缔,三令五申,至今尚树一帜,未能悉罢,为学校不能扩张之一大阻碍。今查高等小学不过五所,国民小学虽号称二百七十有二所,类皆有名无实,虽多
23、亦奚以为。()可见高安县的学堂办学效果并不好。这不是个例,铅山县也存在这种情况。“公立小学堂一所,蒙学堂二所,署县何荣辉、梁树堂因循敷衍,以经营不足,忽开忽停。校员拘守科举陋习,学堂仅存空名。癸卯年开学,甲辰、乙巳共三年学生,未有能毕业者。铅邑地僻山陬,新学风气未开,设学堂三年縻巨款数千金,未能教育真才。”()这种情况在其他乡土志多多少少都有记载。总体来看,学堂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基层社会开展并不顺利,面临着诸多困难。(四)反映风俗演变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的乡土志主要记载了地方风俗、岁时风俗和婚丧风俗,及其所发生的演变,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期基层的社会各种风俗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地方风俗。乡土志对地
24、方风俗有详细记载。“东乡(县)溪深谷窕,其人多尚节,概敦朴俭,而亦南北不同俗。与临川金溪界者尚开通,好读书。与安仁、余干、进贤界者则农业居多。”()寻乌县“邑俗淳穆,布袍蔬食,不求华丽。士敦节操,农力田畴,宴会婚丧,俭约尚有古风。”()“都”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进贤县乡土志记载来了每一都的民情风俗,如二都“民性勤俭,而黠者亦好讼。”()十都“人性质文明而习尚武健。”()乡土志的编纂者注意到了地方上的陋习,如吸鸦片、赌博、唱采茶戏和缠足等,并对其痛斥。建昌县“嗜好有三:曰烟、曰赌、曰唱演采茶,事属一串。稠人广众之地,有烟店即有赌场,而唱演采茶可以销烟,可以聚赌,不肖子弟堕人其中,嗜烟成
25、废民,好博荡家产,流而为盗贼,一罹法纲则又诬扳良民,株连无辜,言之殊堪痛恨。”()当时缠足之风依然盛行,建昌县“现惟南乡、三源区棚户、滩溪区客户妇女皆天足,余则生女即裹足,骨肉伤残,行走维艰,近虽有义士创设天足会,风气颇觉难开。”()除了变,也有不变,“普通祭礼仍遵拜跪之仪,革除旧制,奉行新礼,其惟青年人是赖。”()岁时风俗。晚清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对岁时风俗有详细记载。建昌县:元旦,焚香鸣鞭炮谒祖,闾左贺春,酬酢殷勤元宵三夜,各区有龙灯之戏迎神,角社金鼓,醪肉相夸耀,城市中以新正装点台阁之戏,欧麓区元旦即请傩神出游。每岁三上坟,一元宵、二清明、三重阳。端午节龙舟竞渡,门悬艾虎蒲剑。中元节家家化
26、冥,镪荐祖考。又有孟兰会,以资冥福,每逢中元焚楮,届十年一建道场,另请梨园子弟演封神、目连诸传,所费不资,殊为风俗之累。八月朔日为许真君诞辰,各区妇女皆于万寿宫进香。九月十月皆有诸神诞辰,游神赛会冬至日祭祖,有祭田祭会,颇具条理。县城内有祠堂者族长必来城聚会,修祭祀以联族谊。每岁年终,家家备礼物馈姻娅以申年敬,除夕前一二日皆具酒肉,即家贫必小鲜一割,妇子胪欢,盘飧狼藉,名为度岁,给小儿压岁钱。()这段文献不仅记载建昌县全年的岁时民俗,而且非常详细生动。类似的记载在其他乡土志中也有,如 高安乡土志对已经消失的迎春礼做了描写:“正月以人日、上元日最为热闹,唯迎春礼今废,其礼以立春前一日,令匠于东郊
27、先农壇作土,牛曰春牛,扮芒神曰春官,合郡文武官员抵东郊恭拜毕,第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 卷各役夫疾趋抬官长入府,大堂府立行耕种礼,名曰迎春。”()婚丧习俗。乡土志对婚丧习俗亦有详细记载。万载乡土志记载了婚礼的整个流程。婚礼凭媒作合,以女生年月送男家,谓之发八字。既以男鞋形式送女家,谓之剪鞋样。再行聘礼,谓之过茶,取茶不移植之义。互易生年月日,谓之驳庚书。迎聚用彩舆、鼓吹前道、城厢亲迎、妇家设宴谓之陪姐夫。妇至,请女宾齐眉多福者扶出舆,谓之接轿。既入房,旋扶出同夫交拜天地、祖宗、父母、舅姑及诸长辈,谓之拜茶。既设筵,听事扶妇当栋坐,谓之坐栋。女宾陪,间有送亲者,盛食以款,谓之赔上亲。晚燃花烛于庭前
28、,聚宾揖新郎,致祝词,曰赞烛。移烛入房,拇战欢饮,新妇奉茶肃客乃罢,谓之打新房。()乡土志编纂者还注意到了婚丧习俗的变化,婚俗方面,“初开自由恋爱之说,罔不匿笑。今乃习惯渐成自然。”()丧礼“自改革后服饰一变,凶服几无标识,能加墨纱于左腕者绝鲜。”()婚丧礼出现攀比,越来越奢靡。“迩来渐习侈靡,一婚丧之费,破中人百金以上之产。”()“嫁娶不遵家礼,动辄论财富者,竞相夸耀,贫者耻不能成礼。”()(五)反映客民与土客关系所谓“客民”即客家人,目前江西境内的客家人主要分布于赣南和赣东北地区,有一部分是在晚清民国时期由外省迁入的,乡土志记载了客民的来源与在当地的地理分布,编纂者还表达了对待客民的态度。
29、客民的来源与地理分布。建昌县乡土志详细记载了客民在境内客民的地理分布及其来源:北乡:官塘区、成山区、驿南区、南格区、冈上区、渡湖区、军山区皆有客籍,近三四年间自楚、豫迁来。东乡:各区皆无客籍。南乡:滩溪区钟氏,三源区朱氏、石氏、陈氏向称客籍,今成土著。惟荒僻之区,年来客民间亦入境,购田产卜居。西乡:柘林区客籍约百余户,藕峰、石溪二区,每区客籍约六七十户,河浒区、塘下区、下城区、醴泉区,各区客籍约四五十户,十余村不等,或云来自豫,或云来自楚,或云来自苏、皖,故论西乡客籍几有相逼而来之势矣。()这反映了客民“相逼而来”,大量涌入建昌县,北乡各“区皆有”,南乡“年来客民间亦入境”,西乡有的区“约六七
30、十户”,有的区“约四五十户,十余村不等”。建昌县乡土志所附 建昌县舆地图明确标注了境内“客民”的居住地,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形的北乡和西乡,以及南乡的“荒僻之区”,而地势相对平缓的东乡则没有,这说明客民主要向人口相对稀少的山区和丘陵地带迁移,并“购田产卜居”。早迁入的客民已完成土著化,“向称客籍,今成土著”。迁入的客民主要来源于楚、豫、苏、皖等地。土客关系。客民的迁入对原有土著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生产资源都形成了一定的挤压,土客之争随之而来。晚清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的编纂者也表达了对客民看法,但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有的对客民有一定戒心,如:“客民日至,土著者其有戒心乎?”()“近多客民杂处,力开垦
31、尚行,蛮不驯是忍,良有司有以处之。”()有的持有相对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如:按物竞天择,种良则留,吾祖宗迁居于此,在今虽为土著,在昔仍为客籍,故保种者惟汲汲谋生聚教诲,不能阻异族之不入境也,惟外来之客民良莠不齐,流离无教育,转徙无定居,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有防治安,有识之士惕然心伤。今幸邑侯谭公于丁未夏选派客董客保清查丁口,编造牌甲,并取具十家连环保结,以治土著之法治客籍,庶几远来客民皆有法律思想,政平讼理,而闾阎得庆安堵焉。()后者的开明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也反映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地方士绅已经能够跳出狭隘的种族观,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移民,即“在今虽为土著,在昔仍为客籍,故保种者惟汲
32、汲谋生聚教诲,不能阻异族之不入境也”,同时指出客民的迁入所带来的问题“有防治安”,提出了“清查丁口,编造牌甲,并取具十家连环保结,以治土著之法治客籍”的应对措施。这些见解包含了“法治”观念和思想,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是择其要做总体性的概述。简言之,乡土志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时间性。记录了晚清民国时期这一近代中国重大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变迁;第二,地域性。即基层社会,具体到县、乡、都、镇、市、村等基层社会都有记载,这是同时期其他类型文献所少见的。第三,内容性。记录了近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发生的种种剧烈变化,原有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和
33、风俗习惯正在瓦解,新的事物正在慢慢形成,(下转第 页)第期 何和义,黄文海,贾小蝶: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第 卷 ),“非宾格化”()或“作格化”()。参考文献:吕叔湘吕叔湘全集(一)中国文法要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吴为章“成为”类复合词探讨 中国语文,():邵敬敏 说“成”结构的性质 汉语学习,():邵敬敏“成”句式 语义分析 逻辑与语言学习,():陈昌来论成事及其相关动词汉语学习,():赵贤德 常规性“成”结构中“”的考察分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潘海华,韩景泉 显
34、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语言研究,():(责任编辑:周雅春)(上接第 页)新旧交织并存,有主动地迎合,也有被动地接受或固守。总之,晚清至民国时期乡土志对近代中国转型期基层社会的变迁做了全面、生动、详细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注释:总体性的研究成果有:陈碧如:乡土志探源,中国地方志,年第期;巴兆祥:论近代乡土志的几个问题,安徽史学,年第期;王兴亮: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年;姜萌:乡土意识与国家情怀:清末乡土史志书写的特点及其问题,史学月刊,年第期等。区域性的研究成果有: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历史研究 年第期;刘玉玉: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于天下:
35、清末民初乡土志书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黄晓菊:清末民初江苏乡土史地教科书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王雪玲:陕西乡土志及其史料价值,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邹涛: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乡土志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刘建超:清末新疆乡土志及其史料价值,历史档案,年第期;任苗苗:贵州乡土教材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马隽:晚清民国时期山东乡土志研究,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张慧婷:清末民初山西乡土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何和义: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乡土教材的结构内容及价值,教育史研究,年第期;王召勇:清末民国三种江西乡土
36、志书价值考略,南方文物 年第期。“三令五申”原作“三命五申”,据文意改。参考文献:璩鑫圭,谭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学务大臣奏据编书局监督编成 乡土志例目 拟通饬编辑片东方杂志,():巴兆祥论近代乡土志几个问题安徽史学,():王兴亮 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王召勇清末民国三种江西乡土志书价值考略南方文物,():巴兆祥方志学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江西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第 册)北京:学苑出版社,铅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铅山县志资料:第十七辑内部资料 谢竹铭,刘淑士民国乡土教材三种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 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责任编辑:王晴)第期倪涛: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 第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