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和问题思考_于海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766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和问题思考_于海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和问题思考_于海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和问题思考_于海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和问题思考于海英(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文章以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及现代化发展维度为基础,从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审美建构进行了探析。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文章力图梳理音乐剧在中国有待关注的本土化议题和发展方面。【关键词】音乐剧;本土化;审美建构;民族经验;地域文化【中图分类号】J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18(2022)06-0133-05Development Connotation,National Experience,and Pr

2、oblems of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MusicalsYU Hai-ying(Department of Musical Theater,Beijing Dance Academy,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d the dimension of modern development,the paper explores th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o

3、f the localization of musicals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the development connotation,national experience,and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it tries to discuss the loc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ssues of musicalsin China that need attentionKey words:musical;localization;aesthetic constructi

4、on;national experience;regional culture【收稿日期】2020 04 26【作者简介】于海英(1979),女,硕士,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音乐剧表演、声音训练法。音乐剧这一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自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因其外来身份在中国本土经历了不断的适应和转化。许多学者都尝试对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定义,认为音乐剧是“集合了歌、舞等元素的极受大众青睐的戏剧结构形式。”1 34整体而言,音乐剧作为通过歌舞和对话演出故事内容、穿插各类凸显表演者综合才艺的艺术形态被认为是音乐剧演艺产业的共识。随着音乐剧形式在不同文化和媒介之间的传播和适应,音乐剧的

5、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拓展和变化2。音乐剧作为外来文化,需要中国音乐剧工作者熟知音乐剧在西方演变和发展的历史。音乐剧在英国和美国都各自生发出自己独特风格,并且正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商业性和大众性的天然优势,在世界传播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而在音乐剧在中国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欧美经验尽管无法避开,但近二十年来受到音乐剧人更多关注的还是音乐剧中国本土化问题。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从本土化这一词汇的内涵入手,有人关注音乐剧本土化的结果导向:“本土化(localize)的意思是make local,意为使某事物局部化,使之具有地方色彩。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 就是将音乐剧这一源自西方的戏剧

6、样式移植到中国来,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价值与声音,把音乐剧发展为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一种综合舞台艺术类型”3 120;有的学者则突出了331艺术移植状态的文化融合:“本土化一词的化 字体现的是一个发展过程,所以音乐剧的本土化并不是指某种单一性的状态存在,它是音乐剧在传入地融合当地文化生态的一种进程,所以对于中国音乐剧而言,它的本土化是在传入的西方音乐剧中逐渐填充中国元素以及保持适应中国本土情况的良性发展”4 138在有关音乐剧创演中国本土化的问题上,全球化视角则为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合理性。例如汪琪讨论了文化生产的“混杂化”问题。“当文化产业扩张的时候,混杂化也

7、变成了商业策略的一部分,这些策略迅速地流行起来,从而满足了由于市场重组而产生的需要。”5 3对文化生产“混杂化”的提及,指的是所有全球范围内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以适应当代环境的方式去发展。同时由“混杂化”引起的“全球在地化”或“本土化”的讨论,则指的是“全球性必须在地方情境下生产,以便让外国的节目更好地满足本土观众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外国的节目一方面受到媒介组织常规和既定方程式的限制,同时也允许反复试验和再创造的空间。”5 3正是在这一“允许反复试验和再创造的空间”中,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杂交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文化全球化中“文化折扣”的逻辑似乎也印证了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必要性;“文化折扣”指的

8、是“某节目根植于一种文化,在该环境中具有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吸引力减弱,因为观众发现很难认同所论及的事物的风格、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因此,为了减少当代观众对“文化折扣”的体验,任何艺术产品在市场上的传播,都需要进行一定本土化的适应和改良,并须认真研究当地观众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接受偏好。音乐剧从引入中国,到不断走向本土化审美的改造过程中,还要引入的一个理论维度就是现代化的社会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卡尔 马克思那句著名的论断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6,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地撼动了传统社会的时空关系,从而促成社会的转型。音乐剧这种综合艺术语言发展,呼应

9、着人类现代性的进程。在中国谈论音乐剧的本土化,不能忽视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是全球化和地方性混杂的缩影,同时也暗合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消费市场打开后大众文化产品的激增。因此,面对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问题,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中国音乐剧的结果导向和移植进程,着重对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剖析3 4 7。本文力图阐明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张力、音乐剧作为文化产业所具备的混杂化与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尝试梳理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内涵、民族经验与现存问题,以期激发出音乐剧本土化转型的有益思考。一、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音乐剧和歌剧在处理音乐、戏剧和舞台表演

10、等方面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脱胎于歌剧的音乐剧,逐渐显示出与符合精英和贵族审美的严肃歌剧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向着“俗化潮流”8 20发展的大众倾向。关于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内涵,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其一是音乐剧本土化过程中外来影响的体现;其二是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意义:其三,音乐剧作为文化产业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政府主体的推动和参与会对音乐剧的普及有着积极影响,如何理解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影响?笔者认为,厘清这三点将有助于理解全球化力量下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内涵式发展。居其宏曾指出西方音乐剧对我国传统戏剧舞台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舞台观念和技法变革,主要体现在“时尚观念与引领时尚”“情

11、节观念与风格观念”“戏剧结构与结构观念”“舞台空间与时间观念”“雅俗观念与艺术趣味”以及“综合观念与艺术冲击”等方面9。这些观念式的冲击和随后的舞台变革正体现出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张力。改革开放后舞台形式综合语言的运用和市场经济的推行,也直接激发音乐剧中国本土化自我意识的崛起。“全球化”必须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没有无“本土化”的“全球化”2 8。音乐剧从英美传播到中国,并且没有遇到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出现的观赏障碍,它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明证。关于中国音乐剧的内涵,有学者指出音乐剧的创作是音乐剧整体实践活动的一环,特指的是“中431关于“文化折扣”的说法,可参见郑雪梅:中国电影在美国的

12、文化折扣现象及因素分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年第 S6 期,第 143 页。国原创音乐剧(或称本土音乐剧)的一度创作,即原创剧目的剧本、音乐、舞蹈和舞美创作及其有机整合过程”。10 39音乐剧最初于 1980 年由沈承宙在全国歌剧座谈会上向同仁介绍美国 Musical 并将其翻译为“音乐剧”为开端,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史。四十年的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首当其冲的是对音乐剧在中国的创作路线的争论。比较多的是音乐剧的“描红”和“原创”路线11 40之间的争论,即关于音乐剧在中国是走“搬演”还是“独创”路线的问题。有关艺术发展中不同倾向的问题,更多的应是一种时间上的考虑。客观地观察

13、音乐剧在中国的当下道路,会发现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是贴近本土文化,鼓励原创。只是音乐剧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刚刚抵达中国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这个舶来文化中生发智慧。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重走“他者”的道路,从对“四大名剧”以及为你疯狂 第42 街 等欧美音乐剧团的原版引入,到异想天开乐器推销员 西区的故事 音乐之声 窈窕淑女 美女与野兽 妈妈咪呀 等优质音乐剧在国内剧团、高校的搬演以及文化公司中文版的商演,再到日前原创的、基于地域的、结合本土艺术语言的地方新剧的频频上演,音乐剧的中国内涵正在不断拓宽,其审美维度也越来越强调本土和全球交融的混杂。音乐剧这一在英美国家将商业元素和流行元素进行成

14、功结合的艺术形态,其市场参与和推动的独特性在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生产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要投资主体,包括近三十多年以来各类国家级大奖的评比活动:如“文华奖”“中国艺术节”以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都显示出对原创音乐剧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这表明中国的原创音乐剧在走进剧场的过程中,政府、市场、观众和媒体是其最大的推动力量。针对这种现状,一种看法认为目前政府对原创音乐剧的资金扶持和投资方式,仍然没有脱离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模式,对于主创团队的独立生产和发展能力的循环较为不利,这是由于它们无需承担必要的商业风险和成本回收的压力9。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原创音乐剧可以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音乐剧中国本

15、土化的路径之一。尤其是在各个地域文化名片的打造,以及都市化程度不同的城市观众群体培养方面,政府资金的扶持都对原创音乐剧的受众性和艺术性的纯粹提供了天然保护屏障。二、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民族经验从 1982 年中央歌剧院创演的第一部以现代都市青年的人生经历为题材的本土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 开始,中国音乐剧就走上了自己的道路2。这条道路不但经历了多元阶段:“早期实践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搬演实践期”(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创作探索期”(20 世纪 90 年代)以及“蓬勃发展期”(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还包括明确的三个发展方向:即“引进原版音乐剧”诸如狮子王 ,“制

16、作中文版音乐剧”诸如中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以及“创造本土原创音乐剧”诸如金沙5 1。从当前音乐剧在中国本土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三个明确方向的道路来看,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经验可以从内容的角度进一步划分为“音乐剧题材主题的本土化”“音乐剧原创音乐的本土化”以及“音乐剧舞台行动的本土化”。(一)音乐剧题材主题的本土化在题材上,中国的音乐剧除了在外国剧团的帮助下进行的西方经典音乐剧的“临摹”,如窈窕淑女 妈妈咪呀 乐器推销员 想变成人的猫 以及 吉屋出租 等,也没有放弃对本土不同地域题材的探索,以及在电影和戏曲等原故事中进行借鉴和跨界。中国音乐剧在题材上的本土化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本土化音乐剧对地

17、域特色的关注。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与欧美国家迥然不同。在全球化背景下关注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需要关注不同地域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探索音乐剧在中国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前文提到,中国音乐剧发展还有一个主要的特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这更加有利于主创团队好好利用地方性资源,进行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探索。这一类型的音乐剧包括以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上海为背景的 犹太人在上海 上海滩、四川省推出的展现三千多年金沙文化的金沙、浙江省推出的有着烟雨江南意境的断桥 等。其次,关注其他姐妹舞台艺术中的成功案例,尤其是具备强化戏剧情节、有着良好观众基础、又可以与音乐剧的唱演

18、跳进行结合的故事文本。这一类的原创音乐剧以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建系以来的第一个原创音乐剧 英雄、三宝的原创音乐剧 蝶 以及北京大531学推出的 大红灯笼 等为代表。在电影、电视剧以及芭蕾舞剧的成功改编前提下,音乐剧的试水也具备了相应的文化阐释和交融能力。第三,关注现当代中国的国情、体现当代人精神以及生活的原创音乐剧。这一类音乐剧应当成为当前音乐剧本土化探索的重点之一,尤其在培育和引领年轻观众群体上,这一类音乐剧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这类音乐剧通常紧跟实事、显示出音乐剧本身的包容性,诸如北京演艺集团 2020 年的年度重点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献礼之作在远方,作品以 1999年以

19、来快递业的发展为叙事起点,表现二十余年来姚远、路晓鸥等行业领军人物的奋斗历程和人生轨迹。(二)音乐剧原创音乐的本土化音乐剧中主要音乐的魅力和价值首先在于,即便不能做到声声入耳,起码需要具备几首传唱度和辨识度高的歌曲。这一点尤能体现出音乐剧的商业性。诸如韦伯歌剧魅影 中同名主题曲的传唱度之高,很多甚至没有进入剧院观看的观众,可能也很难忽视这首歌的旋律。其次,音乐剧的原创音乐在演唱上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一般认为,音乐剧演唱并不要求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统一音色,更多的是根据不同演员自身所具备的不同声音特点,去选择不同角色需要的音色。在处理音乐声区与剧中人物之间关系上,很多经典音乐剧都可以提供良好借鉴

20、。诸如 悲惨世界 中芳汀的 我梦到一个梦,芝加哥 中罗克茜的 罗克茜,这些歌曲不仅有助于观众读懂角色的内心,也对演员塑造剧中人物起到推动作用。在音乐剧原创音乐的本土化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两个明显趋势。首先,一些传唱度高的华语歌曲的原创音乐剧涌现出来。这种形势也与市场推广和其他艺术形态的改编基础有关。比如湖南省湘潭市歌舞舞台团在 1984 年推出的当代题材作品芳草心,其中的主题曲 小草 传唱度之高,使得该剧也跃升为中国音乐剧最具影响力的原创作品。其次,在研究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路径方面,一些学者注意到音乐剧对中国戏曲的借鉴,提倡从中国传统戏曲的“唱”“念”技巧出发,将其运用到原创音乐剧的音乐之中。这

21、种观点认为,中国音乐剧在演唱和念白上使用的是中文,而不是英语或其他的语言体,其差异在于汉语以四声为主,因此旋律中的一音多字也是常态。由此可见,在探寻母语的音乐剧演唱方式中,戏曲这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态,首当其冲地成为可资借鉴的对象。这一类本土化的音乐探索,诸如三宝创作的聂小倩和宁采臣、北京舞蹈学院英雄 等,注重戏曲中唱念的技巧和中国民乐的借鉴,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剧聂小倩和宁采臣 中的 玲珑 的曲调、唱腔以及配器等运用了戏曲的多种音乐元素。剧中主题歌贪恋 借鉴了细腻婉约的民间小调,还有 夜奔 身世 等音乐中以二胡、笛子、箫、琵琶、古筝结合当下的作曲手法,赋予了古典民乐新的审美意境,同时也为

22、音乐剧本土化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三)音乐剧舞台行动的本土化舞台行动在音乐剧中多表现为人物的行为,或者与塑造人物性格和行为相关的表演、舞蹈和行动等。具体到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创作方法,目前舞台上舞台行动本土化较为常见的还是对戏曲领域“做”“打”的借鉴较多。以2008 年首演于国家大剧院的本土音乐剧 新白蛇传 为例,剧中对戏曲形式的借鉴不仅体现在对京剧唱白的改编,还有对京剧身段和“舞”的意象的呈现。剧中反面角色法海的步伐和行动线多以戏曲中的“圆场”“花梆步”以及“踏步”进行串联。这一舞台行动借鉴了戏曲老生常用的舞台行动步法。剧中的群舞结构也涵盖了社火队伍的高跷杂耍“飞禽走兽之舞”和“传统戏曲水袖舞

23、”,传统戏曲高度凝练的程式化动作在戏曲音乐剧中成为编舞素材,将之转化和放大12。舞台行动的本土化和原创音乐的本土化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前者在行动中关注戏曲的舞台经验,也是因为舞台行动的通约性借鉴的发生十分自然。三、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问题思考音乐剧中国本土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国音乐剧在走自己的原创道路时,由于快速发展,一时之间其他方面的建设还没有跟上。在严格意义上,除了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其他地区的音乐剧都没有走入音乐剧主流,但欧洲音乐剧以及日韩音乐剧都在进行本土化的适应与发展,可以在生存中寻找发展的新方向,由此形成各地区音乐剧的本土繁荣。从现阶段音乐剧中国631本土化的创作成果来

24、看,挖掘音乐剧题材的层次丰富性和培养中国本土的音乐剧受众群体,对拓宽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路径和尽早形成中国音乐剧产业化体系将发挥积极影响。早在世纪之交,就有学者提到音乐剧在从歌剧分流出之后,将“农民与农村排除在视野之外”。8 音乐剧创作需要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一环,尤其是音乐剧中乐曲具有的通俗易懂的优势,它更倾向于走进大众的视野。那么音乐剧“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如何面向当代农民”,则成为其后中国音乐剧真正走向本土化的战略追求,同时也为音乐剧的中国化道路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拓宽音乐剧本土化严肃性题材相对的,则是积极发掘“国风”“国潮”IP 在中国音乐剧中的融合价值。中国音乐剧经历了四十多年

25、历程,在国内市场的打磨过程中逐渐拓宽了媒介表达的渠道。如2018 年湖南卫视音乐剧主题综艺真人秀声入人心 就在专业背景出身的艺人影响下,向广大观众普及了音乐剧基础知识,同时也带动了音乐剧观摩的流量。跨媒介表达不仅成为推进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流量密码,还可以转化为中国音乐剧本土化题材创新的契机。在改编具有影响力的 IP 方面,韩国和日本借助韩流和动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一系列本土音乐剧的成长。我们可以期待“中国本土化音乐剧的改编可以向历史中寻找,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能够改编的历史故事如汪洋大海一般,而且近年来国潮、古风 都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借助这个流行的趋势,很多历史 IP 都可以与时代结合进行音乐

26、剧的改编和创作”。4140其次,是关于音乐剧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受众层次和群体的培养。从 21 世纪前十年向第二个十年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音乐剧在受众上的“夹层”正在不断拓宽其生存空间。不论是精英还是大众,在政府主导和投资的制作中,都能够走进剧院,欣赏一场本土音乐剧作品。比起经济分层说,音乐剧的票房上座与否,还需要关注地域的社会资本,以及带动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培养并保留住这一批欣赏音乐剧的观众,才能对音乐剧的投资和出演的循环形成有力支持。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从发展到成熟仍亟待自觉自信的民族文化实践。“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互动”“在本土化中积极思考民族化和地域化的意义和方式”“对主旋律题材的建设”

27、以及“拓宽音乐剧受众的分层现象”等问题都是音乐剧中国本土化未来发展需要着重思考的方向,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有助于中国音乐剧产业化体系实践策略的制订和实施。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是音乐剧艺术在中国实现繁荣和发展的必然归宿。凝练、探索、研究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理论、方法、经验,需要在不断加深对音乐剧创演本体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音乐剧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表达的融合。【注释】1 慕羽 音乐剧艺术与产业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王旭华 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 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3 梁卿 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思考 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8、,2019(02)4 侯莹莹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1(03)5 张庆娜 全球化语境下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探析 D 上海:复旦大学,2008.6 伯曼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现代性体验 M 徐大建,张辑,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 郑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 J 中国音乐学,2006(03):120 124.8 居其宏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歌剧和音乐剧 J 人民音乐,2001(9)9 居其宏 音乐剧与我国当代舞台变革 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4):107 114.10 居其宏 音乐剧创作教学互动论 J 音乐探索,2008(2)11居其宏 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当下现实与振兴之道 J 艺术百家,2011(1)12 郭晨子 戏曲改编音乐剧刍议 以 新白蛇传 为例 J 戏剧艺术,2009(04):104 108.(责任编辑:张延杰)7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