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多层砖混住宅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步骤简单描述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只是为了向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老手可跳过. 一,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设计人员,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2、 二,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 1.三维建模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
3、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梁布完后
4、,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2.计算 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
5、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 3.绘图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
6、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说明及基础平面布置,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
7、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 4.校对审核出图 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核,总工进一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工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 5.联系单或设计变更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的情况不符或,设计的施工难度过大,施工无法满
8、足就需要设计变更,由甲方或施工队提出问题,返回设计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也需要多次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看施工是否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来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修改.对电算结果 还不能准确判断对错 有的时候电算配出来的很大 实际确没有那么大 比如:我按实际高度输入LT 算出来的是10cmxcm 手算的才6如何看建筑施工图1建筑施工图的组成部分 结构设计第一步就是看懂建筑施工图,建筑专业是整个建筑物设计的龙头,没有建筑设计其他专业也就谈不上设计了,所以看懂建筑施工图就显得格外重要。大体上建筑施工图包括以下部分:图纸目录,门窗表,建筑设计总说明,一层屋顶的平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东立面图,西立
9、面图,剖面图(视情况,有多个),节点大样图及门窗大样图,楼梯大样图(视功能可能有多个楼梯及电梯)。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师必须认真严谨的把建筑图理一遍,不懂的地方需要向建筑及建筑图上涉及的其他专业请建,要做到绝对明了建筑的设计构思和意图。 2。图纸目录及门窗表 图纸目录是了解整个建筑设计整体情况的目录,从其中可以明了图纸数量及出图大小和工程号还有建筑单位及整个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如果图纸目录与实际图纸有出入,必须与建筑核对情况。门窗表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就是门窗编号以及门窗尺寸及做法,这对大家在结构中计算荷载是必不可少的。 3。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对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建筑设计总说明中会
10、提到很多做法及许多结构设计中要使用的数据,比如: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中用以确定设防列度及风载雪载),黄海标高(用以计算基础大小及埋深桩顶标高等,没有黄海标高,施工中根本无法施工),墙体做法地面做法楼面做法.等等做法(用以确定各部分荷载),总之看建筑设计说明时不能草率,这是结构设计正确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建筑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就比较直观了,主要信息就是柱网布置及每层房间功能墙体布置门窗布置楼梯位置等。而一层平面图在进行上部结构建模中是不需要的(有架空层及地下室等除外),一层平面图是在做基础时使用,至于如何真正的做结构设计本文不详述,这里只讲如何看建筑施工图。作为结构设计师在看平面图的同
11、时,需要考虑建筑的柱网布置是否合理,不当之处应该讲出理由说服建筑修改,通常不影响建筑功能及使用效果上的修改,建筑也是会同意修改的,如果建筑不改那就只有哭哭再看图(人家是老大,没办法的.),看建筑平面图,了解了各部分建筑功能,基本上结构上的活荷载取值心中就大致有值了,了解了柱网及墙体门窗的布置,柱截面大小梁高以及梁的布置也差不多有数了,反正有墙的下面一定有梁,除非是甲方自理的隔断,轻质墙也最好是立在梁上.值得一提的是,注意看屋面平面图,通常现代建筑为了外立面的效果,都有层面构架,通常都比较复杂,需要仔细的理解建筑的构思必要的时候咨询建筑或索要效果图,力求使自己明白整个构架的三维形成是什么样子的,
12、这样才不会出错.另外,层面是结构找坡还是建筑找坡也需要了解清楚. 5。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对建筑立面的描述,主要是外观上的效果,提供给结构师的信息,主要就是门窗在立面上的标高布置及立面布置以及立面装饰材料及凹凸变化。通常有线的地方就是有面的变化,再就是层高等等信息,这也是对结构荷载的取定起作用的数据。 6。建筑剖面图 建筑部面图的作用是对无法在平面图及立面图表述清楚的局部剖切以表述清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物内部的处理,结构工程师能够在剖面图中得到更为准确的层高信息及局部地方的高低变化,剖面信息直接决定了剖切处梁相对于楼面标高的下沉或抬起,又或是错层梁,或有夹层梁,短柱等。同时对窗顶是框架梁充当
13、过梁还是需要另设过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7。节点大样图及门窗大样 建筑师为了更为清晰的表述建筑物的各部分做法,以便于施工人员了解自己的设计意图,需要对构造复杂的结点绘制大样以说明详细做法,不仅要通过结点图更一步了解建筑师的构思,更要分析结点画法是否合理,能否在结构上实现,然后通过计算验算各构件尺寸是否足够,配出钢筋。当然,有些结点是不需要结构师配筋的但结构师也需要确定该结点能否在整个结构中实现。门窗大样对于结构师作用不是太大,但个别特别的门窗,结构师须绘制立面上的过梁布置图,以便于施工人员对此种造形特殊的门窗过梁有一个确定的做法,避免发生施工人员理解上的错误。 8。楼梯大样图 楼梯是每一个多层
14、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楼梯大样又分为楼梯各层平面及楼梯剖面图,结构师也需要仔细分析楼梯各部分的构成,是否能够构成一个整体,在进行楼梯计算的时候,楼梯大样图就是唯一的依据,所有的计算数据都是取得之楼梯大样图,所以在看楼梯大样图时也必须将梯梁,梯板厚度及楼梯结构形式考虑清晰。楼梯可是要写计算书的哦,怎么写看看教科书吧.基本上将建筑图看懂了以后,荷载的取定也就不会出错了,梁高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当年我就是经常没看清建筑图,把梁做高了,结果和窗子打架,出了好多联系单啊。).整体构思也就出来了,轻轻松松建好模调调柱子就可以计算然后画施工图了.如果不看懂建筑图也许只是一两个小地方,严重
15、的后果也是所有的工作全部重做,白白浪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所以劝所有结构设计新人,在做每一个项目前,请认真看懂建筑施工图,磨刀不误砍柴功,欲速则不达!第一篇砖混结构简单介绍砖混结构其实是砌体结构的一种,应该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0003-2001)进行设计,通常我们所称的砖混结构指把砖砌体用作内外承重墙或隔墙,楼盖、屋盖、梁、柱(也可是砖柱)是钢筋混凝土作用在墙柱上的荷载,主要是由梁板传来的屋盖、楼盖上的活、恒荷载,它通过墙柱基础传到地基。作用在纵墙上的水平荷载(如风荷)一部分直接由纵墙传给横墙,另一部分则通过屋盖和楼盖传给横墙,再由横墙传至基础,最后传给地基,承重墙的厚度及长度是根据强度和稳
16、定性的要求,通过计算来确定的。在砖混结构中的梁有门窗过梁、圈梁、雨蓬梁、阳台梁、楼梯梁等,这些梁的长度、配筋和截面尺寸,除圈梁是按构造配筋外,其它都是通过计算设计的,圈梁主要作用是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因此圈梁不是承重梁,当圈梁用作过梁时,只在过梁部位按设计配筋,其它部位仍是按构造配筋,有许多把圈梁当作承重梁对待,随意将圈梁下墙体敲掉,则留下了不安全的隐患。 砖混结构中的“砖”,指的是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粘土砖、如空心砖等。“混”是指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 台、排檐。这些
17、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结构一般在 5层、6层以下。我说说砖混的施工吧 框架结构的施工是先做柱,然后浇梁,板,整个力的传递由上至下由梁,扳,柱完成,然后墙体作为一种维护填充,墙体的荷载传递给梁,梁再传递给柱,柱传递给基础。 而砖混的施工,在做好了基础以后,就开始砌墙,过程中会特意留下一些预留的柱位,我们称之为构造柱,砌一层的墙,铺一层的板,当然,这里还涉及到圈梁,构造柱和圈梁都是对整体结构的一种稳定加强,而不同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 这里很容易被混淆的就是构造柱是否承担上部传递的轴压力,做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是不考虑这部分受力,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在力的
18、传递上,楼板将力传递给支撑墙,墙体自上而下传递给基础,过梁承受上部墙的荷载传递给支撑过梁的墙,挑梁同理。关于多层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设置,有兴趣的可以参阅多层砖混房屋中构造柱设置浅析关于建筑物构造柱的设置原则和质量控制, 可以看下面一篇论文。墙与构造柱拉结大样构造柱圈梁大样全表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第2.1.14条 混凝土构造柱 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构造柱可以看成墙的一部分,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可以作为结构
19、构件.关于构造柱的设置,详见抗震规范7.3.1,7.3.2(72页和73页) 或者是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
20、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转混结构构造柱的位置我们这由北京一甲级设计院设计的砌体结构住宅,去年的甲方驻现场代表说“构造柱在无交叉地方间距不得大于4.5米”,今年的现场代表说“那是隔墙规范,我们的砖混结构可在15米”。构造柱的间距规范上
21、没有明确的说明,只是在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和层数接近或达到限值是有明确的规定,其他情况是构造柱的间距跟抗震设防烈度有关。的砌体结构章节里面有很详细的关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设置位置根据第A.0.1查得北京属于抗震8级,第一组 再查表7.3.1得8级地区砌体结构的构造柱设置部位为: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剁处,楼电梯间的四角,大洞口两侧,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7度也可在4米 构造柱设置位置 1 建筑外墙的阳角和阴角 2 大洞口的两侧 3 电梯间四角( 无柱时) 4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墙长中部 5 沿内 外墙每隔4 米左右 6 屋顶女儿墙每隔约3米左右 注意底
22、框结构 , 过度层应在底框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且纵向钢筋,7度不宜少于(一级)4根16 , 8度时不宜少于6 根16 (一级)GB 50011-2001 如果是砖混结构,应该是表7.3.1 如果是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应该是13.3.3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第二篇 建筑图分析首先,我拿到建筑图纸,熟悉了一遍 1.是一栋比较简单的砖混住宅楼,底层是车库,层高2.4M;中间四层是住宅,层高2.8M;最上面是一个带有老虎窗的坡屋顶,最高标高18M; 2.抗震设防烈度六
23、级; 3.最大开间5100X3900(需要增加次梁); 4.阳台外挑1800,飘窗; 5.楼梯间开间2600,初步确定为板式楼梯; 6.详图、大样比较多 另外:建筑图上定了很多柱子,其实是在结构设计完以后反到建筑图上的,一般建筑条件图是不包括柱定位,特说明大家看了图了,是否已经有了想法?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对一个砖混的建筑物.我们看建筑图,最重要的是看以下几个地方: 1.上下墙是否对齐,墙的传力体系是否明确 2.洞口大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窗间墙的宽度是否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3.楼层层高是否在规范许可范围内 4.抗震设防烈度 5.砖砌体材料是哪一种 6.层数以及楼层檐口高度是否超标 7.楼板预制还
24、是现浇 以及其他规范和强规限制的地方,总的来讲就是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各种规范对砖混结构的规定,是否符合砖混结构的做法,结构设计时能否顺利的按建筑图来进行设计,如果建筑图有违规或超标的内容,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及时向建筑设计人员协调修改,以免做到后面才发现问题,改起来麻烦就大了 当然本图已经不存在这些问题,基本符合砖混住宅的设计要求建议大家多看看基本规范,看到图就明了规范是如何规定的,这样设计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基本上思路是有的。但是发现自己对规范还是很不熟悉。2.洞口大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窗间墙的宽度是否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3.楼层层高是否在规范许可范围内 6.层数以及楼层檐口高度是否超标 这几条还是不
25、了解。需要熟悉。 另外请教两个问题 5.砖砌体材料是哪一种 关于这一条,能不能说详细点。 7.楼板预制还是现浇 预制和现浇都可以做吗?1.砖砌体材料有很多种,每一种容重是不同的,极限抗压强度也是不同的,如果在看建筑图时搞错了材料种类,那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具体的种类砌体规范有详细说明: GB5003-2001对砖砌体材料的说明建议看看,至于容重是多少需要查询荷载规范附录的相关说明. 2.预制和现浇都可以做,但预制比现浇要差,一个是整体性比不上,二是容易裂缝,但是有个好处就是造价低.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地方用预制板了.7.楼板预制还是现浇 这条在斑竹给出建筑说明里有说明 这条应该属于结构说明里的吧
26、可以在建筑说明里说明吗 要是在建筑说明里出现那就是建筑定的了 拿不准。 希望斑竹带领我们走向规范化设计 2.洞口大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窗间墙的宽度是否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3.楼层层高是否在规范许可范围内 好象是不大于3。8米 6.层数以及楼层檐口高度是否超标 檐口高度不知道超标 标准楼层高度见抗规7.1.3条不应超过3.6米;房屋高度见7.1.2条。第三篇 结构模型的建立(版本)我不知道大家的建模习惯是怎么样的,下面我将我的建模习惯讲一下 第一步:从建筑图中分离出建筑轴线 在中导出轴线到如图:第二步:对照建筑图在中建立标准层 下面我们需要看的是底层建筑平面图,这不同于框架结构需要看建筑第二层,
27、砖混结构的墙类似于框架结构的柱子,需要从下到上的,我们在建第一标准层的时候,实际标高也是第二层的楼面,通俗的说就是从第二层的楼面向下我们能看到什么就建入什么在中输入之后如图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就是结构板的划分砖混结构特别是住宅的板划分,我们不应该破坏建筑房间的划分,试想如果你家的房子在中部有一道梁是否很影响使用?如果被逼无奈一定要破坏建筑房间,也一定要避开房间中部,尽可能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梁高也不宜太高下面是建筑第二层PKPM第二标准层建筑阁楼层结构第三标准层建筑屋面图结构第四标准层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不同于框架结构的是,我们必须时时对照建筑立面图以及门窗表,因为我们必须把各洞口准确的输入
28、墙中,这个很重要另外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时我们还没有输入构造柱(图中的构造柱是后面加上的)在与建筑图对照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我们仅仅是输入了墙,洞口以及划分板分的单梁和阳台挑梁等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建模过程实际是把具体的建筑模型化,我们不必要求非常精准的和实物产生对照关系,一个宗旨就是荷载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力求使计算简化避免出错所以模型中的突窗及坡屋顶都已经没有体现出来,关于坡屋顶的建模的问题请参考:在PKPM中,不同结构层的输入和修改可以通过新建标准层和换标准层来实现 修改每层的“本层信息”,主要是材料和层高的修改,板厚可以先设置为100,后面具体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底层的层高需要考虑到基础
29、的作用,比原层高多输入然后坡屋顶那一层的层高可输入坡高的一半就行接下来就是荷载定义和楼层组装 荷载定义是楼板荷载的设置,这里也可以初步设置一个数值(例如住宅建筑大部分的楼板恒载和活载是多少就先定义下来,后面可以具体修改,要注意的是不同于楼板的恒荷载要自己算清楚,不自己计算的,所以通常的输入值要比大左右) 楼层组装就是将先前按照平面一层一层的组合为一个立体的计算模型,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层高和设置顺序 特别提醒:不要漏了层,输入完毕后,把各层层高加起来是否和建筑标高相符框架与砖混在参数设计的时候就是结构形式不同结构主材不同而已,还有要根据选用的不同砖砌材料选取正确的墙体材料与容重,至于地震信息和场
30、地类别需要查看地质报告和抗震规范,而风荷载需要根据具体地方查看荷载规范为什么虑到基础的作用底层的层高需要考虑到基础的作用,比原层高多输入呢? 不是很理解,能说下原理吗?我们这里一般取1000,我感觉因为首层如果模拟成一个质点,那作用点不是0.000,而是基础上部.在结构上任何构件,在计算时,都应该有一个计算长度,而计算长度是由结点来确定在正负零的位置,没有什么的结点,显然底层的层高不能拿来当计算长度算,而通常取就是考虑嵌固作用,简化计算,如果你能精确计算出正常的计算长度输入,当然是最好的坡屋面怎么建模?砌体结构中,屋面是坡屋面,pkpm怎么建模? 是利用“上节点高”做成坡面,还是直接 “建平屋
31、面”,近似计算?请高手赐教!可以按照平屋面处理,要是利用“上节点高”做成坡面这样建!配筋不会又问题吧?感觉好像都没有人用上节点高这个命令的,一般按平屋面建,加荷的时候按平屋面荷载除以一个cos角度。按“上节点高”做成坡面,这样和实际情况相付,计算合理。按平面,荷载大点,或改节电高,或改梁段高其实只要按平屋面输就可以了,只是恒荷载加大就可,大小按坡度来定我在一次PKPM听课中,提到坡屋面按平屋面建模,取平均高度,荷载除一个cos的系数。PKPM讲解资料中,提到坡屋面按平屋面建模,取平均高度,荷载除一个cos的系数。仅指砌体结构要是遇到底框的话,还需要把局部墙体比平均高度高出的部分加上一部分附加荷
32、载,以免局部梁荷载不够我们是建成平屋面,层高减半有的资料上说:框架结构用上节点高这个命令或按平屋面建,加荷的时候按平屋面荷载除以一个cos角度。 砖混一般按平屋面建,加荷的时候按平屋面荷载除以一个cos角度。你的屋顶是一层屋面,还是设两层板一层平的另一层为了造形而设的坡层面.如果是一层屋面按层高加平均坡层顶高度建模,荷载按折算后荷载,应像板式楼梯中楼梯板一样呀!我们院一般是按平屋顶做,然后双层双向配筋,不过按上节点高做更精确我的个人做法也是按平屋顶来近似计算,加荷的时候按平屋面荷载除以一个cos角度。因为你即使按上节点高建模了软件能计算的准确么?斜屋面实际是空间结构双偏拉构件建议你应手工计算复
33、核。我个人认为:如果是计算屋面斜梁,可以把荷载除以COS计算,但计算现浇板是不能用上结点高或平屋面的,因为你就是建成上结点高,而PKPM也只把它当作平屋顶的,这样就与实际的不符;也就是屋面板配筋是不安全的!建议另按相同大小建平面板计算,看结果;再在斜板上修改;但屋脊支座负筋应加强。屋面折梁、折板主要是节点处(自已手算一下,一般不会太大)构造要求满足就可以了.老虎窗下做次梁也可以,一般不做,板翻起来. 上节点高计算从未使用过.我一般用平面建模,层高取阁楼竖直部分,加上坡屋面高度的一半.荷载取法楼上其它人的做法,板厚120,双层双向.若是住宅,基本上是构造配筋.钢筋间距大部分情况下是取150.凡是
34、主张见平屋面的都是没有水平力结构概念的,你们用sap2000,etabs等计算一下,你就知道水平推力有多大了,所以应该三维建模型,如果没有条件,也应该手算估计水平推力,免得开裂等第四篇 输入次梁楼板信息由于之前在建模中,我们用来划分板的单梁和阳台挑梁已经作为主梁输入了(PKPM中按主梁还是按次梁输入梁请见下贴相关说明),所以这一步在这个项目上我们只需要修改以下楼板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楼板开洞 修改板厚 楼板错层 砖混图梁 另外注意,在第一次进入时,程序会要求你选择承重主材,我们当然是选取砖作为承重主材楼板开洞 通常的楼板开洞均是有建筑功能要求的,比如电梯间,管道井,大厅开大洞等等,如果没有建
35、筑要求,我们有时将楼梯间开整房间洞,然后将楼梯间的荷载加线载在受力边,另外一种做法是将板厚设为零,将楼梯间设为单向板,直接将楼梯间荷载加在这块板厚为零的特殊板上具体讨论可见下面的贴子2修改板厚 之前我们在建模的时候在层间信息中有填写一个每层的板厚,但建筑物是复杂的,不可能一个层完全是一个板厚,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板来修改合适的厚度,至于板厚如何确定,在很多构造手册上都有说明,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节有对板的规定,也可以参考楼板错层 楼板错层我们是依据建筑功能的要求,按建筑施工图上标注的标高信息修改,比如卫生间,阳台比楼面低等等,要修改时须仔细核对建筑 砖混圈梁 砌体
36、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1节圈梁,对圈梁的作用以及具体规定讲得很详细,大家可以查阅,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凡是有墙的地方均设了圈梁,当然如果想省钱,可扣着规范来,规范规定哪里要设就设哪里楼板厚度如何取?构造手册上说双向板的单跨和连续良种情况分别按1/45和1/50取板厚。我发现不太对头啊。一般情况板厚比1/45要大的多啊。差不多在1/35左右吧单向板我一般控制在1/30左右,双向板控制在1/40左右根据一般的构造手册: 双向板厚度控制在1/40-1/50短方向跨度,但通常无法取到1/50,挠度经常不允许。按照实际设计,板如果取得相对厚些,钢筋量必然相对小;板如果取得相对薄,钢筋量
37、必然相对大,从实际造价讲基本保持平衡。 单向板厚度可按照1/30-1/35 建议取值:双向板稍大于1/45,单向板接近1/35对于板厚,双向板的话,根据跨度,我习惯短跨3900以下为100,3900取110,4200取120,4200以上的双向板也就不多见了,另外有时候荷载很大时加大板厚,有时候根据配筋结果,如果配筋比较大,则适当加大板厚,不怎么喜欢按多少分之一来取,最小板厚我都是保证100.对于单向板,比如楼梯,我习惯采用30分之一,这样配筋出来比较合理一点.楼梯我一般取1/25,用3级钢,就是这样挠度还是很难满足的单向板一般在1/30左右;双向板一般在1/40左右;板式楼梯一般取1/251
38、/30这些在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都有详细说明的,请参国振喜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版本吧,P71页,有单向板,双向板,悬挑板,预制板不同的分类,呵呵,配筋要求,构造要求一句话说不清,各位慢慢看吧。 大家还提到楼梯板,一般板式楼梯在1/251/28L,但是注意啊,L有好几个说法,有的指投影长度,有的指折线长度,我还是建议取折线长度,对于跨度大的必要时还要加厚,考虑到挠度,尤其是折板楼梯。对于住宅来说,尽量控制在1/30,其他控制在1/351/40,具体还要看荷载大小,所处位置而定单向板一般在1/30左右,双向板一般在1/40左右, 板式楼梯一般取1/251/30 双向板的话,根据跨度,我们习惯
39、短跨3600以下为100,3600取110,3900取120,4200取130,双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1时,板厚宜适当加厚,另外荷载大时板厚另行考虑,有时候根据配筋结果,如果配筋比较大,则适当加大板厚,最小板厚我都是保证100.楼梯习惯采用28分之一,这样配筋出来比较合理一点.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次
40、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
41、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1、导荷方式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2、结构计算模式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
42、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3、梁的交点的连接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
43、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5、绘梁施工图前对梁的相交支座的支座修改次梁按主梁输入时:在PM主菜单1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次梁。此时程序判定次梁的过程是:对每个无柱节点需要判断为“支座”(用三角形表示)或“连通”(用园圈表示),该节点处于负弯矩区的为支座,为正弯矩区的为连通。支座时,梁本身应为次梁,支座梁则为主梁。连通时,连通节点两端的两跨梁将合并为一跨,成为主梁,节点上的另一方向梁成为次梁。支座时,施工图上的梁下部钢筋在支座锚固长度仅为15倍钢筋直径。因处于负弯矩区而按非受拉锚固设计。连通时,该节点两端的梁下钢筋必然在节点下连通,程序不会出现锚入支座节点,因为处于
44、受拉区。对处于端跨的次梁(支承在梁支座上),程序需将其判断为“悬挑梁”或是“端支承梁”。当端跨梁下无正弯矩,全跨均作用负弯矩时,程序判定该端跨为挑梁,在该跨端部用园圈表示。反之,程序认定该跨为端支承梁,在该跨端部用三角支座表示。对如上程序自动判定的支座状况,一般人工应做干预修改。在中间跨,把支座改为连通将合并梁跨,施工图设计偏于安全。一般不应将连通改为支座。对于交叉梁系,更应注意把有些支座改为连通,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施工图设计。次梁按次梁输入时:对于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其跨度、跨数都已确定,与在PM主菜单1输入的主梁相交处,其本身是次梁的性质不能修改,其支座处的梁肯定当作主梁处理,也就是
45、说,对这种次梁,一般没有修改支座的问题。6、三维空间程序的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将在层平面上形成大量的房间。SATWE、TAT的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是按每个房间逐个布置活载的过程,这时可能造成活荷不利 计算过于繁琐费时。按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层平面上形成的房间均为不考虑次梁划分的大房间,其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更快捷。7、楼板配筋由于板底钢筋的配置是以房间为单元进行的,按主梁方式输入次梁的房间可能过多过密,此时作楼板配筋施工图时,一般不应采用“逐间布筋”或“自动布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板底钢筋是细碎的小段筋。一般应采用“通长配筋”菜单将板底钢筋按不同范围拉通配置。砖混房屋总高度和宽
46、高比的限制砖混结构的抗侧力和抗震力较差,层数越多,高度越大,震害和破坏比例非常大,所以应该严格控制房屋的高度和层数; 建筑抗震规范中有严格说明:见表7.1.2 对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双控来加以限制,此外,为了保证房屋不整体弯曲破坏,还对房屋的高宽比做了限制,见规范中的表7.1.4砖混中多孔砖和空心砖的区别孔洞率等于或大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砖,称为多孔砖,常用于建筑物的承重部位; 孔洞率等于或大于40%,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称为空心砖,常用于建筑物的非承重部位; 我也是今天看到有的朋友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才特意提出来的。第五篇 平面荷载输入这一步我们进入平面荷载的输入,请大家注意分清砖
47、混中承重墙和填充墙的区别,中你在模型中建入的东西都是自动计算荷载的,不必再自行计算输入了 首先是第一标准层的荷载输入,这里我们需要输入两个部分荷载,第一部分是楼面荷载,分为楼面恒荷载和楼面活荷载这一部分比较简单 楼面恒载我们需要准确计算楼板的面荷载,计算时按实际做法计算 楼面活荷载,我们必须对照建筑图,了解每个房间的用途,根据荷载规范的规定选取正确的数值下面是第一标准层的平面荷载截图下面是第一标准层楼面活荷载截图前面已经提到第一结构层实际是从建筑第二层的楼面向下看所看到的东西,那么加载在第一标准层上的荷载实际应该是建筑第二层的楼面以上,建筑第三层楼面以下的部分所涉及的荷载在砖混中实际要输入的梁上荷载是很少的,主要是填充墙(多数是的)和没有被作为承重构件而没有输入模型的部分,还有阳台栏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