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7328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近年来, 中国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经济发展带动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但由于人们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以及中国给地质灾害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重点阐述了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 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仅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 成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 -4-342-1   0前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人类工程活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以及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局地暴雨次数的增多和沿海地带台风的频繁袭击, 中国的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如何科学有效治理这些地质灾害问题并达到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从根本做起, 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不断完善”群测群防”的体系建设, 努力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   1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特点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如泥石流、 滑坡、 地裂缝、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地震、 火山、 地热害等等。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 突发性强、 危害性强等特性,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 将会给中国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地质灾害隐蔽性强, 可能有未能排查发现的漏网隐患点的潜在危险。因此, 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任重道远。   2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因素   地质灾害一般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或破坏的状况下进而产生的, 因而诱发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因素引起的动力, 二是来自人为因素产生的动力。因此, 地质灾害按动力成因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种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区、 范围和影响力, 主要是根据其自身自然地质条件的控制而制约, 不会因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转移; 而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建设及其能源开发活动的影响而影响, 经济建设的开发活动强度越大, 带来的地质灾害将会越大, 引发的地质灾害频度也将会增多。   2.1自然地质灾害的因素   自然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因素、 地形地貌因素以及土壤植被因素等。   2.2人为地质灾害的因素   近年来, 中国地质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就是与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作用越来越强烈有关。据统计, 中国地质灾害中, 由于人为因素起诱导作用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 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削山建房, 房前从事农业生产, 致使边坡直接裸露, 受雨水的侵蚀、 冲刷, 破坏斜坡天然平衡状态。   ②人类过度采矿造成地面塌陷; 预留矿柱少, 造成采空坍塌, 山体开裂, 继而发生滑坡。   ③公路建设引发山体滑坡; 人们在修建公路、 依山建房等建设中, 形成人工高陡边坡, 造成滑坡。   ④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 增加了土壤软化, 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除此之外还包括开山垦植、 堆填加载、 乱砍乱伐, 围湖造田、 森林严重破坏引发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问题   3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3.1积极建立地质灾害勘察及监测长效机制   首先国家政府要积极带头并协调省国土资源厅以及各市区城乡建设厅、 省人防办等共同开展中国各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次, 积极普及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并经过网络媒介向全社会介绍地质灾害的成因、 危害及防治方法, 引导人民群众理性面对地质灾害。再次, 要集中技术力量, 组建机动性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随时应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问题。最后, 要着重从防灾教育、 调查评价、 勘察、 监测、 治理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入手, 查清地质灾害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科学有效地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3.2全力提升科技防灾应对水平   经过引进和采用国外先进治理灾害技术, 提升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 经过充分吸收国外地质灾害防治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 并结合中国地质灾害区域以及易发地质灾害区域的实际状况, 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注重研究, 全力提升科技防灾水平。充分运用”3S”技术、 气象科学技术、 物联网技术、 信息化技术以及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支撑技术, 开展灾害识别方法、 致灾机制、 治理措施、 监测方式、 预警模型、 预报手段、 应急响应等全面研究, 把国外先进技术与中国国情和各地区地质风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促进理论创新, 推动技术进步, 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体系, 切实提高灾害防治的效率和水平。   3.3建立健全应急体系   经过采取综合、 简要和自演自练等方式,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发现并弥补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宣传培训常态化, 有效提高了全民识灾、 防灾、 减灾、 避害的科学知识和自救技能, 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 科学应对能力。   4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 资金、 技术的系统工程。易发地质灾害区域以及潜在地质灾害区要进一步强化调查巡查、 监测预警、 群测群防、 治理搬迁、 防灾减灾行动等各个关键阶段的有序衔接和综合协调, 加强对现代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综合运用多种减灾手段, 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 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全面提高防治极端气候引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雷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 , 15: 134-135.   [2]李峰, 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 , 12: 33-34.   [3]米春元, 吴刚, 吴泽, 汪辉.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措施[J].环球人文地理, , 14: 4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