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73147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为重庆实施314战略部署提供人才支撑 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工部 (2007年7月)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人才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数量从直辖之初的不到5万人,发展到目前的29万人。重庆团市委在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重庆实施314战略部署的高度,紧扣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大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组织青工技能年、技能月活动为牵引,积极开展青工技能培训、青工技能大赛、青工技能鉴定、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育人功能,在助推青年提升技能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 抓组织推动,确保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顺利实施 团市委对深入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工作和协调力度,为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搭建舞台,为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宣传动员,全面部署。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推进会召开以后,重庆团市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协等单位下发了《重庆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实施意见》,对全市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作出安排部署。同时,将2004年确定为全市青工技能年,将每年9月确定为“青工技能月”,通过召开工作会、研讨会、座谈会、片区会等形式、依托重庆日报、重庆青年报、重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及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成为了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共识,成为了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团市委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协5家单位联合组成全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通过加强领导、借助政策、整合资源,联手推进全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因团市委在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的有效作为,今年上半年,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中,将团市委纳入作为了大赛组委会成员单位。各基层单位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相继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团委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的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团委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协作的工作机构模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中给予指导,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过程中,团市委强化了目标规划体系的建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和企业,各区县、企业又将目标任务做了两级分解,通过三级分解,实现了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了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动、级级抓落实。 (四)开展调研,强化指导。围绕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团市委坚持重点下移,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推进,并总结推广了重钢集团、嘉陵集团、西南铝业集团、重庆船舶工业公司、重庆机电集团等单位创造的好的工作做法和经验,强化了对全市企业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指导,推动了全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深入开展。 二、抓工作机制,营造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政策环境 团市委把机制建设作为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核心环节来抓,积极探索建立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政策环境。 (一)强化推进机制建设。确立了重庆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发挥11家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试点单位、48家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试点单位的示范作用,通过对试点单位工作的提炼、总结和推广,引导和带动全市深入实施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各区县、企业团组织积极争取把“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纳入到党政工作进行统一研究部署,部分单位党组织把“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纳入“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行政把“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实现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与党政工作同步研究、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和同步考核。 (二)强化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制定政策。我们落实团中央等五部委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实际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中涌现的优秀青工在晋职、晋级、升学深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各基层单位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嘉陵集团《青工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凡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市、局级、公司级一等奖者,分别奖励3000元、1500元、800元和500元,并进入公司青年人才库。二是用好政策。团市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1家单位共同开展的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表彰活动中,对在全市性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各工种前三名的选手,授予“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三是争取政策。各基层单位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中,积极争取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为此项工作争取了更多的奖励政策。建设工业集团对在全国摩托车维修大赛中荣获第一名的青工重奖了10万元。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对2006年获得全国“振兴杯”青工技能大赛计算机操作第7名的参赛选手奖励现金4000元,直接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实行工作责任制,由团市委与各区县、企业鉴订目标责任书,把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纳入对基层年度目标考核进行管理,极大地增强了基层的工作责任感。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建立联系人制度,定期召开试点单位工作交流汇报会,要求各区县、企业定期上报工作情况等形式,加强了对基层工作实施进度的掌握和了解。开展专项表彰,对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选树典型、宣传典型、表彰典型,有效地调动了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切切实实让青工感到学技术光荣、当技工有奔头。 三、抓关键环节,推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向纵深方向发展 工作中,我们把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实施技能鉴定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有重点地推进此项工作。 (一)积极组织技能培训。组织技能培训,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基础环节。一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我们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构建了以青年职业学院为核心,中专技校为主线,职业高中、高职院为分支的青工技能培训阵地网络,为广大青工分层次、分工种培训提供了阵地依托。二是基层普遍形成了青工技能培训“双管齐下、横向结合、多种形式、全面铺开”的良好局面。即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双管齐下,与人力资源部、组干部、工会等部门相结合,采取知识讲座、实作练兵、工作压担子、岗位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象向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领域全面铺开。三是重视培训实效。通过增强培训课程的实用性,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采取内部培训和送外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青工开展练兵比武、导师带徒等活动,对青年技术工人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培训。仅去年,全市各级团组织牵头开办培训班6512个,组织培训青工15万多人次。 (二)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开展技能竞赛,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环节。团市委坚持每年联合市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市性青工技能大赛。全市各企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本行业、本单位各工种、各种形势的技能竞赛。通过广泛开展青工技能比赛,在全市掀起了“重技能、学技能、练技能、强技能”的热潮,极大地激励了我市广大青年技术工人立足岗位、学技成才的热情。同时为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广阔的舞台,畅通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技术通道。近年来,我们共举办全市青工技能大赛7次11个工种,为643名青工提供了展示技能的机会,400余名青工通过大赛技术等级得到了破格晋升。今年我们又牵头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交委等启动了2007年重庆市青工技能大赛,此次比赛为市级一类竞赛,共有车工、网页制作、皮鞋制作等11个工种,通过比赛,促进青工更多、更好的学技成才。 (三)切实加强技能鉴定工作。进行技能鉴定,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驱动环节。通过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帮助更多的青年技术工人及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证书,畅通了青年技术工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去年,全市为5201名青工提供了职业技能鉴定,670名青工通过鉴定破格晋升为高级工。我们组织开展的青年职业专场鉴定周活动,共计鉴定技师367人,高级技师67人。通过共青团推动实施技能鉴定活动,打破了青工晋级的年限瓶颈,极大的提高了青工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在技能鉴定工作基地上,建立了“青年高技能人才储备库”,强化了青年对技能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试点推进技能培训学分制。2006年,团市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实施重庆市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中进行培训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重庆市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试点实施办法》,确定了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为“重庆市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积极争取把“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进行统一研究部署,部分单位把“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纳入职工人事档案,实现了“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同步研究、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和同步考核,对开展技能培训学分制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也为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拓展了新载体。 四、工作体会 (一)各方共建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根本。“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是共青团落实人才强国、人才强市战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好的载体,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形成合力,各施其职,合力推进。 (二)机制保障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关键。“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决定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过程中,只有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方面深入探索和不断创新, 为此项工作实施提供机制保障,才能实现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三)真抓实干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活力。只有增强了工作实效性,才能赢得党政的认可和青年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过程中,一定要贴近企业、贴近青年、贴近实际,务实为本,根据青年职工队伍现状、共青团的工作性质、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统筹安排,为青年职工技能提升提供切实的服务,才能使“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