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练习卷1材料题答案
31、(1)材料一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为本。(2分)
材料一理由是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游食之民甚众”。材料二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2分)
重农:生产工具,耒 耜 水车 铁犁 等各种金属农具。生产技术,精耕细作,铁力牛耕,注重水利等。
抑商:汉武帝时盐铁官营;明清时的“海禁”政策
冶炼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丝织业:明清时期花楼机能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3分)
(1)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2分)具体表现:商业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类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变化;商业投机出现;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任答两点得2分)
(2)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家获取了高额利润;封建地主财力和地位下降;劳动人民更加贫困成为廉价劳动力。(2分)
(3)欧洲殖民者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实行了残暴的种族灭绝政策,并将传染病带到美洲,给美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欧洲殖民者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实行了残暴的种族灭绝政策,并将传染病带到美洲,给美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4分)
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分)
答案略
33、(1)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更多先进产品和技术;发达国家处于优势。
(2)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
(3)2001年;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4)利用国际规则,制定合理对策;谋求自身利益与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二练习卷2材料题答案
29.⑴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分)
(2)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分)
(3)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1分)
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2分)(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0.(1)状况: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和制度进行管理;鼓励海外贸易;外贸收入可观。(6分)
(2)变化: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2分)
因素:《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制度。(2分)
影响: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便于外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原料;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4分,答出2点即可)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2分)
(3)特点:以条约为保障;实行关税互惠(双方降低关税税率);征收关税的商品(种类)减少。(4分,答出2点即可)
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欧洲各国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分,答出3点即可)
(4)不同:前者是由于战败被迫接受,后者是扩大开放主动降低关税。(4分)
认识:关税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关税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独立的体现);关税变动对世界经济和历史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关税税率逐渐降低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3分)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6分)
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