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期(总第 期)成人教育 :增能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优化与实践路径王淑芳,马丽华(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摘 要】当前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存在课程目标狭窄化、课程内容休闲化、课程实施松散化等问题。增能理论视域下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侧重从老年学习者潜能发挥、能力提升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对课程建设理念进行优化,在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彰显老年教育课程理念的“积极性”、课程内容的“参与性”、老年教育课程师资的“主体性”、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的“多元性”,以使老年教育课程实施更具实效性,凸显老年教育的时代作用,彰显老年群体的活力。【关键词】增能理论视域;老年
2、教育;老年人;社会参与;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继融通服务老龄社会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作者简介】王淑芳(),女,福建三明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教育;马丽华(),女,河北保定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老年教育。我国 年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 年 月,我国 岁及以上人口有 亿人,其中 岁及以上人口高达 亿人。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寻求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社会问题的办法。在此背景下,老年教育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不仅要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权,还需要助推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并提升其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个人潜力。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老年教育助力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题中之义。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需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重新审视老年教育课程理念,转变传统的老年发展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出发,创新其运行机制。增能(),又被译作增权、赋能,是所罗门()在 年提出的。自 世纪年代以来,增能作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一种工作路径被广泛用于社会学实践
4、领域。增能理论是一个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在宏观上表现为借助社会行动和社会改变,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实现身份地位的转变,从而摆脱社会弱势群体身份,取得社会权力的过程;中观上关注组织层面的发展,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所在的组织;微观上关注个体潜能的发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我效能感的增长。以增能理论为价值引领,为老年学习者赋权增能,可促使老年人逐步从社会边缘群体向社会参与者、服务者、社会发展力量的宝贵财富贡献者转变。鉴于此,本文基于增能理论,重新审视了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优化和实施路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与对策。一、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增能检视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
5、系是实现老年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为实现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亟须进一步审视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实践中现存的问题。基于增能理论视域检视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可以发现,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存在课程目标窄化、课程内容休闲化、课程实施松散化等问题。.课程目标“狭窄化”老年教育脱胎于社会救济福利事业,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的目标蕴藏着较强的福利救济的现实内涵。老年教育的目标既是老年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直接影响老年教育整体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上海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第一原则就是“按学员需求施教”,学员需求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中更是被当作第一来源。这一适需型老年教育课程
6、目标主要体现在目标指向以“满足”“迎合”“适应”为要义,强调迎合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对老年人的“引领”性作用。在老年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以老年学习者的需求性诉求为出发点本无可非议,但一味强调满足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将会导致对多元化学习需求一致性指标缺乏指引,从而窄化了老年教育的课程目标,导致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效应与预期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关注个体价值转向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在此过程中,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需要重塑其目标与价值,改变狭隘的课程目标取向。.课程内容“休闲化”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
7、织受老年教育课程目标这一教育发展的指引性关键要素影响。目前,在老年大学(学校)系统内,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以艺术修养为核心的“休闲化”倾向。有研究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仍旧是一些传统的知识,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老年学员参与学习的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类型依次是音乐舞蹈类、生活技能类、书画类、营养保健类、文化知识类、手工园艺类、运动类、心理健康类等。由此可见,“唱唱跳跳”成为了老年教育课程具体实践样态的普遍现象,“吹拉弹唱”的艺术性课程也成为最受老年学习者欢迎和喜爱的课程。“休闲化”的老年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相对单一,过度倾向于娱乐,易使老年教育实施场所成为老年活动中心,造
8、成老年教育机构的功能简化;还会使老年教育课程停留在老年学习者的浅表性学习需求上,从而忽视了老年人潜在的、深层性的、更具生命内在发展性的学习内容。.课程实施“松散化”老年教育课程实施是发展老年教育,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的重要保障。由于老年教育的对象 老年学习者,其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心理特点都有别于青少年和其他成年人,常规的课程实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学员不具有适用性。为了适应老年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满足老年学习者的休闲娱乐性需求,现有的老年教育课程设计多以模块化为主,缺乏横向纵向的有效连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此外,老年教育课程不是零星课程的散装式组合,而是个有规律性的课程体系(系统),
9、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体系化决定了老年教育课程实施具有紧密承接性。有研究表明,部分老年大学课程开发和设置比较混乱,没有体现出层次性,多以“表演式”“论坛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老年教育课程,这种模式虽适合老年人的特点,但鉴于认识和条件所限,实际上影响了课程实施开展的适切性。因此,老年教育在课程实施、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充分重视课程横向上的多元性、纵向上的层次性以及连接课程的密切性。在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于课程目标的狭窄化理解、课程内容的休闲化倾向,注重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紧密承接性,以增能理论为价值引领,检视老年教育课程构建的新发展路径。在老年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在微观层面要
10、以课程目标重塑老年教育的价值,为老年学习者赋权增能;在中观层面要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激发老年群体的作用;在宏观层面要为老年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供给,帮助老年群体尽快完成从社会边缘群体到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转变。二、增能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优化 马克齐默尔曼()认为,“增能是心理学上自我效能的激发状态,目的是强化提升个人效能意识,以增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控制个体与外在事物发展过程的水平。”鉴于增能理论和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所以本文认为,用增能理论指导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是优化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从“不愿作为”到“积极作为”:明确老年人潜能发挥的可及性从生物
11、学层面来看,老年是人生不可回避的一段历程,是人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有意义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传统的以“责任伦理”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文化的延续和影响,老年人因衰老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群的排斥会逐渐使老年人形成“不愿作为”“不可作为”“无所作为”的消极老年观。而增能理论认为,处于社会边缘性的人员,其个人能力尚未发挥作用,不是个体没有能力,而是个体能力处于潜能隐藏期,可以通过行动或外在力量加持,提升其能力,激发其潜能,使其能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社会学领域中,增能理论的第一个维度指向赋予个体更具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感,从个体层面让个体感觉到自
12、己有能力去影响外界或者解决问题。基于此,增能理论视域下所秉持的老年观更加强调以积极态度看待老年人、老年生活和老龄社会,承认老年人仍然是有作为、可进步、快乐且有贡献的重要人群;明确老年人群的潜能是可以发挥的,从而实现老年人从“不愿作为”到“积极作为”的转变,更加注重老年人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将老年群体作为积极有为的主体。基于增能理论,我们应重新构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理念,一方面,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老年人转变其对自我的消极认知,强化老年人积极心理建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适应老化过程;另一方面,在老年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需充分挖掘老年人的内在潜能,使老年人为社会建设再次发挥积极作用,助力
13、全社会消除对老年群体的歧视,摆脱社会环境对老年群体的排挤和压迫。.从“碌碌无为”到“大有可为”:促进老年人能力提升的有效性增能理论的第二个维度指向建构知识和能力,强调个体与他人及个体与环境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外在或内在力量获得更大的对生活掌控的能力,以及促进应用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能力提升,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增能本质上是通过相应的手段和资源,改善阻碍个体能力发挥的外在环境,实现激发个体潜能的目的。增能视域下所开展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强调老年人在交流互动、在各种社会环境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变人们对老年人到了晚年只能“碌碌无为”的消极看法。通过老年教育课程的实施来助力
14、老年人提高知识储备和能力,为老年人实现“大有可为”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老年人作为社会长者,其一生积累的各种经验能够影响年轻一代,而且老年群体的发展具有可塑性。通过老年教育课程的实施,老年群体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可以提高老年群体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老年人整体素养的提升,帮助老年群体创造新的生命价值。.从“角色脱离”到“参与社会”:赋予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可行性增能理论的第三个维度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形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尤其注重协助社会弱势群体,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增加其权能。增能理论赋予了老年人社会参与更为广泛而全面的内涵,进一步指明老年人是身心健康的,而且更加强调和突出老年
15、人参与社会的意愿与权力。增能理论提出社会应为老年群体提供和创造有助于其积极老化的各种条件和保障,同时还指出老年群体可以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推翻了老年人作为社会负担的消极老年观。增能视域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理念旨在通过课程实施来帮助老年群体充分挖掘和激发潜能,在保障老年群体的各项需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其能力,帮助老年群体树立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参与的责任感,并借助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渠道,改变老年人脱离社会的现状,赋予老年人更多的参与社会的可能性。增能理论指导下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将作为保障老年人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理念,赋予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生命内在价值与意义
16、。老年教育课程的实施能进一步激发老年群体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老年群体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变化、参与社会活动、维持社会地位,进而促进老年群体性价值的提升。三、增能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积极老化和促进老年人有效参与社会的助推器,进一步丰富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内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彰显课程理念的“积极性”老年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对老年教育发展方向起着引领性作用,彰显着老年教育的根本价值。增能理论对于转变消极的“老年无用论”起着重要作用,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基础之上,有必要进一步引导老年人“老有所为”。在增能理论指导下,老年教育课程目标须强化积极价值取向
17、,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通过老年教育课程的实施,使老年人潜力得以激发、能力得以提升,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体意识。在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其课程目标应始终立足于积极老龄观,树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基本理念,通过课程实施帮助老年人再次习得新知识、新技能,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快速变革的社会,实现老年人的再社会化。依据增能理论设置老年教育课程目标,在凸显老年人自我发展意蕴的同时,也彰显了老年教育课程理念的积极性,以积极的课程目标引领老年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课程内容的“参与性”在增能理论视域下,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参与能力是相关
18、工作者的最根本目的。从增能理论第二维度“建构知识和能力”出发,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需从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的适需性课程扩展到追求老年群体参与社会的引领性课程。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但其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仍多以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主,一般涵盖养生保健类、文化艺术类、科学技术类、公民道德类、生活娱乐类五大课程类型。增能视域下的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更强调老年人自我效能的发挥、权力和能力的获得,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开发除了上述五大类,还需要纳入社会参与类课程,凸显参与社会的价值内涵。老年教育提供的各种服务型课程,可使老年人有机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并帮助老年人克服晚年寂寞感、恐惧感和消
19、极感,增强其自信心,帮助老年人发现自身晚年的生命价值,激发出成功老化的内在动力。在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过程中,老年人既是课程内容的接受者,也是课程实施的开发者,将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和传递,通过同伴效应或代际传递实现自我影响和社会影响。想要构建和完善以内容丰富、层级分明、影响广泛为特征的课程体系,老年教育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需要提供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需求性基础课程,还要致力于开发能够培育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治理意识的课程内容。我国当前缺乏保障老人从事各种有偿及义务工作权利的相关法律条文,也缺乏适合老年人再就业的岗位、渠道、平台、培训,通过开展就业引导教育,帮助老年群体实现人力
20、资源的再开发,缓解社会劳动力紧缺压力,从而将人口压力再次转换为人口红利。.凸显老年教育师资的“主体性”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老年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众多老年教育机构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问题,这成为桎梏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教育要实现良性发展,需扩大教师队伍、丰富教师队伍来源。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精神财富,这些内容作为宝贵的社会资源,是老年人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在增能视域下,可通过培养有能力的低龄老年人成为老年教育课程讲师等方法,让老年群体通过开发自身潜能,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培养和鼓励低龄老年人成为
21、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解决老年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师资力量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具有某项专业技能或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某项课程实施的低龄退休老年人,使之成为老年教育教师,从而缓解师资短缺压力。基于同辈群体对彼此身心健康、学习心理的充分了解,老年人教老年人,可有效发挥同伴效应,彰显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积极效果;同时,又可以开发老年人潜在的能力,充分体现老年人的“老有所为”,这也是低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为老年人的“老有所为”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挖掘课程资源的“多元性”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扩大老年教育资
22、源供给作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首要任务。增能理论视域下的第三个层次 环境的层次,强调要通过改善社会制度和社会外在环境,充分实现个体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开展的老年教育课程,需要整合以多元主体协同为特征的课程资源。与学历教育相比,老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存在资金投入短缺、重视程度不够、场地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在增能视域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需要社会支持网络。应构建政府支持、与其他教育机构共建的多元主体协同服务资源供给平台。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使其成为社会服务的参与者和提供者。激活高等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的力量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与老年教育课程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库
23、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给予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政策倾斜,通过相关立法或政策的出台,保障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时效性,同时给予相关的财政支持,为老年教育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其次,从教育机构层面来看,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相融态势,社区成为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而高校等教育机构,应当成为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依托高校特色,为老年教育提供课程内容、师资等资源。再次,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来看,应鼓励社会不同组织机构向老年教育开放,为其提供可用的资源,尤其在智能化时代下,要拓展老年教育形式,推进线上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总而言之,增能视域下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应
24、立足于积极有为的老年观,搭建能够充分发挥老年群体潜能的平台。通过多元主体形成的合力,为老年教育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从而提升老年群体能力,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真正实现赋权增能,也使得老年教育课程的实施具有实效性,彰显老年群体的活力。【参考文献】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宋瑞丰 上海市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沈光辉,蔡亮光 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转型发展探究 湖北社会科学,():陈文娇,刘巧巧,肖杨 基于当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 成人教育,():张永 走向生活美学: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的新取向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5、):叶忠海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李学书 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研究 职教论坛,():,:于晶利 社会工作概论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叶忠海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基本问题 职教论坛,():马丽华 建设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需做强 光明日报,()张伟君 贝尔兰卡斯特制:缓解我国老年教育师资困境的新探索 成人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谢宇 新时代老年教育赋能“老有所为”的路径构建策略 成人教育,():马丽华 我国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理论重构与策略选择 教育发展研究,():,(,)【】,“”,“”,“”,“”,【】;(编辑 关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