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厂防洪抗险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70546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防洪抗险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本文档共1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建立好电厂坚强有力的木棕河流域洪水、小水沟洪水、及山洪、暴雨渍涝、台风暴潮、土建工程隐患、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响应程序,做到信息共享,抢险联动,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并尽可能的排除事故,同时控制各类事故对事故现场处置人员、场外人员、公司财产及就近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处置科学、反应灵敏以此来全面提高全厂职工的预警能力和应急能力。确保电厂安全生产能力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1.2 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库大坝管理条例》、《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地方政府防洪抢险规划等专业规划及行政机关防洪抢险救援方案。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厂范围内洪水(含流域洪水、小水沟洪水、及 山洪等)、暴雨渍涝、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大体积物体堵塞引水渠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 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电厂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预防是基础,做到预有准备,救援行动必须达到迅速有效。电厂惯切以人为本和厂长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抢与治理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与电厂各项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电厂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电厂设施基本情况 电厂地处某某县某某乡,平均海拔高度650米,取水于某河流域源头。电厂引水渠全长5000米,沿途地质结构复杂,边坡高,土壤结构松散,属于典型的沙壤土。引水渠下方农民居住集中。特别是在引水渠2400——3800段位更为集中。引水渠边坡时有跨蹋现象发生。多数盖板部位对大体积、大重量、高边坡的坠物无抵挡作用。厂房坐落在某处,横跨水沟一条,2003年6月24日,就因为水沟的排水不畅通,导致主、副厂房全被洪水淹没。引水渠沿途排水能力差, 5000米只有两处溢洪道,在非常时期不具备降低引水渠水位的能力。对引水渠来水具备调节能力的只有拦河坝放水闸门,由于此闸门属于手动闸门启闭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引水渠沿途有冲沙闸门四个,每个冲沙闸门能够调节的流量在1.2个左右,它们分别分布在引水渠0+0、0+550、3+380、4+500部位。 2.2 社会经济 电厂引水设施及生产设备建设地所涉及区域内有常住人口500多人,行政区域一乡一镇,两个行政村,四个农业社。电厂固定资产3700多万元,年上缴国家税金50万元以上,属后坪乡目前最大的外来投资企业。 2.3 洪灾风险分析 2.3.1洪灾前期特征:电厂取水与某河流域源头,水源的涨伏较大,有时在晴朗的天气都会出现涨水现象。电厂引水渠设计过流量6.3m3/s,河流涨水后最大流量超过4-5倍,在连续5个下雨天后,河水也开始有涨伏,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遇到暴雨天气,由于所处位置积雨面积较大,同时引水渠途中水沟较多,山洪的爆发就会导致引水渠的过流量超负荷。 2.3.2洪灾风险分析:A:洪水导致引水设施事故风险:引水渠翻水事故、引水渠主体跨塌事故、边坡跨塌事故;B:洪水导致厂区-事故风险:压力管道边坡跨塌事故、八轴线 排洪沟堵塞导致水流改向而引发的主、副厂房水淹事故。 2.4 洪水防御体系 2.4.1 引水设施防御体系:拦河坝放水闸、1、2、3、4号冲沙闸、四个接水桥、溢洪道。拦河坝放水闸负责控制木棕河流域涨水后引水渠的来水流量,控制范围在6.3m3/s;1、2、3、4号冲沙闸负责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进入引水渠的水流量的增加调整,控制范围在6.3m3/s;四个接水桥保证其用途良好,以达到控制水沟洪水少进入或不进入引水渠;溢洪道保证其工作正常,确保部份超量引水渠来水正常溢出,保证压力前池不超负荷运行。 2.4.2 厂区防御体系:八轴线排洪沟的正常畅通;主厂房后坝挡水墙的正常使用;检修间通道的畅通;副厂房门道的防洪沙袋的堆积。 2.5 重点防护对象 2.5.1 引水渠2000—3600段位下方居住的农户的生命财产;引水渠3500米、4700米及各部位溢洪的启闭设备。 2.5.2 电厂职工宿舍楼的安全;主副厂房的机电设备。 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A、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 B、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C、支持保障机构 D、信息管理机构 3.2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 应急指挥机构 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信息管理机构 支持保障机构 说明:通过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实现机构的快速反映及整体行动,信息共享。尽可能提高应急救援的速度,缩短应急救援的时间,降低事故灾害后果。该系统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动态调整应急救援行动,最大可能地完成最优化的应急救援。 指挥机构框架 应急总指挥 应急操作总指挥 事故现场总指挥 社会动员保障组 物资运输保障组 抢险救援保障组 通信信息保障组 治安、医疗保障组 机电设备部份 引水设施部份 3.3成员组别责任 3.3.1 :应急总指挥: ⑴分析紧急状态下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抢险指挥中心: 2、指挥、协调相应的反映行动。 3、与企业外应急反映人员、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4、直接监督操作人员的行动。 5、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的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映组织。 3.3.2 :应急操作副指挥: 1、协调应急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 2、响应总指挥提供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操作的随时联系; 4、协调应急所需要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操作。 3.3.3 :事故现场操作指挥: 1、所有事故现场的操作指挥和协调。 2、事故现场评估; 3、保证应急行动的有效执行; 4、控制紧急情况;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3.3.4抢险救援保障组:首先负责保护所危及到的生命安 全,其次是引水设施、机电设备安全;同时负责控制引水设施各个冲沙闸启闭工作;人员分布到指挥中心指定位置,负责观察八轴线排洪沟洪水来临情况,保证洪水流向畅通。 3.3.5物资运输保障组:负责车辆的正常使用;接收和临时储存抢险救援物资及给应急人员分发后勤物资。 3.3.6社会动员保障组:负责对防洪抢险过程中人员的疏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3.3.7治安医疗保障组:负责灾区秩序维护、伤病人员的救治、医疗单位的联系等工作(确保介入单位的迅速性及介入单位的协调)。 3.3.8通讯信息保障组:畅通的通讯信息是有效开展应急响应行动的基本保证,一是接受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报警信息,同时接受场外有关部门的应急指示;二是及时把场内的应急状况向场外应急组织报告;三是向场外应急组织请求支援;四是指挥场内应急组织的应急响应行动. 险情监测与报告 4.1 预防预警信息 4.1.1 信息来源:根据某县气象局发布的气候变化信息及水文资料显示的某河流域水流变化的具体时间分布情况;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气候遇警信息;相关部位的监测报告。 4.1.2 信息传递途径及范围:由应急指挥机构向各机 构及工作小组传递预警信息。Ⅲ级以下应急指挥机构内部传递(含Ⅲ级),Ⅲ以上社会传递(包括地方政府、村社)。 4.1.3 信息传递工具:电话及手机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指挥机构报警电话:7*******0,139*******66,15*******66;小组预警电话:7******1,7******80,13********6;社会报警电话:77****00,7******78。 4.2 预警级别划分及报警 4.2.1某棕河流域洪水预警级别划分:A:山洪暴发,引水设施已经不畅通,泥石流堵塞厂区排洪设施,严重危及到人身、设施、设备的安全,部分土建工程出现变异为Ⅰ级(红色)。B:河水猛涨流量超平时流量的4—5倍时,危及人身、设施、设备安全,引水渠严重超负荷为Ⅱ级(橙色)C:河水上涨速度较快,流量已经超平时流量的2—3倍时,设备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已经构成了影响为Ⅲ级(黄色),D、流域内水量上涨,流量超平时流量的1—2倍时,设备设施能正常安全运行为Ⅳ级(蓝色)。 4.2.2报警:报警是实施应急《预案》的第一步,单位的任何员工都为本《预案》的报警人员,方法和程序如下: ⑴报警; ⑵通知单位全体员工行动; ⑶如有必要,通知外部机构及相关单位和部门; ⑷建立和保持单位应急组织之间的通讯联络; ⑸建立和保持现场应急组织、外部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络; ⑹如果居住农民有影响,通知单位外人员紧急救援。 4.3 险情监测与巡查 根据指挥机构收到预警信息,各成员小组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岗位职责按部就班,迅速到位。同时组织好抢险物资、材料、工具。 4.3.1 险情监测与巡查做好以下部位的工作:栏和河坝的管理检测人员随时注意涨水幅度及快慢情况,对放水闸门及时调整甚至关闭,引水渠1800米前重点防范部位在0-400—500米段的边坡,同时注意2号冲沙闸门的调整;引水渠1800—4500段位重点注意防范3200—3600米段,保证做到引水渠不能向外溢水,同时注意各高边坡的动向,特别是大岩段;4500米后重点防范4700米部位的地质变化情况。巡查时间在险情解除后方可停止。 险情抢护 5.1 发现险情后的报告处理程序: 巡查人员如果发现险情后应一边处理一边报告,指挥机构在接到险情报告后,机构负责人及有关小组人员及时到位进行处置(时间在5-30分钟内,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 5.2 抢险调度: 指挥机构是抢险调度的中心机构,各组别人员必须按岗 位分工通力协作,不能怠慢。 应急保障 6.1 组织保障: 详见《指挥机构框架图》、《人员分工明白卡》。 6.2 队伍保障: 抢险队伍分为专业队伍和临时队伍,专业队伍由电厂全体员工组成,临时队伍为社会参与人员组成。 6.3 物资保障: 物资的准备工作在年初完成,主要有以下一些必备品:雨衣20件(巡视检查人员必备),雨伞10把(巡视检查人员必备),手电筒20只(巡视检查人员必备),摇把3个(栏河坝一个,2号冲沙闸一个,压力前池一个),对讲机3个(栏河坝一个,二社段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安全帽30顶。其它物资根据现场的需要配送,由相关工作小组人员负责。 6.3.1 物资的存放地点及运输:物资的存放地点在安全生产办公室,物资的运输由运输保障小组负责。 通讯保障 7.1 通讯工具的种类: 固定电话:(厂房77*****81,指挥中心7*****80、77******29,压力前池7*******77);移动电话:对讲机。 7.2 通讯联系方式: 24小时制。 7.3 通讯工具责任人: 详细见:《工作明白卡》 其它保障 8.1 交通保障: 材料物资运输车辆:渝G**1*6为材料运输专用车辆,人员运输保障车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摩托车辆为主(摩托车辆必须由有驾驶证件的人员驾驶,摩托车必须是有保险的车辆) 8.2 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的联系电话为77***11(卫生院)7******20(某中心卫生院),电厂配备常用的非处方药品。 8.3 饮食保障:由后勤组负责。 8.4 工作人员安全保障: 工作人员在《预案》启动后,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纪录,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任何小组人员都得带齐、带好抢险必备物资,以被急需。引水设施的各段位由巡视及抢险人员分段负责,并随时保持联络。在巡视及抢险救援过程中必须配戴安全帽和其它需要的安全工具。严禁从高危部位直接通过。在高边坡及接水桥部位做到观察后通行。在执行所有抢险工作过程中牢固树立人生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科学有效的处置各类事件。 《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结束 9.1 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设施部位巡视检查人员发现险情达到预案中的任何一个等级,预案启动。 9.2应急预案的结束: 险情完全排除后应急预案结束。 9.3 启动与结束的决策机构: 某公司、电厂抢险指挥中心。 附 则 10.1 预案管理与更新 预案由电厂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管理,如果需要更改预案的部分内容,应由领导小组成员研究。 10.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解释权属某电厂。 10.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从二00八年三月一日起实施。 附录(图略) 1、附图:引水设施重点保护目标位置图。 2、附表:小组工作人员岗位明白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