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录1利用要素计点法进展员工根本工资设计
1、选择并确定影响岗位价值的因素、子因素及其权重分配
选择岗位的影响因素是实施计点法的第一步,因为这些因素是该方法的根底。因此,这些因素必须具有大多数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公认的共同特征,并能对工作之间的重要程度进展区分。一般而言,选择的因素大体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劳动心理〔对任何一个岗位来说都包含并且都包含在了这5大类里面〕。在确立五大因素后,要根据实际需要,再进展因素细分〔子因素〕。因素数量的多少应根据需要决定,但如果因素过多,评价过程则太费时间,也更加困难。因此,大多数方案使用的因素在4-12个之间。
各种工作因素的百分比也视企业类型而不同。一般来说,美国较为广泛的分配比例是:责任占20%左右;技能占50%左右;劳动体能和工作环境占15%,心、理因素占15%。但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和技能化的开展,比例有所变动,需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进展调整、确定。其核心在于选择恰当的分配要素,并给予恰当的分数。因素权重没有科学或现成的方法,它主要依靠主观判断。
*企业的报酬因素和报酬子因素、权重和配点〔岗位的总薪点为10〕
评价要素
要素定义
权重%
配点
评价因素的子因素
工作智能
完成岗位职责所应该具备的学历、经历、专业技能以及个
性素质
35
350
1、学历〔80〕
2、经历〔80〕
3、专业技能〔90〕
4、主动性和创造性〔1〕
工作责任
完成岗位职责应该承当的责任,包括对经营效益、管理下属以及本部门或跨部门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所承当的责任
40
4
5、经营效率责任
6、对他人管理的责任
7、开拓开展的责任
工作强度
完本钱岗位所承当的任务所需要付出的脑力、体力和心理
压力
20
2
略
工作环境
承当本岗位工作的员工工作区域的环境状况
5
50
略
企业的报酬因素的子因素划分等级的描述〔以“学历 举例〕
*企业报
分级
分级定义
薪点分配
酬因素
评价要素
权重%
高配点'下学历评价因素的子因素123
4 205
6
2
大专学历
40
3
本科学历
60
4
硕士以上学历
80
及其配点表〔假定岗位的总薪点为10〕
1、学历
20
40
60
80
工作智能
35
350
2、经历
3、专业技能
15
15
30
30
45
45
60
60
80
75
90
4、主动性和创造性
20
40
60
80
1
5、经营效率责任
20
40
60
90
120
6、对他人负责的责任
15
30
45
60
75
90
工作责任
40
4
7、开拓开展的责任
20
40
60
80
1
8、质量管理责任
10
20
30
40
50
9、企业文化建立责任
8
16
24
32
40
10、脑力强度
20
40
60
80
1
工作强度
20
2
11、工作负荷
10
20
30
40
50
12、心理压力
10
20
30
40
50
工作环境
5
50
13、危险性
14、工作场所舒适度
15
5
25
10
35
15
合计
1
10
2、确定每个岗位的薪点
按照每个岗位说明书的要求核对所对应的薪点等级,以及相应的薪点,把各项的薪点相加就是总薪点。就较为
准确确实定了各岗位的相对价值。注意:因为实务中不可能对所有的岗位都进展评级,所以,在对评价的关键岗位确定薪点后,需要对未被评价的非关键岗位和已经评价的关键岗位进展比拟,利用插值法确定非关键岗位的薪点。
例1:根据*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的描述,它的情况如下:学历要求在3级〔本科学历〕,工作经历在3级〔工作3年以上〕,专业技能在5级〔工程师〕。。。,则它的薪点数是:60+45+75+ 。。。
例2:根据*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的描述,它的情况如下:学历要求在2级〔大专学历〕,工作经历在3级〔工作3年以上〕,专业技能介于1级和2级之间〔工程师助理,这个是非标准岗位〕。。。,则它的薪点数是:45+45+25+ 。。。
3、在已确定薪点的情况下划分职等、职级
薪酬等级实际上是将岗位价值比拟接近的岗位归入同一个等级,采用同样的薪酬水平。薪酬等级的数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的话,意味着差异不大的岗位拿到不同水平的工资,容易导致人力本钱增加;太少的话,不能把工作职责和环境差异大的岗位区分开,失去鼓励作用。至于多少适宜,要综合考虑企业职位数量的多少、薪酬支付本钱的承受能力、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没有统一的标准。
顺序
职位
点数
职等〔以1点为级差〕
1
出纳
140
1〔 1-2 点〕:150 点
2
离退休办主办
180
3
行政事务主办
210
2〔 2-3 点〕:250 点
4
总经理秘书
260
5
行政事务主管
335
3〔 3-4 点〕:350 点
6
报销会计
345
7
招聘主管
355
8
会计主管
425
4〔 4-5 点〕:450 点
9
工程经理
470
对工作要素的分类、分级、评定点数的最终目的是评定该项工作完成以后可以获得多少报酬和工资收入。
有两种薪酬收入的分配方式,一种是确定工作等级和点数之后,根据整个企业的工资预算总额决定相应的每点的工资率,按级别决定每个岗位工资。
例如:假设整个企业只有上表的这些9个岗位,公司预算的每月工资总额是10万,则每个薪点的价值是:
10/ 〔 150*2+250*2+350*3+450*2〕=36 元/薪点
则出纳和离退休主办是一个级别,薪酬=150*36=54元,其他以此类推。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是考虑了部公平。
还有一种方法是经过市场调查以后,获得市场工资,然后换算成每点的市场工资率决定每个岗位的货币工资额。
后一种方法比拟先进,也比拟合理〔因为考虑到了外部公平性〕,但实施起来难度和本钱较大。
4、职位市场薪酬水平与评价点值结合分析,确定工资标准和浮动区间。
顺序
职位
点数〔*〕
市场薪酬水平/元〔Y〕
1
出纳
140
16
2
总经理秘书
260
2720
3
行政事务主管
335
3150
4
招聘主管
355
3560
5
会计主管
425
3780
6
工程经理
470
4030
为了确定非关键岗位的工资状况,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点数和市场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进展拟合〔可以用e*cel来做〕,得到一个不同职位等级的薪酬趋势线为:
Y=701.5+7.73*
根据回归直线计算各等级的薪酬区间的中值〔因为关键岗位周围有许多非关键岗位,不可能一一拟合,就选择每个职等的中间值作为*〕,并对拟合数进展修正。〔这个表中的Y值是表示和市场水平持平的工资,如果要高于市场价格,就可以把区间中值设得高一些。〕
顺
序
职位
点数
点数区间中值
〔*点〕
薪酬区间中值〔Y元〕
各点数的市场薪酬水平
〔Z〕
比拟比率
〔Z:Y〕
1
出纳
140
150
1861
16
0.85
2
总经理秘书
260
250
2634〔 2897,高 10%〕
2720
1.03
3
行政事务主管
335
350
3407
3150
0.92
4
招聘主管
355
3560
1.04
5
会计主管
425
425
3987
3780
0.95
6
工程经理
470
470
4345
4030
0.92
5、确定薪酬区间〔带宽〕
确定薪酬区间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根本工资构造能适当的反映除职位价值之外的因素如员工能力、努力程
度和对组织的奉献的影响,即薪酬区间反映了同一根本工资等级的在职员工因对组织的奉献不同而在根本工资上的差异。薪酬区间的上下限分别表示*等级员工可能获得的最高根本工资和最低根本工资。
薪酬区间的上下限计算公式可以自己推导出来):薪酬区间变动率〔带宽〕=〔上限一下限〕《下限
下限值=中位数《〔1+50% x变动率〕;
上限值=下限x〔1+变动率〕
顺
序
职位
点数
点数区
间中值
薪酬区间中值
薪酬区间
〔假定薪酬区间变动率都为20%〕即之
间
1
出纳
140
150
1861
〔1692 , 2030 〕
2
总经理秘书
260
250
2634
〔2395 , 2873 〕
3
行政事务主管
335
350
3407
〔3097 , 3717 〕
4
招聘主管
355
5
会计主管
425
425
3987
〔3625 , 4349 〕
6
工程经理
470
470
4345
〔3950 , 4740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