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涪陵区雪峰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85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涪陵区雪峰水库
水资源涵养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
(送审版)
委托单位: 涪陵区水务局
设计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年 9 月
目 录
前 言 1
1 水库概述及现状 2
1.1 水库概述 2
1.2 水库水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调查 4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7
2 污染源负荷解析 10
2.1 人口 10
2.2 点源污染 10
2.3 面源污染 11
2.4 流域内污染负荷汇总 13
3 方案设计 15
3.1 设计原则与依据 15
3.2 水源涵养林方案设计 17
3.3 生态护篱方案设计 19
3.4 自然湿地方案设计 22
3.5 污水管网及化粪池方案设计 25
4 工程设计 26
4.1 自然湿地工程设计 26
4.2 生态护篱工程设计 26
4.3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 27
4.4 化粪池及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28
5 环境评价 29
5.1 环境保护目标 29
5.2 施工期环境影响 29
5.3 建成运行期环境影响 30
5.4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1
6 施工组织设计 33
6.1 施工条件 33
6.2 施工进度 33
6.3 总体施工部署 33
6.4 主体工程施工 34
7 后期运行管护 39
7.1 自然湿地及生态护篱的管护内容 39
7.2 管护费用 39
8 工程招投标 40
8.1 招标投标依据 40
8.2 发包方式 40
8.3 招标组织形式 40
8.4 招标方式 41
8.5 招标基本情况表 41
9 工程概算和资金筹措 42
9.1 工程概况 42
9.2 编制依据 42
9.3 编制说明 42
9.4 概算结果 43
9.5 资金筹措 43
10 效益分析 44
10.1 生态环境效益 44
10.2 经济效益 44
10.3 社会效益 44
11 结论及建议 46
11.1 结论 46
11.2 问题与建议 46
前 言
涪陵区雪峰水库工程位于涪陵区同乐乡雪峰村, 该工程区距涪陵区约 77.5
km, 交通较为方便。该水库是一座以饮用水源为主, 兼有灌溉、 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 一) 型水库。雪峰水库正常高水位 1015.00 m, 总库容 124 万 m3。供
水范围为青羊镇、 龙潭镇和同乐乡两镇一乡的 28 个村( 居) 38000 人 4 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项目所在的乡镇为贫困乡, 所在村为贫困村, 供水范围内涉及雪峰村等 10 个贫困村。
年 9 月 12 日, 我院组织人员对涪陵区雪峰水库水源地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地址进行了勘察, 水库当前水质较差, 周边存在较多污染隐患, 急需对其水质情况进行改进。经过现场勘察发现主要问题包括: 水库库区周边有很多居民居住, 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水库; 水库周边存在大量农田, 大量的肥水流入水库之中; 水库水源水形成的自然冲沟两侧由于没有隔离措施, 经常有人畜靠近; 水库内常有进入水库, 钓鱼、 游玩的人, 生活垃圾等随之带入水库。重庆市涪陵区雪峰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自然湿地( 1127 m2 ) 、 生态护篱( 3644 m2 ) 、 水源涵养林( 6630 m2) 、 污水管网( 216 m) 以及化粪池( 1 座) 等。工程总投资: 97.78 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费 79.46 万元, 建设工程其它费
13.67 万元, 基本预备费 4.66 万元。
经过自然湿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对水库水质及水环境进行保护, 有效遏制点源对水库的威胁; 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的不但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水库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 稳定边坡、 防止水土流失, 还能够有效地改进这一地区的温度、 湿度与舒适度; 生态护篱的实施将有效拦截面源污染以及限制人员在水库内的活动。
9月,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受涪陵区水务局的委托, 承担涪陵区雪峰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接到委托后, 我院先后组织了现场调研。同年9月, 经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 在遵循相关设计导则和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涪陵区雪峰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
本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水利局、 涪陵区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此深表感谢。
1 水库概述及现状
1.1 水库概述
涪陵区雪峰水库工程位于梨香溪同乐河的上游, 坝址处于涪陵区同乐乡雪峰村, 属丘陵地区地形, 流域内森林植被较好。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雨量充沛, 冬少霜冻, 夏多伏旱, 降雨年内分布不均, 具有秋冬雨量少、 春夏雨量多的特点。年均降雨量 1132 mm, 最大风速 9~16 m/s。水土流失属轻度侵蚀区。
雪峰水库大坝坝顶高程 1016.80 m, 分水岭高程一般在 1000 m~1200 m 之
间。坝址控制集雨面积 1.36 km2, 主河道长 1.63 km, 河床比降 23.53‰。
雪峰水库是一座以作为饮用水源为主, 兼有灌溉、 防洪、 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 一) 型水库。雪峰水库正常高水位 1015.00 m, 总库容 124 万 m3。工程总工期 6 个月, 工程总投资 97.78 万元。其水库相对位置与构成见图 1.1。
1.1.1 水文气象
图 1.1 水库相对位置图
雪峰水库地处丘陵地区, 大坝坝顶高程 1016.80 m, 分水岭高程一般在 1000 m~1200 m 之间。坝址控制集雨面积 1.36 km2, 主河道长 1.63 km, 河床比降
23.53‰。年均降雨量 1132 mm。流域多属浅丘地形, 森林植被较好, 水土流失为轻度侵蚀。
该水库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具有春季回暖早, 夏季高温酷热, 秋季多绵雨, 冬季无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18.2 ℃ , 夏季长达 5 个月, 冬季短, 无霜期长达 250 d 以上。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藏高压的影响, 形成本
区连晴高温酷暑天气, 极端最高气温 42.2 ℃ , 极端最低气温-2.7 ℃ 。定时最大风速 9 ~16 m/s。库区平均降雨量为 1132.0 mm,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冬半年
( 11~4 月) 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 21.2%, 夏半年( 5~9 月) 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 78.8%。
1.1.2 工程地质
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 属于北东向川东弧形褶皱带与川黔南北构造带复合交接地区的堡子向斜。堡子向斜呈菱形分布, 核部高耸呈台地, 为蔺市复向斜一部分; 向斜轴向北东 10°, 岩层倾角 4~7°, 为缓倾斜的单斜岩层区; 向斜内遂宁组在周边形成陡崖, 蓬莱镇组则形成低山平状丘陵的桌状山顶, 山顶平坦宽阔, 广布浅切丘陵。
根据 1: 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规定,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相应地震基本裂度为Ⅵ度。
该工程区地形地貌受大地构造控制, 构造线以南北方向为主, 区域地形为深丘地貌, 地形坡度较陡, 四周为向斜中丘山地, 海拔多在 1000~1200 m 之间。水系多以溪流发育, 河流切割深度较大, 相对高差 100~200 m, 分水岭高程一般在 800 m~1100 m 之间。工程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梨乡溪之龙潭河支流的一条小溪沟上, 溪沟河床上、 下游较陡, 中游段较平缓、 开阔。
库区周边为低山, 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1200 m, 分水岭一般在1050~1250 m, 最高点大宝寨山顶海拔 1265.2 m, 相对高差 260 m。库区内山上多为森林, 平坦台地多为旱地, 沟谷多为农田, 来水区高处林地多, 低处耕地多, 森林覆盖率 70%左右。
库区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 J2xs) 泥质粉砂岩, 及第四系堆积层。
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 J2xs) 泥质粉砂岩: 由泥质粉砂岩构成。第四系人工堆积( Qml) : 为黄褐色砂质粘土夹碎块石, 厚度不大。
第四系残坡积堆积( Qdl+el) : 为黄褐粉质粘土夹碎块石松散堆积, 厚度变化大, 一般 0.5~3 m。
第四系冲洪积堆积( Qal+pl) : 下部为砂砾石夹粉粘土, 上部为粉粘土夹亚砂土, 厚约 0~5 m。
库区岩层构造为较缓倾斜的单斜岩层区。岩层走向北东 20°, 岩层倾向北西, 倾角 4°左右。由于岩层倾角不大, 无不良地质作用。
库岸多为基岸, 岩层倾角平缓, 呈单斜构造, 裂隙不甚发育, 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不存在岸边稳定问题。
1.1.3 工程特性表
表 1-1 工程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水文
( 1) 多年平均径流量
万 m3
76.16
( 2) 代表性流量
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
m3/s
23.6
3.3%
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
m3/s
37.8
0.33%
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
m3/s
( 3) 洪量
设计洪水洪量
万 m3
17.097
校核洪水洪量
万 m3
25.316
二、 工程规模
校核洪水位
m
1015.898
设计洪水位
m
1015.613
正常蓄水位
m
1015.00
死水位
m
1096.6
总库容
万 m3
124
调节库容
万 m3
114.4
死库容
万 m3
9.6
三、 建设征地
枢纽工程征占地
亩
52.57
永久征地
亩
52.12
临时占地
亩
0.45
1.2 水库水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调查
1.2.1 水库现状
经过 年 9 月的现场勘查, 涪陵区雪峰水库当前水质情况较差, 周边存在较多污染隐患, 急需对其水质情况进行改进。发现主要问题有水库库区周边有很多居民居住, 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水库; 水库周边存在大量农田, 大量的肥水流入水库之中; 水库水源水形成的自然冲沟两侧由于没有隔离措施, 经常有人畜靠近; 水库内常有进入水库, 钓鱼、 游玩的人, 生活垃圾等随之带入水库。
经过重庆市涪陵区水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雪峰水库的监测报告, 雪峰水库当前水质较差, 属于三类水质, 水库现状见图1.2。水库水质监测值见表1-2。
图 1.2 水库现状图
表 1-2 雪峰水库监测值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Ⅲ类标准值
检验结果
1
水温
℃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
≤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9.0
2
pH 值( 无量纲)
无量纲
6-9
7.32
3
高锰酸盐指数
mg/L
≤6
3.09
4
溶解氧
mg/L
≥5
5.8
5
氨氮( NH3-N)
mg/L
≤1.0
0.12
6
氯化物( 以 Cl-计)
mg/L
≤250
1.93
7
氟化物( 以 F-计)
mg/L
≤1.0
0.2
8
六价铬
mg/L
≤0.05
0.005
9
氰化物
mg/L
≤0.2
<0.002
10
挥发酚
mg/L
≤0.005
<0.002
11
2-
硫酸盐( 以 SO4 计)
mg/L
≤250
13
12
铜
mg/L
≤1.0
<0.2
13
锌
mg/L
≤1.0
<0.05
14
镉
mg/L
≤0.005
<0.004
15
铅
mg/L
≤0.05
0.0019
16
铁
mg/L
≤0.3
<0.3
17
锰
mg/L
≤0.1
<0.1
18
硒
mg/L
≤0.01
<0.0004
19
砷
mg/L
≤0.05
<0.0010
20
总磷( 以P 计)
mg/L
≤0.2( 湖, 库 0.05)
0.016
21
总氮( 湖, 库, 以N 计)
mg/L
≤1.0
0.44
22
硝酸盐( 以 N 计)
mg/L
≤10
<0.16
23
化学需氧量
mg/L
≤20
<10
24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mg/L
≤4
0.8
2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2
<0.050
26
粪大肠菌群
mg/L
≤10000
2
备注:
1.2.2 水库污染源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和监测, 雪峰水库水体污染源主要为点源 、 面源两种。点源污染包括周围居民生活污水; 面源主要包括化肥损失、 水土流失、 畜禽养殖等造成的污染。污染源现状见图 1.3。
图 1.3 污染源现状
1.2.3 周边水土流失情况
雪峰水库库区属水土流失区。根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坡度等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水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为水域、 耕地、 林草地、 荒地等。在坡耕地的管理过程中村民需要对地表进行松土, 清除坡耕地内的杂草, 地表土壤结构在管理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减小了土壤的抗蚀性能。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年 9 月 16 日, 重庆市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审议经过《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到 2020 年, 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 绿色低碳、 人文厚重、 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实现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根据《意见》精神, 我市开始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 有效保护水资源, 兴修水利, 防治水害, 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经过对同乐乡雪峰水库水源地的现场调查, 同乐乡雪峰水库还存在点面源污染隐患, 经重庆市涪陵区水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发现, 雪峰水库水质保持在 III 类水质。该水源地作为雪峰水厂水源地, 是青羊镇、 龙潭镇和同乐乡两镇一乡 28 个村( 居)
38000 人 4 头牲畜的供水水源, 供水地位极其重要, 急需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对该水源地进行保护。经过对同乐乡雪峰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的建设实施, 能够防止水源地的污染, 逐步改进供水水源地水质, 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确保饮用水安全。
1.3.1 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的需要
重庆市直辖以来, 重庆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并将其作为保障和改进民生的重要内容, 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各项环保行动, 积极推进环保工程的建设。根据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的《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到 年,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 85%和 70%以上。根据《重庆市创立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年- 年)中第四章创模主要任务,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中的相关内容, 要求加强农村饮水保护, 保障饮用
水源地水质达标。经过项目的实施, 采用生态的方式对农村水源地进行修复和水资源涵养保护, 能够有效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 进而保护农村环境, 防治水污染, 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为达到经济健康发展、 环境质量良好、 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良性循环、 城市优美宜居、 基础设施健全、 生活舒适便捷的目标提供支持。
1.3.2 构建”十二五规划”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十二五”规划要求坚持低碳环保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树立绿色 GDP 理念, 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充分发挥涪陵生态环境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努力打造一批绿色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水资源保障坚持”兴利除害结合、 防灾减灾并重、 治标治本兼顾、 政府社会协同”的方针, 进一步提高全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逐步建立生活、 生产、 生态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重点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 实施病险水库加固避险工程, 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特大干旱挑战; 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设施, 大力推进”五小”工程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指挥、 气象和水文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继续实施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 坚决执行总量减排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 源头控制、 防治结合、 综合整治, 改进环境质量, 防范环境风险; 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 健全环境监管体制, 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 保障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
当前, 雪峰水库的水质较差, 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库中,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雪峰水库的保护工程正是对”十二五” 规划的具体实施, 具有重要作用。
1.3.3 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雪峰水库生态保护工程清除了污染源的生存空间, 对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保障。因此, 实施生态修复能够进一步完善、 优化水利工程体系, 保障水资源安全性, 是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1.3.4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城镇的需要
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之一, 水圈与空气圈、 土壤圈、 生物圈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分工负责润泽土地、 涵养生态、 调节气候、 优化环境等功能。
雪峰水库生态修复工程, 经过污水处理、 水源涵养和水域保护, 有利于实现水库健康水循环, 恢复生物多样性、 促使生态系统、 城乡环境的良性循环。
1.3.5 雪峰水库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
雪峰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 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 一) 型水库。现实际担负着灌溉同乐、 青羊 2 个乡 8 个村的 5222 亩田土以及大坝下游的防洪任务。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和植物面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持续增加, 水质极易受到污染威胁, 没有发挥应有的环境功能,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极不协调, 给社会经济、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将水库生态修复与”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 ”十二五规划”等工作紧密结合, 按照”截污、 治污、 涵养、 绿化、 配套”整体推进雪峰水库的生态修复工程, 对于发挥水库环境功能、 营造良好的城镇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污染源负荷解析
2.1 人口
经过现场调查走访, 雪峰水库附近现有约 31 户人家, 现有人口 130 人。雪峰水库联合三合塘水库蓄水作为取水水源, 引水至雪峰村六社三合塘水库外水处理厂, 经过供水管道, 以自流的方式解决青羊镇、 同乐乡及其周边村社约 1
户、 3.89 万人的供水问题, 日供水规模可达到 5000 m3。
根据现场调查和监测, 雪峰水库水体污染源主要为点源、 面源两种。点源污染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面源主要包括化肥损失、 水土流失、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
2.2 点源污染
2.2.1 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流域内的排放的生活污水, 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COD、 BOD5、 TN、 TP、 粪大肠杆菌等。设计排放的 COD 浓度为 250 mg/L,
BOD5 为 100 mg/L, TN 为 40mg/L, TP 为 3mg/L。
流域内 年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物负荷产量见表 2-1。
表 2-1 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生活污水排放现状( 年)
服务人口( 人)
综合用水定额( L/ 人·d)
最高日用水量
( m3/d)
最高日污水量
( m3/d)
COD
( t/a)
BOD5
( t/a)
TN
( t/a)
TP
( t/a)
130
80
1.84
1.673
0.8625
0.3453
0.1379
0.0102
2.2.2 垃圾污染物负荷
(1)垃圾排放量
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居民生活习惯和气候相近, 垃圾人均日产量相差不大。结合国内同等规模地区人均垃圾产量 ( ~2020 年, 人均垃圾日产量1.05~0.95 kg/d), 能够确定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内 年居民人均垃圾日产量为 1.05 kg/d。
(2)垃圾污染负荷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实际情况, 确定生活垃圾中
COD、 BOD5、 TN 和 TP 排放量折算标准, 每千克生活垃圾产生 COD 0.01 kg、 BOD5 0.005 kg、 TN l.00 g、 TP 0.20 g。
生活垃圾产量及产生的污染负荷详见下表 2-2。
表 2-2 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垃圾污染物负荷产量表( 年)
年垃圾产量
年污染负荷
服务人口
垃圾定额
( kg/人·d)
垃圾产量
( kg/d)
COD
( t/a)
BOD5
(t/a)
TN
(t/a)
TP
(t/a)
130
1.05
24.15
0.4980
0.2403
0.0497
0.0101
2.3 面源污染
2.3.1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农田施肥是面污染的又一来源, 农田所施肥料中的氮磷一般不可能被充分利用。如水田的氮肥利用率一般仅为 20~30%, 旱地为 40~60%。旱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磷肥有效成分的 10~25%。氮元素经过淋洗、 地表流失、 土壤残留、 挥发和反硝化反应等途径, 以不同形态流失到环境中。有的进入大气后又随降水而进入土壤或水体。磷元素的淋溶和径流损失很小, 在土壤中很容易固定, 但也会随着土壤侵蚀和水上流失而进入水域。
据国外研究, 农田所施氮肥进入地表水的不足 5%, 进入作物根部的土壤及地下水的为 5~15%; 磷肥进入地表水的为 2~10%, 进入作物根区土壤地下水的不足 1%。
雪峰水库周边现有耕地面积 亩, 所有耕地都有使用化肥的现象。经查资料: 据统计万州区大滩口水库坝前控制流域流经的 3 个乡镇耕地面积为 9.73 万亩, 年施肥量为 6482.25 t, 其中氮肥占 66.08%, 磷肥占 20.87%。其中: 氮肥量为 4283.47 t, 磷肥为 1352.85 t。单位耕地氮肥施用量为 44.02 kg/(亩·a), 折合
成 TN 10.29 kg/(亩·a); 单位耕地磷肥施用量为 13.9 kg/(亩·年), 折合成 TP 2.16
kg/(亩·a)。
借鉴万州区大滩口水库的资料, 进入水体的 TN 和 TP 按所施肥中的氮、 磷元素的按 10%计, 能够计算出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因农田施肥对水库产生的污染负荷见表 2-3。
表 2-3 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农田施肥情况( 年)
耕地面积
(亩)
TN 流失系数
(kg/亩 d)
TN
TP 流失系数
(kg/亩 d)
TP
(t/a)
(t/a)
0.
1.5433
0.
0.3243
2.3.2 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负荷
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成因, 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所致。
根据对该区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坡度等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水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为水域、 耕地、 林草地、 建筑用地、 荒地等。在坡耕地的管理过程中村民需要对地表进行松土, 清除坡耕地内的杂草, 地表土壤结构在管理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减小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其次, 区域有因人为践踏或施工等原因造成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荒地, 对该区域水土流失具有一定影响。
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 0.0015 km2。
为了计算水土流失进入河流中的污染物, 侵蚀土壤中污染物含量 Ci 取自重庆地区土壤背景值, 见表 2-4。
表 2-4 重庆地区土壤中污染物背景值单位: (mg/kg)
污染物
CODcr
BOD5
TN
TP
Cu
Pb
Zn
Cd
Hg
Cr
As
背景值
15000
100
20
21.56
29.6
79.46
0.295
0.169
48.5
9.35
由此根据下述二式能够计算因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负荷。
Qi = Si × DR
Wi = Qi × Ci
式中: Qi——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泥沙量(t/年)
Si——河流流域面积上的土壤年侵蚀量(t/年)
DR——河流泥沙输移比, 取 0.01
Wi——水土流失带入河流的污染物量(t/年)
经计算, 控制流域水土流失污染贡献值见表 2-5:
表 2-5 控制流域水土流失污染贡献值: (t/a)
CODcr
BOD5
TN
TP
0.0003115
0.00004152
0.00000207
0.00000042
2.3.3 控制流域畜禽污染负荷
禽畜养殖业是面源污染的又一来源, 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 早在国外被列为”畜产公害”。在中国禽畜养殖业虽然发展起步晚, 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禽畜养殖场排放的大量而集中的粪尿与废水已成为新的污染源, 它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之一。
雪峰水库库周控制流域内现有畜禽猪 18 头, 牛 13 头、 羊 80 只。根据国家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相关文件, 以及中国北京、 上海和重庆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及其排放粪尿量和废水量的数据资料, 能够得出如下数据:
表 2-6 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一览表
项目
单位
鸭
粪
Kg/天
0.13
Kg/年
27.3
饲养周期
天
210
表 2-7 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 单位: kg/t)
项目
COD
BOD5
NH3-N
TP
TN
鸭粪
46.3
30
0.80
6.20
11
雪峰水库控制流域内没有禽畜规模养殖户, 畜禽养殖以村镇养殖为主。 由此能够计算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地表水体造成的污染主要
途径是畜禽粪尿作为农田肥料被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带入水体, 如果有养殖场, 经初步截流处理, 进入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负荷按畜禽总排放量的 1.5%~2%计算。经计算, 控制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负荷为: COD 0.1277 t/a、 BOD 0.0827
t/a、 TN 0.03033 t/a、 TP 0.0171 t/a。
2.4 流域内污染负荷汇总
将上述各项污染物负荷相加, 能够得到现状年( 年)雪峰水库坝前控制流域内总的污染负荷, 见表 2-8。
表 2-8 流域内污染负荷汇总单位: t/a
阶段
污染源种类
COD
BOD5
TN
TP
现状年
年
点源污染
生活污水负荷
0.8625
0.3453
0.1379
0.0102
垃圾负荷
0.4980
0.2403
0.0497
0.0101
点源污染合计
1.3605
0.5856
0.1876
0.0203
面源污染
畜禽污染负荷
0.1277
0.0827
0.03033
0.0171
水土流失负荷
0.0003115
0.0000415
0.000002
0.00000045
农田施肥负荷
/
/
1.5433
0.3243
面源污染统计
0.1280
0.0827415
1.573632
0.3414
合计
1.4885
0.668342
1.761232
0.3617
图 2.1 雪峰水库 年污染物负荷分析
由图 2.1 和表 2-8 可知, 就 COD 与 COD5 负荷量而言, 点源污染严重, 而在 TN、 TP 指标中, 以面源污染为主, 点源污染较小或甚微。
3 方案设计
经过对雪峰水库的实地调查, 依据地形、 地貌、 地质以及水库周边的建成区和农田区的分布情况, 进行了雪峰水库生态修复方案的设计。
针对点源污染, 采用修建污水管网和化粪池, 将居民污水经过收集处理后再外排; 为改进水库水质, 选择在居民聚集点所在库湾处修建自然湿地, 以净化水质。
针对面源污染, 采用生态护篱以及水源涵养林达到减少有机物对水库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 稳定边坡、 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水库淤塞、 涵养水源、 改进水文状况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 改进水质等作用。
经多方案的技术、 经济等方面综合比较, 确定雪峰水库生态修复方案, 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林工程、 自然湿地、 生态护篱工程以及修建污水管网、 化粪池。
3.1 设计原则与依据
3.1.1 设计原则
(1) 保护水资源为重的原则
生态修复工程与水资源涵养保护相结合, 经过对水库的生态修复, 促进水资源的安全保障、 水域生态功能的恢复以及水库生态环境功能的实现, 带动村镇建设, 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提高村镇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
(2) 宏观性原则
雪峰水库的修复设计应与区域城市规划相协调, 与周边的环境相衔接。妥善处理与城市用地, 道路交通及周边建筑的关系, 力求满足实施管理上的法律功效和适度应变性, 以适应发展和调整的需要。
(3) 系统开放性原则
雪峰水库与周围的流域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是不可分割的部分。经过水库的生态修复, 将有效提升水库的生态环境, 在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同时, 实现村镇水库的生态环境功能和水源功能, 逐渐构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使其形成一个有机、 有序、 有趣的线型空间系统。
(4) 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及现有建筑物, 因地制宜、 因物制宜、 因时制宜, 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 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修复工程。
3.1.2 指导思想
设计以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目标, 经过生态修复的进行, 推动水库环境功能的恢复。将生态修复工程与景观建设有机融合, 进而带动村镇建设, 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营造村镇生态景观, 提高村镇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 保证生态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3.1.3 设计依据
(1) 法律、 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0.10)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2.25)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1)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1.1)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12.26)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 1994.7.19)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28)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6.10) ;
10) 《退耕还林条例》( .1.20)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1) ;
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989.7.10) ;
13) 《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 .11.17) ;
(2) 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
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 《重庆市乡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DB 50/T30- )
5)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
6) 《水质采样技术规范》(SL187-96)
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l6889-1997)
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 )
9)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10)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
11)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1607- ) ;
12)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1557- ) ;
13)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000-1999) ;
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
(3) 参阅资料
1) 《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
2) 《重庆市水功能区划修编报告》
3)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申报 年重庆市主城区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通知》
3.2 水源涵养林方案设计
3.2.1 总体构思
针对雪峰水库周边水土流失的问题, 为改进水土流失对水库水质的潜在影响, 选择在水库周边设置水源涵养林对径流污染进行修复, 同时达到涵养水源、 调节水量、 稳定边坡、 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水库淤塞的作用。
3.2.2 设计依据及标准
当前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大多依托已有经验, 根据最新《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 确定涵养林林带设计、 林木种类、 征地规格和应用种植条件。
3.2.3 布置原则
(1) 功效性原则。水源涵养林的营造为主, 经过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树种, 有效实现森林保护水源, 保持水土的功能。
(2) 乡土树种优先原则。植被的选择种以当地自然生长的植物种为主, 选择速生性树种, 以大密度种植以满足尽早郁闭、 涵养水源的要求。
(3) 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 植被保护相结合, 保护水源地水质不受污染。
(4) 水土保持措施与景观规划紧密结合。水源涵养林建设的过程中, 在发
挥主体功能的同时尽量兼顾美观、 实用、 经济, 实现项目区的整体景观和谐统一。
(5) 可操作性原则。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科学论证、 充分体现技术先进, 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 合理布置各种措施, 方案安全可行。
(6) 坚持乔、 灌优先的原则。坚持乔灌草藤结合, 乔灌优先, 慎用藤本的原则, 多选乔木和灌木, 以实现进自然治理效果, 达到改进生态环境的目的。
3.2.4 树种选择
(1) 选择原则
根据《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附录 B 的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 以乡土树种为主, 应选择根系发达、 根蘖萌发力强、 固土能力强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蓄水保土、 生物自净效果突出, 能满足水源保护需求的树种, 同时兼顾到雪峰水库景观效果的考虑。
(2) 选择依据
根据《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附录 B 的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 本设计选用乔木——李子树和灌木——蓝莓作为水源涵养林树种。
(3) 所选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