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
69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前 言
小城镇上连城市,下接农村,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对促进城乡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部分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素,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从而加剧了小城镇环境质量的恶化。要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加强保护和改进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对大自然环境的一份责任,也是对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更是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编制乡镇环境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经济、改进环境、促进生态、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品位及其生态文明水平,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宏伟工程,是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十七大上提出的创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XXX因境内吴源港一带溪水潺潺、彩霞闪耀而得名。XXX位于南昌市北郊,距南昌市20公里,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段,东邻昌北机场、南靠乐化镇、西依湾里区梅岭镇、北与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毗邻,国土总面积78平方公里。属江南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最高处海拔290米,最低处海拔22米,平均海拔高程为165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为18~19℃。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境内水资源丰富,其境内的XX水库,是南昌地区最大的一座重点中型水库,集水面积8553公顷,有效库容35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7000余亩。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生态江西工程”,进一步提高XXX的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XXX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XXX人民政府于 提出创立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并委托江西农业大学编制<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新建县XXX党委和镇政府、新建县环保局、南昌市环保局以及江西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江西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新建县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项目组
二OO九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任务由来 1
1.2 规划编制依据 2
1.3 指导思想 4
1.4 规划原则 4
1.5 规划范围 5
1.6 规划时限 6
1.7 总体目标 6
1.8 规划说明 6
1.9 规划技术路线 6
1.10 规划重点 7
第二章 XXX基本概况 9
2.1 自然地理概况 9
2.1.1 地形地貌 9
2.1.2 气候特征 9
2.1.3 水文特征 9
2.1.4 森林资源 10
2.1.5 旅游资源 10
2.2 社会经济概况 10
2.2.1 行政区划 10
2.2.2 人口状况 11
2.2.3 社会经济状况 11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5
3.1 调查目的与范围 15
3.2 调查内容 15
3.3 调查方法 15
3.4 自然资源评价 15
3.4.1 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16
3.4.2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17
3.4.3 社会现状评价 19
3.5 环境优美乡镇优劣势分析 20
3.5.1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优势 20
3.5.2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制约因素 21
第四章 发展预测与考核指标 23
4.1 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趋势预测 23
4.1.1 社会环境发展预测 23
4.1.2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24
4.2 生态环境状况预测 25
4.2.1 自然生态环境预测 25
4.2.2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26
4.2.3 水环境质量预测 26
4.2.4 固体废弃物发生量预测 28
4.2.5 声环境质量预测 29
4.3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目标与考核指标 30
4.3.1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目标与任务 30
4.3.2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考核指标 31
4.3.3 环境可达性分析 33
第五章 生态功能区划分 36
5.1 环境功能区划 36
5.2 生态功能分区 36
5.2.1 划分原则与方法 36
5.2.2 生态功能定位 37
5.2.3 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38
5.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9
5.3.1 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39
5.3.2 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40
5.3.3 生态敏感区保护 40
第六章 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方案 41
6.1 水环境规划方案 41
6.1.1 水环境规划目标 41
6.1.2 水环境规划措施 41
6.2 大气环境综合防治规划 45
6.2.1 空气环境规划目标 45
6.2.2 大气环境规划措施 45
6.3 声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46
6.3.1 声环境规划目标 46
6.3.2 声环境规划措施 47
6.4 固体废弃物规划方案 48
6.4.1 固体废弃物规划目标 48
6.4.2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48
6.4.3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保障措施 48
6.5 XX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规划 49
6.6 生态农业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50
6.7 生态村建设规划 51
6.7.1 建设目标 51
6.7.2 建设内容 52
第七章 重点建设项目 54
7.1 经费概算与规划实施项目 54
7.2 经费来源和效益分析 55
7.2.1 经费来源分析 55
7.2.2 效益分析 56
7.3 保障措施 58
7.3.1 法制保障 59
7.3.2 组织保障 59
7.3.3 资金保障 60
7.3.4 技术保障 60
7.3.5 社会保障 61
附图
附图一:新建县XXX区位图
附图二:新建县XXX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三:新建县XXX生态功能分区图
附图四:新建县XXX重点工程分布图
第一章 总 论
1.1 任务由来
为了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战略。新建县XXX人民政府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高度注重对辖域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响应新建县环保局的号召,提出创立江西省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旨在进一步改进辖域内的环境质量,强化环境管理,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度假乡镇环境。与之同时,利用创立环境优美乡镇这一重要载体,在一定基础条件下形成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升XXX生态文明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XX、繁荣XX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新建县XXX人民政府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环保部的要求,特委托江西农业大学编制<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
接受委托之后,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XXX辖域内的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监测,并在收集江西省<关于开展”生态江西—首届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市、区)暨十佳环境优美乡(镇)”评选活动的通知>( )及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等其它规划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编制了<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
1.2 规划编制依据
1.2.1 法律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9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月1日实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9月1日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月1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月28日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7年1月1日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月1日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1997);
(11)<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
(12)<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
(13)<江西省征用土地管理办法(修订本)>( );
(14)<江西省村镇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
1.2.2 规划技术规范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
(2)<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原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发布, );
(3)<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原国家环保总局编制, );
(4)<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赣建村( )4号);
(5)<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
(6)<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 );
(7)<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 );
(8)<关于创立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
(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
(10)<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
(1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
(12)<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1.2.3 文件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 】11号文);
(2)<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决定>(赣发【 】19号文);
(3)<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建村【 】23号文);
(4)<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通知>;
(5)<城乡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参考文本>;
(6)<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通知>(赣府发【1996】64号文);
(7)<江西省新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江西省新建县 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9)<新建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新建县XXX总体规划>;
(11)< 新建县XXX政府工作报告>;
(12)<新建县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委托书;
1.3 指导思想
编制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为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进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全面发展。将建设环境优美乡镇与当地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1.4 规划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的原则;针对新建县XXX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XXX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以XXX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境建设为重点,在既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
(6) 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XXX当前的实际情况,规划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7)坚持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服从南昌市、新建县环境规划,注意与其它专业规划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1.5 规划范围
规划编制范围为XXX辖域国土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全区15个行政村,即赤海村、申家村、溪下村、白果村、胡赵村、甘舍村、乔岭村、桃花村、石咀村、仙里村、店前村、桥南村、乌石村、万福村和南坪村,共有117个自然组。
1.6 规划时限
XXX环境优美乡镇的规划基准年为 ,规划期限为 ~ ,规划期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 ~ ,环境优美乡镇的创立达标阶段;
远期: ~ ,环境优美乡镇的深化提升阶段。
1.7 总体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创立江西省环境优美乡镇为契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和经济特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乡镇为战略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以强化生态建设为基础,经过生物、工程、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建立以保护基本农田为中心的生态系统,限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鼓励农村劳力迁移,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和改进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将XXX创立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1.8 规划说明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要求,规划按照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编制,经新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1.9 规划技术路线
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现场调查与资料整理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自然资源现状调查
建设目标及指标体系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优劣势分析
规划实施
规划重点和方案
生态环境功能定位
产业规划
生态建设
环境综合整治
农业面源污染
”三废”污染
保障措施
可达性分析
规划评审、修改
县人民政府审议批准
图1-1 XXX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技术路线图
1.10 规划重点
因地制宜,结合XXX生态资源特色和产业结构类型,提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重点内容:
A.加强XX风景区建设规划,其主要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源涵养,辅助功能是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建立风景区保护管理制度,保证景区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好优美生态环境。
B.突出XXX水源涵养、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功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进。
C. 按照"农业生态型、园林旅游型、经济发展型"的总要求,对旅游区进行了深层次开发,充分发挥XXX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以XX水库为中心的XX风景区。主要是引资开发”龙王宫”的西海行宫怪石群;佛教胜地佛禅寺;黄龙帘竹林瀑布;神奇传说铁拐李悬石、张果老石椅石床;度假避暑休闲桃园山庄、银河皮筏漂流及水上游艇等,将XX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D.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分区域、按类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重建的新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抓住机遇,把XXX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全省闻名的环境优美乡镇。
第二章 XXX基本概况
新建县XXX在南昌市北郊,位于北纬28°51′,东经115°49′。距南昌市20公里,东邻昌北机场、南靠乐化镇、西依湾里区梅岭镇、北与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毗邻。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三条主要交通干线穿境而过,距离昌北机场4公里,交通便利。XXX是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镇之一,是全省两百个建设示范集镇之一,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XXX属江南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地处鄱阳湖之滨、东傍赣江下游,西依西山(梅岭)山脉,最高处海拔290米,最低处海拔22米,平均海拔高程为165米。
2.1.2 气候特征
X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19℃,夏季七月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7℃,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多集中在4~6月份。
2.1.3 水文特征
XX自然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灌溉和城镇居民用水。境内吴源港发源于XX水库,流域总面积2795公顷;另有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5座,大小山塘22座。且其境内的XX水库是南昌地区最大的一座重点中型水库,集水面积8553公顷,有效库容35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7000余亩。
2.1.4 森林资源
XXX境内森林茂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有森林山地面积5.4万亩,竹木蓄积量达28万立方米。植被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植被主要以乔木、灌木和农作物为主。乔木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杨树、樟树、桑树、槐树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豆、甘薯、芝麻、花生、棉花等,年产粮食近236000吨。
2.1.5 旅游资源
XX旅游经过多年开发,已发展成为以奇山异石、飞瀑清泉、花果林木、怪石叠洞、人文景观为特色的XX旅游风景区。按照"农业生态型、园林旅游型、经济发展型"的总要求,对旅游区进行了深层次开发,规划为四大区八小区,可供游览面积约30平方公里,景点80多处,占地约30平方公里。现已开发的景区有:XX湖景区、西海行宫怪石岭景区、佛禅寺景区、桃园山庄景区。景区内宾馆、旅游道路等基础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接待能力全面提高,是一个融风景游览、登山健身、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好场所。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行政区划
XXX共辖1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分别为赤海、申家、XX、白果、胡赵、甘舍、乔岭、桃花、石咀、仙里、店前、桥南、乌石、万福和南坪,共有117个村小组。镇政府驻新溪街,全镇区域总面积78平方公里。
2.2.2 人口状况
全镇共有5605户,总人口26149人。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村总户数为5068户,其中镇区人口4800人,城镇化率18.36%。镇域人口密度为335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XXX各行政村基本情况详见表2-1。
表2-1 XXX各行政村基本情况
村别
户数(户)
人口(人)
村小组(个)
村别
户数(户)
人口(人)
村小组(个)
赤海
425
1915
4
乔岭
336
1947
4
申家
225
978
5
桃花
416
1490
12
溪下
395
1882
10
石咀
575
2315
10
白果
392
1808
9
仙里
404
1950
10
胡赵
376
1790
8
店前
306
1080
7
甘舍
446
12
桥南
436
1969
7
乌石
366
1687
9
南坪
186
806
2
万福
259
1163
8
2.2.3 社会经济状况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4.3%,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8.3:31.3:10.4,较去年相比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增幅较大;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3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2.6%,其中工业总产值达2800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5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1%和15.4%,;财政收入完成595.4万元,占县下达任务119.1%、占目标数的112.3%;粮食总产达236000吨,比去年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比去年净增450元。XXX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今后XX全镇经济主要增长点,XXX三大产业结构示意图见图2-1
31.30%
10.40%
58.30%
图2-1 XXX三大产业结构示意图
(一)农业情况
XXX现有农业主要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开发形成规模,建立了优质米生产基地和山羊、红毛鸭、水产养殖基地,推出了鲜果、茶油、茶叶、百合、榨菜等农业精品。同时采取以农招商,引资开发恒茂生态园、龙湾科技园、坤明植物园、绿丰农业园四大新型农业园区。 粮食总产达236672吨,农业总产值达15000万元,同比增长15.4%。 XXX农作物种植基本情况见表2-2 。
表2-2 XXX农作物种植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播种面积 (公顷)
项目名称
产量(吨)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4955
粮食作物总产量
23672
谷物面积
3472
谷物总产量
22915
豆类面积
38
豆类总产量
61
薯类面积
129
薯类总产量
696
油料面积
445
油料总产量
778
蔬菜面积
453
蔬菜总产量
10718
瓜果面积
5
瓜果总产量
181
其它农作物面积
413
其它农作物总产量
9830
(二)工业情况
XXX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软硬环境,先后引进江西嘉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西恒茂园艺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江西五洲石料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绿丰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南昌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江西先锋软件学院等16家投资开发单位,极大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
(三) 基础设施情况
XXX进行街道拓宽改造,改造了街道下水管道,铺设了人行道板,安装了街道路灯,改造了电网,设置了垃圾箱,兴建了一个商贸城,一个垃圾中转站,全镇十五个村实现了公路、电灯、电话、有线电视”四通”。兴建了邮电、联通、移动通信塔共六个,程控电话装机共2260门。集镇设有供电所、卫生院、粮管所、供销社、中、小学校等配套设施。各行政村均设有一所村完小和卫生所,全镇共有15所村完小、15所卫生所和3个供销网点。
(四)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XXX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统一部署。以巩固新农村建设现有成果为基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抓手,以推进民主管理为保障,突出重点,紧抓示范,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已经完成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分别是:万福村、胡赵村、XX村、白果村、乔岭村、申家村、赤海村和石咀村。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调查目的与范围
为了对XXX创立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有个全面了解,分析其优劣势,对XXX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XXX环境优美乡镇调查评价范围包括XXX全区,全区范围15个行政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基准年为 。
3.2 调查内容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6项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②镇建成区环境状况的9项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③镇辖区生态环境状况的7项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3.3 调查方法
①调查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了15个行政村,考察内容包括:村容村貌、农业种植结构、土地使用、整理和保持情况;化肥、农药施用情况,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畜禽养殖、沼气使用、改圈改厕等情况以及村民环保意识等。
②与XXX有关领导进行座谈,并让其提供农林工矿水利土地等统计数据和行业发展状况。
③与相关专家就建成区生态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利弊条件,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咨询座谈。
3.4 自然资源评价
3.4.1 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根本,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随着XXX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步伐的加快,镇区房地产开发、商业街和生态旅游服务区建设迅速崛起,以及规模化畜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都对今后土地使用带来新的考验。而在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必将会改变原有陆地表面植被的覆盖情况,从而对区域内水循环、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对XXX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和分析,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一个主要方面。具体土地利用现状情况附图:新建县XXX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XXX国土部门 统计资料,XXX土地利用以农林业用地为主, XXX土地利用现状详见下表3-1 。
表3-1 XXX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 (单位:亩)
村别
土地总面积
耕 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水 田
旱 地
合计
114676
21920
983
47567
4780
36079
赤海
6534
475
76
3204
330
2332
申家
5955
148
41
3945
420
1401
溪下
6500
732
96
3364
320
1901
白果
4296
1069
49
998
105
2036
胡赵
6140
1539
56
2526
250
1674
甘舍
8480
96
2605
230
3246
乌石
8202
2081
53
2867
280
2256
万福
8271
1850
69
3505
350
2177
乔岭
7286
1373
1891
105
3827
桃花
8788
1642
95
3828
420
2632
石咀
8660
1135
53
3771
430
3211
仙里
10595
1822
140
3979
430
3774
店前
8106
1897
42
4217
450
1299
桥南
11137
2835
80
4566
420
2742
南坪
5726
1319
37
2304
240
1571
3.4.2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3.4.2.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调查表明,以生态农业、经济林业为主的XXX,大气污染主要为面源污染,包括居民生活燃煤烟气的低空排放,以及部分农户秸秆的直接燃烧。其次是医疗垃圾处理中心、木材加工厂等少数工厂作为点源排放污染物,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线源排放污染物。针对以上大气污染源调查情况,结合近期对XXX辖域内监测数据,确定XXX所在区域内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 XXX大气环境五日监测均值见下表 3-2。
表3-2 XXX大气环境五日监测均值 (单位:毫克/立方米)
污染物
乡镇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TSP
XXX
0.012
0.018
0.061
注:上表数据来之于新建县环境监测站
3.4.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XXX境内水资源丰富,辖域内地下水水质良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居民生活污水是影响水体环境的主要因素。另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也是影响水体环境的一大要素。根据新建县环境监测站 监测数据表明,XXX境内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Ⅲ类标准。
3.4.2.3 固体废弃物现状
区域内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为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部分为工业废弃物。
(1)生活垃圾
,农村和城镇居民平均每人产生生活垃圾按0.3吨/年计算,则XXX全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844.7吨。当前,XXX各个村庄设置了便民垃圾池,居民生活垃圾和游客旅游垃圾统一堆放便民垃圾池内,并聘有专人每天对池内垃圾进行清理。区域范围内已设立垃圾中转站一个,用于对集镇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的分类、压缩处理,最后运往麦园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同时,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用于部分集镇内的垃圾填埋。
(2)畜禽粪便
随着XXX规模化畜禽养殖户的日益增多,畜禽养殖过程中带来污染物的增加,镇政府已经着手对区域内的畜禽养殖业进行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立规模化养殖专属区,生态养殖规划区位于XX北部乌石村。畜禽粪便主要经过制沼以有机肥的方式循环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并达到循环利用。同时,鼓励规模化有条件的养殖户,引进先进工艺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饲料和生物有机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3)工业废弃物
XXX的主要工业废物来源于木材加工业产生的木料废屑和石料加工业产生的废石。木材废屑能够回收,循环利用于生产胶合板,废石和建筑废料将以筑路、回填方式资源化再次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没有。
3.4.2.4 声环境现状
XXX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刚刚起步,且以小型无污染企业为主,无工业噪声侵害。噪声主要来源于生活娱乐、商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交通噪声。由于噪声具有瞬时性和无后效性,只要对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加强生活娱乐、商业、建筑施工及夜间和特殊假日的监督管理,能有效改进区域声环境质量。
3.4.2.5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XXX农用化肥施用量3661吨,农药施用量38吨(较 使用面积和使用量而言呈明显下降趋势),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5吨。XXX化肥使用量和农药的施用量较大,化学物质的使用,加之由于质量和使用技术的不合理,造成农药残留、化肥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面源污染源。农村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对发展生态农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XXX应减少无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比例,获得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减少了面源污染源。对于农膜的使用,应加大可自然降解农膜和可重复利用农膜的推广力度,和加大农膜的回收利用力度,以减轻农膜对农村环境的危害。
3.4.3 社会现状评价
(一)区域内人口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XXX采取了多种方式教育来宣传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人们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自发需求,使得居民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经过此次规划的调研,我们发现XXX绝大部分居民希望改进镇域内的环境质量。可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居民自身素养等原因,建成区居民尚不能从更高的层次(可持续发展)上来看待环境保护问题。
(二)环保设施有待完善
XXX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全镇环保设施薄弱,如污水排放管网建设不够完善,尚未有污水处理设施等。因此,XXX的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当前首要任务。
3.5 环境优美乡镇优劣势分析
3.5.1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优势
(一)生态环境好,自然资源富饶
XXX森林覆盖率达70%, 其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5座,大小山塘22座。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灌溉和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同时,XXX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XX水库、怪石岭、佛禅寺、桃花山庄等景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个融风景游览、登山健身、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好场所。
(二)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共投资930万元,拆除了街道违章建筑,安装了街道路灯,改造了街道下水管道,铺设了彩色街道人行道板,绿化了乔溪旅游公路,并扩展有线电视网络。新建了旅游街、集贸市场、邮电大楼和居民商住楼,共新增店面、摊位218个,增加个体工商户88户,市场经济繁荣。
(三)领导重视,百姓支持
XXX成立了环境优美乡镇创立工作领导小组,同心协力,切实做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创立优美乡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 ,全镇共成功验收了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镇域内的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同时,随着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热情高涨,环境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有效结合,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四)区位优势明显
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三条主要交通干线贯穿XXX境内,辖区内基本上村村通上了公路。依托地域区位优势,结合科学的城镇规划,XXX以经营集镇和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强化了集镇功能。
3.5.2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XXX建设环境优美乡镇的瓶颈因素。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尚不够齐全,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染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而集镇上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排水网络,但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当地的河流,这都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另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依然是XXX的一个难题,虽然已经对镇区内的畜禽养殖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如何长期有效的落实各种处理措施依然是摆在XXX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这就使得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有着潜在的威胁。
(二)水土保持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XXX石料建材、木材加工(所需木料大多由外地购进)两大特色产业的加快发展,在对资源进行合理化有效化利用的同时,欠缺水土保持观念,势必对XXX辖域内地表水体造成影响;以及对XX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建设,都会对辖域内自然风貌和林分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水土保持方案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水土保持措施切实可行,才能实现辖域内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四章 发展预测与考核指标
本规划以新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背景,结合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就近期( ~ )和远期( ~ )两个水平年对XXX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做出预测,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环境规划目标,同时对XXX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
4.1 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趋势预测
4.1.1 社会环境发展预测
(一)人口发展预测
本次规划对XXX的人口预测采取几何级数法
式中: Po—基准年的人口总数;
K —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n— 年数。
,XXX总人口为26149人。综合近几年以来的全镇人口统计资料表明,XXX迁出和迁入人口基本持平,人口增长率保持在正增长,增长率为10‰。 XXX城镇人口为4800人,占总人口的18.36%,相对于江西省全省城镇化水平37%,XXX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
本建设规划对XXX城镇化水平预测采取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即在依据城镇和农村自然增长率的基础上,经过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估算各个规划期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并预测城镇可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城镇化增长百分点参照江西省平均增长水平,最后根据该城镇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XXX各规划水平年人口总数预测结果见表4-1。
表4-1 XXX各规划水平年人口总数预测
年度
人口(人)
26149
27211
28035
城镇人口(人)
4800
6803
9812
城镇化水平(%)
18.36%
25%
35%
4.1.2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一)国民生产总值预测
采用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常见经验模型基本形式:
其中: GDPt——t年的GDP的总数;
GDP0——基准年的GDP的总数;
t0——基准年;
α——GDP年增长率。
XXX 国民生产总值已达48000万元,XXX多年来GDP增长率保持在14%左右,结合新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今后GDP增长率要保持在10%以上。因此预测XXX各规划年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