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_薛兰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682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_薛兰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_薛兰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_薛兰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542023年第 期田径摘 要: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解中学生耐久跑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归纳,对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学生对耐久跑项目产生的逆反情绪主要是由于耐久跑项目特点、教师、学生、外界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耐久跑教学,教授学生如何克服“极点”;加强学生对耐久跑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苦乐观”;选择良好合适的运动环境;控制训练时间、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要训练。关键词:中学生 耐久跑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耐久跑是指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和周期性运动项目。正式比赛把800米、1500米、3000米的比赛项目

2、定为中距离跑,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项目定为长距离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用于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和肌肉耐力。初级中学除特殊学生外其余学生均需参加耐久跑,无论是以考试为目的,还是以身体健康为目的。在此情况下,学生对于耐久跑项目的态度都是消极的,产生逆反情绪的原因在何处?学生为何对待耐久跑项目如此抗拒?基于以上两个问题,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社会环境层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一、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一)教师因素体育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引导中学生耐久跑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教练员天地证,最显著的优势就

3、是速度利用率高,衔接掉速不明显,只要正确掌握好手臂手腕技术技巧,利用好速度位移行进间的效率结合,确实是很好的交接方式,手上和手臂动作简洁清晰,利于整体位移速度的利用。“下压式”交接棒方式不利于速度的有效发挥,局限性大且容易失误,优点是易学易掌握,利于15岁以下的少年运动员使用。“推入式”交接棒方式,有利于交接棒的空间判断,也较有利于速度的衔接利用发挥,但手臂动作幅度大较为夸张,同时一定成程度上阻碍了速度的利用发挥。因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推入式”技术需要运动员交接棒时手臂都伸直上举(传手臂直举,接手臂侧举),拿稳棒的一瞬间手臂下落再加速进入途中跑,相当于形成二次发力二次加速。而“上挑式”无形

4、中避开了手臂动作幅度夸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二次发力加速的弊端,传棒运动员只需手腕自然翻转,手臂自然上给;接棒运动员手臂自然向后,固定角度,手掌虎口自然张开固定住即可,衔接交接时掉速少,明显优于“推入式”,这也是我们在技术上取胜的法宝之一。当然还要在日常训练中多磨多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其个人特点、速度综合能力及弯直道实际跑动距离,还有前后棒次队员的配合效果,安排第1、2、3、4棒的运动员,不断调整研究,最终找到最佳组合。前后棒交接运动员在交接区的启动距离(采用脚数测量即可)的确定,要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反复试验,根据前后棒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衔接效果,从19个脚数到30个脚数都做了

5、尝试,最终找到最佳的启动距离。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第2、3、4棒均为接棒运动员,当传棒运动员行进间到达标志点时,转身和启动要一气呵成,即将交接时刻喊口令“接”时,前后距离判断要恰合时宜。只有通过较长周期的反复磨炼,运动员才会熟能生巧,肌肉记忆才能形成自动化、机械化,从而不易失误,为完成目标任务保驾护航。五、结束语最后笔者想以此届省运会赛前接力项目制定的中心指导思想及组里一位有文采的运动员作的诗句做以总结。20届省运会备战接力项目的中心指导思想:思路清晰、成熟稳定、呐喊助威、熟能生巧。组里运动员即兴赋诗词一首:渔家傲徐州夺魁秋高气爽天烂漫,徐州健儿真好汉。赛道之上枪声起,刹那里,家辉好似身生翼,风驰

6、愉迪逐电顺,段道一怒冲霄汉,率先撞线万众唤。齐心干!宋家军夺省运冠!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都是百炼成钢,功到自然成。(江苏省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宋维伟/文3642023年第 期田径教练员天地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教授学生正确的耐久跑技术和理论知识。教师通过授课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对学生耐久跑产生影响的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课前未认真备课、教授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对耐久跑产生厌倦心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对耐久跑的错误理解。教师未正确传授耐久跑技术方法,甚至未传授正确的跑步动作方法,导致学生的呼吸和步伐不能协调统一,在跑步过程中无法正确规范的进行耐

7、久跑练习。(二)学生因素在耐久跑项目中,学生是被影响的主体,关于学生对待耐久跑的态度和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初中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快速期,身体力量、速度、耐力等,而大部分学生并未接受正规的素质训练,导致身体综合能力较弱,而耐力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若学生身体素质无法承受耐力运动,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无法适应和接受耐力运动。据调查,部分学生初中以前由于对耐久跑项目不曾了解,因此导致学生对耐久跑运动有错误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三)跑步教育的缺失因素21世纪崇尚“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包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

8、力等方面。跑步教育作为一种身体素质教育,常常被忽视,面对各式各样的教育,跑步教育显得不重要。“素质教育”一改往常,崇尚快时尚、快文化、快餐式教育等,幻化成如今的“应试教育”,显然跑步教育缺失看似正常现象。但改变如今“快文化”带来的后遗症,体育人应该如何作为?首先跑步教育传播的是“苦乐观”,不仅仅单纯作为跑步教育出现,耐久跑体现出个人的品质,大家开始重视学生品质教育,而“苦乐观”可以从耐久跑中培养。宣传“苦乐观”教育,提倡学生参加耐久跑,宣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良好品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改善学生跑步教育缺失的问题。三、提高中学生耐久跑的策略研究(一

9、)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的耐久跑技术,使学生积极克服“极点”在耐久跑运动中,任何阶段都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教学,包括耐久跑技术动作、心肺功能以及意志力,在耐久跑途中会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极点”是指氧气的供应不足以满足身体所需引起的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胸闷、呼吸节奏紊乱、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跑下去的感受。而通过意志力的克服以及调整呼吸和步频会出现“二次呼吸”,学生适应“极点”带来的痛苦,完成目标后就会产生成就感,使学生体验到快乐,通过改善学生对耐久跑的认知,改善学生对“极点”的适应以及二次呼吸后,对身体综合能力会有效提高。(二)加强学生对耐久跑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苦乐观”学生对耐久跑运

10、动的态度依然处于被动状态,未对耐久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情感的教育,其中“苦乐观”是现代教育中缺失最严重的一项,95后0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与80后甚至85后进行对比,明显缺失了“苦乐观”的教育。而对“苦乐”这样的教育并未建立完整的体系,主要原因在于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文化课的重要性、家长的溺爱等都会影响家庭和学校较少的给学生传播“苦乐观”教育,导致对“苦乐观”教育越发稀少,因此加强学生对耐久跑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苦乐观”尤为重要。(三)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根据调查中学生参加跑步运动主要在体育课中或者课外体育活动中,大部分是通过跑操和体育课完成的,而跑步环境又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温度、

11、湿度、时间、空气质量及场地条件等。例如炎热的午后、倾盆大雨的时候、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进行跑步运动会对学生身体以及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教师而言,为学生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对提高学生耐久跑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四)控制训练时间、运动量教师在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身体素质差异以及特长安排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主要为了使学生克服耐久跑的逆反情绪,了解身体运动规律,掌握耐久跑技术动作要领,从而使学生消除对耐久跑的抵触情绪,积极加入到耐久跑练习。通过合理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克服“极点”带来的身体疲劳,最终对耐久跑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

12、促进学生参加耐久跑。四、结论1.耐久跑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通过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抵触情绪,积极加入到耐久跑行列。2.大力宣传跑步的积极作用,将跑步教育融入“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跑步加强“苦乐观”教育。3.管理部门积极落实新课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学”中获得新体验,改变以往厌倦耐3742023年第 期田径教练员天地摘 要:核心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对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灵活性以及爆发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

13、何在不损伤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升核心力量训练效果,是小学田径训练中人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形式三个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关键词:小学 田径 核心力量 训练体能训练是提高田径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核心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关键。在小学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尤为关注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质量与效果。然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客观发展规律,导致训练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缺乏科学性,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还很容易对运动员身体造成损伤。因此,探究科学提升

14、小学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质量与效果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因材施教,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小学生尚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训练强度和时间的承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为了确保在不损害运动员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使每个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都能够得到最充分、最适宜的训练,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施分组训练并针对每个训练小组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流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实施分层、分组教学。从个体层面出发,对每个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尤其是核心力量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一方面根据日常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对每个运动员的

15、力量素质进行大体预判,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基础性体能训练,进行精准的测试。将每次体能训练和测试结果详细记录,构建运动员体能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信息,准确分析出每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成长和体能发展情况,为后续核心力量专项训练目标和内容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最后,根据运动员体能数据信息,将各学段田径运动员进行分层,并结合小学田径竞赛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基本要求、训练教学经验、本层级学生体能水平,制定出各训练层级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实施核心力量分层训练的动态化管理,即定期进行核心力量专项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运动员层级,从而确保每个运动员始终处于最优层级序列。在上述

16、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小学田径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和客观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制定整体田径训练目标”“差异化制定各训练层级核心力量训练目标”“训练层级动态化管理”等教学手段,使核心力量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具针对性,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训练效果,还能够避免盲目训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损伤。二、动静结合,灵活运用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会直接影响训练成绩,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小学生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时,应特别关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静态训练和动态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最主要的两种训练方法,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通过科学的训练模式,在丰

17、富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训练效果。从静态训练的层面看,静态训练侧重于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平衡感的训练。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力量训小学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思考久跑的情绪,从而积极参与耐久跑项目学练。参考文献:1迟化,方秀宠,卢景波.我国学生跑步枯燥的认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4):102-104+115.2鲁帆.无痛苦跑步法对增强初中学生耐久力与改善跑步认知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3迟化,贡娟,方秀宠,卢景波.我国学生耐久力下降与跑步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06):91-94.作者简介:薛兰慧(1997-),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与心理健康、学校体育。(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薛兰慧/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