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建筑文化栏目主持:张 璐2022 年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总建筑师、中国第二代建筑师张开济(19122006)诞辰 110周年。日前学界举办纪念活动,并研讨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张开济大师建筑思想与设计实践的著作建筑师张开济(程力真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2 年 10 月第一版)。笔者作为北京建院的一员,自上世纪中期起,从设计科研及管理角度结识张开济,不断感悟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先生”的形象。在2019 年北京建院成立 70 周年之际,笔者策划主编北京建院五十年代“八大总”一书时,对张开济的描述是“幽默开朗睿智敬业”。张开济张开济:求索中国建筑现代化道路的人文/金 磊张开济在 71
2、年设计生涯中,不停息地为中国建筑现代化而讴歌、传承创新,他的渊博知识与学品为人,堪称巨匠名高文脉长。本文试从两个方面略谈他的中国建筑现代化求索之路。一、张开济提出实现建筑现代化的思想建筑大师张开济,1935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1936 年进入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杨廷宝的基泰工程司南京分部工作,1949 年 12 月入职北京建院后任总建筑师。他是“国庆十大工程”之一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人,1980 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 年成为建设部认定的全国首批勘察设计大师,2000 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 年,他在 92 岁高龄时,还与十位专家为保护北京古城建言
3、献策。据建筑师张开济一书介绍,早在1979 年张开济就在北京日报撰文实现建筑现代化首先要思想现代化。第一,他从国情出发强调中国建筑必须现代化。用新材料、新技术及新施工方法建造的建筑,并非就是现代化建筑,建筑现代化重在内涵,重在追求内容而非形式,建筑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摩天大楼。他还从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视角分析,强调现代化非工业化,中国建筑现代化之路,需要先进和文明体验并存的现代性,这是国情国力所决定的。第二,他认为中国建筑现代化首先在于人,要先提升建筑从业人员(设计者与管理者)的思想现代化,这也包括社会对建筑师的职业尊重和理解。1978 年 10 月,张开济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委员会恢
4、复活动大会上提出推进建筑现代化的三条措施:要积极举办设计竞赛;要积极推动建筑评论发展;要深度开展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研究等。在 1985 年举行的中国建筑学会繁荣设计创作学术研讨会上,张开济提出“建筑设计要三尊重”。其一,设计要尊重人。他认为建筑设计要以“人”为主、以“建筑”为从,这种从属关系的表述在业界较为罕见,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体现。其二,设计要尊重环境。他倡导设计要因地制宜,反对一味追求轴线对称的手法,批评那些“唯我独尊”“旁若无人”的例子,无论新建筑,还是旧城改建项目,要以尊重周边环境为前提。其三,设计要尊重历史。在一次张开济大师与中青年建筑师交流会上,他转述在纽约与贝聿铭先生会
5、晤时,贝先生对国内建筑师的鼓励话语:“要在创作中找寻我们自己的根,根就是历史,就是传统。”可见,在建筑师张开济心中,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必须与书籍1.indb 612022/12/17 19:43:33622022 年第 24 期建筑文化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可创造出属于时代的建筑成果,中国建筑现代化要走尊重历史的创新之路。2002 年 4 月 29 日,苏州博物馆专家论证会上的张开济(左)与贝聿铭二、张开济的建筑现代化遵循守望传承观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旨在高质量发展与行稳致远,城乡建筑必然成为体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载体。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并非形式及外表,需要传
6、承传统文化,需要中西文化和思想的融合与对话,它尤其离不开在传承中坚守、在开拓中创新的一系列创造性设计实践。张开济的理性精神、心性智慧与人文精神,筑就了他对建筑哲学思考的一贯态度,对感觉不信任,强调逻辑优于偏好,理性大于感性,于是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他都可以聚焦并发现“真问题”。建筑师张开济一书特用一定篇幅,对早在 1979 年张开济大师就提出“文物古建的保护”作出评述。他倡导传承保护古建筑的现代化制度建议,即:凡古建的拆毁和修整都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应保留一些四合院及私家庭院;应保护整个北京城的文物环境。所以有理由说,张开济是中国建筑界有前瞻性的国际大师,他是较早具有文化守望精神的建筑师。张开
7、济不仅是在古都北京历史建筑上勇于传承做设计的人,更是使其作品与历史建筑自然融合、善于做好设计的人。如 1954 年他的天安门观礼台设计中选并实施,社会各界认为观礼台简直就是明永乐十五年的产物(天安门又称承天门,是 1961 年全国首批国保单位,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特别需要说的是,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支持下,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自 20162021 年已公布六批 597 项“中国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其中张开济领衔设计的至少有10 项入选,这在中国老一辈建筑师中是罕有的,这些项目是: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四部一会”办公楼、钓鱼台国宾馆、北
8、京天文馆、天安门观礼台、百万庄住宅区、中央民族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北京劳动保护展览馆、中央美术学院原陈列馆、蒲园(上海)。天安门观礼台张开济毕生进行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交流,他是 1959 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设计者,2007 年开工改造扩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虽然未选中他生前于 2004 年设计的一系列方案,但国家与众多专家充分肯定张开济“关于国家博物馆选址建议”及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应保留原馆格局、原建筑物风貌,保持天安门广场的形象”等理念。正如建筑师张开济一书作者程力真在评介中所归纳的“张开济先生作为原建筑作品的设计主持人,在鲐背之年仍殚精竭虑为它原址扩建和保留历史风貌的构想与决策奉献了一名建筑师的经验和智慧”。笔者对张开济大师关于中国建筑现代化展开的评述是初步的,但它的意义与价值至少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由此会引发关注 20 世纪更多的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乃至后代建筑师“群体”现代化探索之路。其二,研究中国建筑师文化是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方面还有很多资料挖掘、整理的工作要做。(图片由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提供)(作者金磊系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书籍1.indb 622022/12/17 19: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