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发动机漏油标准
一.概述:(参照MM71-71-00)
1. 在下列表中均给出了发动机上不同漏油点的门槛标准值和可用标准值,这两个标准值适用于发动机停车或发动机运转在不同推力值的情况下。
2. 如果渗漏率超过可用标准(serviceable limit),需要进行排故;
3. 如果渗漏率低于门槛标准(threshold limit),无须做任何工作;
4. 如果渗漏率高于门槛标准值,而低于可用标准值,建议进行发动机试车,以确定发动机运转时渗漏是否增加或减少,以及渗漏点;
5. 如果发现渗漏,应估算渗漏的总量以便采取合适的行动;
6. 下表中给出渗漏点的名称比标牌(在发动机包皮上)的更全,两者使用的编号是一致的。
二.发动机的渗漏检查方法:
1.目视检查发动机的油液渗漏
1)在发动机停车后应立即检查后集油槽区域是否有明显的滑油渗漏 痕迹;(参看图601)
2)检查风扇整流罩的底部区域,在靠近前排放口和起动机空气排放口的附近是否有油迹:(参看图602)
a. 查看风扇整流罩底部的是否有油液聚集;
b. 查看前排放口是否有油液滴下;
c. 查看起动机空气排放口是否有漏油迹象;
3) 发现油液渗漏,打开风扇整流罩;
4) 看湿的余油管,以便确定渗漏源;(请参看图603、605;)
5) 如果你认为其中的余油管有渗漏,计算渗漏速率;
6) 将实际的渗漏率与各图表中允许的渗漏率进行比较:
a. 若渗漏率介于0和门槛标准之间,无需做进一步工作;
b. 若渗漏率超过可用标准,不能放行,需及时排故;
c. 若渗漏率介于门槛标准和可用标准之间可放行,手册建议试车,以确定渗漏液的类型、渗漏源和准确的渗漏率。
*注:只要发动机滑油耗量在允许范围内,发动机排气区域的滑油油迹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2.试车检查发动机的油液渗漏:
注意:从维护经验上来讲,如果航前或长时间过站后发现发动机有油渗漏(可能在静态时渗漏不超标),此时如果直接试车检查,可能会出现漏油超标现象(可能成线),因为此时在包皮或集油槽内会有较多的油液聚集,引起试车检查结果不真实。一般要求将包皮与集油槽内的油液清洁干净后再试车检查。
1) 滑油渗漏(不包括从主滑油/燃油热交换器处的渗漏)
*注: 如果证实滑油是从附件齿轮箱底座封严处渗漏,则不要按以下步骤检查,应按照MM72-63-00/501做AGB静态渗漏试验。
a. 将塑料管与塑料瓶(或塑料袋)与怀疑漏油的余油管连起来(需密封),以便收集发动机运转时漏的油:
b. 小心地关闭风扇整流罩,确保塑料管和瓶与余油管连接良好;
c. 起动发动机;
d. 保持发动机N1为70%转速5分钟,保证滑油系统建立压力和得到准确的滑油渗漏结果;
e. 发动机关车;
f. 打开风扇整流罩,取下塑料管和瓶(或塑料袋);
g. 将塑料瓶中的滑油体积与渗漏标准进行比较(图601、603、604、 605),若小于可用标准,则无需作工作;若大于可用标准,则必需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燃油渗漏(包括从主滑油/燃油热交换器处的渗漏)
*注:发动机运转时应遵守整流罩打开限制(见AMM71-00-00/201),否则会损坏发动机部件。
a. 按照正常程序起动发动机。
*注:对已执行CFM SB 73-84的MEC(有Viton外封严),在-34℃(构型1)或-40℃(构型2)时起动发动机,会有短时间的燃 油渗漏,若发现燃油渗漏可继续起动发动机。
a) 若发动机运转至慢车5分钟内燃油不再渗漏,可继续运转发动机。
b) 若发动机运转至慢车5分钟后仍有燃油渗漏,则关车排故。
b. 使发动机保持慢车状态。
c. 通过发动机运转时的安全通道进入风扇机匣区域;
d. 找到怀疑漏油的余油口,计算渗漏率;
e. 通过发动机运转时的安全通道离开风扇机匣区域;
f. 正常关车;
g. 将计算的渗漏率与渗漏标准进行比较(图601、603、604、605):
*注:如果发现发动机运转时比静态时的渗漏率有增加,但仍在标准范围内,则需额外检查判断在高功率时燃油渗漏不会超标。
a) 如果燃油渗漏超过可用标准,则需进行相应的排故工作。
三.发动机漏油示意图与标准参考表:
图表601 后集油槽渗漏检查
余油口
余油区域
油液
允许的渗漏
纠正措施
门槛
标准
使用标准
1
后集油槽
(溢流口)
滑油
1、 若渗漏不成滴,滑油浸湿的面积不限。
2、 若渗漏成滴,则发动机关车后渗漏应少于20滴/分钟 (*1)
调节N2慢车到允许的最大值(AMM71-00-00,TEST 4)。
进行高滑油耗量的排故(AMM72-00-44/101)
注:*1 尾喷口或地面有油迹是允许的。
图602 发动机外部通气和渗漏检查
余油位置
余油区域
油液
允许的渗漏
纠正措施
门槛标准
使用标准
1
CSD/AGB(附件齿轮箱封严余油—使用适合的渗漏标准
CSD/VSCF封严余油
滑油
不允许(如果确认为CSD/VSCF漏油,建议脱开CSD/VSCF放行)
检查CSD/VSCF的滑油量,若油量少或近期计划拆换,则更换CSD/VSCF
附件齿轮箱余油
滑油
1毫升/9分钟
(2滴/分钟)
1毫升/3分钟
(7滴/分钟)
更换附件齿轮箱封严
(MM72-60-00/201)
2
液压泵底座
滑油
1毫升/9分钟
(2滴/分钟)
1毫升/3分钟
(7滴/分钟)
更换附件齿轮箱封严
(MM72-60-00/201)
液压油
参考MM29-00-00/601,完成渗漏检查。
3
CSD/发电机内部衬垫
滑油
1毫升/小时
(1滴/3分钟)
2毫升/小时
(1滴/1.5分钟)
更换CSD
(MM24-11-11/401)
4
滑油箱溢油孔
滑油
只有勤务时,允许有溢出
在勤务时,应防止溢出
图表603 前余油系统检查
注意1: 渗漏率用“滴/分钟”表示是基于每毫升大约有20滴。
注意2: 在发动机运转时,若渗漏率超过门槛标准值,建议航后做进一步的检查工作。
位
置
余油区域
油液
允许的渗漏
纠正措施
门槛标准
使用标准
1
左VSV作动筒封严和外罩
燃油
1毫升/分钟
(20滴/分钟)
2毫升/分钟
(40滴/分钟)
更换VSV作动筒
2
VBV燃油齿轮马达
燃油
1毫升/分钟
(20滴/分钟)
2毫升/分钟
(40滴/分钟)
更换VBV燃油齿轮马达
3
燃油供应管和管罩
燃油
不允许
修理或更换渗漏部件
燃油供应管
燃油
不允许
修理和更换渗漏部件
4
高压涡轮间隙控制活门
燃油
3毫升/2分钟
(30滴/分钟)
3毫升/分钟
(60滴/分钟)
从部件上脱开余油管,若只有一个余油管有油迹,更换VSV作动器或高压涡轮间隙控制活门;若两个都有油迹,堵住一个余油管,检查另一个渗漏率。重复做另一个,视情更换部件。
右VSV作动器封严和护罩
燃油
1毫升/分钟
(20滴/分钟)
2毫升/分钟
(40滴/分钟)
5
CIT传感器护罩
燃油
不允许
更换CIT传感器
6
前收油池
滑油
1毫升/4分钟
(5滴/分钟)
1毫升/分钟
(20滴/分钟)
更换发动机
7和9
MEC轴和外壳
燃油
3毫升/分钟
(60滴/分钟)
6毫升/分钟
(120滴/分钟)
更换MEC
8
滑油/燃油 热交换器
滑油和/或燃油
1毫升/3分钟
(7滴/分钟)
2毫升/3分钟
(14滴/分钟)
更换滑油/燃油 热交换器
位
置
余油区域
油液
允许的渗漏
纠正措施
门槛标准
使用标准
10
起动机底座衬垫
滑油
1毫升/9分钟
(2滴/分钟)
1毫升/3分钟
(7滴/分钟)
拆下起动机,检查起动机驱动轴封圈情况。如果封圈损坏或缺少,安装新封圈并重新安装起动机;如果封圈无损坏或缺少,更换附件齿轮箱封严。
11
燃油泵附件齿轮箱底座衬垫
滑油
1毫升/9分钟
(2滴/分钟)
1毫升/3分钟
(7滴/分钟)
更换附件齿轮箱封严
燃油
1毫升/分钟
(20滴/分钟)
2毫升/分钟
(40滴/分钟)
更换燃油泵
图表604 后余油系统检查
注:1 渗漏率用“滴/分钟”表示是基于每毫升大约有20滴。
2 在发动机运转时,若渗漏率超过门槛限制值,建议航后做进一步的检查工作。
图605 发动机吊架余油系统检查
余油口
余油区域
油液
允许的渗漏
纠正措施
门槛标准
使用标准
1,2
左、右发动机勤务脱开盒余油口
燃油
不允许
根据需要,修理或更换发动机吊架处的燃油管或接头
四.发动机部件漏油情况:(发动机滑油外部渗漏检查参见:MM79-00-00)
1.伺服燃油加热器(MM73-11-00):壳体不允许渗漏,如果发现渗漏,需更换饲服燃油加热器或加热器的盖子与封圈。
2. 油喷嘴:不允许漏燃油。
3.CIT:不允许漏油。
4.中央通气管(MM79-00-00):不允许漏滑油,如果有滑油渗漏,需要换发(见下图)。
5. 压涡轮结构支柱与第四级LPT叶片(MM79-00-00):上面不允许有滑油(7号支柱有少量滑油迹是允许的),否则需更换发动机(见下图)。
6.风扇叶片与6点钟位置的第一级压气机叶片(MM79-00-00):上面不允许有滑油,否则需更换发动机。
7. 扇整流锥(MM79-00-00):在前风扇整流锥内部、风扇盘或前风扇轴上不允许有滑油迹,否则根据TASK 72-55-00-962-001-C00更换LPT轴堵塞(SHAFT PLUG)上的封圈。
8. 发动机滑油箱(MM79-11)、滑油供油滤与回油滤组件(MM79-21)、滑油压力传输器(MM79-32)、低滑油压力电门(MM79-33)、滑油滤压差电门(MM79-35)、滑油温度传感器(MM79-34):不允许滑油渗漏。
9. TGB(MM72-62-01):不允许渗漏滑油,
10. AGB壳体(MM72-63-11):不允许漏油。否则拧紧装置或更换封严。
11. 起动机(MM80-11-01):起动机如果有大量的滑油漏掉,说明起动机封严磨损,需更换起动机;如果起动机只是外壳上有滑油迹,而起动机滑油量正常,则可能为起动机驱动轴O型封圈老化,需更换封圈。
12. CSD滑油冷却器(MM71-00-58):若本体漏油必需更换冷却器。
五.吊架后下部排水口:
吊架后下部排水口不允许有液压油与燃油渗漏,如果有任何一种油渗漏,可能是吊架内部的供油管路损坏或断开,需立即排故。
注: 1.发动机后部吊架余水口附近区域发现燃油时必须注意检查是否外侧油箱漏油,燃油顺着油箱下表面流到吊架处。
2. 如果确认是吊架余水口漏燃油,必须将短舱前整流罩、吊架接近门、短舱接近盖板打开检查(主要是短舱接近盖板处,曾发生几次漏燃油,此处封圈为:MS29513-216)。
3. 如果发现吊架余油口漏液压油,必须将图视的“网状”盖板都打开检查,并根据需要打开其它盖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