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研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9722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研究 14 2020年6月23日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研究 摘要 当前中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且经济迅速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住宅 ”量的要求”和”质的要求”同步增长。文章主要研究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两方面的优点, 并研究论述了适应性和可变性是住宅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且有益于中国住宅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住宅建筑 功能空间 空房率 适应性 可变性 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农业大国,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农村城市化直接影响中国整体城市化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城市化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人口职业的改变和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 第三产业, 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 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由比较分散、 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集中成片的、 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 从与自然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随着人口、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其次随着居住水平和住宅品质的不断提高, 改进居住质量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而对于当前的住宅建设, 大面积大空间依然是作为开发的重要方面, 这些大面积套型住宅以及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中少收入家庭望楼兴叹。相反, 各空间利用率高且功能完善的套型却能有效减少成本而是适应广大中低收入家庭, 有效解决当前中国住房紧张状态, 同时这样的套型住宅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房产相关资料: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发表文章说: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 截至 底, 中国城镇实有住房建筑面积总量为124亿平方米左右, 当年城镇常住人口6.07亿人( 户籍人口加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 中国真实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20.5平方米; 户均约60平方米。 另外, 当前全国部分城市的空房率已经高达40%。 住宅适应性、 可变性的必要性: 以家庭为细胞单元的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同阶段家庭对居住空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住宅作为物质实体, 其结构物质老化期可达1 , 房产证产权所有是70年, 而住宅使用功能空间老化期一般为20~25周年( 以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时间为基础计算而得) 。 其次我们这个时代科技日新月异,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易变性也日趋增强, 同时代沟的产生也日益明显; 同一时期, 不同居住生活方式、 兴趣爱好; 不同时期, 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 这都使得住宅需要具良好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以适应不同住户对套型布局的不同需求, 并长期满足需求。 另外为充分利用居住建筑这一物质基础, 即尽可能有效利用各居住功能空间, 降低空房率, 并使其适应家庭生活的变化且不影响家庭居住的舒适性, 住宅建筑设计的适用性和可变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住宅的适用性( 使用功能的变化潜力) : 居住套型能够满足不同社会地位的、 经济收入、 生活模式和不同购房目的的居民需求。因此就需要住宅楼栋内套型大小、 种类和各种套型分配比例, 能够根据住户的需求, 运用简单的技术加以调整和改变, 能够满足多样和变化的居住空间以及结构性能。 住宅的可变性: 住宅结构和空间的上的形态变化, 这其中也包括跃层的变化。 以住宅的不变来适应住户的万变, 就要求住宅的一些功能空间保持中立或者说是功能模糊。当一个空间不是固化于某一个限定的使用要求, 而符合几个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时, 就产生了功能中立。各个房间能够采用相对均质的设计手法, 使得每个房间都不局限在原有名称的功能中, 能够按家庭的不同需要来安排房间。且这类住宅具有多项联系, 住宅空间的变化丰富了空间的视觉, 多变的设计也改变室内公式化的功能布局, 从视觉、 空间等方面将住宅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 使得住宅功能布局更为灵活。这也是”适应、 经济、 美观的”重要体现。 有较强适应性与可变性的住宅能够满足不同阶段( 设计阶段、 建造阶段、 居住使用阶段、 改造维护阶段, 在这些阶段买主能够亲自参与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在符合条件下更改设计) 住户的需求, 特别是在居住阶段。在此阶段有许多空间和功能的需求变化, 如家庭人口结构变化而分室, 季节性房间调整, 工作需求房间调整……在这一阶段, 住宅建筑的适应性和可变性能够满足住户不断变化的需要。 案例分析: 案例1( 住宅建筑设计作业) 分析: 正如以下图所阐释一样, 一套户型在不同的变化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功能空间组成。 该设计方案是属于”可变—弹性—跃层住宅”。套型空间变化主要经过预留门洞, 借助简单的改建措施, 打开或者封闭门洞, 从而实现各类套型之间的相互变化。可变是指该户型能够在结构、 功能和空间上根据不同需要而变化; 弹性是指大的户型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而变成两个小的户型( 上排平面以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 跃层是指该户型能够占一层、 部分两层或者整个两层。经过在设计中预先较为全面的考虑住宅空间的发展用途, 大大增强了住户的适应性, 也有利于以后住宅功能的变化 。 具体分析: 一、 封闭跃层分析( 室内楼梯部分则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安排) : 从变化后的各类户型适应不同住户方面分析: A1图: 蓝色部分和淡红色部分各为一室两厅, 能够满足单身一族、 同居青年或者丁克家族。每个套型个功能空间很齐全, 卧室、 起居室、 餐厅、 厨房和卫生间各功能空间完全能够满足高质量的生活需求。  B1图: 与A1图相比较, 蓝色表示的户型结合红色所表示的户型的一个卧室而成为两室两厅, 适应于广大客户; 而淡红色户型则变成SOLO——单身精准居住空间,该套型尊重客户生活模式, 强调个性化界面, 卧室和客厅没有明显的划分, 能够没有客厅, 也能够没有卧室, 所有的生活空间设定来源于居住者的个性二次创造, 主要客户群定位于 25 岁左右的单身或同居的青年。 C1图: 两个户型合并成三室两厅。这一户型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大多数住户。 从户主家庭人口结构方面分析: 从A1能够看出, 刚刚自立的青年或者新婚夫妇根据自己经济状况购买所需套型。能够购买蓝色或者淡红色所表示的户型, 又或者购买两个户型而将其中一套租赁出去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实现投资效益。 A1——B1生下小孩儿成三口之家。 从B1图能够看出, 蓝色部分是属于两室两厅。当夫妇生下小孩儿成为三口之家, 能够从A1图中淡红色表示的户型中得一卧室, 而满足自己生活所需。楼梯部分则能够根据自家需要而灵活布置使用。 B1——C1小孩成家立业或者生下小孩。 从C1图能够看出, 该户型属于三室两厅, 适于五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 老人、 中年、 小孩) 。但由于当代社会实际情况, 不同年龄的人往往会产生代沟。这会使得家庭生活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不如意, 如子女与老人分离而居, 会使得老人觉得孤寂。而此户型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使老人与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 而成一种分而不离的居住局面。老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深蓝色的表示) , 正如B1图小户型表示。老人经过室外阳台和户内走廊与子女生活空间相连。由于分而不离, 方便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照顾, 同时又保证彼此隐私安全和维持独自的生活习惯。这种户型生活方式一方面能够减少代沟对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又使得老人尽享天伦之乐。 C1——A1或者B1老人离去, 户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将其它房间租赁出去而取得一定经济效应。 从上能够看出, 该类套型能够满足家庭循环中不同阶段的使用, 且居住室内环境很适宜。 上层( 或者说跃层) 在设计时设有单独的出入口, 即与电梯楼梯相连接。当封闭跃层的时候, 上下层彼此之间独立且互相不影响, 上层的室内空间布置完全能够按下层一样布置, 一样可变一样具有很强适应性。 二、 连接跃层分析: 跃层的各空间功能的变化能够随下层的变化一致, 也能够独立变化。这一变化使得两层一共有3*3=9种户型变化。能够组成一室、 两室、 三室、 四室、 五室、 六室等不同户型, 能更广的满足不同住户的需求。其中跃层设计的家庭活动室和家庭起居室实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而改成书房、 卧室等房间, 有效增加室内空间的灵活性, 符合当代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房间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其它具体分析可如封闭跃层分析以及分析图。 从上分析能够看出, 整个套型功能空间随着家庭的循环而灵活变化, 其中包括跃层的变化, 即表现出很强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变化的户型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要或者说能够满足家庭循环中不同阶段的使用, 而且能创造出舒适的居住内环境, 另一方面能提高各房间的使用率, 而减少空房率,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当前住房紧张局面。 案例2, 百合湖滨花园户型分析( 如上图) : 可变户型迎合青年业主不同时期的需求——90平方米的小户型, 均为双卫生间布置, 大量采用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入户花园、 多功能大阳台, 空中花园、 大露台, 大飘窗等人性化设计, 使得百合湖滨花园户型具备了超强的多变功能以及超强的舒适性, 一房到三房, 业主能够自由改变。 结语: 当今, 一方面面广量大的住宅建设需要产业化和标准化设计, 同时不同住户有不同的需求, 需要个性的表现, 同时住户的需求又是随时间在不断的变化;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发展。故而住宅”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呈同步增长, 而中国正在走资源节约型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且当前中国居民住房用地十分紧张。从而在有限的居住面积条件限制下提高居住环境, 以及满足更多住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尽可能提高功能空间的利用率, 增加套型的适应性和可变性。这能够有效缓解中国居民购房的的压力, 改进中国居民住房条件按, 同时对中国城市化以及住宅产业健康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试论居住需求和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 雷鸣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成规学院 400045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韩申山 邢娟 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住宅适应性研究 共娅 同济大学 建筑技术科学 0301 中小户型可变性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黄艺 叶眉 论适应性设计在合租互助养老住宅中的运用 贺丹 徐雷 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住宅精细设计》 周燕珉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胡任禄 周燕珉 中国建筑工业额出版社 新浪房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