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见 习 报 告
见习内容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见习
见习类型 专业见习
见习时间 2013年6月2日
指导教师 xxx xxx xxx
系 (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专业年级 环 境 科 学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xx
填写时间:2013年6月5日
目录
一、 见习目的 ............................................................... 1
二、 见习概况 ............................................................... 1
(一) 见习日程 ......................................................... 1
(二) 见习地点 ......................................................... 1
(三) 指导教师 ......................................................... 1
三、 见习内容 ............................................................... 1
四、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 ....................................................... 2
(一)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的概况 ........................................... 2
1. 自然条件 ......................................................... 2
2. 湿地资源 ......................................................... 3
3. 植被资源 ......................................................... 3
4. 动物资源 ......................................................... 3
(二) 白骨壤,秋茄,桐花树区介绍 ....................................... 4
1. 白骨壤 ........................................................... 4
2. 秋茄 ............................................................. 4
3. 桐花树 ........................................................... 5
(三)生态适应 .......................................................... 5
(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 6
五、 见习体会 ............................................................... 7
六、 建议 ................................................................... 7
附录1 参考文献 ............................................................. 9
附录2 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卫星图 .............................. 10
附录3 见习相关照片 ........................................................ 11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见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
通过对龙海红树林保护区的参观考察,增强对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同时能增强对当前面临的资源耗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的局势,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
二、见习概况
(一)见习日程
2011年4月23日。
(二)见习地点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重点考察龙海市的浮宫河口海岸的红树林。
(三)指导教师
xxxx xxxxxx
三、见习内容
龙海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2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位于龙海市的浮宫、紫泥、角美、港尾四个乡镇的河口海岸,保护对象为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
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羔,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红树林也是一项珍贵的自然资源,是薪炭、建筑、造船、造纸、化工、医药、饲料、绿肥等的重要原料。
四、龙海红树林保护区
(一)龙海红树林保护区的概况【1】(附录2)
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九龙江入海口,涉及紫泥、海澄、浮宫和角美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4′11″ ~117°56′02″,北纬24°23′33″~24°27′38″之间。保护区总面积为420.2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37.9hm2,包括甘文片、大涂洲片和浮宫片三块。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湿地鸟类等,属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受到了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等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展了多方面的科学考察与交流活动,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建区以来,共接待前来考察、研究、教学实习的专家、学者、大中专学生及青少年夏令营近5000人次,并成为厦门大学重要的教学基地,较好地发挥了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科教培训和科普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1.自然条件
九龙江河口是海洋深入大陆内部形成的形似坛状的河口湾区,北侧为侵蚀-剥蚀台地,南侧为丘陵,西侧为河口段,系冲海积平原,其间因港道河汊发育而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几个区片,呈三角洲状,沉积物主要由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下层为海相淤泥。东侧为口外海区,水深宽坦,海底以淤泥质沉积为特征。水深多在5m 左右,海底地形由内向湾
口倾斜,坡度约0.1%~0.2%。湾内水下沙洲繁育,大部分呈指状向湾口方向伸展。保护区以潮间带滩涂为主,是九龙江河流自上游泥沙冲积在水道中淤积而形成的潮间滩涂。
保护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1.1℃,无霜期328d,年日照时数为2223.82h,年均有雾日数14d,年降水量1371.9mm,降水多在4~9月。年平均4次台风。九龙江河口湿地是九龙江流域多年沉积形成的大片滩涂,区内土壤主要是滨海盐土。九龙江是北溪和西溪两个河系的共称。九龙江河口上段分为北港、中港和南港。下段是咸水区域,盐度相对比较高,保护区的甘文位于北港和中港汇流处,大涂洲位于南港出口与海门岛之间,浮宫片位于南港与南溪汇流处,三片都属于海水和淡水交汇区域。九龙江河口属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强潮海区。九龙江河口湾泥沙主要来源于河流输沙和潮流输沙,年平均输沙量为246.1万t。由于大量泥沙入海,九龙江滩涂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8km2。
2.湿地资源
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有红树林沼泽288.0hm2,潮间淤泥滩涂90.9hm2,潮间盐水沼泽15.4hm2,河口水域25.9hm2。
3.植被资源
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有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滨海沙生植被3个植被型,有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芦苇盐沼、短叶茳芏盐沼、互花米草盐沼、苦郎树群落、鸡矢藤群落等7个群系。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维管束植物54科107属134种,其中红树植物5科7属10种,分布面积广大的红树植物是主要植物资源。
4.动物资源
保护区动物区系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有21目54科212种,其中兽类3目3科6种、鸟类16目40科181种、爬行类1目6 科17种、两栖类1目5科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卷羽鹈鹕、褐鲣鸟、海鸬鹚、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黑翅鸢、普通鵟、鹗、小杓鹬、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草鸮等29种。其中属中日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有96种,中澳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有52种。此外,保护区还有众多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潮间带生物231种、浮游植物93种、浮游动物60种、鱼类129种、甲壳类36种。篇二:漳江口红树林见习报告
见 习 报 告
见习内容 见习类型
见习时间
指导教师
系 (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云霄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见习报告
1. 见习目的
通过对云霄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参观考察,增强对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同时能增强对当前面临的资源耗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的局势,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
2. .见习概况
2.1. 见习日程
2013年4月2日。
2.2. 见习地点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2.3. 指导教师
张 、朱 。
3. 见习内容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霄县漳江口,距离云霄县城10km,地处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总面积达2360hm2。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也是一项珍贵的自然资源,是薪炭、建筑、造船、造纸、化工、医药、饲料、绿肥等的重要原料。
1. 了解红树林湿地生境的生态因子。红树林湿地生境的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红树林分布于生长的环境因子,包括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洋水文、海洋环境质量等。
2. 调查植物资源。本地域内,滩涂上生长着5科6属6种红树植物,16科27属29种1变种盐沼植物,59科152属184种3变种1亚种滨海植物(包括栽培)。
3. 调查海洋水生生物资源。本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丰富。
4. 见习收获、体会和建议
4.1. 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
4.1.1. 红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生长的现有红树植物有4科 5 属 5种,它们分别是:红树科的木榄(b.gymnorrhiza) 、秋茄(kandelia candel),爵床科的老鼠簕(a.ilicifolius),紫金牛科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马鞭草科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原来有的大戟科的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已不见。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7],可将红树林划分为六个群系,它们分别是: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白骨壤+桐花树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木榄林。
除上述的红树植物外,据厦门大学考察报告[8],保护区还有其他大量的维管束植物 75 科 179 属 218种(含亚种和变种) ,其中盐沼植物16科27属 29 种1变种, 滨海植物59科152属184种3变种1亚种 (包括栽培)。
4.1.2. 野生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查明,野生动物共4纲23 目63 科218种 (不包括昆虫) 。其中哺乳纲4目9科14种、 鸟纲 15目38科154 种、爬行纲3目11科37种、两栖纲1目5科13种。
(1) 兽类 即哺乳纲动物,有4目9科14 种,占福建省兽类总种数的12.73%。 兽类主要是一些分布于暖水海洋的鲸豚类以及分布于农田和住宅的啮齿类和小型食虫兽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1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 、 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3种。
(2)鸟类 保护区有鸟类15 目38科154 种, 占福建省总种数的 28.36%。 保护区鸟类中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其中中国及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77种, 中国及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 41 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 、鸢(milvus korschun)、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 、普通鵟(buteo buteo)、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红隼 (falco
tinnunculus)、游隼(falco peregrinus)、小杓鹬(numenius borealis)、小青脚鹬 (tringa guttifer)、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10 种。
(3 ) 爬行类 爬行类3目11科37种,占福建省爬行类总种数的 32.17%。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蛇(python molurus)1 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蠵龟(caretta caretta)、 (绿)海龟(chelonia mydas)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 、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ca)5 种。
(4 ) 两栖类 两栖类 1 目 5科 13 种, 占福建省两栖类总种数的 29.55%。两栖类大多属于水生或湿地物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虎纹蛙(rana rugulosa)1种。
4.1.3. 水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生生物种类达 563种,其中海区浮游植物201 种,包括硅藻165种,占82.09%;浮游动物 180 种, 包括水母类 59 种,占32.78%,桡足类71种,占 39.44%;游泳动物182 种,包括鱼类141 种,占77.7%, 甲壳类30种,占 16.48%,头足类 11种,占 6.04%。
4.1.4. 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保护区内土壤和树体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类型主要有10 目12 科 27 属 45种,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是细菌和放线菌的主要的优势种;土壤丝状真菌优势属为青霉属、木霉属、曲霉属;叶面丝状真菌优势属为镰刀菌属、交链孢属;红树林内生真菌以拟青霉属、青霉属和芽枝孢属为主要的优势属。与陆地生境的微生物数量比较,红树林土壤细菌数量高于一般陆地环境。
4.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目前,对于全球或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涉及到政策的调整、 土地的生态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技术的宣传普及、 人口的控制、物种及栖息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控制、重要物种的迁地保护、增加保护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3, 6, 9 ]。这些策略和措施对于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样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 1992年,并在2003 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说保护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尤其在资源保护和本底调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就全面、科学、系统、有效的保护与管理而言,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应利用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的有利时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做好保护区的各种保护和管理工作,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做好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4.2.1. 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政策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全民保护意识以“植树节”、“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明确“人与自然”、“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树立人们保护意识,使全社会理解、支持并参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同时千方百计使当地居民了解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懂得许多生物物种的消失是不可逆的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他们自己及其后代的利益。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工程。认真贯彻实施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研究制定颁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法规和配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实施的有关规定,使之有法可依。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惩处破坏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分子。
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远期社会发展规划。从预算内的资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科研基金等方面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正常运转,并采取优惠政策,如投放贴息贷款、生产扶持资金、减免税费和建立生态补偿费制度等途径,以提高保护区自身造血功能。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并加强同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国际援助,支持保护区建设。
度重视保护区内红树林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上保护工作,避免保护区成为生态孤岛严格执行禁止对保护区内红树林的采伐和野生动物的猎捕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杜绝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现象。必须加强巡逻和检查,特别是在防火期、防汛期、生态旅游过程中的安全与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不遭受破坏。
4.2.2. 尽快在保护区建立生态旅游区
根据1992年第一届旅游与环境世界大会的定义,生态旅游是促进保护的旅行(proceedings,1992) 。进一步来说,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特色为目标,通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地方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等方式而有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boo,1991; ceballos~lascurain,1991;boo,1992a)。 生态旅游作为近几年新形成的概念己成为全世界热门论题之一。 其形成源于两个独立发篇三:漳州师范学院见习报告格式
见 习 报 告
见习内容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见习
见习类型 专业见习
见习时间 2011年4月23日
指导教师 张明强 夏卓英 周翔
系 (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专业年级 环 境 科 学
学生姓名 范 越
学 号 080603207
填写时间:2011年4月25日
见习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见习结束时学生必须提交见习报告,学生应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见习经历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2.见习报告要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3.见习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且必须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能反映出见习单位的情况及本人见习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4.见习报告由封面、正文和附录构成,各部分要求如下:
(1)封面反映学生见习的基本信息。
(2)正文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见习目的;
②见习概况(日程、见习单位与地点、指导教师等);
③见习内容、过程和完成的任务;
④见习收获、体会和建议。
(3)附录:如“附录1 参考文献”,“附录2 见习相关照片”,“附录3 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卫星图”等。
5.见习报告的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上、左边距一律为2.5cm;下、右边距一律为2cm。
(2)页眉:宋体、小五、居中,内容为“漳州师范学院(或专业)见习报告”;
页脚:正文页码,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封面不编页码。
(3)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22磅。
(4)附录:每一附录均另起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
6.见习报告必须由校内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亲笔签名,按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书写在封面右上方表格内。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见习报告
1. 见习目的
通过对龙海红树林保护区的参观考察,增强对资源保护和利用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同时能增强对当前面临的资源耗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的局势,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
2. 见习概况
2.1. 见习日程
2011年4月23日。
2.2. 见习地点
龙海红树林保护区,重点考察龙海市的浮宫河口海岸的红树林。
2.3. 指导教师
张明强、夏卓英、周翔。
3. 见习内容
龙海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2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位于龙海市的浮宫、紫泥、角美、港尾四个乡镇的河口海岸,保护对象为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羔,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红树林也是一项珍贵的自然资源,是薪炭、建筑、造船、造纸、化工、医药、饲料、绿肥等的重要原料。
4. 见习收获、体会和建议
4.1. 见习收获
这次见习,我了解到龙海市位于龙江入海口的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红树林林地7494亩,占福建省红树林面积近一半,且红树林的主要特点有成块成带;树种较多,其中常见的有红树科的秋茄.木榄.红海榄.海莲,紫金牛科的桐花树等;优势树种奇特,其中秋茄是分布在北半球最北源.生长最好的红树林植物,也是最抗寒的种类之一;生物多样性明显.[1]这是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风景.
可近几年来,我省每年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江河湿地和近海地区的污染日益严重,使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红树林处于海陆交界的敏感带,自然和人为的干扰均易改变其边界和功能。由于具有较高初级生产力,红树林维系着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遗传上极不相同的动植物区系,并成为很多重要经济动物栖息和繁育的场所,还是多种废水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最佳场所[2].
我省海岸线长,是湿地主要树种----红树林的地理分布北界,自然分布的湿地红树林树种有10余种,由于认为砍伐破坏,很少有大面积连片的红树林,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栽培技术于进一步扩大出口[3],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红树植物多样性恢复方面,胎生种类的繁殖体在母树上就已萌发,成熟繁殖体可直接用于海滩造林,大多数种类已用于红树林恢复;而非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的萌发脱离母树,成熟繁殖体难以直接在海滩造林,其育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较少用于红树林恢复,可以通过非胎生红树植物的种子休眠、生理生态和化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极大限度地增加红树植物生态恢复的种类。使得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在改造生态系统其它生物组份上不会呈现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
4.2. 见习体会
这次专业实习时间虽短暂,但收获颇多。专业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实习使我们对红树林有了更大的了解;实习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必须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料、网络来加深自己的专业涵养。期间,我们收集到了一些专业上的珍贵图片,这是最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专业实习还让我懂得如何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要经常跟踪专业新技术、新动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还要注重积累经验,在实习时,积累一些通用俗语,才能使自己慢慢地融入环境之中,此外,还要注重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专业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要注意工作的方法、语言技巧,学会扮演和转换好角色,“在其位,谋其政”,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处事技巧,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才能处理好各方的关系。
另外,这次实习使我们对就业形势充满了信心。随着所学课程和实习的增多,我的竞争力也就与日俱增,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凭着我执着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我能把这
门课学好。我也将注重积累,弥补不足,以寻求更大的提高。我们有信心凭我们现有的知识在就业沙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也要继续深造,为自己的发展前途增添更加广阔的空间。
4.3. 建议
<1>尽量与本专业比较相关的见习项目,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出自身蕴藏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2>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去抓住学习机会,培养主动思考能力
<3>去见习应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不要盲目地学习,事倍功半
<4>广泛开展宣传[4],努力增强红树林分布区广大群众以至全社会的共识,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红树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管理取得实效篇四: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
姓名:
组员:
学号:
学院:
专业:
日期: 11海洋科学2班 2014年5月15日
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
1实习内容:
(1)实习时间:2014年5月15日
(2)实习地点:海南省文昌冠南红树林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而本次我们实习的冠南红树林,前后连绵数十公里,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3)实习经过:
①实习器材准备:5月15号前一晚,大家便事先准备好了小桶、小铲子、甲醛、手套、解放鞋等材料。
②样本采集:8点多在学校集合后,便前往文昌高隆湾观察海岸地形,观察1个多小时后,返回当地一个小镇吃午饭,然后再前往冠南红树林,到达红树林后,刚好是退潮的时间,海水已经退去,老师让我们去红树林里面寻找并挖出红树林的各种栖居生物,我们沿着红树林里一条充满黑色泥水的羊肠小道进入林区,对红树林海区的不同地域生物进行样本采集,有鱼类、蟹类、贝类、海草及藻类等,调查生物种类和优势种及该区域海洋生物的生长状况。
③样本固定:将采集好的样本清理、洗净,放在小桶中用90%甲醛进行固定保存;
④第二天上午8点半,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
2实习的必要性和意义:
1. 通过对冠南红树林实地考察,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掌握红树林生态的特征及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使得抽象复杂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易于记忆和理解。
2. 通过实习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实地的采样、室内样品的分析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专业论文撰写前的规范训练,为学生今后阅读、撰写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意识,增强体质,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及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4. 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使其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5. 冠南红树林区环境描述:
刚到林区,首先看到的是红树林里的一条充满黑色泥水的羊肠小道,放眼望去全是浩瀚的一片树林,非常壮观,岸边爬满了红色的,张着大鳌的招潮蟹,密密麻麻,声势浩大。穿越小道的时候,可观察小道两侧爬满了许多生物,脚下水质黝黑,看起来非常肥沃。经过一番跋涉,穿过狭窄的小道,终于看见茫茫大海,退潮后的海面很平静,海天相接,连为一体的景观真的很震撼。
二、红树林区海洋生物群落
冠南红树林区采样结果:
1、优势种:
(1)招潮蟹:
a、种名:弧边招潮蟹。
b、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沙蟹科,招潮蟹属,弧边招潮蟹种。
c、主要特征:头胸甲梯形。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称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小螯极小,用以取食(称取食螯)。雌体的二螯均相当小,而对称,指节匙形,均为取食螯。雄的颜色较雌体鲜明。背甲具深色的网状花纹,大螯布满疣状颗粒,成橘红色。
d、生活环境:喜欢栖息在较为泥泞的沼泽,多位于红树林附近,会筑火山形或称烟囱状的洞口,生性喜欢隐密,挥动大螯的动作缓慢,一有风吹草动会快速地奔回洞穴内躲藏。喜欢吃泥土中的有机质。也喜欢和邻居玩换房子游戏,如果邻居不换,就用抢的。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高潮时则停于洞底,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取食、修补洞穴,最后则占领洞穴,准备交配。洞穴是招潮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陆各类捕食者的侵袭,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阳直射。
(2) 青蟹:
a、种名:锯缘青蟹
b、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青属,锯缘青蟹
c、主要特征:锯缘青蟹因体色青绿而得名。锯缘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
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甲宽可达20厘米,体重有1.5千克。
d、生活环境: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 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侧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3)锥螺:
a、种名:锥螺。
b、分类地位:动物界,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 c、主要特征: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有发达的乳状突起。篇五:钦州、防城、崇左、南宁见习报告
专业野外见习(二)
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了解广西沿海海岸地貌、红树林的成长环境及作用和广西西部地区市地形、地貌、地势以及植被分布状况,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实习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港市、崇左市、南宁市、钦州市。 实习工具:罗盘、望远镜、标本袋,地质锤、剪枝钳、标本夹、植物标签、麻绳。
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识别分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等。
实践教学内容:
1、了解红树林的成长环境及其作用和红树林的种类;
2、考察沿海海岸地貌类型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
3、十万大山的植被、流水作用形成的怪状石头;
4、考察广西弄刚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和动物栖息的环境;
5月19日是我们专业地理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今天我们去的地点是防城港沿海怪石滩和(21 37 n,108 21 e)红树林地区,早晨7:00我们从学校门口乘车开往防城港沿海,第一站是江山半岛,怪石滩位于江山半岛灯架岭前,系海浪常年冲刷岩石而行程的海蚀地貌,石头呈褐红色,故又名海上赤壁。怪石滩崖高岩矗,由岩石构成的各种怪状栩栩如生,有的象怪兽,有的似花木,他的象战阵,有的似迷宫??,其中最逼真的要数“笔架石”、“金龟望海”、“袋鼠观海”鳄鱼跳水”、“雄狮守海疆”、
“蘑菇石”等,无一不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涨潮时,
更可观赏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
壮观场面。 眼望碧海映红霞,海天为一体,海面烟
水茫茫,恍如散银碎金,闪烁跳动,美不胜收的夕景。
有诗曰:海上赤壁听惊涛,怪石如画浪如刀。疑是诸
葛八卦阵,东坡犹赞古今豪。
防城港沿海红树林鸟类: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
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为期1年多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红树林区不同景观内的鸟类的群落结构;景观内主要的隔离带(公路)对鸟类分布的影响;鸟类对红树林利用程度的分析;
农田中三种鹭科鸟类日取食
动态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