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8905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12月1日实施以来,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特别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市上下更加重视对传染病的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就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了专项调研。 一、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一是公共卫生投入大,市、县二级疾控中心实力大大加强。近三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全市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经费17.38亿元,年平均增长27.99%。市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三年来共投入千元以上仪器装备经费3000余万元。市疾控中心建立了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流感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HIV实验室、肠道病毒实验室、PCR实验室、动物房和毒种库,配备了全排生物安全柜、梯度PCR仪、荧光定量PCR仪、-150度超低温冰箱、高速低温离心机、荧光倒置显微镜、凝胶成像仪、电转导仪、流式细胞仪、蛋白印迹仪等贵重科研仪器和设备,开展了流感、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肠道病毒、NORO病毒、登革热、乙型脑炎、HIV、轮状病毒、腺病毒等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相关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完成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网络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机构工作人员至 底基本上已按户籍人口的万分之三配备,一些大学本科和公共卫生专科毕业生开始充实到乡镇卫生院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一线工作。建立了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乡村医生网络,做到了传染病疫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100%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建立了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哨点,定期开展疫情分析,向政府部门提出进一步加强防控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需要,经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出预警,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三是传染病的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宁波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内科是宁波市第二批重点学科,传染病学科为宁波市重点扶持学科。“人工肝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和“干扰素-α抗HBV治疗对男性生殖细胞及性激素的影响”被列入宁波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医疗卫生科技项目。医院医疗设备、医疗设施档次提高,拥有CT、电子胃镜、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血凝仪等各种先进诊断设备及人工肝、人工肾、DSA、多弹头射频治疗仪等治疗设施。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经过卫生部委派专家组的验收考核。肝内科去年完成肝病门诊10余万人次,治疗好转率86.09%。重型肝炎抢救成功率达75%,较前三年的70%明显上升。在全力落实全国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指南及临床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重型肝炎、肝脏相关疾病及肝肿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染病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传染病医院的软硬件条件与我市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市传染病医院建于70年代末,1986年市肝病医院并入,后一直未进行过改造。当前房屋陈旧、医疗用房紧缺,原核定床位仅310张,新的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标准要求设350张床位,并要有外科、麻醉科、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科等,不同传染病诊疗要有相对独立的诊疗区及合理的防止交叉感染的诊疗流程,而当前的传染病医院难以适应上述要求。省内专家组指出:医院环境落后,落后于全省形势,不符合公共卫生建设要求。传染病救治工作作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发展建设滞后,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 二是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治还存在漏洞。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增加了输入性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危险,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威胁着我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如江西、安徽等省血吸虫病仍在流行,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我市极易导致血吸虫病死灰复燃。近年来出现的输入性登革热、疟疾、血吸虫病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在防治过程中,我们还有不少漏洞:首先是外来人员的居住条件大多比较差,卫生习惯较差,极易出现第二代病人;其次,部分外来人员因种种原因未登记在册,对计划免疫的全覆盖带来困难;第三,农村存在各种非法“游医”,外来人员多找这类“医生”就诊,在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上形成盲区;第四,据统计,我市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达380万,但各级政府在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时,有些还是按户籍人口计算,公共卫生的从业人员相对不足。 三是对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还缺少相应对策。经济全球化以及交通业的发展,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中国公民出国交流学习、旅游、务工日益增多,外国人来我市工作、学习等也不断增加,传染病流行没有了国界。但我市在应对新型传染病突发或暴发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不足,救治能力亟需提高。 四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区没有完全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落实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和经费配套,如宁海大佳河、奉化跸驻、鄞州云龙、慈溪三北、北仑春晓等多个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人员还不到二名。少数公共卫生机构尚需靠创收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承担了许多公共卫生工作,但未建立合理的经费补偿机制。 三、 建议与对策 一是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市和县(市)传染病医院,特别需要尽快解决的是市传染病医院问题。应尽快决定市传染病医院的迁建或改造计划,使之成为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心和基层单位人员的培训基地。传染病救治的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 SARS的流行令人记忆犹新,半年之间传到了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影响非常巨大,全球仅旅游业一项损失了700亿美元。我市霍乱、艾滋病、人禽流感、狂犬病、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治的形势应该说依然严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包含传染病的救治能力的建设,市传染病医院的迁建或扩建因而显得十分紧迫。 “宁波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中提出:“在现有市传染病医院的基础上,迁建或扩建集传染病临床、科研和培训为一体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转眼4年多过去了,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工程仍未立项。在当前扩大内需、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市发改委、规划局、财政局、卫生局等切实予以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尽快立项改造或迁建市传染病医院,建设一所具有适度规模、配备良好抢救设备和技术力量的传染病医院,既考虑老百姓的就医方便,又能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全救治的技术水平保障,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并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具体措施。建议对各级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的机构根据服务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和承担的工作量,合理增加人员编制。将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结合到现行的考核体系中,不留死角。各级政府要落实相应防控经费。对流动人口带来的输入性传染病病例要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尽早切断传播途径,不发生第二代病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要全覆盖。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水平。进一步培养、引进传染病防控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提高学科水平。对于能跻身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水平的专家,要用“抢”人才的思维,想方设法予以引入。除常规调动外,还可采用“柔性”引进方式,如经过与有关医疗单位、医学专家签订合作合同,邀请专家定期来宁波指导,或帮助开展学科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医疗科研活动等。重视发挥宁波籍医学人才的作用,主动邀请宁波籍老专家回家乡发挥余热。对本地的人才要加强培养,在重点学科的选拔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的推荐上予以照顾。对重大的公共卫生科研立项给予政策上倾斜。开发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病毒性疾病的快速、灵敏、特异检测方法;建立重点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学监测体系,系统开展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病原监测,对病原特性、发病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等进行分析。建立标本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生物资源;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开展病毒性疾病病原学和其它领域的研究。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本市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开展麻疹、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诸多课题研究,开发适宜应用技术、介入疫苗、检测试剂开发等有产业化前景的研究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