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最新版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编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
2、社会变革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 旧事物-新事物-更新事物 质变-新量变 肯定-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四、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感觉、知觉、表象) 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新实践 (概念、判断、推理)五、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人类社会结构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政治结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
3、) 观念结构: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 六、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商品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值)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二、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三、 资本的分类:不变资本c: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三、资本的
4、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资本的积累(1) 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 资本的循环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 土分割完毕; 当代资本主义特征:国家成了真正意
5、义上的“总资本家”;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经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科学社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科社的诞生标志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代表人物-列宁 标志:1917年10月,俄国的十月革命 三、 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1949年底,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1991年8月,东欧国家相
6、继开始改革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第一节 中共党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 197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允许党人一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8月1日,共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全国广泛开展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1934年10 月10 日开始长征,至1936 年10 结束。期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 1937
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1941年-1943 年间,提出十大政策,中心环节是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通过以毛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全面反攻国民党。1946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度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年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3月,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二、 中共党建立社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新民主主义过渡
8、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4月毛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会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
9、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 1977年8月,中共第十一届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三、 中共探索中国特色社道路的努力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思想作为党的知道思想的伟大意义 1982年9月,党十二届大会,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10、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10 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 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 月,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1992年10 月,中共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邓建设有中国 特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该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
11、作为指引全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 党的建设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 党的纲领和路线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
12、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四、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 五、党员和党的干部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 一、毛思想的科学内涵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二、 毛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13、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三、 毛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期:共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成熟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和中国成立之后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并指出了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无论是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反对封建主义,都必须依靠广大的农民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14、,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中共党自身的建设=三个法宝主要作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 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语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
15、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主要作品: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军队的建设: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军事战略上: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主要作品: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 和战略问题、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四、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主要作品: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关于目前党的政策
16、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五、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主要作品: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六、党的建设理论 毛党的建设的理论,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注重加强执政党建设 主要作品: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和时局、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一、实事求是 第一项基本内容:
17、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项基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第三项基本内容:坚持马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 群众路线 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者之相互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前提的;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 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 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
18、 的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质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理论基础马列、毛的基本原理 (3)历史根据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4)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 第一阶段:13 届3中全会-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2)第二阶段:十二大十三大,轮廓形成和体系初步形成阶段(3)第三阶段:十三大十四大,正式形成阶段 (4)第四阶段:十四大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
19、概念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阶段 二、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二节 邓论的主要内容 一、邓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解放思想:必须解决过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必须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具体领域的统一,各有其特殊性,又是不断发展的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1) 解放生产力
20、、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基本纲领(1) 经济纲领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2)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目标:到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步骤:21
22、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 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 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重 知识,尊重人才1996 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为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 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2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培育、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3)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毫不动摇地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题分配方式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六、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4、和重要性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内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等。 (3)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八、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九、“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1979年元旦,
25、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使之成为基本国策 十、 社会主义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独立自主是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全面发展对外关系 (3)正确处理党纪关系的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
26、、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十一、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3)依靠新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4)依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领导核心:共党(1) 共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2)共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3)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一、三的形成 历史条件理论基础:马列、毛、邓 历史根据: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
27、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现实依据: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形成过程(1)2000 年2月,江在广东首次提出(2)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系统阐述 (3)2002 年11 月,党的十六大将三写进党章 二、 三的科学内涵 三的深刻含义(1) 三是马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三是对马列、毛和邓的继承和发展 (3)三是20C90s 以来时代和历史条件变化的必然产物 (4)三是全党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5)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的集中体现(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28、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的本质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提出(1)2003 月28日至9 日,胡在江西考察,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2)2003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定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知道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
29、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深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原则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二编 法律 第五章 法理学 1、 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国家) 注:有些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也在一定范围内参加到法律关系中,如个本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合伙组织 2、 衡量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标准主要有(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 3、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物)(行为)(智力
30、成果)(人身利益) 4、影响法律效力层次的因素有:制定主体 适用范围 制定时间 5、法律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是(法律地位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高) 6、法律对人的效力范围主要有(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结合主义);我国采用(结合主义) 7、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责任主体:是承担法律责任必不可少的要件 过错:过错的存在是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前提条件 违法行为:是任何法律责任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 损害事实:是任何法律责任构成的基本条件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8、 法律责任的分类: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法律的性质,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 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
31、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和标准,将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9、 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10、从我国法律和法律实践看,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时效免责 自首或立功 不起诉和协议免责 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11、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制裁)(补救)(强制)三种; 制裁的种类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三种 制裁的手段有(对人身的制裁)(剥夺身份)(限制行为能力)(剥夺财产)(剥夺荣誉) 补救的种类有(民事补救)(行政补救)(司法补救) 12、 权利义务的统
32、一性是指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性,具体表现在:客体的同一性 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对应 实现的依存性权利与义务的相互转化性 13、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次) 14、法的实施方式有(遵守)(执行)(适用) 法的执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具有国家权威性 (2)执行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3)具有国家强制性 (4)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我国法的适用主体是(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 我国法的适用的特点有(职权专有性)(程序法定性)(裁决权威性) 15、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6、(人权保障)是宪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33、) 17、我国四部宪法的颁布时间为(1954 年)(1975 年)(1978 年)(1982年) 18、宪法修正案(1988年2004 年,共四次) 1988 年第一个宪法修正案增加的内容有:A、增加关于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的规定 B、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1993 年修正案:A、肯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B、确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C、确立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 D、将“国营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确认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 E、确认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F、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
34、年改为5 年1999年修正案:A、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B、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 C、准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D、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E、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 年修正案:A、确立“三个代表”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B、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强调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 C、确认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D、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 E、完善土地的征收征用和补偿制度 F、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G、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
35、则 H、规定对私有财产的依法征收、征用和补偿制度 J、在全国人大组成中增加了“特别行政区”的内容 K、将“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 L、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 M、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 年改为5 N、赋予国歌宪法地位19、 (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20、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2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 22、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3、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无记名投票原则 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原则 2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有(民主性)(自治性)(基层性) 26、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其中言论自由是核心)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 监督权(申 诉、控告、取得赔偿权)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特定主要的权利保护 27、(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这项自由统称政治自由),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其实质就 是(人民参政议政) 28
37、、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29、(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是公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30、我国的国家机构有(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 家检察机关) 3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有: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制 法治原则 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精简和效率原则 责任制原则 32、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 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是: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
38、 国家立法权 国家重要事项决定权 人事任免权 监督权 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33、行政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4、行政职务关系其实就是(公务员职务关系)35、抽象行政行为的特点:具有普遍效力 具有往后效力 具有不可诉性 36、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行为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余地 羁束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无法参与主观意志,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如公安机关发入居民身份征的行为) 37、我国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机关仅限于: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与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 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杭州、宁波) 38、行政许可的分类:普
39、通许可 特许 认可 核准 登记;其中没有数量控制的是(认可、核准、 登记) 39、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40、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41、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大常委会)规定 42、行政处罚由(违法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43、行政处罚适用上的原则有: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折抵刑罚原则 行政处罚追诉限时原则 44、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查明事实原则 保障告知权原则
40、 保障申辩权原则 45、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普通程序),它适用于三类案件:处罚较重的案件(个人50 元以上,组织1000 以上罚款)情节复杂的案件 当事人对于执法人员给予当场处罚的事实认定有分歧而无法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 46、经当事人申请,应当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案件有:责令停业停产 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较大数额罚 47、 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复议和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相 分离原则 48、行政强制措施的原则:法定原则 适度原则 法律救济原则 49、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
41、处罚款 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拨抵缴罚款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0、行政强制执行表现为两个依据(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 51、行政裁决的法律特征:性质上的具体性和行政性 身份上的中间性 对象上的民事性 范围上的法 律授权性 52、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 53、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行政复议: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依照法律提出的 申诉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54、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 一级主管部门申请
42、行政复议) 55、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派出机 关申请行政复议) 56、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 关申请行政复议) 5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 58、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受理或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受 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 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9、
43、复议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 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 12 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0 日)内提交书面答复 60、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抽象行政规定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 当在(30 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 日)内按法定程序转送有机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 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 日)内依法处理 61、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的,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 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 日)内按法定程序转送有机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 62、行政复议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适用法律错误的 违反法定程度的 超越或滥用职权的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63、被申请人未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